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政治学基本理论 《政治学基本理论》摘录_政治学理论

《政治学基本理论》摘录

秦国民,《政治学基本理论》,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5年9月版

□ 市场经济与政治:

经典的政治学研究认为,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之间有着高度的相关性。李普赛特对欧美和拉美24个国家的经验研究表明,经济发展在一般意义上来说会促进民主的发展:一个国家越富裕,它准许民主的可能性就越多。(美,李普赛特,《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P27)P165同时,利普赛特也指出国家总人口的教育水平与民主的可能性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城市化与民主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同前,P32)P166市场经济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只是提供了一个必要条件,它不是充分条件,因此有了市场经济未必就能实现民主政治。P166

市场经济对民主政治的促进作用:P167-168

□计划经济与政治:

计划经济下的政治具有全能主义(totalism)的特点。P169

党、国家与社会的一体性;

高强度的政治动员;

对国家的高度组织化;

意识形态的单一性;P169-172

□ 政治决策:

政治决策就是指政治管理主体对政治生活的重大问题的方向、目标、原则、方法和步骤进行选择的过程。P205

政治决策的种类很多,按照决策主体的人数和决策权力分配的情况,政治决策可分为个人决策与集体决策;按照所要解决的问题的范围和重要性,政治决策可分为宏观决策与微观决策;按照决策者的思维反应方式,政治决策可分为经验决策与理性决策。与此同时,政治决策也以特定的决策模式作为自己的决策依据。如理性决策模式强调决策者在决策时,尽可能地把待决策问题的相关信息搜集完全,并拟定出所有的待选方案,在进行过全面衡量之后,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加以实施。这种决策模式过于理想化,在现实决策活动中难以实现。因此,与此相对应便产生了渐进决策模式。渐进决策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承认待解决问题的不确定性,因此在做决策时主要是对待解决问题作边际调整。但是,无论哪种决策模式,都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原则,表现在具体决策活动中就是要分成几个不同的阶段:首先是收集信息,确定决策目标。其次是根据决策目标,设计出多种方案,以供决策者从中选择。再次是对备选方案进行分析和论证,从中选出最佳方案。P205-206

□ 政治协调:

在任何管理活动中,冲突和矛盾都是不可避免的。为了使政治管理活动顺利的开展,必须对这些冲突和矛盾进行协调。政治协调就是政治管理主体对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冲突和矛盾进行调节,引导政治管理行为和谐地、同步地进行。P207

政治协调必须遵循相应的原则,第一是整体原则,即政治协调的根本着眼点是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因此在具体工作中,要从大局出发,以整体利益和总体目标为基本准则。第二是广泛参与原则,政治协调不仅要求政治管理主体参与,更重要的是要广大人民群众参与进来,引导人民正确地认识问题,进而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P207

□政治参与:

人们对政治参与的理解和认识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学者们也只是从其中一个角度对政治参与的内涵进行表述。

早期研究……指的是平民或多或少以影响政府人员的选择及他们采取的行动为直接目的而进行的合法活动。在这里政治参与被限定在合法行为这一框架范围内,言外之意就是说政治参与不包括“不合法”的政治行为。但是现代政治实践表明,诸如消极抵制、集体抗议、政治暴力、恐怖行为等政治行为也往往都是政治参与的重要内容。如塞缪尔亨廷顿和琼纳尔逊就认为政治参与包括影响政府行为的所有活动,不论这些活动是否根据政治系统的既定规则开展,因此,诸如抗议、游行示威、暴动甚至叛乱都属于政治参与的形式。(塞缪尔·亨廷顿、琼·纳尔逊,《难以抉择》,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年,第6页)P210

政治参与是将权利转化为利益的过程。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参与政治活动是公民固有的权利。但是这种权利更多的是与公民自身的利益结合在一起的,即公民看重的是履行权利所带来的自身利益的好转。因为在政治参与过程中涉及到各种利益的相互关系,而作为权力中心的国家权力所代表的利益是非常复杂的,不能每时每刻都照顾到不同集团或个体的利益。而且在参与政治的不同集团之间、公民的不同个体之间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利益差异,这种差异必然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公民只有参与到政治活动中来,才能切实的维护自身的利益。P212

