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红楼梦 读懂红楼梦 读懂《红楼梦》的三境界(zt)


 

说《红楼梦》是“天下奇书”,一点也不为过。奇在哪里?可以与其他世界名著作一比较。读书,一般可分为读通、读深、读透三个程度,分别对应消遣、欣赏、研究三种境界。无论是三国、水浒、西游等中国名著,还是莎士比亚的戏剧与狄更斯、巴尔扎克、雨果、司汤达、托尔斯泰、普希金、马克吐温的小说等等外国名著,全书情节交代得清清楚楚,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人,一般认真读一遍两遍就完全读懂了,三个程度、三种境界没有明显的区隔,可“毕其功于一役”。《红楼梦》就不同了。它虽是在清朝乾隆年间写成的,但所应用的语言与今天的北京话、普通话没有什么差别了,看起来明白易懂。它写的又主要是饮食起居等日常生活琐事,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人就能阅读。然而它确实“暗藏玄机”,要完全读懂它,仅仅靠文字阅读能力是不够的,还要费很大脑筋,反复琢磨,三个程度、三种境界有着明显的差别。毛泽东主席曾说过:《红楼梦》至少要读五遍才有发言权。因此,哪怕你是专家、教授、“博导”、院士,都决不能读一、两遍就完全读懂《红楼梦》。一些所谓“著名学者”,压根儿一辈子就没有完全读懂。这就是它不同于其他世界名著的一大奇处。

 

读通——消遣

 

所谓“读通”,是指全书的文字(包括其中的诗词歌赋)都读通畅了;全书的故事情节都知道了;每个人物大致是什么性格也明白了;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如谁是谁的儿子、谁跟谁是什么亲戚等等也弄清了;第五回中《金陵十二钗》图册及判词和《红楼梦曲》所预示的各个人物的命运也看出来了,等等。总之,文字表面的意思都懂了,能通顺地阅读,没有多大障碍。但是文字表面的底下还隐藏着什么“玄机”,没有看出来;一些本来十分重要的细节被平常看待了,没有去仔细琢磨;每个情节看懂了,却没有把这些情节联系起来综合思考。总之,在读通阶段,作者曹雪芹隐藏在书里的玄机、隐含的重要情事、他的真意,从读者眼皮底下滑过去了。例如薛宝钗这个形象,第七回里说她的“病”又发了,要吃“冷香丸”。如果仅仅是“读通”,就不会想去弄清她得的是什么病,“冷香丸”又是怎么回事。殊不知她的“病”和“冷香丸”却大有讲究,隐藏着重要的思想艺术关节。正如吴组缃先生所说的,《红楼梦》好比一座冰山,露在水上的少,藏在水下的多。读通就是只看到了“露在水上”的部分,没有看到“藏在水下”的部分。

 

 

“读通”也算“读懂”《红楼梦》了,但只属于读懂的初级阶段,不必费多少脑筋,属于消遣的境界,读着玩,听故事,瞧热闹。“读通”也能感受到一些《红楼梦》的魅力,从中得到一些愉悦。但还不能说是“欣赏”,更谈不上是“研究”。甚至一些所谓“红学家”,其实也只达到这个程度。例如胡适,他在曹雪芹身世研究和《红楼梦》版本研究两大领域成就很大,堪称大家,但他在读懂《红楼梦》方面却还只到达“通读”这个初级阶段。他认为《红楼梦》只是一部描写一个大家庭“坐吃山空”“树倒猢狲散”的“平淡无奇的自然主义杰作”,书里隐蔽地写的重要情节和表达的深刻思想他都没有看出来。

 

 

读深——欣赏

 

《红楼梦》要读到什么程度才算是“读深”?简单来说,就是要看到《红楼梦》这座“冰山”藏在水下的部分,包括“脂砚斋”所说的“不写之写”“瞒过阅者”的东西,要参透作者所藏的玄机。要达到“读深”的程度,就很费脑筋了。再打个比方。《红楼梦》像一座“宝山”,不仅隐藏着绝美的山水林木之幽,还蕴藏着宝贵的矿藏。“读通”,就如在外面看它,固然也可看到它的雄伟、秀丽,但并未看到隐藏在它深山中的绝美之处,更未得其宝藏。“读深”就得花费披荆寻踪之劳和开掘冶炼之功,才能造其美境、得其珍异。这才能进到欣赏《红楼梦》的境界。下面举例来说。

