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床非彼床 诗人在井旁
—“床前明月光”中的“床”为“井床”而非“睡床”
正月初拿到《波月诗词》第十九期,非常高兴,只想一口气读完。但当我看到“诗坛漫话”栏目中为本人改过诗词的一位吟长在《读书琐记》中将“床前明月光”一句的“床”理解为室内的睡床时,顿生疑惑。无独有偶,近翻《株洲日报》5月13日的“周末休闲版”,又见聂先生在《床与榻》一文中把“床前明月光”的“床”当睡床,并推测李白当时是坐在床上“举头”和“低头”。“床前明月光”中的“床”真的是睡床吗?
我们不妨思考一下,月光即使能洒在床前,但霜怎能落到室内呢?李白如果不在户外而在室内,写这首诗时若真的是从睡床上醒来坐在床上,他怎能违反霜降室外的自然常识将通过窗户透进室内的月光疑为秋霜呢?这里的‘床’只有理解为“井床”,即围在井口上的一圈围栏,才能解释得通。
“床”字是多义词,查《辞源》、《辞海》或《康熙字典》等都有如下注释:一坐卧之具;二盛物或载物的架子,如笔床、现代的车床等;三是井栏;四是物的基底。
《静夜思》中的“床”就是第三项释义,为“井上围栏”。李白此诗作于唐开元15年(公元727年),地点在今湖北安陆,李白置身在冷落深秋朗月夜下的水井边。诗人背井离乡,独立井台望明月,看到井上围栏处洒落的月光,勾起强烈的思乡之情。现在还有人据此绘有《静夜思〈诗意图〉》,画面是:云淡风轻,月光清朗,远山朦胧。一身文人打扮的李白,昂首于井台之上、围栏之旁,吟诵诗作。
李白还有一首《长干行》,开头就有这样几句:“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成语“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典故就源于此。你看,那个女孩是在门前折花玩耍,那个小男孩骑着一根竹竿在井旁边绕圈圈,手里摇着青梅果。既然小女孩在门前站着,那么小男孩所“绕”的“床”显然不是室内的床,室内所摆的床自古至今一般要靠一面墙,是不能骑着竹马绕圈圈的;门外也不可能摆一张睡觉的床。
还有唐朝诗人李贺的《后园凿井歌》:“井上辘轳床上转,水声繁,丝声浅。”井上的辘轳是绝对不会在睡觉的床上转动的。
李白何以会顿生乡土之思呢?他在另一首乐府《长相思》中也有所抒发:“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栏,凝霜凄凄簟色寒。”说明古代诗人喜欢在诗中提到井或井上的围栏。因为人和井是鱼水关系,家乡的井就代表着家乡,“身在异乡为异客”时很易触“井”生情,思念家乡。成语“背井离乡”中的“井”就是“乡”, “乡”就是“井”。正因为如此,李白在诗中不说“‘房’前明月光”而说“‘床’ 前明月光”,就是看到房子不会想起家乡,而看到井或井栏才会想起家乡。作为本文的结尾,本人写了四句话,敬请赐教:
此床非彼床,诗人在井旁。云淡风清夜,月白似秋霜。
2007年5月18日凌晨2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