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情商永远比智商重要!
模特姐姐优雅讲述 复旦女教师陈果走红网络人物介绍姓名:陈果 身高:172 出生年份:1981年2月 职业:教师
学历: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加拿大温哥华UBC大学Regent College访问学者;曾师从哈佛大学神学博士James D,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Evelyn。 现任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任课教师。 2010年7月,复旦大学女教师陈果的上课视频走红网络。身高170左右,利落的小短发和酷似老外的身材,大幅度的猫步,似乎人生处处是T台。而且她总是礼貌友好地直视路上每个同学的眼睛,收获大家爱慕的目光,特别自信!至今,每天早上,模特姐姐会在北区的“本北高速”上跑步,是北区最好的风景。有网友惊呼,听陈老师讲孤独和寂寞,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有人羡慕“老师把课程讲得那么美,当她的学生一定很幸福”;有人还说“如果当初大学的第一课是陈果讲的,那我的人生也许会不一样”。将陈果的上课视频传上网络,只是一个复旦学生的无意之举。而恰恰是这样的无意举动,让象牙塔之外的人分享到了名校教师的学识和风采。不少网友呼吁,未来国内高校能否如耶鲁、哈佛等世界名校一样,把名师课程视频放到网络上供公众下载,打造更多没有围墙的大学。 精彩语录
1,孤独不需要抽烟来装深沉
陈果:孤独是从人群中偷来的享受,她高傲、优美,完全是精神的自由。孤独,是需要我们有独处的时间,做到“如我所是”,完全不需要装扮、做作,不需要戴着帽子抽根烟来装深沉。
2,寂寞是一种精神饥饿
陈果:寂寞是一种病,是一种精神的饥饿。既然是病,就需要治疗。寂寞的人如何找到治疗的方法?方法就是人群,寂寞的人总是需要他人的陪伴。
3,花花公子都是爱无能
陈果:很多人羡慕花花公子,觉得漂亮女孩走马灯似的换。其实他是爱无能,因为他们没有办法维护一段爱,认真品味一个爱的对象,甚至没法为了爱去创作一些情趣。支撑他的是一种猎奇心态,他对每个外表美好的人都想去探索。他根本不懂得欣赏美。4,朋友不是用来利用的
陈果:有些所谓的倾诉、出气筒,都是语言暴力。不该以“这是对朋友的信任”为借口。这是对朋友的滥用。朋友不该承担这种宣泄。soul mate是灵魂上的一体,他不该承担我的琐事。 你不知道的陈果——
1、学生时代绰号“酋长”,人称“模特姐姐”,是校园风云人物2、有过兼职模特经验3、学拉丁舞的时候,老师嫌不够扭跨,于是养成了猫步习惯4、对男友的要求:低调,平淡,成熟,在她眼中性感,不要好看,有丑人情结。碰上自己中意的,上述标准自动作废。5、为什么读博:喜欢哲学,喜欢教学,觉得有这样的几年能从容镇定地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很幸福,也很幸运,是标准的“自投罗网”的博士生。 复旦大学陈果简介: 女,1981年2月出生于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加拿大温哥华UBC大学Regent College访问学者;复旦大学教师,陈果曾师从哈佛大学神学博士James D,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Evelyn。现任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任课教师。在复旦bbs有很高人气,是北区研究生公寓三宝之首--"酋长"。2005年2月-2008年6月在复旦大学哲学系基督教哲学专业攻读博士。2008年6月至今在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工作。
1999年9月-2002年6月,复旦大学文科基地班,2002年9月-2005年1月,复旦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专业攻读硕士,2005年2月-2008年6月,在复旦大学哲学系基督教哲学专业攻读博士。2006年7月-2007年1月,在加拿大温哥华UBC大学Regent College做访问学者,2005年7月-9月在香港浸会大学“中国大陆基督教哲学青年学者暑期密集班”做学者。