 

 

以薛宝钗这个形象为例。读者“读通”所得的印象,她是个典型的封建豪门的淑女,礼教修养很深,是封建营垒里的人。她冷若冰霜,凛凛然不可稍犯,又极有心机,并不是个可爱的形象。然而,“读深”之后才会知道,上述印象是片面的,薛宝钗这个形象绝非这么简单。

 

 

如何读懂红楼梦 读懂红楼梦 读懂《红楼梦》的三境界(zt)

全书集中写薛宝钗的篇幅最大的一段文字是在第七回,但写的却是她的病和吃的药——“冷香丸”。这藏有很大的玄机。她得的是什么病呢?“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就是说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多少医生治了,怎么也治不好。这病是什么症状呢?薛宝钗自己说,发病时“也不觉着怎么着,只不过喘嗽些”这么说来又不是什么大病险症。如果是“读通”,也就到此为止了,不会想到去深究她到底是什么病和其中包含着什么玄机。如要“读深”,那就要弄清她的病和吃的冷香丸到底是怎么回事了。但是,她是什么病,第七回里始终没有说明,读遍全书也没有见明说。那么,曹雪芹为什么要花那么大篇幅专门写薛宝钗的病呢?这绝非无目的、可有可无的“闲笔”,而是有深刻含义的。要弄清她的病和冷香丸是怎么回事,就费脑筋了,要前后联系起来综合思考,还要具有一些中医的知识。把第七回与第四十回、四十二回联系起来思考,就会知道,薛宝钗本来也是个活泼可爱甚至淘气的女孩子,不喜欢看“正经书”,而爱看描写男欢女爱的言情戏剧、小说,《西厢记》《牡丹亭》等等她早已读了。虽然经受了严格的封建礼教的灌输、熏陶,但少女的情怀、对爱情的追求这些“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是磨灭不了的。但她又必须保持大家闺秀的身份、冷若冰霜的高贵仪态,内心深处的冲突是很剧烈的,时时需要保持一种平衡。当感情冲动、尤其是遇到贾宝玉这样可爱的青年男性时,心里的热情就要高涨,就会“心火过旺”。心火旺则烁肺金,表征为气喘、咳嗽。这就是薛宝钗的“病”。怎么治?吃凉性药“冷香丸”来“清心火”,抑制内心的热情,使它冷却一下。很明显,她的“病”其实不是“病”,而是人的正常的天性。尤其是薛宝钗正值青春期,少女的情怀,对爱情的追求更是健康的迹象。她内心是很爱贾宝玉的,但她又必须压抑自己的感情。用甚么来压抑呢?无非是封建礼教。因此,所谓“冷香丸”就是礼教的象征,礼教的形象化。它不是良药,而是戕害人性的毒药。但“冷香丸”非但难以配制,而且“疗效”有限,只能稍微缓解一下,因此要不时服用。作者以此隐喻礼教也难以“灭人欲”,人天生的情怀、对爱情的追求,是礼教所不能阻挡、扼杀的。这一切作者没有发一句议论,完全是以形象演绎出来的。只有读深,我们才看到薛宝钗饱满的形象,才能觉察到曹雪芹深刻的思想、深沉的人道主义精神,领略到他高超的文学创造才能,感受到《红楼梦》的艺术魅力,它的妙处。这种魅力给人的美感、愉悦以至震撼,只有读深才能得到。这才说得上是欣赏《红楼梦》。

 

 

读透——研究

 

   “读深”,能看明白《红楼梦》是怎么写的,它好在哪里。而“读透”则要在读深的基础上进一步弄清《红楼梦》为什么要这么写,为什么能写得这么好。这就是《红楼梦》研究了。说到《红楼梦》研究,广义来说包括《红楼梦》作者研究、《红楼梦》版本研究等领域。严格来讲,只有对《红楼梦》这部作品的思想开发和艺术创造的探究,才是真正的《红楼梦》研究。这涉及到作者对当时社会生活的观察与思考,他的创作目的,他的美学追求及总的创作手法,他的构思,等等。这一切又浑然一体,可以称之为《红楼梦》的“思想艺术逻辑”。研究《红楼梦》,就是弄清它的思想艺术逻辑以及它是怎么在书中演绎的。只有这样,才能弄清曹雪芹在美学创造上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究竟是什么,后人才可能有所借鉴和继承。因此,探究《红楼梦》的思想艺术逻辑是《红楼梦》研究的核心课题。要进入这个核心课题,就要“读透”《红楼梦》,把它读透彻。

