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狐在刚分窝时,因消化机能不健全,经常会出现消化不良性疾病,所以日粮中应加入一些帮助消化的药物或添加剂如酵母等。断乳后15~20天的幼狐接种犬瘟热疫苗。幼狐生长最快期也正值盛夏,此时气温高,管理上应防暑降温,保证正常饮水,还可采取人工降温的办法,使狐生活在比较凉爽的环境中。饲料保管一定要妥善,以防腐败变质,各种用具随用随洗随消毒,防止传染病发生。对狐棚、狐舍及小室定时清扫干净。杀灭蚊绳,预防疾病的发生。
幼狐在4月龄时,开始换乳齿,这时有许多幼狐采食不正常,为消除这些拒食现象,应检查幼狐的口腔,对已活动尚未脱落的牙齿,用钳子拔出,使狐恢复食欲。
从9月初到取皮前,应在日粮中适当增加脂肪和含硫氨基酸饲料,以利于冬毛的生长和体内脂肪的积累。若气温太高,早饭提前到太阳出来之前进行,晚饭拖后饲喂。
这一时期还应选择一部分种狐,挑选原则是出生早(银黑狐4月5日前出生,北极狐5月5日前出生)、繁殖力高(银黑狐产仔5只以上,北极狐产仔8只以上)、毛色合乎标准的后裔做预备种狐。挑选出的种狐要单独组群,专人饲养,营养水平与基础种狐一样,但饲料量要高出基础种狐10%,并每头每日加维生素E5毫克,分两次饲喂。
种狐选择的标准
银黑狐毛绒品质鉴定主要指标
①银毛率依狐身上银色毛所占的面积而定,银色毛的分布由尾根至耳根为100%,由尾根至肩胛部为75%,尾根至耳之间的一半为50%,尾根至耳间的1/4为25%。种狐银毛aIhUaU.COM率达到75%~100%。
②银色强度按照银色毛分布的多少和银毛上端白色部分(银环)的宽窄来衡量,可分为大、中、小三类,银环越宽,银色强度越大,银色毛越明显。种狐应以银色强度大为宜。
③银环颜色颜色可分为纯白色、白垩色、微黄或浅褐色三种类型,其宽度可分为宽(10~15毫米)、中(6~10毫米)和窄(小于6毫米)三类。种狐银环颜色要纯白而宽,但宽不超过15毫米。
④“雾”针毛下黑色毛尖露在银环之上,使银黑狐的毛被形成“雾”状。如果黑色毛尖很小,称“轻雾”;银环窄并且其位置很尖,黑色毛尖大,称为“重雾”。种狐以“雾”正常为宜,轻或重均不理想。
⑤黑带在脊背上针毛的黑毛尖和黑色定型毛形成黑带,有时这种黑带不明显,但用手从侧面往脊背轻微滑动,就可看清。种狐以黑带明显为宜。
⑥尾尾的形状可分为圆柱形和圆锥形,尾端的白色部分可分为大(大于8厘米)、中(4~8厘米)、小(小于4厘米)三种,颜色可分为纯白、微黄和掺有黑色等三类。种狐尾以圆柱形、尾端白色部分纯白、大为宜。
狐常见疫病的防治
犬瘟热
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急性、慢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多种肉食动物均可患本病。幼龄动物易感,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流行病学 自然条件下,狗、狼、银黑狐、北极狐等肉食动物对犬瘟热病毒易感。在笼养狐中银黑狐最易感,北极狐稍差,所有年龄的狐均可发病,但以2.5~5月龄幼狐最易发病。
传染源主要是病犬、病狐及其他带毒的动物。通过接触传染,特别在狐配种期,跑狐等频繁接触相互传染。本病没有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夏季犬瘟热常爆发于断乳的幼狐中间,开始不易被认识,直到秋季大批发生才能获诊断,从而造成严重损失。临床症状自然感染时,银黑狐、北极狐的潜伏期为9~30天,有时长达3个月。在一些病例中出现本病的特征性临床症状。银黑狐和北极狐开始体温升高(40℃~41℃),持续2~3天,拒食、少食、呕吐。鼻镜干燥,并出现龟裂。在疾病的2~3天开始,先是浆液性、后是黏液性,最后是化脓性结膜炎,定期不定期从鼻腔内排出透明液体,有时转为黏液性或化脓性鼻炎。
诊断。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可作初步诊断,必要时进行生物学实验和特异性包涵体检查。
与其他病如副伤寒、巴氏杆菌病及维生素B1缺乏症和病毒性肠炎应严格区别,鉴别诊断。
防治。接种疫苗,建立健全狐场的兽医卫生制度,及时对发病狐进行隔离、处理、淘汰。
治疗。本病没有特殊的治疗药物。办法是隔离病狐,加强饲养管理,降低谷物饲料的比例,增加易消化的鲜肉、肝、蛋、乳等以保证病狐营养。同时用其他药物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