工作经历:2008年6月至今,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任课教师;2005年5月,“杜威思想的当代意义”国际学术讨论会翻译;2004年-2005年,复旦大学哲学系《教牧心理学》及《宗教社会学》课程的助教和翻译,任课教师:哈佛大学神学博士James D. Whitehead;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Evelyn Whitehead;2002年9月-2004年6月,复旦大学“上海市基督教新教牧师硕士班”英文教师;2004年暑期,《人民画报》上海总部实习记者。学生工作和社会活动;1999年10月-2001年6月,复旦大学哲学系学生会主席。
奖励与荣誉:2007年,香港“道风”优秀博士生奖学金;美国中华基督教总会颁发的“优秀博士生”奖学金;2006年,香港“道风”优秀博士生奖学金;美国中华基督教总会颁陈果发的“优秀博士生”奖学金;2005年,香港“道风”优秀博士生奖学金 ;2004年,香港“道风”优秀硕士生奖学金;2003年,香港“道风”优秀硕士生奖学金。
专业研究成果:2008年,撰写的《耶稣为何如此言语?》发表于《基督教学术》(第六辑)2007年1月,上海基督教新教教会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调查报告(梗概),发表于《基督教学术》(第五辑)2007年1 月,翻译的“学校教育的核心:论道德的形成和大学的教育 (美)迈克·贝梯(Mike Beaty)”以及因此撰写的“面对繁多的一种坚持:展望大学中的道德教育”,发表于《基督教学术》(第五辑)2005年7月,撰写的“'光’(理性) 与'影’(非理性) 编织的绮丽——评奥托的 《论神圣》”,发表于《基督教学术》(第三辑)
复旦大学陈果老师语录
1. 什么是孤独?孤独是从人群中偷来的享受,她高傲、优美,完全是精神的自由。孤独,是要我们有独处的时间,做到“如我所是”,完全不需要装扮、做作,不需要戴着帽子抽根烟来装深沉。
2. 什么是寂寞?寂寞是一种病,是一种精神的饥饿。既然是病,就需要治疗。寂寞的人如何找到治疗的方法?方法就是人群,寂寞的人总是需要他人的陪伴。
3. 人群的治疗分为两种。一种是利益需要建造人脉,这仅仅是互为功利(确实有用,不过不会有真正的朋友);还有一种是寂寞者的相互取暖,这是廉价的交往。
4.狂欢是一群人的寂寞,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
5. 孤独不求外物,反求诸己。(也就是淡定,我理解为一种无上菩提的境界)。
6. 寂寞是无可慰藉的牢笼。因为寂寞的人无所适从,焦躁不安。他们的思想从而贫瘠而荒芜,产生自我厌弃感。
7. 他比烟花更寂寞。烟花绽放于无形,消失于乌有,当中是有短暂的释放,伴随而来的是无边的寂寞。
8. 孤独不是故作姿态,孤独是一种心境。沉默未必是孤独,孤独没有任何形式,那是孤独者精神上的自我流浪。装出来的叫浮躁,那是一种虚荣心,是为了招揽目光。
9. 真正的朋友是二人世界。我们很安静,但是不冷清。多一个人就难免会有不能共同讨论的话题,这就是一种分心,从一种不设防变成了一种社交。三个人的世界太拥挤。
10.很多东西放到时间里去就能看清。要么越走越远,要么越走越近。
11.如果你把朋友当做了男女朋友的备用,那你就侮辱了友情和爱情。
12. 跟朋友在一起也是一种孤独。但是这种孤独更美好,会比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还自如。因为真正的朋友全然不设防。
13.朋友是奢侈品,奢侈的东西都是不实用的东西(黄金、美女)。这种东西拥有了就该满足,因为真正的朋友,除了友情,什么也不能给你。
14.朋友不是附庸,不会只有赞同、妥协。朋友在现实中需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15.有些所谓的倾诉、出气筒,都是语言暴力。不该以“这是对朋友的信任”为借口。这是对友情的滥用。朋友不该承担这种宣泄。Soul mate,灵魂上的一体,他她不用承担我的琐事。
16. 朋友应是无用的。(此处的“用”指利用)。和他在一起的时候就会感到自由自在。执手相看无语,却心事了然。
17.真正的朋友之间不是常联系也没有关系,隔上两三年,电话那头的人好像从来没有离开过。需要经常联系才能维护的所谓“友情”是不牢靠的,因为一旦不联系,他们会断。(我理解为:从来也不会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18.两个戴着面具的人就不用做朋友了。
19.人和人之间要保持距离,距离产生美。靠的太近,我们就会看见对方越多的缺点。两块石头投入水里,太近太近,水波就越会互相干扰。
20. 人对最亲近的人最残忍,因为太接近,往往看不到对方点点滴滴的优点。(某天你生病了,父母把你的药煎好放到你的床边。当有一天他们对你说:到桌边来吃药!你是不是会觉得他们变“坏”了呢?)
