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参阅文章 阶级矛盾始终是第一大社会问题
作者:黄泰 2009-11-24 09:00:15 发表于:博客中国
有人说中国现在不存在阶级,只存在阶层,还有人认为阶级学说早已过时,这都是非常不对的。不但中国现在存在阶级,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也都存在阶级,而且自从私有制产生以后,不但是阶级,而且是阶级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直到今天。
有人以为阶层和阶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这只能骗骗一些无知网民罢了。其实阶层和阶级是一回事。之所以不说阶级而说阶层,稍微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为什么。
阶级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是必然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存在的,只要私有制不消灭,阶级就不可能消灭。有私有制而无阶级,略有理性的人都能明白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阶级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它不一定就会表现得那么突出,阶级矛盾固然有它不可调和的一面,却也有它可以缓和的一面。然而无论如何,阶级斗争作为社会现象是不会停息的。
由于历史的原因,提起阶级斗争,大家都觉得很恐怖,其实这是误解。阶级斗争不是人为的政治运动,而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不可能消除的社会现象。不管你承认与否,也不管你以什么为中心,阶级斗争这种现象始终都存在着。
我们可以不知道自己处在哪个阶级,我们可以感觉不到阶级斗争乃至阶级本身的存在,这都很正常,就像我们感觉不到我们在呼吸空气一样正常。因为阶级斗争在某个历史时期会表现得很激烈,但在另外的历史时期却可以表现得很平缓。
阶级斗争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也可以给社会发展带来曲折,这要取决于社会矛盾双方力量的平衡程度。所以对于执政者来说,无论他属于哪个阶级,这点并不重要,只要他能协调不同阶级的利益,社会就能够维持安定的局面。
阶级矛盾不一定是斗争,也可以是调和。斗争与调和的结果就是人类数千年文明历史背后的本质。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忘记阶级的存在,更不能否认阶级矛盾的存在。否则我们就没有抓住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的根本,我们就不能从根本上有效解决各种社会问题。
一切社会现象都是阶级矛盾的表现形式,古今中外,概不例外。在历史上,我们曾经过分强调阶级斗争,结果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固然值得我们引以为鉴。但是我们也决不能因噎废食,乃至讳疾忌医。我们应该正视阶级矛盾的存在,既看到不同阶级利益斗争的一面,同时也要看到不同阶级利益调和的一面。
所以,第一我们要承认阶级矛盾的客观存在,并且看到阶级矛盾是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源,是第一大社会问题。处理好阶级矛盾是根本目的,而经济建设、体制改革等则是处理好阶级矛盾的手段方法。同时始终紧密把握住阶级矛盾的两种运动形式,即斗争与调和的关系。
忘记阶级矛盾的客观存在,乃至无视阶级的客观存在,用模棱两可,庸俗肤浅的阶层理论来替代阶级学说,我认为这种错误的恶劣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贫富分化加剧下 忧心忡忡的中国中产阶级
中国中产阶级并不像人们所以为的那样,整天生活在歌舞升平之中。放眼望去,周围充满了忧心忡忡的中产阶级,有时候他们甚至比社会贫民阶层更显得手足无措。
“菩提本非树,时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一些社会贫民阶层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心态的原因;患“得”患“失”的心态,却使一些中产阶级,尤其是下层中产阶级每天生活在焦急彷徨之中。这也是那本莫名其妙的小书《谁动了我的奶酪》,能够在下层中产阶级和部分中层中产阶级分子中风行一时的原因。
因为中产阶级的特点就是大多数都是打工族,大多数都靠薪俸为生,所以,老板的印象和老板的心情就成了一些中产阶级生死攸关的事情。幸福全然维系于老板的一念之间,香甜的奶酪随时都有可能被别人端走。中产阶级们不得不像书中那只叫做“唧唧”的小老鼠一样,成天把鞋子挂在自己的脖子上,以便在眼前的奶酪被老板拿走的时候,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冲向下一堆奶酪。
属于全世界中产阶级的那首“国际歌”是这样的:变化总是在发生,他们总是不断地拿走你的奶酪。预见变化随时做好奶酪被拿走的准备追踪变化经常闻一闻你的奶酪,以便知道它们什么时候开始变质。尽快适应变化 越早放弃旧的奶酪,你就会越早享用到新的奶酪。改变随着奶酪的变化而变化。享受变化!尝试去冒险,去享受新奶酪的美味!做好迅速变化的准备 不断地去享受变化 记住:他们仍会不断地拿走你的奶酪。
