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容并蓄读懂书法
---访书法艺术家曹延生
【人物介绍】
曹延生字仲乙,号六间堂人,1959年出生,黄骅市人。河北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协理事、隶书委员会委员、沧州市书协副秘书长、曾任黄骅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主席。书法作品入展全国首届大字书法展、全国首届公务员书法展、第六届中国书坛新人展、荣获河北省书法最高奖“长城奖”。出版有《曹延生书法作品集》。
白 雪:您好,曹老师。您在书法领域有很深的造诣。我知道你自小聪明好学,那时你就开始“发表”你的书法作品了。我想请曹老师谈一下您的家庭背景,您开始接触书法是受谁的启蒙?
曹延生:我最早的书法作品是发表在我家的大门和农具上。其实,我并没有优越的家事厚学,只是一名普通的农家子弟,并非科班出身,也没有入室拜师,是生活的境遇让我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记得小之际,还不认识几个字,每到春节看到家家户户贴上喜庆的春联,总感觉到那是乡村先生书写的神秘符码,其中寄托着风调雨顺、时来运转的希冀,大概是先生们让人肃然起敬的原因。祖父常对我说“练一笔好字就成先生了”。在祖父眼里,写好字、当先生,是他对我最大的企盼。我上到三年级,祖父就为我铺纸研墨,为自家写春联。他常以“圣人不嫌字丑”的宽言勉励我,让我那怯生生、羞答答的丑字公开露面,随后,我多年坚持为乡亲们、同事们写春联,自以为可以称先生了,也许是1种自信和成就感让我对书法有了懵懂的认知和情缘。
白 雪:原来您的祖父是您的启蒙老师。他带您开始接触书法时是不是有很多趣事?
记得你刚开始是从对联学起?对联和书法他们既有联系,又有不同的地方,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从写对联过渡到书法的,这个过程可以聊一聊吗?
曹延生:我原来练书法开始是练字学写对联,后来我才发现,书法并不像写春联那样简单。我1975年高中毕业,那时还没有恢复高考,我17岁就参加了工作。因为有美术专长,我在商业系统从事广告设计,经常和一些专业美术工作者打交道,他们会告诉我,我的字没有根基,没有渊源,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意是指没有系统的对传统书法进行探讨。从那时开始我就转向对传统书法艺术的研究。当我叩开书法艺术的大门,才发现书法艺术古老而神秘:商彝夏鼎,汉瓦秦砖,简牍碑碣,摩崖造像……这些目不暇接的文化瑰宝,无不彰显着书法艺术的意境深邃。这时我才明白,在浩如烟海的书法传统中,去寻求先人的书法思想,艺术风格,语言形质,才能找到现代审美和个人艺术价值取向的支点。
那时,我还青春年少,立志从零开始,刻苦练习“童子功”。先从楷书学起,柳公权、颜真卿等碑帖临了个遍,废旧报纸堆山满垛,就连在地委党校学习期间也不忘带上笔墨。这样,在漫长的与古人的时空对话过程中,让我感到了传统书法的博大精深。通过对书法史、书法美学、技法等学习和认知,增强了脱胎换骨、洗心革面的内在动力,摒弃了原有的书学陋习及审美误区。懂得多了,见得广了,自然眼界宽了,境界高了,对以后的创作、彰显自我的审美情趣、打造极具个性的艺术语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白 雪:书法艺术古老而神秘,感受到不是一般的写字那么简单,那是要通过自己的笔对传统文化、文字,文章的理解,才能把字写的惟妙惟肖,恰到好处,是这样吗?
曹延生:是的。在我眼里,文化传统犹如横亘在心灵面前一堵神圣而庄肃的城墙,试图逾越和寻求突围的方向需要有1个顿悟、碰撞、磨合、扬弃的艰难过程。盲目突围就会乱了方寸,迷失方向。书法家的任务绝不是对古代几种碑帖进行拼凑和嫁接,而是围绕个人审美价值取向,让那些与主体心灵撞击的优秀作品围绕自己旋转,靠学养与顿悟的包容去打造极具个性的本来面目。书法好比人生,体验书法如同感悟人生,在茫茫云雾中寻找真实的自我。人生机械的重复就显得无趣,书法简单的模仿就会失去生机,在书法与人生的诠释上摆正自己,放松自己,沉湎于传统不能自拔,或如法炮制时人的仿品,都将被人斥之为“书奴”。
白 雪:得知您多年来一直把自己的审美与传统书法艺术相结合,在隶书的书写中有所创新和突破,请给大家谈一下这方面的认知。
曹延生:追求艺术普遍存在着性之所近的规律,那就是自己审美取向与传统艺术的结合点。我喜欢传统隶书的庄重、古拙、淳厚、恣肆、苍茫、野逸等艺术风格。因此在研究传统隶书上下的功夫较深。首先从整饬庄重的一路临起,如《乙瑛碑》、《史晨碑》、《曹全碑》;把握基本形体和规律后又临个性极强、古拙恣肆的《张迁碑》、《石门颂》、《鲜于璜碑》;进入创作阶段又汲取苍茫野逸的《好大王碑》、《开通褒斜道》以及篆书等书风,汲取各种元素,实施兼容并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创作中所谓求新求变,不是靠感情冲动和主观臆断,尽量追求贴近文脉、回归传统的走向,不违背艺术审美的客观规律。老子说“大朴不雕”,庄子说“既雕既琢,复归于朴”这些道理都揭示了事物发展与审美的真谛,是1种大美无形的艺术境界,书法艺术要展现时代精神和个性风貌,先贤们的哲学思想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意识有着至关紧要的影响。
尽管我在隶书创作中也力求“求新”、“求变”,但多数人还是认为我的字比较“中庸”。这和我的平时的自律、淡薄的人生态度有关系,内涵,这也许就是我书法的个性。
白 雪:您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协理事、隶书委员会委员沧州市书协副秘书长,最近又被聘任为河北书画院副院长,您的书法作品多次获奖,还出版了个人专集,在此,祝贺您所取得的成绩,我想请你谈一下你的感受和心得。
曹延生:从写春联到写标语,从入展到获奖,从办展览到出专集一路走来,在别人眼里是一路风光,我却愈加感到功力与学养的失衡使自己的书法举步维艰。林散之说过:“书法不是写出来的,是学问养出来的。”书法是表现书家审美情趣,把字当人写,适灵性、表意趣,书若人然,字即我、我即字,笔墨之间成为道法自然的道场,在不经意之中充满着人生的感悟与诠释。作为抒发个人心性的艺术,它的终极境界是人生观念与理想,而不竭的滋养只能靠个人的心性修为。虽然笔墨技巧不容忽视,积蓄学养才是书家的根本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