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次提出建立质量控制体系
从2009年开始,PCI的质量控制体系在全国范围内运行。此后,国家质量控制中心逐步建立了省级和军队级质量控制中心的合作关系。为进一步改善质量控制技术和团队协作,新版指南首次对开展PCI的中心提出了明确的资质要求,并要求每一个开展PCI的中心建立质量控制体系(Ⅰ,C),以期对冠心病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质量控制体系具体包括:1. 回顾分析整个中心的介入治疗结局和质量;2. 回顾分析每个术者的介入治疗结局和质量;3. 引入风险调控措施;4. 对复杂病例进行同行评议;5. 随机抽取病例作回顾分析。
二、提出最新的EuroSCORE Ⅱ和SYNTAXⅡ危险评分系统
基于最新的临床研究结果以及结合中国人群的临床研究,指南首次提出了欧洲心脏危险评估系统Ⅱ(EuroSCOREⅡ)和SYNTAXⅡ评分,新的评分系统更加符合临床需求,为患者后续血运重建策略的选择提供了更为统一、科学的标准。
EuroSCOREⅡ通过年龄、性别、肾功能损伤、外周动脉疾病、严重活动障碍、既往心脏手术史、慢性肺脏疾病、活动性心内膜炎、术前状态差、正在应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CCS心绞痛分型、左心室功能、近期心肌梗死、肺动脉高压、紧急外科手术、是否为单纯CABG、胸主动脉手术等18项临床特点,评估院内病死率。而上一版推荐的EuroSCORE评分因过高地估计了血运重建的死亡风率,已不再推荐使用。
SYNTAXⅡ评分在SYNTAX评分11项因素基础上,新增是否存在无保护左主干病变而变成了12项因素,并联合应用了6项临床因素(包括年龄、肌酐清除率、左心室功能、性别、是否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周围血管病)。在预测左主干和复杂三支病变血运重建的远期(4年或以上)死亡率方面,SYNTAXⅡ评分优于单纯的SYNTAX评分。
SYNTAX根据11项冠脉造影病变解剖特点定量评价病变的复杂程度的危险评分方法。对于病变既适于PCI又适于CABG且预期外科手术死亡率低的患者,可以继续采用SYNTAX评分帮助制定治疗决策,至今仍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三、血运重建策略选择
稳定性冠心病(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CAD)。
结合最新版ESC/EACTS(2014)指南,指南建议SCAD以冠状动脉病变直径狭窄程度作为是否干预的决策依据。病变直径狭窄≥90%时,可直接干预;当病变直径狭窄<90%时,建议仅对有相应缺血证据或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0.8的病变进行干预。近年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的广泛应用显著降低了PCI术后长期不良事件发生率,PCI在SCAD中的适应证逐渐拓宽。针对合并左主干和(或)前降支近段病变、多支血管病变患者,指南建议根据SYNTAX评分(Ⅰ,B)和SYNTAX Ⅱ评分(Ⅱa,B)评估中、远期风险,选择合适的血运重建策略。针对存在前降支近段病变的单支病变和双支病变,PCI的证据级别由Ⅱa B上升为ⅠA和ⅠB;左主干和三支病变的适应证推荐纳入到统一的SYNTAX评分标准;对于SYNTAX评分≤22分的三支病变,PCI的推荐级别由(Ⅱa,B)上升到(Ⅰ,B)。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NSTE-ACS)。
对于NSTE-ACS,在无心电图ST段抬高的前提下,指南首次推荐应用高敏肌钙蛋白(high-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hs-cTn)检测作为早期诊断工具之一(Ⅰ,A)。指南推荐极高危NSTE-ACS患者进行紧急冠状动脉造影(<2 h)(I,C),极高危因素包括:(1)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或心原性休克;(2)顽固性心绞痛;(3)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或心脏骤停;(4)心肌梗死机械性并发症;(5)急性心力衰竭伴难治性心绞痛和ST段改变;(6)再发心电图ST-T动态演变,尤其是伴有间歇性ST段抬高。高危患者推荐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病变情况决定是否行侵入策略(<24 h)(I,A),高危因素包括:(1)肌钙蛋白升高;(2)心电图ST段或T波动态演变(有或无症状);(3)GRACE评分>140分。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
首次医疗接触(first medical contact,FMC)概念在中国PCI指南中首次提出。减少时间延误是STEMI实施再灌注治疗的关键,应尽量缩短FMC至PCI的时间和FMC到医院转出时间,以降低院内死亡。对于首诊可开展急诊PCI的医院,要求FMC至PCI时间<90 min(Ⅰ,A)。对于发病>12 h仍有缺血性胸痛或致命性心律失常的STEMI患者推荐直接PCI(Ⅰ,C)。
