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针,在临床施针过程中经常发生,也称“滞针”。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施针部位肌肉痉挛,患者精神紧张导致针体“插而不进,拔而不出”的现象。当夹针现象发生时,施针部位的肌肉出现痉挛且疼痛感增强,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夹针现象之后,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及症状会比治疗前有明显地减轻:
① 夹针时,增加了对穴位、经络的刺激强度;
② 夹针时,激发了组织、神经细胞的敏感性与兴奋性;
③ 夹针时,痉挛的组织可使血管快速收缩,当痉挛的组织得以缓解时血管迅速舒张。快速收缩与舒张加速了组织的新陈代谢,改变了组织的微循环状态;
④ 夹针时,可能会增加某些物质的释放,如类吗啡等物质。
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与实践,李振全医师研发出“滞针”针具,并在滞针动态治疗过程中,创造性地推出“滞针动态疗法”,又称“滞动针疗法”。
事实上,遍览典籍,我们也不难发现传统“滞针术”的存在。传统滞针术,是通过对针具的搓、捻手法使其固定在穴位上,如《金针赋》、《普济方》、《针灸问对》等与现代医学刊物都有明确地应用记载与报道。那为什么传统滞针术没有形成一整套完整的临床体系呢?很大程度上应该就是因为“器”之不到,也就是针具的限制。
滞动针疗法的产生、发展和完善,是基于针具改良基础之上的一次重大革新!通过对比,我们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出滞针针具与传统毫针的差别和进步:
针具
专利滞针
传统毫针
特点
针体表面设有微细凹槽,滞针快不易脱针
针体表面光滑,滞针难度大,易脱针。
操作
捻转提动、牵动、颤动、摆动,手法多样。
捻转、提插,手法单一。
针感
强,持续时间长。
弱,持续时间短
运动方式
组织运动
针体直接运动
得气
动态得气
捻转得气。
补泻方式
动态补泻
捻转提插补泻
一次性治疗时间
短,5~10秒
长。15~30分钟
运动幅度
运动幅度大,波及面广
不强调运动幅度。
动针波
产生动针波。
不产生动针波
动针效应
不仅作用本穴位、经络,同时作用相邻穴位与经络产生张网捕鱼效应。
仅限于本穴位、本经络。产生单干钓鱼效应。
功能
刺激穴位、经络充分,具备以针代刀功能,松解粘连、筋结组织功效显著。
刺激穴位、经络不完全,不具备松解粘连、筋结组织功能,不产生“以针代刀”功效。
留针
即针即出,不留针
留针,待气、催气、守气
由此可见,滞动针在针具的选用、捻转角度的大小、滞针的速度、得气的快慢、疼痛感的强弱以及对组织的损伤程度等,都远优于传统滞针术。
动态治疗,又称“动针效应”,是通过有节律地、最大限度地、间接地组织“运动波”实现对治疗部位(如病灶、穴位、经络,脏腑、组织,周围神经及中枢神经系统)进行直接或间接地刺激,并通过“动针波”所产生的“动能”(针体提拉的力量、速度)与“势能”(针体提拉的力量、高度)激发和调动机体的潜能和免疫系统功能完成对机体机能的调理与疾病的治疗。
动针(提拉)幅度愈大,峰值就愈高;峰值愈高,聚积的脉气(能量)愈足;脉气愈足,动势愈明显,阳气上升得愈快。当动针(提拉)幅度下降或回位时,能量随之而减小,气体会产生弥散作用即“散瘀行气”作用。
动针过程
是适宜、良性、有效的刺激,当这种适宜的、良性的有效刺激生时,体内类吗啡物质的释放会增加从而达到抑痛、止痛之目的;
是组织与组织间的相互运动,有利于减压减张,有利于组织散瘀消肿;
是在动态中实现对粘连组织、筋结、条索的松解,使机体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可以快速激发周围神经及中枢神经的敏感性和兴奋性;
可以快速改善病变组织的低氧状态和微循环障碍,促进新陈代谢,促使处于病理状态的组织像生理状态转化。