21.当我看不见所有人的时候,我对他们产生了一种精神的凝望,这种凝望叫做思念。(有时候物理距离的增大,人的距离却变得如此之近)。
22.周围的人太多,于是我们对人群淡漠。我们很多人喜欢旅行,是为什么?因为我们是希望找个没有人的地方去自我放逐一下。我们为什么要避开别人?因为孤独者即有趣者。孤独是我自寻的消遣方式。
23.我不装QQ和MSN,因为我需要我自己的时间,很多东西没有必要和别人分享,我也不想有意无意地陷入某些对话中去。
24.人是有“贱”性的。
我们常常处于拥挤的环境中
人与人之间在相互干扰,缺失了敬意
不断的需要与别人讲话,所以很少跟自己讲话
远离喧嚣是因为对人与人之间失去了兴趣
拥挤带来的喧闹波对了我们的闲情、宁静
宁静时,才会以闲情去欣赏生活之美、他人之美
只有当自己不需迫于无奈与别人对话时,才会与自己对话
与自己对话是自我反思、思考自己时产生智慧
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
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浪漫不是虚伪、乌托邦是罕见的美丽 崇高甚至神圣的情感
关于寂寞和孤独
寂寞,是由虚无所引起的一种恐惧。她往往是因为自己找不到伴,但是一个人又没法好好的自处,所以他表现的非常的焦灼,百无聊赖。
孤独者对环境没有刻意的要求,因为她是自己的一份心境。孤独者可以身处闹市,可以被人群包围,独者是可以朋友在一起,甚至孤独者就坐落在下面我们这个拥挤的教室当中的某一个座位上。
和敬清寂——无论何种环境,他可以与环境相***。无论周围是怎样的人群,他可以保持一份恰到好处的尊敬。但同时,它不影响他个人的清寂。清,是清净;寂,是冷
寂寞,是一种病。对于一个寂寞的人来说,社交是他最需要的。社交,是一群寂寞者的相互取暖。寂寞者的群体是逃不出寂寞的。
人在独处的时候,你的这种精神的自由,会还你一个真实的自我。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恰当的距离。因为,要是没有这种距离的话,你根本领略不到对方的美。当两个人走的太近的时候,你看到的是他被夸张的缺点,被夸张的优点。却领略不到他的全貌的。
当你往水池里扔下两块石头,如果它们距离的很近,他们彼此之间会影响那个美丽的涟漪的。彼此之间已经不完整了,干扰了,破坏了。
我们能够用眼睛看的见一个人的时候,我们的其他细胞都已经死亡了。而在看不见他的时候,拼命的怀想他,思念他。
确实如此,人有的时候就是这么贱,人只有到了国外之后,你就感觉到原来自己的根就是死死的扎在了中国。当我在上海浦东机场一出飞机,看到那灰蒙蒙的天,拥挤的人群。当时我就在想,就让我死在这个垃圾很多的地方吧,因为这就是家啊。我终于回来了,很想跪下来吻一吻这个机场的徒弟。那是我的家啊,我回家了。
距离会使人与人之间产生孤独。但是拥挤会使人与人之间丧失敬意。
人在跟自己打交道的时候,人就是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头。
浪漫不是我们所谓的乌托邦,浪漫是一种罕见的美丽和崇高的神圣的情感。
孤独者是极其丰富,极其有趣的人。因为他不是迫于无奈而陷于寂寞,这是他自我选择的自我消遣方式。一个人能够保持孤独,一个人能够始终在孤独中自得其乐,这个人该是一个多大的矿藏?他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乐趣在不断的提供给自己生活的新鲜的血液。
让你孤独的呆上一天,你能保证你这一天能过的非常的有情趣嘛?
