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蒋介石抗战指挥的三大蠢仗,
——假借纪念抗战为其招魂只能继续丢人现眼!
胜败乃兵家常事。打败仗不可怕,就怕打的是蠢仗。何为打蠢战?就是在统帅的错误指挥下,打出的愚蠢战斗。这种战斗的结果或是放弃大好时机,驱使士兵白白送死;或是弄巧成拙,把到手的胜利葬送掉;或是得不偿失,干出杀敌一千自损十万的事情等等。
最经典的蠢仗就是春秋时代的宋襄公,明明放着楚军半渡及渡河后尚未列阵的有利时机不打,却偏要等人家摆好了阵势才去进攻,以致他老人家大败身死,还彻底断了宋国争霸的机会。还有书呆子赵括,掌兵后一反廉颇固守的策略,主动全线发起进攻,反被秦军包抄后路,断绝了赵军粮道,被困于长平。
最后赵括亲自率勇士突围,被秦军射杀而死,四十余万赵兵尽降后被坑杀。这样的事例历史上还有一些,就不一一列举了。在抗日战争中,在蒋介石的领导下,也发生了三大令人扼腕、值得评说的蠢战。
第一大蠢战,花园口决堤惨案。
古代有水淹七军,水灌晋阳城等战例,古人玩的有声有色,波澜壮阔,最后都取得了斐然的战果。而我们的蒋委员长呢,玩起水战来,画虎不成反类犬,却是另一番景象。事前没有周密计划,惨败后只能嫁祸于敌。
这场战役开始本以为12万人能吃掉日军2万人,不料有两个草包将军,一个是桂永清,未接敌就先溃败了,一个黄杰,未放一枪不战而逃,打破了歼敌计划,让咸鱼翻身的日军趁机反击,郑州危急,武汉震动。
趁敌不备以水淹敌的计划本是上策,此时却成为蒋介石紧急阻敌、解救部队的下下策使用出来,结果未见灭敌多少,但见淹死饿死国人89万,造成了历史上人为的一次大灾难。
这次决口直接造成了1941年至1943年连续两年的大规模旱灾,并由此引发了著名的“河南大饥荒”,数千万人沦为难民,仅河南一地就有300万农民死于饥饿。此惨案的罪魁祸首无疑是日军,但蒋介石难逃其责。
国军打仗的根本目的是保家卫国,保护民众的生命。但未见国军将士为国捐躯,为民舍命,反而是溃败逃跑后,又决口放水,让几十万、几百万无辜死难的民众为败仗买单,为他们保命,这不是颠倒因果关系了吗?有人说,库图佐夫为了打败拿破仑,不也是火烧莫斯科吗?舍不得孩子套不得狼。
但我要问,库图佐夫火烧莫斯科烧死了多少莫斯科人?库图佐夫火烧莫斯科,打败了拿破仑了没有?我还要问,蒋介石决堤花园口,淹死了多少日本人?蒋介石决堤花园口,后来保住了武汉没有,打败了日军没有?由此来看,花园口决堤,是蒋介石指挥的第一大蠢仗,也是典型的杀敌三千自损百万的得不偿失的蠢仗。
![蒋介石不会打仗 看看蒋介石抗战指挥的三大蠢仗,](http://img.aihuau.com/images/e/77632/5511060511553288550305.jpg)
第二大蠢仗,南京保卫战。
明知军事上不可守而偏要做政治秀的防守,明知不可死守而偏要摆出死守状,明知唐生智不行而偏选他做主将,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备,众将反对都不听,这就是蒋介石决策指挥的南京保卫战。更不靠谱的是,蒋介石还把保卫南京的希望寄托在德国的调解和苏联的干预上!
他致电唐生智说,如南京能多守一日,即民族多加一层光彩。如能再守半月以上,则内外形势必一大变,而我野战军亦可如期策应,不患敌军之合围矣。这种为了引起国际干预而不顾军事上困难的战略决策,一旦国际干预没有如期而至,南京保卫战的军事后果就会非常严重。
问题还有,日军对这场仗的目的十分明确,首先是为了从心灵上摧垮国民党以及所有中国人民的抗日信心,何况在军事上、经济上、地理上、文化上,攻占南京都有其实际需要性。而国军对这场保卫战仗的军事防守目的就不十分明确,要不要守,要如何守,是坚守还是不坚守,是长坚守还是短坚守,作战计划摇摆不定。
最后在蒋介石的独断专行的决策下,才勉强定下来了。这样的运筹帷幄,未开仗实际上就已经见输赢了。兵法上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本意是指作战时把军队放到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
虽然南京保卫战是置于死地有了,一开始唐生智还下令后退者死,派督战队封锁江面,烧毁渡船,但打到后来又下令撤退,几个高级军官都扔下士兵逃生去了,这下乱套了,军民都心慌忙乱的逃生去了,而不是同仇敌忾的杀出血路逃生了。这就是不顾实际,只从某种需要,靠某些不切实际的想法而打的蠢仗。南京保卫战非但没有赢得光彩,反而是换来了巨大的国耻。
第三大蠢仗,长沙大火。
论火攻,古人玩的更是精彩纷呈,什么火烧连营,火烧赤壁等等,家喻户晓。但蒋介石玩的火攻,可是别具心裁,独领风骚。要说长沙大火这一仗打得是莫名其妙,别说敌人摸不着头脑,就连己方都糊里糊涂。
这一仗实际上还没开打,国军就已经输得一塌糊涂了。这算不算战斗?我说应该算战斗的一环。
蒋介石的本意是实行焦土政策,当敌人攻占城市时,我们放火烧毁一切,不让敌人利用一切物资,这叫焦土抗战,以免资敌,就像图库佐夫火烧莫斯科一样。
问题是,库图佐夫火烧莫斯科,一切都是按预计而行,一切皆在掌控中,并以此打败了拿破仑。而长沙大火却反其道而行,一切皆在失控中,敌人非但没败,反而是毫毛未损,我们却烧死无辜群众三千多人,长沙自春秋战国以来的文化积累,及地面文物被大火毁灭到几近于零。
作为中国为数不多的2000多年城址不变的古城,长沙的文化传承也在此中断,在历史研究上造成无可估量的损失。实施焦土政策是一柄双刃剑,打击对方的同时,也会不可避免地损害自身。但敌人未受毫发损失,己方却伤亡惨重,这不能不说是巨大的悲哀。
我们可以悲壮的说,长沙虽成焦土一片,但还是我们的土地,却不可掩饰这场大火的耻辱。可怜老百姓无家可归,哀鸿遍野,而且求告无门,欲哭无泪。
试问:这样的政府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想着国民的民主民权民生?也有人说,长沙大火为抗战赢得6年喘息时间,丰功伟绩远胜火烧赤壁。我不知道这是不是高级黑,所以我只能呵呵了。这种于敌损害小,于己损失巨大的蠢仗,永远不要再现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