 

 

   《红楼梦》问世二百七八十年来,不断有人对它作研究,而且研究者越来越多,还形成了一门学问——所谓“红学”。这是研究别的文学作品所没有的现象。这也说明《红楼梦》还没有被研究透彻。综观迄今为止的研究,无论是批注派、索隐派还是考据派、文学批评派,基本上都属于《红楼梦》内容“导读”、“解读”的范围,其中很多还是误导、误解和曲解。研究《红楼梦》思想性、艺术性的文章倒是不少,然而大都比较浅,空泛的议论多,缺乏具体而真切的分析。因此,对于《红楼梦》的魅力究竟是什么、为何会有如此魅力等问题的解答,总是隔靴瘙痒,说不清楚。至于曹雪芹美学创造的遗产是什么、后人怎么借鉴继承等问题更是极少涉及。总之,还没有进入《红楼梦》思想艺术逻辑这个核心课题。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所依据的思想理论的错误与局限、研究方法不当、学识不够等等之外,直接原因是都没有把《红楼梦》读深、读透。

 

 

读深、读透《红楼梦》也确实不容易,既要有广泛的知识,还要非常的细心。举个例子。俞平伯可算是大“红学家”了,但他就没有读深、读透。他在《<红楼梦>随笔》一书中引了“程甲本”(按:“程乙本”也一样)第十回太医张友士给秦可卿看病时,对伺候秦氏的婆子们说的一段话:“那先生笑道,‘大奶奶这个症候,可是众位耽搁了。要在初次行经的时候就用药治起,只怕此时已全愈了’”俞平伯指出:“有正本”(按:即“戚序本”)、“脂庚本”(按:即“脂砚斋庚辰阅本”)作“可是那众位给耽搁了”,“众位”前面有个“那”字,这很要紧。有这个“那”字,“众位”就是指以前给秦氏看病的医生们。如果没有这个“那”,“众位”就是指伺候秦氏的婆子们了。俞平伯指出这一点固然是对的。然而,他引的这段话中最要紧的、藏有很大玄机的四个字,却在他的眼皮底下溜过去了,他竟没有看出问题来。这四个字就是“初次行经”。殊不知这“初次行经”四字是全书一大关键,一把开启很多“谜团”的钥匙。这四字不仅关乎秦可卿、贾宝玉的形象,更是牵动《红楼梦》思想艺术逻辑的一个“线头”。把这样重要的关键、“线头”放过了,《红楼梦》就读不深、读不透了,所谓“研究”也就不可能深入了。没有留意“初次行经”、没有看出所藏玄机的不只俞平伯一人。事实上二百多年来所有的研究者也都没有留意,也都没有看出来。直至笔者在2007年11月15日发表于人民网的《曹雪芹塑造秦可卿这个形象的真义》一文中,才第一次揭示了这“初次行经”四字所隐藏的玄机,拽住了这个“线头”,追索到秦可卿是与贾宝玉淫乱而怀孕的,因而破解了很多疑团,触及了《红楼梦》的思想艺术逻辑。

 

 

要说明怎么读透《红楼梦》,说清它的思想艺术逻辑及其在书中的演绎,是很复杂、烦难的事,要用很大的篇幅。本文只能举例来说说。

 

 

曹雪芹写《红楼梦》时,正是后世所称道的“乾隆盛世”,是清朝最繁荣强盛的时期。可是,他根据自己的深刻观察,认为当时的社会已是“末世”。这就见识高远,不同凡响。第一回就通过一僧一道之口,说“风流冤孽又将造劫历世”。“造劫”就是遭逢“末世”。“金陵十二钗”中王熙凤的判词更明确说“凡鸟偏从末世来”。《红楼梦》就是描绘王朝末世的图景。“末世”的景况集中体现在人的身上,体现在人性中,体现在人的精神世界里,《红楼梦》里用一个“情”字来概括。作者深入揭示末世各色各样人物的“情”,即他们的精神世界,挖掘末世的人性,从而揭示他们的命运,也就揭示了封建王朝的命运。

 

 