一个甘于孤独的人,他一定非常热爱思想。因为你能够让一个人始终充满情趣,始终保持创意。他的源头只有一个,唯一的一个,那就是思想。人是因为有了思想才成为人的,所以孤独者的快乐是思想者的快乐。因为思想的宽广,所以他的快乐才十分的持久。
如果你有读书的快乐,你会发现孤独是让思想者和思想者的交流更加的畅通。
当你读书读的投入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对方说的不是他自己的话,对方说的是你心理面一直想说却无从表达的话。
有的时候,人们对一个学科的热爱是从一本书开始被点燃的。有的时候,我们对一门课的热爱,是由一个教师点燃的。这就是一种思想者与思想者之间的畅通的交流。这是一种豁然开朗的美妙,所以真正的孤独者,一定及其热爱思想,一定及其热爱读书。
人是在自我批判而不是批判他人的过程中才展示出勇气。
自我何等重要,一个陪伴我一生的唯一的人。
孤独不等于寂寞
自成世界的独处
自成体系的完整的状态
孤独者表现出的是圆融的高贵
羽化
没有缺失的遗憾
寂寞是迫于无奈的虚无,百无聊赖,焦灼,无所适从、无法自处
孤独是由思想带来的气质
娴静淡定
对环境没有刻意的要求:独处或身处热闹
是自己的心境 “和敬清寂”——日本茶道的精神
与环境相和谐、表现出一份恰到好处的尊敬、不影响自己的清静、冷寂
寂寞的人会需要社交
社交是非常廉价的,有价值但不高
社交的动机:利益关系和将来的实用关系——搭建人脉——功利的目的
利用他被他人利用的工具
或者是一群寂寞者的相互取暖
肤浅短暂的交流怎么可能有深刻的了解、知道你只为你的价值重大?
寂寞者的累加不可能减消寂寞,寂寞者的群体是跳不出寂寞的——一件无意义的事重复无数遍依然是无意义的
人需要孤独
独处的时候,精神的自由会给你一个正真的自我
你的绝大部分时间不属于你,被其他东西占用
外在世界占用了我们的五官
孤独使我们能自如的生活
孤独者往往是极其有趣、丰富的人
自我选择的一种自我消遣方式
在孤独中始终自得其乐
取之不尽的乐趣,不断给生活提供新鲜的资源
老夫老妻的爱,像空气,不需要有语言的交流,却重要的不可替代
甘于孤独者:
热爱思想、热爱读书——始终充满情趣、创意
思想的宽广才能带来快乐的持久
孤独使思想者与思想者的交流更加畅通
“羽化”自我消失 物我两忘
读书时,交流的快感:
读书投入时,对方说的不是他自己的话,是你自己一直
想说却无从表达的话——描述我或是就是我想说的it's me
智者一生的思考是你一瞬间畅然的隐下
心中尘封的角落顿时豁然
孤独者也喜欢冥想
与自然对话,与思想、灵魂的交流
灵魂是弥漫的,
孤独者的有趣是真实的有趣
迎合和模仿只会是乏味
闲聊、恭维、取乐的过程中只是矫揉造作
孤独不是姿态,是一份真正的境界,是心灵的一份诗意的栖居。因此不需寻找什么特定的安静的角落。
孤独或许表现出沉默,但孤独与沉默没有必然关系。孤独者是思想的、精神的流浪者。
抽烟或是饮酒,只是用一种麻痹的手段或是摆酷的手段,来营造一种孤独的虚假的表象。
没有思想、没有精神的人是孤独不了的,充其量只是一个寂寞者而已。
孤独没有某种形式可循。
孤独不是刻意培训自己、让自己具有某种思想、某种气质。
孤独是最原始、最本真的状态。人离开母体之后,便再也没有与任何人在物理上同在过。
孤独是我们的命运,但这绝不是糟糕的事。当我们无法改变命运时,顺从的、恭敬的领会它。
这是幸运的,思想者在心灵上孤独,孤独者极其丰富有趣、拥有最诚实可靠的朋友。思想源于孤独。