2013至2015年间发表的PRAMI、CvLPRIT、DANAMI 3 PRIMULTI和PRAGUE-13研究,以及2015年最新荟萃分析均显示,对部分STEMI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行急诊PCI或择期PCI时,干预非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 relative artery,IRA)可能有益且安全。美国2015年STEMI指南更新中,建议对STEMI合并多支病变、血液动力学稳定患者,可考虑干预非IRA(可与直接PCI同时或择期完成)。HORIZONS-AMI、REAL等观察性研究以及网络荟萃分析均提示,择期完成多支PCI的临床获益可能优于直接PCI同期干预非IRA。指南推荐合并多支病变的STEMI患者在血液动力学稳定情况下择期完成非IRA的PCI(Ⅱa,B),也可考虑非IRA的PCI,与直接PCI同期完成(Ⅱb,B)。对于合并心原性休克和严重心力衰竭的STEMI合并多支病变患者,指南建议由经验丰富的医师完成罪犯血管和非靶血管的PCI(Ⅰ,B)。
本指南根据患者缺血高危程度,首次提出基层医院转运时间的建议:对极高危患者,建议立即转运至PCI中心行紧急PCI;对高危患者,建议发病24 h内转运至PCI中心行早期PCI;对中危患者,建议转运至PCI中心,发病72 h内行延迟PCI;对低危患者,考虑转运行PCI或药物保守治疗。
四、PCI术中操作及PCI主要并发症防治措施
针对血管内超声、FFR、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支架选择、药物洗脱球囊、血栓抽吸装置、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主动脉内球囊反博及左心室辅助装置等术中辅助诊断及治疗技术,指南根据最新的临床研究结果给出了相应推荐。首次推荐将药物洗脱球囊作为BMS及DES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方法(Ⅰ,A)。对于STEMI,不推荐直接PCI前常规冠脉内手动血栓抽吸(Ⅲ,A);但经过选择的患者(如血栓负荷脚肿、支架内血栓),可应用手动或机械血栓抽吸或将其作为应急使用(Ⅱ,C)。
支架选择方面,新一代DES采用了与第一代DES不同的支架框架材料、新的抗增生药物以及生物可降解材料作涂层,其生物相容性更好、支架梁更薄,因而DES植入处的管壁较早内皮化,降低了新生内膜过度增生、再狭窄率以及晚期和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推荐NSTE-ACS(Ⅰ,A)、STEMI直接PCI(Ⅰ,A)、冠心病合并糖尿病(Ⅰ,A),以及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Ⅰ,B)的患者置入新一代DES。左主干合并分叉病变、CTO病变,静脉桥病变,开口处病变,静脉桥血管PCI以及支架内再狭窄病变优先考虑应用新一代DES,以降低再狭窄率。
属于新一代DES的新型生物可降解涂层药物洗脱支架,已在中国人群中证明其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I-Love-It 2研究)。完全可吸收支架的临床研究证实1年不劣于永久性支架(ABSORB China研究),证明完全可吸收支架有可能成为我国未来新一代支架的发展方向。
针对急性冠状动脉闭塞、无复流、冠状动脉穿孔、支架血栓形成、支架脱载、出血、血管并发症及对比剂导致的急性肾损伤(contrast 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CIAKI)等8个PCI术中主要并发症,指南给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AGEF评分增高是CIAKI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近年来,包括荟萃分析、PRATO-ACS研究、尤其是纳入2998例中国患者的TRACK-D研究(瑞舒伐他汀10 mg/d)证据提示:他汀治疗对预防CIAKI有一定效果,合并中重度CKD的患者,推荐他汀治疗(Ⅱa,A)。此外,指南强调经桡动脉及其他上肢动脉实施PCI作为I,A推荐。
五、PCI围术期抗栓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
指南建议所有无禁忌证、缺血中-高危风险(如肌钙蛋白升高、包括已服用氯吡格雷)的NSTE-ACS患者首选替格瑞洛(Ⅰ,B),需早期行PCI治疗的NSTE-ACS患者首选替格瑞洛,次选氯吡格雷(Ⅱa,B);STEMI患者推荐替格瑞洛(Ⅰ,B),氯吡格雷用于无替格瑞洛或存在替格瑞洛禁忌者(Ⅰ,B);所有NSTE-ACS和STEMI患者在小剂量阿司匹林基础上加1种P2Y12受体拮抗剂,并维持至少12个月,除非存在禁忌证(如出血风险较高)(Ⅰ,A)。替格瑞洛是一种直接作用、可逆结合的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相比氯吡格雷,具有更快速、强效抑制血小板的特点,其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已在中国人群中得到证实。PLATO研究亚洲人群遗传亚组分析表明,无论是否携带CYP2C19功能缺失等位基因,替格瑞洛治疗ACS的疗效均优于氯吡格雷。中国ACS研究显示,CYP2C19功能缺失与氯吡格雷治疗中的血小板高反应性相关,能增加接受DES患者的血栓性不良事件(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支架血栓和缺血性卒中)风险。对氯吡格雷治疗期存在高残余血小板反应性患者,替格瑞洛疗效优于高剂量氯吡格雷。
