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诗词名句,写景,抒情,喜爱,植物花卉,海棠
【名句】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出处】
宋·苏轼《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译注】
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说明】
《海棠》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时作者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已经五个年头。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花开时节与友人赏花时的所见。首句写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洁美丽。第二句写夜间的海棠,作者创造了一个散发着香味、空空蒙蒙的、带着几分迷幻的境界。后两句用典故,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不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人比作花,为花着想,十分感人,表明了作者是一个性情中人,极富浪漫色彩。
【赏析】
“只恐夜深花睡去”,是全诗的关键句,写作者赏花的心态。“月转廊”,明月已经转到回廊那边去了,此时夜已深,诗人却还未眠。明月的光华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海棠只能独自栖身于幽暗之中,作者看到这幅景象,于心不忍,想到这么美艳娇弱的海棠再也不能被人看到,海棠的美丽只能埋没在黑暗之中,心生怜意。一个“恐”写出了作者对海棠的担忧之情,表露出对海棠的深深关怀,也暗藏了作者要与海棠共度良宵的执著。一个“只”字极尽作者爱花的痴情,此刻他的心里只有海棠璀璨的面容,其余的一切全都视而不见了,作者处于一种无我忘我的超然境界。
“故烧高烛照红妆”,“故”字承接上句的“只恐”,诗人不忍心看着海棠的美被夜色淹没,所以要采取行动,“故”又有特意的意思,更加表现了诗人对海棠的情有独钟。“烧高烛”遥承上文的“月转廊”,两者是一个鲜明的对比。明月嫉妒海棠的芳容,所以要走转回廊,来遮盖掩饰海棠的美,是对海棠的苛刻薄情;诗人却偏偏要用高烛来照亮海棠,为海棠抵挡一方黑暗,让海棠拥有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明月与诗人相对比,一个刻薄,一个仗义,作者似乎有为海棠鸣不平之意,诗人此时被贬黄州已经五年,自己内心的忧郁不平可见一斑。“照红妆”呼应上句的“花睡去”,极写海棠的娇艳妩媚。“烧”、“照”两字表面上写作者对花的喜爱与呵护,其实也不禁流露出些许贬居生活的郁郁寡欢。
诗人此时已过不惑之年,又是遭贬之身,但这首诗并没有让人觉得颓唐、萎靡,“东风”“崇光”、“香雾”、“高烛”、“红妆”,这些词意象明丽,情意深永,可以感受到诗人的达观、潇洒的胸襟。
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记载:“唐明皇登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待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日:‘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这句诗化用了唐玄宗以杨贵妃醉貌比“海棠睡未足”的典故,以花喻人,点化入咏,浑然无迹。
(责任编辑:夏素筝)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