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拔罐,很多人都对它很是赞颂,因为拔罐可以治疗很多疾病,而且非常方便,价格也很公道。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那么,拔罐疗法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具体的分析一下拔罐疗法的有关知识吧!
拔罐疗法
身体强健的人更适合
如果经常吹空调,人体内的寒湿就会有可能非常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采取拔罐疗法来缓解,但是次数和频率一定要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来定,因为频繁的拔罐对身体还是有一定伤害的。
从中医角度来看,拔罐属于泻法,泻多了既伤皮肤、肌肉,又伤体内正气。“有的人觉得拔了舒服,就不停地去拔罐,看到身上弄出了很多瘀的黑紫色东西,就认为特别有效。但这毕竟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出血,长期做身体反而更加虚弱。”
王竹行主任解释,拔罐其实更适合身体强壮的人,体质弱、阳虚的人就最好不要做。如果肌肉酸痛时间比较长,或者这种不适感刚刚出现的时候,偶尔去做一次是可以的,即使体质很好的人做个两三次也够了,绝对不宜多做。
拔出瘀血并不代表有寒湿
不少人都自认为是因为寒湿过重,才导致的肌肉出现僵硬和四肢酸痛的。但是有关专家则提醒到,如何判断自己身体里面是否存有寒湿,一般人是无法判断的,只有通过专业的中医师把脉之后才能够得到确定的结果。
如果体内没有寒湿而去拔罐,第一次虽然会感觉舒服,多做几次之后,反而容易反复感冒,加重体内的寒湿。而紫红色的瘀血,只能说明你的身体有病灶,除了寒湿的可能性外,胃肠虚弱、肺不好、心脏功能不好以及肝功能差的人都可能出现。
肌肉酸痛僵硬用按摩更好
肌肉僵硬、周身酸痛是大多数人拔罐的原因,其实这种情况之下,选用按摩更安全。这种全身放松性的手法,不仅可以有效地缓解身体不适,也更温和一些。对于办公族一族来说,久坐、运动偏少、紧张、压力大,这些因素都对造成免疫功能下降,容易疲倦,用按摩的手法也更适合更科学。
中医拔罐
拔罐时用的“罐”有许多种,常见的是玻璃罐、陶瓷罐、竹罐、橡胶罐、塑料抽气罐等。其中玻璃罐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因其光滑透明,可以观察到罐内皮肤充血、淤血、起泡及出血情况。
通常,在我们家庭中常用的橡胶罐和塑料抽气罐虽然使用起来非常的方法,但是他们不能用火,所以效果相比较起来小很多。
根据大小罐还分许多型号,不同部位和穴位用的型号不同,背腿多用大号的,额头、脖子用小号的。
因为拔罐疗法适用度广、需求大,如今提供拔罐治疗的地方越来越多。除了医院,许多按摩馆、美容院也都有拔罐服务,更有患者直接将罐买回家自己拔。
民间的观点认为,拔罐能拔出体内的寒气、湿气,那么经常拔罐会不会把“元气”也拔出来呢?应该说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拔罐不会伤元气。反而拔罐时应重视掌握正确的方法,找准治疗部位,并掌握好拔罐的时间和拔罐的力度,否则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有人问能自己在家拔罐吗?对于一些简单的病症,如感冒风寒、肌肉酸痛等,可在家中进行拔罐治疗。这种疗法特别对于颈背四肢的酸痛、感冒风寒,以及部分内科、妇科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适合中老年人以及经常伏案工作的年轻人使用,可有效缓解疼痛和不适症状。
但是拔罐也不是包治百病,家中拔罐主要问题是防止烫伤和拔罐时间过长造成局部皮肤起水疱。建议最好选用抽气罐或橡胶罐,拔罐时间以5—15分钟为宜;分清体质。
体质过于虚弱者不宜拔罐,会使虚者更虚;有心脏病、血液病、皮肤病以及孕妇、妇女经期、过饱、过饥、醉酒时都不适宜拔罐;肚脐、心前区,皮肤细嫩处、破损处、瘢痕处,乳头、骨突出处均不宜拔。拔罐旧痕未消退前,最好也别拔;拔罐后不可立即洗澡。
拔罐后,皮肤处于一种被“伤害”的状态,敏感脆弱,此时洗澡非常容易导致皮肤破损、发炎等,建议等上两三个小时。拔罐时应避免有风直吹,防止受凉;拔罐后若起泡,每个罐内多于3个泡,就应及时涂烫伤膏,或去医院处理。
走罐的方法
走罐疗法是以杯罐作工具,在杯罐口及病变部位涂以适量润滑剂,借热力排去其中空气,产生负压,使之吸着于皮肤,然后,用手推动杯罐在病变部位来回滑动,从而使皮肤产生潮红或郁血现象,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本疗法由古代拔罐疗法发展而来,为拔罐疗法中的一种,又可称为推罐疗法,现代应用较为广泛。本疗法疗效确实,尤其对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的疾病,有其他疗法无法代替的功能。但由于使用手法上有一定要求,加之病人接受治疗时又有一些不适感,因此,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合作往往会成为能否取得疗效的关键。