滞动针疗法,派生于传统针灸疗法和现代微创技术。因其针具效应的“双重性”(针效与刀功)和滞动针效应的“多重性”(按摩、刃针、钩针、拨针等治疗效应),施针手法、技法绝非等同于传统的针灸,其产生的效应也绝非是“单干钓鱼效应”。滞动针强调动态操作,动态操作可以增强对穴位、经络的刺激强度,扩大刺激面积;它不仅使本穴位、本经络能得到刺激,同时相邻的穴位、经络也得到相应的刺激,即产生“张网捕鱼效应”。用滞动针操作直接施针松解可即刻产生“以针代刀”功效,即“针出结节散,疼痛消失”。
因此,滞动针疗法在临床应用中疗效广泛:
应用范围
施针目的
疗效观察
穴位、经络,脏腑
疏经通络,平衡阴阳,
功能调理
显效
急性软组织损伤
减压、散瘀、行气
即刻效应
慢性软组织损伤
松解粘连、结节、条索
即刻效应
经筋病
消灶
即刻效应
颈椎病
疏经通络,温经散寒
即刻效应
神经根型
解除神经根卡压
显效
椎动脉型
松解椎动脉周围组织
显效
交感神经型
松解交感神经节周围组织
显效
颈椎管狭窄症
松解、减压
有效
肩周炎
温经散寒,松解粘连
显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
活血化瘀,温经散寒
显效
瘀血型
减压、散瘀、行气
显效
肝肾亏虚型
舒筋通络,补益肝肾
显效
腰椎管狭窄症
松解、减压
显效
膝关节软组织损伤
消灶疏筋,恢复功能
显效
肥胖症
调理脏腑,促进代谢
显效
便秘
生津通便
显效
美容
促进代谢,调理气血
显效
内外妇等科疾病
调理,施治
显效
脱发
促进毛囊代谢
显效
·END·
一、疗法介绍:
滞动针医学,是研究滞针、动态施治理论,方法、效应的临床应用医学。源于,传统医学理论,经络、气血,阴阳、平衡与针灸理法方术;近代医学,解剖、骨骼、肌肉、筋膜、神经,生物力学与微创术等;根植于临床、实践于临床、应用于临床、总结于临床。在注重医学理论、理念、针具、技法运用与研究的同时,更注重效应性,可操作性的应用与研究。
疗法特点:
方法简便、技法安全,
易于复制、疗效显著,
滞以求动、动滞结合,
以针带刀、动态效应。
应用范围:
1,针具技法,适用于针灸应用范围;
2,动态施针减压松解,在治疗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颈肩腰腿痛具有针功刀效。与内外妇儿科相关疾病;
3,滞以求动,动态调脊、并治疗脊神经相关疾病;
4,疑难杂症调理治疗;
5,塑形、美容、美体,脱发再生。
二、学习内容:
(一)、滞动针医学总论:概念、产生、特点、应用、滞动针医学原理
(二)、滞动针针具:来源、结构、特点、应用
(三)、滞动针针具技法:
1,滞针技法:滞针针具、滞针操作、滞针要素
2,动针技法:组织动针、手法动针、自主动针、动针三要素
(四)滞动针临床应用
1,常规操作
2,进针方法:直刺进针法、斜刺进针法、平刺进针法
(五) 治疗
一),颈部症候(颈椎病)
1,颈部经络特点
2,颈部解剖特点
3,颈部症候特点
4,颈部检查要点
5,颈部治疗要点
疗效判断:即刻效应;显效;有效;无效。
二)、肩部症候(肩周炎)
1,肩部经络特点
2,肩部解剖特点
3,肩部症候特点
4,肩部检查要点
5,肩部治疗要点
疗效判断:即刻效应;显效;有效;无效。
三)、腰部症候(腰突症)
1,腰部经络特点
2,腰部解剖特点
3,腰部症候特点
4,腰部检查要点
5,腰部治疗要点
疗效判断:即刻效应;显效;有效;无效。
四)、膝部症候(关节炎)
1,膝部经络特点
2,膝部解剖特点
3,膝部症候特点
4,膝部检查要点
5,膝部治疗要点
疗效判断:即刻效应;显效;有效;无效。
五)、足跟症候(足跟痛)
1,足部经络特点
2,足部解剖特点
3,足部症候特点
4,足部检查要点
5,足部治疗要点
疗效判断:即刻效应;显效;有效;无效。
三、主讲专家:
李振全:中推针灸授课专家,滞动针医学(疗法)微动态针,手法塑形、美容、美体创始人,滞动针疗法学术带头人,系国家执业中医师、原空军某基地医院院长、沧州和平医院主治医师,健康·论道培训中心首席讲师,沧州老年文学社副社长。“滞针”专利技术发明者,专利号201020043232. 著《滞动针疗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