“儿女之情”是人性的集中体现,是情中之情。因此,作者着力“发泄”各种人物的“儿女之真情”。从这个意义上说《红楼梦》是“言情小说”是可以的。末世豪门、权贵普遍的精神疾患是淫欲泛滥,道德沦丧,贾府就是代表。贾府那些“须眉”、纨绔子弟,皆为滥淫之辈,没有一个成器的。这样的豪门、权贵还会有前途吗?它们已是“昏惨惨似灯将尽”“忽啦啦似大厦顷”,败落、崩溃是必然的。而贾、王、薛、史等大家族正是朝廷权力的基础。基础将垮,整个皇权也必将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在这污浊的末世,却也有一股清流:“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其“行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那就是林黛玉、薛宝钗、贾迎春、探春、惜春姐妹、史湘云、妙玉等女子。薛宝钗尽管礼教思想较重,且未脱尽追逐荣华之念,但总体来说也可算高洁之辈。迎春懦弱,且无见识,但很善良,也应列入。此外,如尤三姐、晴雯,虽然文化不高,其行止也是高洁的,且性情刚烈,为其他人所不及,也应列入。这些女子的“儿女真情”各不相同,都体现了人性之美,是作者精神慰籍之所寄托。但在末世,高洁之情却是“世难容”的,这些女子注定要遭劫难,都是悲剧命运。《红楼梦》说的就是各色人物“造劫历世”的故事,呈现的是一幅在繁华外表之下的末世图景。

 

 

这“末世图景”又是以极高妙的手法创造的形象体现出来的。《红楼梦》总的艺术原则体现在第一回和第五回中。第一回说“将真事隐去”,这有两重意思。一是全书所反映的“乾隆盛世”的社会生活,隐去“朝代年纪”,不说是当时社会的反映。这既是为避文字狱之灾,也扩大了读者的视野。二是将书中很多重要情节和作者的真意隐蔽起来,不明写,但不是不写,而是“暗写”,要读者自己去费脑筋体察出来。这样的例子很多。如薛宝钗的“病”和冷香丸,就隐含她暗恋贾宝玉。王熙凤主持家政、代理宁国府,意含“牝鸡司晨”,是将要败落的“不祥之兆”。至于贾宝玉,就连他的名字也含有深意:这个豪门权贵寄以极大希望的宝贝后继者,也是“假”的宝贝,只是“幻来污浊臭皮囊”,豪门权贵还能延续下去吗?

 

 

第五回里“太虚幻境”有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迄今的研究者们都没有正确破解这副对联。表面上看,这副对联落脚于“假”和“无”。于是很多研究者以此为据,说《红楼梦》宣扬佛家的一切皆“空”、一切皆“无”的思想。这种“破解”不符合《红楼梦》的思想艺术逻辑。其实,这副对联又是作者高妙的“障眼法”。“太虚幻境”不过是贾宝玉和甄士隐的梦境,当然是“假”、是“无”。但这“假”、“无”之中却包含“真”、“有”。“金陵十二钗”及其命运不仅是书中实有之事,也有当时社会现实生活的基础。贾宝玉梦中与秦可卿“有儿女之事”,表面上是“梦幻”,是“假”“无”,实际上确有其事,是“真”“有”,还让秦可卿怀了孕。在非梦境的生活中没有明写,是假“无”,而在梦境中明写了是真“有”。如此等等。因此,作者在这副对联中要传达的真实意思是:“真作假时假亦真,有为无处无还有”落脚是“真”“有”,是高妙地用“假无”来掩藏“真有”。这不仅避免了文字狱之灾,还产生了极大的艺术效果。这就是为什么《红楼梦》要真正读懂不容易、而越读则越有味的原因。难怪作者要感叹“谁解其中味?”了。怪不得毛主席要说《红楼梦》至少要读五遍才有发言权了。

 

 

然而,艺术上以“假无”掩藏“真有”是难度极高的手法,极易弄巧成拙,堕入故弄玄虚、晦涩难懂、让读者去猜谜的恶趣,不是极高的高手是玩不起的。而曹雪芹却深谙此道,运用得炉火纯青、天衣无缝。他塑造秦可卿这个形象就是最为精彩的例子。

 

 

