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接受一代靶向药物治疗一段时间以后,约20%的患者会出现耐药等情况。”近日专家均指出,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也要重视规范化的疗效监测,这样可以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体检中可发现慢粒征兆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又称“慢粒”,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约有95%的慢粒病人的骨髓细胞染色体会出现费城(Ph)染色体,这种染色体导致Bcr-Abl融合基因,引发大量异常细胞的恶性增生,从而导致慢粒。据悉,福建省慢粒发病率为1-1.5人/10万人,每年新发约200例。
专家提示,日常体检可以发现早期慢粒病变,有条件的群众应该每年体检一次。
“体检时发现白细胞数量明显增高、贫血等情况,要警惕慢粒。如果想要进一步确诊,需要进行骨髓、染色体、基因检测等。”专家强调,一旦确诊就要尽快治疗,越早治疗,越能够控制病情,得到更好的疗效。
20%的患者会出现耐药情况
近年来,针对Bcr-Abl融合基因的靶向药物主要有伊马替尼、尼洛替尼及达沙替尼。胡建达教授表示,做为目前最主要的治疗药物,大多数初诊的患者用一代靶向药物(伊马替尼)便有很好的效果。
“经过伊马替尼药物治疗,百分之八十多的患者能生存8年以上。”医务部杨凤娥教授指出尽管伊马替尼能收到很好的疗效,但治疗一段时间以后,因为每位病人情况不同,约20%的患者会出现耐药等情况。
目前通过检测三大指标可以判断患者是否耐药:血常规指标、Ph染色体检测、Bcr-Abl融合基因数量。一般情况,在一代药物治疗一年以后相应指标会出现转阴、数量减少的情况。胡建达教授也指出:如果血常规指标不正常、染色体一直没有转阴,融合基因的数量仍然比较高,临床上就会判断患者耐药,此时就要对其治疗做相应调整。
规范监测可减少治疗时的风险
“对慢粒患者的定期监测很重要。” 专家表示,通过定期监测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治疗状况,并且可以根据需求调整用药方案。
专家指出:对患者疗效监测最可靠的手段之一是进行PCR检测,观察Bcr-Abl的下降水平,以便指导医生选择用药。
根据欧洲白血病网络(ELN)发表的慢粒治疗指南,接受靶向药物治疗的患者,第一年每3个月需要进行一次监测。3个月时,Bcr-Abl≤10%;6个月时 ,Bcr-Abl≤1%,同时Ph染色体为0;12个月时,Bcr-Abl≤0.1%,同时Ph染色体为0。超过此标准,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更换治疗方案。
如果没有规范监测会出现什么风险?战榕教授表示,首先药物治疗给患者带来的副作用没有及时发现,会给患者带来额外风险;其次,无法了解患者疗效的变化,以致医生无法及时为患者调整药物。
“现在医生很重视患者教育。”专家表示,相比以前,患者更加了解慢粒,按照医嘱进行规范监测也相应变多。
据了解,为了减轻患者的负担,近一年来,医院免费为慢粒患者进行Bcr-Abl融合基因检测,该医院拥有福建省内唯一一家国际标准化认证的慢粒白血病定量PCR检测实验室。截至目前,已有几百例患者受益。
如今,慢粒已经被视为可控可治的“慢性病”。我们从医务部专家处了解到福建省已将“慢粒”纳入农村居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范围,伊马替尼,尼洛替尼及达沙替尼均可以报销。据悉,福建省新农合医保患者伊马替尼,尼洛替尼能够报销70%,低保患者能够报销90%,城镇职工医保患者使用伊马替尼能够报销70%甚至达90%。
延伸阅读:南昌患重病年报销可超35万 拟明年1月试行生命线越长寿命越长吗 中医揭手上四大疾病区关注阿尔茨海默病 1/4早发患者有家族史污染加重“慢粒”发病率上升四成婴幼儿过敏性疾病 剖宫产奶粉喂养都是诱因迪拜酋长长子突发心脏病病逝 如何预防心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