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gLoading?1、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点评】《后汉书·南匈奴列传》中建武二十八年班彪(汉书作者班固,班昭,名将班超的父亲)给刘秀的奏章中有“汉秉威信,总率万国,日月所照,皆为臣妾。”
《史记·五帝本纪》中有帝喾“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
汉宣定胡碑文:“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意思是:凡是日月照到的、江河流经的地方,都是大汉朝的疆土。
多么霸气。纵观历史,有哪个民族能发出这样的豪言壮语,也就是大汉了。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点评】语出战国楚国屈原代表作品《离骚》,大概意思就是,这是我心中所追求的东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表达作者为追求国家富强、坚持高洁品行而不怕千难万险、纵死不悔的忠贞情怀,后来人们在表达坚持理想、为实现目标而奋斗时常引用这一名句表达心志。
imgLoading3、虽千万人吾往矣!
【点评】“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这句话,出自《孟子》。大意是反省自己觉得理亏,那么即使对普通百姓,我难道就不害怕吗?反省自己觉得理直,纵然面对千万人,我也勇往直前。纵然面对千万人阻止,我也勇往直前。孟子认为这是一种勇气和气魄,代表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
4、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点评】语出《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白话译为:那些偷了一个带钩的人要受惩罚处死,而盗窃一个国家的人却做了诸侯。诸侯之家有仁义之名,那不就是剽窃来的仁义圣知吗?表现了庄子外冷内热,愤世嫉俗的一面。
本来,庄子这句话是批判性质的,不过在后人看来已经封为真理了。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所谓朝代兴替与时俱进,不过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性质都是一样的。
imgLoading5、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点评】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六记载赵匡胤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意思是自己的床铺边,怎么能让别人呼呼睡大觉?比喻自己的势力范围,不容许别人沾手。
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点评】语出《史记·陈涉世家》。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有一天陈胜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息了很久,说:“如果有朝一日我们谁富贵了, 可不要忘记老朋友啊。”雇工们笑着回答说:'你是个被雇佣耕地的人,哪来的富贵呢?' 陈胜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imgLoading7、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点评】语出《汉书 傅常郑甘陈段传》。全文为:“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于一,昔有唐、虞,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逼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天气精明,陷阵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县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是西汉名将陈汤给汉元帝的上书,表明大汉军队击退北匈奴郅支单于的功绩。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的意思是:让蛮夷们明白,冒犯了强大的大汉的国家,即使再远,我们也一定会诛杀!
8.人言不足恤,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
【点评】语出《宋史·王安石列传》。 天象的变化不必畏惧,祖宗的规矩不一定效法,人们的议论也不需要担心。为了推行自己的改革主张,他强调要在思想上破除当时人的守旧心理。这句话不仅简明扼要地说出了王安石变法的决心,而且表现出他变法的巨大勇气,成为许多改革者自我激励的豪言壮语。
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点评】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个文官,虽不善带兵,但死战不降。后来就是悲剧的“崖山之后无中国”。这两句诗以反问引起,以豪语作答,气势磅礴,音调高亢,表现了作者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视死如归的精神。“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试问古今能有几人真能对得起“仁至义尽”四个大字!
imgLoading10、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
【点评】语出宋·陈亮《水调歌头》。意思是唐尧的都域,虞舜的土地,夏禹的封疆。在这历史悠久的国度里,总该有一个、半个耻于向金人屈辱称臣的人啊!
初看“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豪无霸气。但是要看语境。当国土沦陷的时候,当我们被外族欺凌的时候,相信这句话是最能激发民族向心力的。
(摘编自儒风大家及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