□政治心理:

政治参与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关系到政治参与的水平和程度。罗伯特·达尔在分析人们为什么不愿意介入政治时给出了几个基本的理由。

第一,如果公民认为同可以期望从其他活动中得到的报酬相比,从政治介入中得到的报酬价值较低,他就不大可能介入政治。也就是说,许多人认为介入政治的机会成本太高,他们宁愿放弃政治参与可能获得的利益而固守目前的确定而具体的利益。

第二,如果公民认为他所面临的各项选择之间没有什么重大差异,而他的所作所为又无足轻重的话,那么他就不大会介入政治。

第三,如果公民认为他的所作所为无足轻重,进而无论如何都不能有效地改变结果的话,那么他就不大会介入政治。即个人的政治效能感越弱,他就越不会卷入政治。

第四,如果公民认为没有他的介入结局也会相当满意,他也不大会介入政治。高度相信一个政治体系的决策全都具有正当性、合法性、稳定性和公平性,也会使一个人的参与看上去没有必要了。(罗伯特达尔,《现代政治分析》,王沪宁、陈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第133-136页)P223-224

□政治冲突:

当代西方政治学家对政治斗争的研究,是以政治冲突的理论模式出现的。P224

归纳起来,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这样几种:

第一,心理对立说,认为政治冲突就是心理对立的形式。美国心理学家冯克提出,一切人类冲突,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社会基元的一种极端的心理对立关系形式。

第二,价值对立说,这种学说认为包括政治冲突在内的所有形式的社会冲突都是指某个人或其他人或组织集团之间的不相容性,是指价值观念的较量。

第三,资源争夺说,即认为政治冲突是对权威或利益等资源的争夺。美国政治学家科布和埃尔德根据社会学家对于社会冲突的定义,提出政治冲突实质上是一种互动模式,是对于权力、地位等稀缺资源的争夺。

第四,环境互动说,认为政治冲突是有机体一环境之互动。美国政治学家J·C·戴维斯就从生态学角度提出,冲突行为不过是有机体与环境之间互动的函数或产物,即B=f(OE)——冲突不过是环境的互动。(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26页)P225

马克思主义对政治斗争的定义为:政治斗争是政治冲突的一种形式。它是各政治主体之间基于自身的利益要求,为实现特定的权利而围绕着公共政治权力所产生的对抗行为。P226

□政治沟通:

当代政治学基本理论 《政治学基本理论》摘录_政治学理论

政治研究中有两种极不相同的政治沟通分析方法(Politicalcommunication analysisapproach)。这是因为,政治沟通有两种不同的涵义,一种政治沟通指的是那些传递有关政治的信息、思想和态度的活动。与此相应,这种“政治沟通分析”重点研究政治态度的形成与变迁、民意构成、政治演说、竞选言行、意识形态、大众媒介和政治心理等,它主要是一种政治传播研究。另一种政治沟通指的是政治系统进行输入输出的工具。与此相一致,这种“政治沟通分析”就是运用控制论和信息论的原理对政治系统输送、获取、存储和处理信息的过程进行结实的研究方法。这里所指的是前一种意义上的政治沟通。P231

□按照沟通过程中发起者的不同,政治沟通分成的几种模式:P233

(Becker, L., McCombs, M., & McLeod, J. (1975).The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cognitions. In S. H. Chaffee (Ed.),Political communication: Issues and strategies for research (p39).CA: Sage.)

(Perloff, R. M. (1998).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Politics,Press, and Public in America.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Associates. P232)

□大众传媒与政治沟通:

在发达工业社会中,甚至有些人认为,传播媒介的权力大到了可以安排或至少可以改变国家政治议事日程的程度。尤其是电视,被认为是可以经由戏剧化的表现某些问题而忽略另一些不易被大众化的问题来引导公众的注意力。P235

尽管大众媒体在政治沟通过程中发挥了如此重要的作用,但是它毕竟是单向的政治沟通渠道。对大众媒体影响个人思维及行为的研究表明,大众媒体可以有效的强化既存的政治观点,但不能真正改变它们。P236

□政治文化:

