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逸不过安。
俗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道家所提倡的飘逸洒脱、安贫乐道,并非让人们内心空虚、安然守旧,而是要超越现实、超越自我,让身心得到净化,境界得到提升,智慧得到增长。
7.喜不过欢。
喜是七种情志之一,但对好事、喜事、高兴和快乐事的兴奋极致也应有所矜持和节制。“物极必反”,乐极生悲,喜极而泣。“喜不过欢”是提醒人们喜与欢不宜太过,不可超出人们的心理阈值。
8.怒不过暴。
修心必先修德,养身须先制怒。历史上“冲冠一怒为红颜”、“雷霆之怒动九霄”,小则误人误事、害 人害己,大则干戈四起、祸国殃民。老子说得好,“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与人相处时不分是非曲直,动辄发火,是没有涵养的表现,也是道家养生大忌。火气大的人应加强修养,注意制怒。世人的许多怒气来自贪欲与私心,如果能用 一颗淡泊的心对待世上的功名利禄,怒气自然也就淡化和释然了。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很多令人气愤的事,如果我们能把发怒的心态转换为感激的心态,就能化怒 气为祥和。
9.名不过求。
功名有如过眼云烟,有的人今天看似飞黄腾达,明天则有可能沦为阶下之囚。因此,不必过于在意和强 求虚名。道家提倡“淡然”,凡事都要淡然处之,莫为镜花水月而强求。真正做到“宠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看门前花开花落”。一个人如果能做到 心宽大度、忘怀得失,自然就能远离是非、无忧无虑,度过一个逍遥自在的人生。
10.利不过贪。
俗话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大凡利益熏心、贪得无厌之徒,肯定是一个不懂养生之人。道家养生 提倡“十三虚无”:虚———遗形忘体,恬然若无;无———损心弃意,废伪去欲;清———专精积神,不为物杂;静———反神服气,安而不动;微———深居闲 处,功名不显;寡———闲云野鹤,独得道游;柔———呼吸中和,滑泽细微;弱———缓形从体,以奉百事;卑———憎恶尊荣,安贫乐辱;损———遁盈逃满, 衣食粗疏;时———静作随阳,应变却邪;和———不喜不怒,不哀不乐;啬———节视节听,精神内守。所有这些,都体现出“去利存性,悟道修真”的养生法 则。
道家养生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对于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和生命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和重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