“金陵十二钗”中,王熙凤与秦可卿都不是“清流”。秦可卿是贾氏家族长房长孙媳妇,是个贵妇人。她“性格风流”,“袅娜纤巧”,兼有薛宝钗和林黛玉两人之美,是《红楼梦》中容貌最美的女性。从表面的文字看,她给读者的印象是美丽、温柔、善良、可人。难怪一些研究者也把她看作“被侮辱与被损害者”,对她百般怜惜,竭力为她辩解。可是,这显然不是作者真意之所在。“金陵十二钗”判词和“《红楼梦》曲”对她没有一个字的褒扬或怜惜,有的只是贬责。作者是把她作为豪门权贵道德崩溃、精神疾患已入膏肓的象征来创作的。给她起的名字就有深意。“情”本“可亲”,情欲是普遍的人性。可是,到了豪门权贵之家,尤其是在末世,情“可轻”了,情欲这普遍的人性就“腐变”成了淫欲,最终成了“淫丧”。

 

 

作者写秦可卿,是着力写她的“淫丧”。第五回她首次出现,即写她卧室的香艳、贾宝玉在她床上梦见与她“有儿女之事”,第十回写她奇怪的病,到十三回写她死后的豪华丧事,都是写她的“淫丧”。作者原来是写她与公公贾珍淫乱,淫情败露,她自缢身亡。这是明写“淫丧”。后来删去了这些情节,改写为她因病而死。从“淫丧”变为“病死”,这便是“真作假”。至于她是什么病,书里始终没明说。第十回里最后给她看病的太医张友士说是“忧虑伤脾,肝木特旺”为什么“忧虑”,又没有说。但张友士说她的病情时,作者悄悄地安排了一句话,就是本文前面说的从红学家俞平伯眼皮底下溜了过去的那句话:“要在初次行经的日期就用药治起来,不但断无今日之患,而且此时已全愈了”这“初次行经”四字可藏有极大的玄机:秦可卿怀过孕,生产过或流产过。否则无法解释这“初次行经”。但书里没有一字说她怀过孕。这又是“有还无”。这四字是个不起眼的“线头”。往上拽,可发现张友士给她开的是妇科药方,有治疗崩漏即子宫出血及产后诸症的药。可见是堕胎或流产所致的病。而这又是隐瞒着的,所以不是平常的流产,而是秘密堕胎。为什么要隐瞒她怀孕与堕胎?只能说明她怀孕是不正当的,怀的不是她丈夫贾蓉的孩子。那她怀的是谁的孩子?这个“线头”再往上拽,就拽到第五回,贾宝玉梦中与她在“太虚幻境”里有“儿女之情”,醒来发现遗精了。贾宝玉有嫌疑。但毕竟是梦中,不能确证。这个“线头”往下拽,拽到十三回,又牵出贾珍、贾宝玉和贾蓉来。秦可卿一死,贾珍哀毁过度,贾宝玉吐血,两人嫌疑都很大。而贾蓉却没事人一个,不见他有一丝悲伤。这么大的丧事,他作为“丧主”却连个影子也不见,似乎死的不是他妻子。这本很可疑,但正说明她妻子怀的不是他的孩子。剩下贾珍和贾宝玉,究竟是谁的呢?“线头”再往下拽,又牵出两个人来。

 

 

这两个人是秦可卿的丫鬟,一个叫“瑞珠”,一个叫“宝珠”。秦可卿一死,瑞珠立即“触柱而亡”这很奇怪。研究者们都说是因为她撞见了秦可卿与贾珍通奸,怕贾珍不会放过她,因此自杀的。我认为作者让瑞珠自杀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她是知情人,但不一定是秦氏与贾珍通奸的知情人,很可能是秦氏跟贾宝玉私通以及怀孕和堕胎的知情人;二是作者要用她来烘托、突出宝珠。这是确定的。真正重要的人物是宝珠。秦氏死后,她“因见秦氏身无所出,乃甘心为义女,誓任摔丧驾灵之任”。作者为什么不写宝珠“触柱而亡”、瑞珠来做秦氏的义女,而要写瑞珠自杀、宝珠来做秦氏的义女?这决不是信手写来的无关紧要之笔,而是有深刻用意的。“珠”字拆开,便是“玉朱”。“宝珠”则是“宝玉朱(珠)”。而“珠”又常用来指腹中胎儿。如妇女受孕叫“暗结珠胎”,年纪大的妇女怀孕叫“老蚌怀珠”等等。因此“宝珠”分明隐含“宝玉之珠胎”。这种拆字法,《红楼梦》中多次用过。如“凡鸟”隐指王熙凤的“凤”,“两地逢孤木”隐指薛蟠之妻夏金桂的“桂”字,等等。这宝珠又是一例。我当然不是说宝珠这个丫鬟是秦氏跟宝玉的“私生女”,而是说作者以此暗写秦氏与贾宝玉“乱伦”并怀了孕,又秘密堕胎,因此得病而死。很多疑问最终有了答案。秦可卿表面上是因“忧虑”病死,以掩藏“淫丧”,实际上仍是“淫丧”。这叫做“真作假时假亦真”。

