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寄托 觅一处心灵家园,寻一种精神寄托(美文欣赏)


    觅一处心灵家园,寻一种精神寄托<?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作 者:陈 凤           编 辑:明月文轩

静夜繁花已谢,冷月当空,万籁俱寂,收拾起一天的忙碌和疲惫,独自守候荧屏聆听天籁之音,让溪水般的旋律缓缓从耳畔流淌,犹如一股清泉溢满整个心田,润物无声。悠扬悦耳的音乐令人无限畅想,瞬间,便能让思绪插上翅膀,遨游于广阔的天地间。

泰戈尔说:“不要试图去填满生命的空白,因为,音乐就来自那空白深处。”在音乐的世界中,生命的得失悲喜,被羽化为一个个音符,在内心律动跳跃,或浅浅低吟或放声高唱,定有一曲能切合心境陶冶心情,将生活中的琐碎之事与内心的烦忧,凝结而成的冰块在顷刻间即消融瓦解。

孤独又何妨?有了心灵的寄托则不会寂寞,所谓寄托,就是专注于某些事物并从中获取精神上的满足感,以及愉悦的情绪体验,而它,完全是属于私人内心深处的东西,它不一定有很大的意义,也不一定有什么积极的目的,却是心灵家园的一片净土,是心灵一个小小的避风港。在这里,可以找到自己,可以和心灵对话的一个秘密花园。

我们曾将未来描绘成美丽的图画,而生活中却会出现一些不如意以至于破坏了风景,当现实与理想产生落差,游弋在梦境和现实之间,常常令人彷徨无助。也许,我们曾在内心反反复复的问自己,人生的意义究竟何在?然而,不论人生目标伟大或者平凡,事实上,人的一生就是永不停歇的奔波!

几乎没有一个人,可以一直只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每个人都必须被动地做些并不想做的事,扮演一些并不喜欢的角色,过一种不愿意过的生活,为此,我们烦忧不堪。然而会处理生活的人,一定懂得如何给自己安排一片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在这里,没有世俗的纷扰,可以做自己想要做的,逃避一切所要逃避的,这片小天地,就是心灵的安乐窝,是自己心灵的避风港,是一个自得其乐的精神家园。

于是,有些人一有时间就会背上像机,徒步而行跋山涉水,捕捉沿途中的美景与精彩;有些人一有时间就看小说,调动丰富的想像力来融入到情节中去;有些人一有时间就写写文章,将所闻所感记录下来;有些人一有时间就上网,在网络的世界里尽情游览;有些人一有时间就听听唱片,放松一下心情......

精神寄托 觅一处心灵家园,寻一种精神寄托(美文欣赏)

这些一有时间就想做的事,才真正是他们喜欢做的。然而,为了应付忙碌的工作和生活琐事,致使他们没有充分的时间,只管做自己喜欢的事。因此,这些小小的爱好,就成为一种寄托,在这些寄托里面找到了自己,体验到了种种快乐,而暂时忘掉世界的烦嚣。

生活中缚累重重,给心灵找一个寄托,并非消极的逃避,而正是一种积极的养精蓄锐。正如有位名人所说“我休息是为了工作。”我们何尝不一样,让心灵去休息一下,疗养它在尘世间奔波所受到的伤,然后再投入激情去忙碌奔波。假如你懂得生活,同时也了解得自己,那么,你一定会在生活中找到一点使你安心,使你忘忧,使你沉醉的心灵寄托,并用自己的爱好去美化和充实生活,让生活在现实与精神上完美融合并快乐相伴。

我们生存在这个蓝色星球上,一方晴空、一抹夕阳、一丛野花、一条蜿蜒的小溪......都无不具有一种别样的美丽。一本好书、一首抒情歌曲、一场感人的电影,不经意间已唤醒你内心沉睡的温柔。当你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一切,以一份好心情感知事物,你会发现,相伴的风都是那么善解人意,身边的小草都是那么妩媚。有时,匆忙的生活往往使我们忽略了许多美好的、值得欣赏的东西,只有当你寻找到心灵的处所之后,才能有闲情闲情逸致去欣赏这世界可爱的一面,才有机会去享受真正的人生。觅一处心灵家园,寻一种精神寄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31551/496244515697.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当一名快乐的寻星人 做一名幸福快乐的教师

原文地址:当一名快乐的寻星人作者: 西部陨石著名大漠寻星人童先平先生讲过一句话:寻星人的艰苦常人无法体会,寻星人的快乐也非常人懂得!与童老师促膝交谈一番,让我悟出了什么是寻星人的快乐。寻星,一个多么意味深长的名字,它把你引入到了一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题菊花》 题菊花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译文] 如果我有一天当上管治春季的青帝,要让菊花和桃花一同开放。[出典] 黄巢 《题菊花》注:1、 《题菊花》 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2、注释:题解:自陶潜“

习作训练:写一处你最喜欢的景物

习作训练:写一处你最喜欢的景物崇文街小学郭晓霞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让学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语文学习的关键。本设计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为凭借,极力创设宽松愉

离世觅菩提,犹如寻兔角 菩提只向心觅

离世觅菩提,犹如寻兔角“寻找一种跟世俗生活毫无关系的觉悟,就像寻找兔子头上的犄角般不切实际。因为,佛法的真正意义,就在于改变社会和人生;觉悟的真正意义,就在于让人生活得快乐且明白。如是故,与社会及人生分离的觉悟,

声明:《精神寄托 觅一处心灵家园,寻一种精神寄托(美文欣赏)》为网友想不到的回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