操作方法
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涂上一层凡士林等润滑油,再将罐拔住。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底,稍倾斜,在罐口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起,循着上、下、左、右方向推移,或以顺、逆时针走向推动,至走罐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或出现瘀血斑时,才将罐起下。
走罐疗法一般分为局部走罐和循经络走罐两种。
1.局部走罐:以病变部位为中心,进行较小范围的上、下、左、右旋转推行。如肩周炎,可以在肩部作顺逆时针走向的缓慢旋转。
2.循经走罐:以与病变相关连的经脉为主,进行较大范围的循经走罐治疗。如腰肌劳损,即循经过腰部的督脉经和膀胱经作上下往返移动的走罐治疗。
禁忌症
1.皮肤有过敏、溃汤、水肿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使用本法。
2.年老体弱多病者,慎用本法。
注意事项
1.本疗法应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之部位,走罐前,在罐口或皮肤上涂上凡士林之类的润滑油,现时便于推动,减少疼痛;二则避免皮肤损伤。
2.推罐时,动作缓慢,用力均匀,要求罐口有一定的倾斜度。即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起,这样上、下、前、后、左、右地移动,就有会产生较大的阻力。
3.走罐疗法宜选用口径较大的罐子,罐口要求圆、厚、平滑,最好使用玻璃罐。
拔罐后注意事项
拔罐后有时局部皮肤除了出现出血点、瘀血等现象之外,有些患者会出现水泡,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患者体内风寒湿湿毒较盛,以湿气最为突出。起泡也是一种邪气外出的表现。有时会在罐壁上出现小水滴,也是湿邪的表现。
2.留罐时间有点长。这一点因人而异,也是和体质有关系的。有人留罐20-30分钟也不会有起泡的现象。也有人5-10分钟就会起泡。所以一般第一次拔罐时间需要短一些,等对患者情况了解了,就可以适当放宽时间。未收录医院中医综合科代金刚
3.罐子温度较高,这一点只有很小的可能性。有时做闪罐,如果造成罐体温度过高,这时留罐的话,会增加起泡的可能。
4.部位的差异,同一个人拔罐,有的部位没问题,有的部位起泡。总的规律是背部、两胁、臀部容易起泡。
5.拔罐过重,超出了承受能力。
注意如下拔火罐事项可有效防止起水泡
一、在应用走罐时,不能在骨突出处推拉,以免损伤皮肤,或火罐漏气脱落。
二、体位须适当,局部皮肉如有皱纹、松弛、疤痕凹凸不平及体位移动等,火罐易脱落。
三、在应用针罐时,须防止肌肉收缩,发生弯针,并避免将针撞压入深处,赞成损伤。胸背部腧穴均宜慎用。
四、起罐时手法要轻缓,以一手抵住罐边皮肤,按压一下,使气漏人,罐子即能脱下,不可硬拉或旋动。
五、在应用刺血拔罐时,针刺皮肤出血的面积,要等于或略大于火罐口径。出血量须适当,每次总量成人以不超过10ml为宜。
六、在使用多罐时,火罐排列的距离一般不宜太近,否则因皮肤被火罐牵拉会产生疼痛,同时因罐子互相排挤,也不宜拔牢。
七、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大小合适的罐。应用投火法拔罐时,火焰须旺,动作要快,使罐口向上倾斜,避免火源掉下烫伤皮肤。应用闪火法时,棉花棒蘸酒精不要太多,以防酒精滴下烧、伤皮肤。用贴棉法时,须防止燃着棉花脱下。用架火法时,扣罩要准确,不要把燃着的火架撞翻。用煮水罐时,应甩去罐中的热水,以免烫伤病人的皮肤。
八、拔罐后针孔如有出血,可用干棉球拭去。一般局部呈现红晕或紫绀色(淤血),为正常现象,会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严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如留罐时间过长,皮肤会起水泡,小的不需处理,防止擦破引起感染;大的可以用针刺破,流出泡内液体,涂以龙胆紫药水,覆盖消毒敷料,防止感染。
总结:通过上述的文章对拔罐疗法,中医拔罐,走罐的方法以及拔罐后注意事项等有关知识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对于有关拔罐的知识,相信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了。如果你不想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病,例如感冒,着凉等烦恼,又不想吃药,毕竟是药三分毒,那么请试试用拔罐疗法来缓解病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