当中产阶级分子们成天在念着“谁动了我的奶酪”的时候,他们同时也成天在想着“我能动谁的奶酪”。这是一件多么无聊的事情,同时又多么无奈!下层中产一旦失去他们的工作,失去他们的薪资收入,一切的风花雪月顿时就会成为泡影,他们很快就会沦入贫民阶层,成为新贫一族。“因为曾经拥有,才知道失去的可贵”。这种结局,比一直就待在贫民堆里要可怕百倍。
不幸的是,我们已经看到了太多这种由中产而瞬间新贫的案例。甚至包括部分社会上层人士,也在为买不起房子、子女教育费用太重、养老没有着落、有病看不起之类的事情发愁,至于那些社会地位及经济地位均远不及他们的群体,不用说,难以言表的心事更多。
中产阶级的焦虑,不但来自自身社会地位的不稳定,同时也来自其内部的“阶级”斗争,“海龟”派与“土鳖”派之间的争吵与争斗,就是中产阶级内讧的一个典型案例。中产阶级也分层,也有上中层、中中层、中下层的区别,内部呈现着一种金字塔式的分布,上小下大。也有各自来历和从事行业的不同,互相瞧不起,互相排斥,甚至互相拆台。尤其是在新中中产、新下中产间,随着这几年IT业和资本市场的火爆,充斥着太多的知识暴发户。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缺乏涵养的情况下,随着腰包的突然胀鼓,一时竟不知所措,思维、行动都失去常态。近年来发生在中国新知识分子同一阶级、同一阶层,不同阶级、不同阶层间的矛盾斗争可谓波澜起伏,人们已见怪不怪了。一些知识新中产人前风光,谁知道他们人后“把酒问青天”的苦楚。
另一方面,因为贫富分化的加剧,中国的中产阶级还要忍受着来自社会阶层下层人群经常性的斜睨眼光,承担着许多本来与之无关的误会与责任,这使他们的心灵饱受煎熬。一位先生这样写道:“他们往往与轿车、名表、名酒、化妆品、时装、保龄球、高尔夫球、酒吧、精品屋、舞厅、美容院、白领杂志为伴,甚至刻意与百姓的日常生活相区别。百姓喝青岛啤酒,他们就喝XO;百姓逛百货店,他们就进精品屋;百姓听卡带,他们就听CD……(他们)貌似高雅,实则庸俗,毫无激情,而且放弃与社会之间的任何对抗,热衷于玩弄所谓‘时尚竞赛’之类的新式游戏。”你看,这就是一些国人心目中的中国新中产阶级的形象。
如果一个人身处中产阶级而不幸又良心未泯,那么其所承受的心灵痛苦便会愈加不堪。一个青年中产阶级分子给杂志写信倾述:“我玩得来的哥儿们都很优秀,薪水几乎都在八千以上。三四个哥儿们聚会一次花掉上千元是稀松平常的事。一次聚会,点的菜多了,一盘蛋黄炒蟹没人吃,我坚持要打包。哥儿们不能理解。但还是打了。第二天我跟他们说那盘菜拿出来吃呀。有个家伙说忘记放在冰箱里了,坏了,扔了。我竟然很激动,跟他们说去菜场捡菜的人,跟他们说在乎六块钱的女工。他们不说话了。最后有个人说咱们挣的都是血汗钱,每个月都交一两千的税,也算是对得起国家了。但我心中的沉重感还是没法消除。”
钱本来是自己挣来的,是光明正大挣来的,是税后所得,不亏不欠,不偷不抢,没有对不起任何人,但在将这些辛苦所得花销出去的时候,内心深处却不得不承担着一种莫名的负罪,这是一种怎样的情境?!我们很难确切地说,是这个社会出了毛病,还是中产阶级自身出了毛病。
“在上海的大街小巷,这些新的阶层正和原有的阶层混居在一起。很可能就在一套公寓里,父亲正为国营工厂那一点菲薄的工资不敷日用而发愁,刚从外资企业下班归来的小儿子却春风得意,暗暗憧憬着将来攒钱买一辆轿车;从这人家的窗口望出去,民工们的简易棚房更是和高墙围住的豪华楼宇遥遥相对。”在这样一种语境下,想在中国安安静静地做一个中产阶级,并非易事。
中国式贫民富翁来源: 南都周刊 社会阶层开始反过来主宰财富的积累。贫民,富翁,越来越被难以逾越的鸿沟隔开,山重水远…… 中国人创富的剧情还得继续。那一把贫民开启财富的钥匙,在哪里? 南都周刊编辑 罗灿 bluesd@163.com 20岁的杨文洋来广州打工5年,在一家工地做水电工,20人一间的活动板房寝室让他感到憋屈,他时常爬上珠江新城的一处小土丘,背对豪华的高档楼盘陷入沉思。他也想成为一个贫民富翁。 摄影·孙炯 3月26日,奥斯卡新宠大片《贫民富翁》引进国内首映。这部讲述印度阶级社会与贫民梦想的电影,已经引发过一轮话题。有人追问:中国导演能不能拍出《贫民富翁》?尽管中国没有贫民窟,但中国并不缺乏贫民,他们也有梦想。难道这么具有现实冲击力的题材,只能被阿甘拍成浅薄的《高兴》?
其实,我们更应该追问:中国社会能不能产出贫民富翁?曾几何时,中国缔造了多少贫民一夜之间成为富翁的神话?
那是一个阶级几乎被抹平的扁平社会,当人们的创富欲望被放出樊笼,江湖草莽英雄纷起,一场影响深远的阶级再造运动从此拉开序幕。直至今天,还未谢幕。
在前半场演出中,财富推动着中国社会的急剧分化,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而当剧情推至下半场,社会阶层开始反过来主宰财富的积累。贫民,富翁,越来越被难以逾越的鸿沟隔开,山重水远。
贫民为生计所累,梦想如何春暖花开?
在这个经济危机还阴云未散的乍暖还寒的季节,人们需要拾回对财富的信心。美国人用《贫民富翁》的大团圆结局告诉贫民,通往富翁的大门并没有紧闭。
所以,让我们也来分享中国式贫民富翁的发迹故事吧。他们与我们一样平常,但他们创造了财富传奇。
他们的创富神话还能被复制吗?于是我们更需要寻找开启阶层壁垒的钥匙。如果贫民只有通过中彩票或者参加电视《百万富翁》游戏,才能摆脱他们的底层身份,那么贫民的富翁梦想依然非常昂贵,中国的“刘高兴”们还是高兴不起来。
中国人创富的剧情还得继续。那一把贫民开启财富的钥匙,在哪里? 电子报编辑:衡图
文渊二阁祝你快乐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