心肾相交,是中医名词,要说清楚不容易,实际操作好更不容易啊,所以生活之中,最多见的是心肾不交!
心属火,肾属水,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肾中真阳上升,能温养心火;心火能制肾水泛滥而助真阳;肾水又能制心火,使其不致过亢而益心阴,这种关系,也称水火相济。
说通俗点,心脏在上面,肾脏在下面,上面的心火能够让下面的肾水不寒,下面的肾水能够让上面的心火不亢,这就是心肾相交,水火相济。
说在通俗点,人体上面多火,下面多寒,上面的火下行,脚就不凉了,下面的寒水得到升华,上面的火就不那么热了。
生活中我们遇见到最常见就是上热下寒。
这也难怪,因为火总是向上走的,水总是向下流的,水火背道而行,这是自然界的规律,如果我们顺其性,这样水火就会分离,人就会脑袋发热,脚冰凉,生命就会很快走向终点。
所以道家认为:顺则死,逆则生。
什么是“顺则死”呢,所有促进心火上炎的行为方式,都会导致水火背离,而所有的欲望,都会导致人体阳气外散,促进心火上炎,这无形之中,导致了心肾不交,水火不济。
很多人不明白,常常困惑,我不就看看手机,玩玩游戏,打打麻将,吹吹牛,咋就弄得心肾不交,上热下寒,一身病痛呢?事实情况,往往就是如此哦!
什么是“逆则生”呢,我们将心收回来,静下心来做好手边的每一件事情,心物旁骛,自然就会心气下沉,温暖肾水,自然就会心肾相交。
热闹玩耍的人,乐于玩耍,心随欲望而走,导致上热下寒。
静心做事的人,乐于清静,心能沉静下来,可以水火相交。
这就好比:君子乐得做君子,小人枉自做小人。在当时的情景下,自身都是愉悦的,只是后来结局不同而已。 心肾不交有那些反应呢?
判断最简单的方法:
双脚感到发凉,有的甚至腿也发凉,腰骶也凉——下寒。
心胸发热烦躁,有的甚至头脑发热,无法宁静——上热。
如何调理呢?
在诸葛亮的《出师表》中有一句话:亲贤臣,远小人。
其实这句话,在养生治病上也是如此,所有促进你心情不宁静,让你热血沸腾的东西,都需要做减法。所有能让你心情平和,目标明确,心志坚定,都可以做加法。
为道日损,损去的就是这些外物对你的干扰,当你损去了越来越多的干扰后,这颗心就能时时清静,身体自然随时都在水火相济,脑中自然不会有一丝烦躁,常常处于清明的状态。
心肾相交调呼吸法(网络版)
人之元神在心,人之元气在肾,欲心肾相交,须于有意无意之间,运心中元神随呼吸之气息息下降,与肾中元气汇合。白话解:意静,当呼气时,默念肾中元气上升,心中元神下降,相互交感,吸气时,元气下降,元神上升回位。 此即伍冲虚谓“吸升呼降,方合有意无意之奥旨。”
《内经》四气调神论“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即此法之权舆。
一念在心,一念在肾,抱朴子所谓“意双则和”。
调此功法,数日可觉下元温暖,月余功效异常。然此功法不可太过,使热力炽盛,宜休息行之(间隔之意),又需清心欲寡。
上面这种方法好,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明白其中的意思,我最近练习谐振功,体验出一简单方法。
晚上睡觉时,将左(右)脚的脚跟,搁在右(左)脚的脚背上,相当于踝关节处,这里有足背动脉,当这个动脉被压住的时候,你可以感受到血管的搏动,此时将所有的注意力,全部放在这个地方,体会血管的跳动,慢慢的,不用多久,你会感到双脚双腿发热。甚至会出很多凉的汗,此时你也睡意浓浓,移开脚,安心睡觉即可,因为体内已经心肾相交了。
很简单,不可思议!但很适用!
为什么呢?我们谈心肾相交,其实并不是指心脏和肾脏,这里的心包含了人的注意力,人的元神。
中医理论认为:心主血脉。
当我们无法收摄心神下交于肾的时候,我们利用心脏这个系统的血脉——人体无处不在的心脏,让它来完成与肾的相交。
我们无法体会心肾相交之中,具体要与肾相交肾的什么部位,肾中的什么东西,但我们知道肾脏居下焦,我们只要将“上焦的心”和“下焦的肾”相交起来,不就可以了吗?
心肾相交——水火相济——上下相交——注意力集中到足背血管搏动。
让这个中医不好理解的词汇落到实处:将血管搏动(小小的外周心脏)置于脚上(下焦),去体验一个中医深奥的理论,尝尝里面的妙处。
嘿嘿!今晚,有了这个法宝,你将不再失眠。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