人在面对自我的时候,你还在乔装打扮,那真是无可救药了。
美不分领域,不分区域,美只有真和假之分。真的就是美的,假的就是丑的。“以真为美”
关于朋友
只有具有孤独的自我意识,反观自身的人,才可能有弥足珍贵的朋友
朋友不是酒友、玩伴、寂寞时的慰藉者、精神的避护所 不是为了任何功利原因搭建起来的人脉
扎堆的往往不是朋友,是寂寞的人群
朋友不是对你的任何观点和态度都持有赞同、迎合态度的人、显示出自己的软弱和妥协
朋友很多时候对你很严厉、甚至近乎苛刻
因为他不忍心看你继续堕落
朋友很少是一见如故的,就像情侣一见钟情也是很少的
朋友不是你可以不假思索、一股脑来输出烦恼、抱怨的人,否则你就是自私的,是在利用你的朋友,不是无原则的相互扶持、分担
要替对方思考,而不是作为语言垃圾箱、情感垃圾桶
自己觉得烦恼、痛苦的事为什么要加诸到对方身上?
抱怨是一种毒气、债务
朋友是无用的——无功利之用
复旦的精神“自由而无用的灵魂”
中国人的功利之用——传统思想
交朋友不是为了利用、庇护、或是一个安全的宣泄渠道
朋友不是为了索取、是为了奉献
有爱要付出
为什么要爱他?
因为这个人让你感受到了精神上从未有过的默契感
朋友如空气、如水
“并不时常想起,但却无处不在”
朋友带给我们的“同在感”
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危机时,往往不会找朋友帮忙,而是找一些利益界限比较明晰的人帮忙
友情跟爱情一样,如此晶莹通透、纯洁美丽
不忍心因为我个人的原因,在不必要的情况下,让朋友承担起一些功利之用、给他带来麻烦
交朋友是因为爱他。
爱他,就不要给他制造麻烦,就不要让他为自己多操心。
真的爱父母,最关键的就是不要让他们太操心,因为他们为我们做的已经太多了。
朋友是如此重要,不会让他承担功利之用,无需任何感官的刺激。君子之交淡如水。
朋友不是日用品,朋友是奢侈品,一旦拥有,就觉得心满意足。
对朋友没有任何实用性的要求。当我出现危机的时候,你不需要为我做任何事,你只要陪着我。
此时或许只是相互握手,但以足够。精神上的默契感和同在感已经足矣。有你在,我就不孤独。
真正的朋友从来都是违背工具理性的。从来都是违背任何世俗的、功利的、实用的目的的。所以工具主义者是
不会有真正的朋友的。
只有先放弃“有用”这样的想法,才可能会有朋友。
朋友的前提是真诚。
即,跟朋友在一起时,我可以做我自己。在平等的原则下,我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行事、说话。甚至可以不需言语,安静思考。
他在我面前可以做他自己,我认可他可以按自己的意志行事,我不强加任何原则。
衡量友谊最好的标准就是:跟朋友在一起时,内心是满足,更高的是安宁。没有任何需要去做的行为、没有任何不得不要说的话、没有为了打破冷场而非要投入的热情。
朋友带来的绝非热闹的人气。朋友真正做到的,是让我们更好的领会独处的快乐,远大于一个人独处的快乐。
因为一个人独处时会恍惚、不安、怀疑。
跟朋友在一起时,绝对的安全、宽松、安宁、契合。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语言是最低档次的。
当只有通过说话才能沟通时,你们两个的关系很远。
关系亲密、你知我知时,一个眼神、一次握手足矣。
跟真正的朋友在一起时,无需语言、无需刻意的矫饰、无需动作。
因为朋友是健康而安宁的空气。