抗凝治疗。
目前STEMI患者抗凝治疗争议的焦点是比伐芦定与肝素孰优孰劣。HORIZONS-AMI和EUROMAX研究显示,STEMI患者行直接PCI期间使用比伐芦定与肝素(常规或临时合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GPI))相比,前者可显著减少死亡和主要出血事件,但均伴有急性支架内血栓风险增高。英国单中心HEAT-PPCI研究显示,与单用肝素(仅紧急情况下合用GPI)相比,比伐芦定不减少主要出血风险,反而显著增加缺血事件(主要是支架内血栓风险显著增高)。新近发表的MATRIX研究显示,与单用肝素对比,比伐芦定降低全因死亡和心性死亡,同时降低出血风险。我国的BRIGHT研究采用了延时注射比伐芦定的方式(PCI术后持续静脉滴注术中剂量的比伐芦定3~4 h),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期间,使用比伐芦定相比肝素或肝素联合GPI治疗,可减少总不良事件和出血风险,且不增加支架内血栓风险。纳入22项研究、共22,434例患者的最新荟萃分析表明,比伐芦定与肝素或LMWH联合GPI相比,出血风险最低。指南首次推荐针对SCAD高出血风险患者,可使用比伐芦定(Ⅱa,A);推荐所有NSTE-ACS和STEMI患者PCI术中在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加用抗凝药物比伐芦定(Ⅰ,A),方法:一次性静脉注射0.75 mg/kg,随后1.75 mg/kg/h维持至术后3~4 h(Ⅰ,A)。
特殊人群的抗栓治疗。
指南首次针对糖尿病、CKD、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拟接受非心脏外科手术、CYP2C19慢代谢型及高残余血小板反应性者或正在口服抗凝药物的SCAD或ACS等血栓或出血风险相对增高的患者的抗栓治疗提出具体建议。具体而言,对糖尿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首选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至少12个月;替格瑞洛受肾功能影响较小,因此,CKD患者首选替格瑞洛,且无需调整剂量,但对于已接受透析的CKD患者没有经验不做推荐;根据PLATO研究结果,对ACS合并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首选替格瑞洛;对于已知CYP2C19慢代谢型的患者,或血小板功能检测提示有残余高反应者,如无出血高危因素,首选替格瑞洛;对接受非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抗血小板方案的调整应充分权衡外科手术的紧急程度和患者出血及血栓的风险,需多学科医师会诊,选择优化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对心脏事件低危患者,术前5~7 d停用DAPT,术后保证止血充分可重新用药。
六、其他围术期药物治疗及术后管理
PCI术后危险因素控制、积极进行康复及合理的药物治疗等二级预防措施,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应予重视。针对ACS患者调脂治疗,无论是否接受PCl治疗,无论基线胆固醇水平高低,指南均推荐及早使用他汀,必要时联合使用依折麦布,使LDL-C<1.8 mmol/L。针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指南也给出了相应的康复策略。总的来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应进行运动、合理膳食、戒烟、心理调整和药物治疗,强调与运动为主的心脏康复的重要性。另外,亚洲与我国人群的研究结果均显示,PCI术前使用负荷剂量他汀不优于常规剂量,因此本指南不建议对ACS患者PCI术前使用负荷剂量他汀。
医师简介
韩雅玲
中国工程院院士
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
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沈阳军区总医院终身荣誉院长、心内科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候任会长、全军重点实验室主任、美国心脏病学会专家会员(FACC)、欧洲心脏病学会专家会员(FESC)及英国Cardiovascular Therapeutics杂志副主编。曾牵头BRIGHT、TRACK-D、I-Love-It 2、CREATE等多中心、大规模临床研究,并应邀在ACC、ESC、TCT等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报告研究结果。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及省部级一等奖5项,以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文章140余篇,包括国际著名期刊JAMA、JACC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