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简单的期中考试卷,却有我认真签下的三个日期,同事看了有些好奇,我便详细解释,“第一个是试卷在全班讲评后,学生全员订正上交,我看过签下的日期;第二个是部分学生的订正还是存在问题,重新订正再次上交,我看过签下的日期;第三个是极个别学生依然存在问题,继续订正后第三次上交,我看过签下的日期”。虽然只是一次很普通的考试,作为教师,我却并不满足于眼见学生得到的分数,而是通过持续的追踪,督促学生正视考试中所暴露出的问题,进而采取措施加以修正和弥补。
我的这一做法固然有些执拗,体现的却是教师应有的追踪意识。就学生的学习而言,教师的很多常态性做法都蕴含着这种追踪意识,诸如:对于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有对学生的复习提问;作业批改后,要求学生对于错误之处认真加以订正,甚至还会要求他们准备一本错题集收录;定期组织测验和考试,借以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不满足于掌握学生在自己眼前的学习表现,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状态等。让人感到可惜的是,在今天的学校生活中,这些常态性的做法,有意无意之间正被一些教师忽略或弱化。
学习本当是学生自己的事,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通过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增强自觉性和实现自我管理,但不得不说的是,理想境界的达成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之中,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对学生加以监督和矫正,有鉴于此,每次考试过后,绝不能只让人看到“高兴于优秀分数,愤怒于糟糕成绩”;批改学生作业,绝不能只满足于简单地打上对错和“优雅”地签上日期;日常课堂教学,绝不能只顾着追求快马加鞭赶进度而忽略学生对知识是否掌握。教学需要回归常识,则相应地要求教师树立追踪意识,用看似最简单不过的做法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
其实,教师的追踪意识,还应该体现在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等诸多方面。学生犯下错误,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只满足于通过教育实现学生当面认错,而应持续追踪学生在认错之后是否真的以实际行动改正错误;开展孝亲敬长教育,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只满足于聆听学生的侃侃一席话和深情表决心,而应持续追踪学生在家庭内部是否真的有孝敬父母和长辈的实际举动;倡导自主管理,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把任务交给几个学生干部,而应持续追踪学生是否真的能够承担起自我教育的重任,必要时,教师还应及时出面加以点拨和指导;面对成长烦恼,作为教师,我们更不能只满足于向学生说些不着边际的大道理,而应持续追踪学生在师长的引导下是否真的实现了自我调整。
教师要有追踪的意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跟进,才能从根本上破除学校和教育者的“表面文章”和自我满足,于教育教学而言,也才能真正触及学生的心灵世界和激发内在的向上愿望。惟有如此,“让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之类无比煽情的教育口号才不至于沦为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