 

 

秦可卿出殡,读者看到的是这样一幅景象:在浩浩荡荡的出殡队伍里,“义女”宝珠披麻带孝,捧着秦氏的灵位牌,在秦氏灵柩前头“摔丧驾灵”,慢慢向贾府的寄灵之所“铁槛寺”走去。如果是“读深”,看到的则是这样一幅图景:正是秦可卿与贾宝玉淫乱所怀的亲子(子或女)的亡灵,引导着秦可卿跨过阳间与阴间之间的“铁门槛”,进入阴间。作者把她的“淫丧”形象化到了极致。如果是“读透”,则更能体察到:豪门权贵及整个王朝作的种种罪孽,引导他们走向死亡。

 

 

《红楼梦》写秦可卿为什么着力写她的“淫丧”?前面说了,作者是把秦可卿作为豪门权贵道德崩溃、精神疾患不可救药的象征来塑造的,借此表达他对当时社会的深刻体察,对人性的深刻发掘(作者称之为“发泄”)。我们今天来看,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王朝,到清朝已是“末世”,要终结了。而“乾隆盛世”既是清朝的“盛世”,也是两千年封建统治的最后一个“盛世”。曹雪芹在“乾隆盛世”就看到了清王朝的末世,并从“情”即人性、人的精神世界这个核心入手,描绘出清王朝末世绝妙的图景。着力写秦可卿的“淫丧”,形象地突现了封建统治的基础——豪门、权贵的精神疾患已入膏肓,预示他们及整个王朝必然要“淫丧”。一部《红楼梦》就是演绎当时豪门权贵及整个王朝的“淫丧”。《红楼梦》《石头记》也可叫《淫丧记》。曹雪芹不会认识到清王朝的末世与覆亡,也是中国两千年封建统治的末世与覆亡。但他写《红楼梦》至少在客观上也预示了中国两千年封建统治的末世已到,必然要覆亡。而这一切又都是以生动真实的形象、图景展现的,没有发一句议论。《红楼梦》本不是什么“政治历史小说”,但是它的美学创造却以形象描绘了历史趋势的。曹雪芹死后不到一个半世纪,到慈禧太后“牝鸡司晨”,中国的封建制度便终结了。为说清楚这个历史趋势,历史学家们用了多少笔墨啊!

 

 

还是要说,“读深”、“读透”《红楼梦》不容易。笔者不是专门研究《红楼梦》的,本文只是做些粗浅的探索而已。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31551/817463323109.html

更多阅读

如何看懂现货白银K线图 如何看懂股票k线图

??? ?? K线图最早是日本德川幕府时代大阪的米商用来记录当时一天、一周或一月中米价涨跌行情的图示法,后被引入股市、期货与贵金属。K线图有直观、立体感强、携带信息量大的特点,蕴涵着丰富的东方哲学思想,能充分显示价格趋势的强弱、

教你如何看懂心电图 正常心电图报告单数据

教你如何看懂心电图——简介?在医学考试中,心电图是一个常考到的一个重点,当然也是难点,这里我也给大家仔细的讲解如何看懂心电图:教你如何看懂心电图——方法/步骤教你如何看懂心电图 1、

转载 如何读懂小提琴谱 如何读懂家谱

原文地址:如何读懂小提琴谱作者:张笑笑小提琴谱与大部分西洋乐器的记谱方法一致,为五线谱记谱法,五线谱就是五条线,由低到高分别命名为第一线、第二线、第三线、第四线及第五线。而五条线中间的空白处我们将它叫做间,总共有四间。放在五

一步一步教你如何看懂施工图 高中学的交流电

首页 阅览室 馆友 我的图书馆帐号“一步一步教你如何看懂施工图” 的更多相关文章施工读图四步走茶香飘万里建筑工程施工平面图一般有三道尺寸,第一道尺寸是细部尺寸,第二道尺寸是轴线间尺寸,第三道尺寸是总尺寸。检查立面图各楼层的标

声明:《如何读懂红楼梦 读懂红楼梦 读懂《红楼梦》的三境界(zt)》为网友几重烟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