阿尔蒙德经典的政治文化定义: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政治文化是由本民族的历史和现在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进程形成。人们在过去的经历中形成的态度类型对未来的政治行为有着重要的强化之作用。政治文化影响各个担任政治角色者的行为以及他们的政治要求内容和对法律的反应。(G·A·阿尔蒙德、C·B·鲍威尔著:《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曹沛霖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第29页)P245

综合起来,关于政治文化的认识主要有三种:第一种认为政治文化是政治理论、政治制度、政治心理三个层面的综合。第二种认为政治文化是政治理论与政治心理和价值的综合。第三种认为政治文化主要是心理层面。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趋向于将政治文化定义在观念形态,并认为这样才能更精确的对政治文化进行定义和研究。国内相当一部分学者从马克思主义出发,关注阶级并强调阶级性。他们受利益政治学影响比较大,这也显示了中国特色的政治学理论。我们认为,所谓政治文化就是一个国家、社会,在特定时期内流行的政治心理、政治价值、政治观念和政治意识形态。P250

□政治文化常见的几种划分:

1,地域型、依附型、参与型政治文化(主要根据阿尔蒙德《公民文化》中的划分)

地域型政治文化是指公民缺乏最基本的身份认同。他们对国家政治体制没有自豪感、尊敬感和认同感。他们不关心政治,没有什么政治知识,极少谈论政治事务。……依附型政治文化比地域型政治文化要高一些。社会成员有基本的身份认同,他们关心政治,对政府和政治权力有特定的感情取向和价值判断。但是,他们仍然比较封闭,对政治缺乏主动精神。对政治能力和政治效能感知比较迟钝。……参与型政治文化是指公民有强烈的身份认同。他们对其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本民族感到自豪,他们关心政治,对政治保持较高的预期,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治。他们对各种政治组织非常熟悉,对政治投票、选举等各种政治活动积极参与,民主和平等的观念在社会上盛行。P252(值得注意的是,以上的划分只是“理想类型”的划分。没有一个国家是纯粹的地域型、依附型或者参与型,几乎所有国家都是混合体。P252)

2,混合型政治文化

根据混合的程度,又可以大体分为地域 ——从属型、从属 —— 参与型、地域 —— 参与型。P252-253(其中,地域从属型指政治系统有专门的中央政府机构,人们开始否定部落、乡村和封建政权的排他性权力,开始对中央政府产生一种政治上的心理导向。这种状况常见于地域主义向中央集权的发展过程。在地域型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这种向中央集权的转型经常中断甚至反复。从属——参与型文化指相当一部分国民取得了自我认同,但大多数仍适应与一种集权政府,并保持消极。地域——参与型这种文化组合是当代许多新兴国家的类型。这类国家中,先进的工业生产体系和陈旧的政治制度、政治观念奇特的混合在一起。在这样的地区,占支配地位的是地域型文化,而新的政治结构所导入的政治规范却是参与型的。这种国家面临着传统与现代的巨大张力,国家体制在民主制和极权主义之间摇摆,既没有依赖忠诚臣民的官僚也没有来自负责的和有能力的公民的基础结构。P253)

□政治文化的平衡:

一些学者分析了政治文化对政治的功能。国民对政治过于积极,过多地干预政府决策将可能削弱政府权威,国民对政治过于消极,将导致权威主义;过于感情化或过分理性化都会破坏积极和消极之间的平衡;过于一致或过于分歧对社会发展都不利。因此,与民主政治相适应的政治文化只能是积极与消极、理性与情感、以至于分歧趋于平衡的公民政治文化。(【美】阿尔蒙德、小鲍威尔主编:当代比较政治学——世界展望),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年,第83页)P253

罗斯金认为“只有三种政治文化的结合,民主才能找到稳定点:地域性关注家庭、教会、个人的工作;依附型给予政治体系以服从和支持;参与型则使领袖加倍小心,时刻注意着人民的态度。”(罗斯金,《政治科学》,林震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第134页)P253-254

□衡量政治体系稳定与否的标准:(派伊)

1,政治文化的一体化;2,政府权威和职责的合法性;3,政府的有效性;4,政治的包容性较强,政治参与可以得到满足;5,公民参政与政府决策的一致性;6,社会分配均衡。P281

□ 政治稳定的两个核心内容:

政治稳定有两个核心的内容,一是政治的连续性,一是政治的有序性,具体说是指没有大规模的全局性的政治动荡和社会骚动,政权性质不发生变化,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等。因此,政治稳定是指政治统治体系把社会冲突控制在一定的秩序之内,以维持一种有序的社会政治态势。P306-307

□发展与稳定:

“发展与稳定既有相容的一面,又有矛盾之处。发展总会带来变化,而变化对稳定则是一种威胁。稳定意味着社会处于平衡状态。而发展积累迟早会打破原有的平衡。”(杨龙:《经济发展的政治分析》,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23页)P308

这样,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便会有两种平衡,一种是发展过程中的相对平衡即动态平衡,另一种则是停滞不前的僵化平衡,同样也就会出现两种类型的稳定,即发展过程中的动态稳定和阻碍发展的停滞性稳定。停滞性稳定是指政治格式僵化,政治生活不发展,自始至终保持其固有的状态。由于这种稳定模式比较僵化,同时也是靠外力的强控制得以实现的,所以在这种状态下稳定确实可以维持下去,但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动态政治稳定则是指社会在发展中的稳定,是政治事物处于发展和前进之中,在前进中不断发现不合理的组织成分,并予以根除和调整,使其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达到在发展中获得新的、更加完善的和谐,通过这种和谐的稳定,达到更加可靠的和谐。历史也证明,僵化的政治稳定状态保持得越久,走向政治现代化的道路就越难。这说明,停滞性稳定在社会发展中并不是一种有价值的选择。而动态稳强调的是发展中的稳定,也可以说是在稳定中的发展,它与当前社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是一致的,是惟一可以选择的稳定模式。P308

□消除“不稳定恐惧症”:

在中国的社会转型时期,发展中的稳定是惟一可以选择的政治稳定模式。只有把政治稳定放在发展的过程中,放在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政治稳定的意义才能更加突出。在政治发展过程中,要完全消除不稳定因素的出现是不可能的,而问题的关键是用一种什么方法、模式来迎接这种情况的出现,化这些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正确看待政治发展中的政治稳定。消除“不稳定恐惧症”,正如邓小平所讲:因为改革、开放是有风险的。要讲究稳妥,但稳妥变成停滞不前就坏了。目前,我们讲稳定,要把稳定放到改革、发展的关系中去研究。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改革、发展都需要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同样只有搞好改革、促进发展,才能真正保持稳定。P309

□民主意志的集中:

要实现民主意志的集中,人们就必须遵循这样的原则:多数人意志权威性的原则;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多数保护少数的原则。P321

民主意志转化的实质就在于政治民主同政治管理的有机结合。民主意志的集中并非由其自我封闭体系的形成,也不是以其独立的姿态,人为地造成同政府的对抗。而是它把自己纳入政治管理框架的同时,力争以自己的意志去影响政府意志,以自己的行为去制约政府行为。从而实现民主意志的转化,促成民主与管理的结合。P322

一方面通过把多数人的民主要求集中成统一的民主意志,而转化为掌握政治管理权利的少数人的权威,另一方面通过这样的民主过程,使得少数人的权威性形成以后,多数人的民主意志仍然保持对其经常的制约。前者是通过普选来实现的,而后者则是通过参与和监督来实现的。P322

The end.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32451/10703094024.html

更多阅读

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基本理论 证券基本法律法规真题

教育法基本理论  1、教育法的基本特征和原则有哪些?   ⑴教育法的基本特征  ①教育法的规定具有公定力。教育法所规定的事项,主要是表达国家对教育的要求和意志。为此,该事项具有公认而确定的效力,即公定力。  ②教育法的规定

六爻 关于断六爻卦的基本理论:⑴主卦;⑵变卦;&#

【六爻】关于断六爻卦的基本理论2011-10-21 16:34:21第一节 断卦必须先分析卦因学习概念:⑴主卦;⑵变卦;⑶日建;⑷月建;⑸内因;⑹外因断卦,一般来说依据主卦,变卦(有时无变卦),日、月建这三部分因素而进行的。主 卦: 即我们所摇出的卦。变 卦:

声明:《当代政治学基本理论 《政治学基本理论》摘录_政治学理论》为网友一叶知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