在一起时,安静但不冷清。
基于长年累月的信任和相互的理解,形成一种宽松的氛围。
朋友间要有“理解的同情”“同情的理解”
同情:感同身受的情感。慈悲的心肠:同体大悲。
当你没有时间拒绝我的时候,我不会以之为然,因为我知道如果我是你,我也必然这么做,我知道你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朋友之间,就像跟空气一样,相互共存着,却不会有干扰。不会尴尬、不会拘束。
任何人之间很费力的事是解释。朋友间,无需解释,同情的理解,理解的同情。
真正的告别应该有更多的纪念、怀想、回味的空间。而不是喧嚣、醉酒——言语的暴力、行为的暴力。
真正的朋友之间的相聚、精神上的分享一定是二人世界的。
两个人之间要找到一个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已经不容易了,要找到三个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就更难了。
两个人交谈可以很自然,无须刻意。三个人交谈时,其中必有一人会游离在话题之外,此时其他两个人出于友好会需要把他揽进这个话题,刻意说他会感兴趣的话。真诚无需刻意、无需矫饰,哪怕这种刻意具有善意。
交谈最好的状态是:当我跟你交谈时,我的眼里、我的世界里,只有你。
友情之美乃是人的灵魂之美,而灵魂之美必需时间的磨练,必需生活的考验。
所以,是不是朋友是很难说的:我们很多时候了解的不够深,不知道对方不可逾越的道德底线是什么,不知道对方生活中最重要的价值观的组成部分是什么,不知道对方的品性、个性到底是什么。
不要忽略时间的功能,不要低估时间的犀利。我们往往太心急,急于说我们是朋友,好像从此以后我们就不再成长的了。真正的朋友是在同步变化的,彼此相互扶持着,相互成长、成熟。
患难与共的朋友,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够建立起来。
你我能否成为朋友,是由时间决定的。
朋友无需定义。人类的语言是如此庸俗,以至于当我们产生真正的怦然心动和震撼时,我们往往会说“我无法用语言表达”——庸俗的语言难以承载如此丰富无限的情感。而朋友所有的特质都是高悬于庸俗之外的,都是超脱于庸俗之外的。
成为朋友的两个人必须都是头脑清醒的人,这很重要。这就是为什么只有孤独者才能做朋友,惟其如此,才能分辨出什么是友爱、什么是依赖、什么是独立、什么是鼓励。才不会出现主角、陪衬人这样不平等的关系。
朋友之间,两个人是平等的,相互扶持。
朋友双方是不会以友谊来相要挟、相约束的。朋友是为了让我们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变得更自由。
所以,侵占朋友的时间也是一种罪恶。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朋友之间见面前要先预约——你怎么舍得打乱朋友预先安排好的时间计划?
朋友是帮助彼此更了解自己、更了解对方。
当我们了解了朋友的真性情之后,要竭尽全力去呵护、捍卫、保护他。
但这种保护是不需回报的,甚至不需要任何回应。
高尚而真实的情感是朋友唯一的基础,也是一切的基础。
友谊会毁于虚伪、矫饰。
你无须解释,我足够了解你,所以不会怀疑你。
因此,在成为朋友之前,相当严格的怀疑是必须的。
朋友不会取消孤独,而是教会你如何更好的领受孤独,让你在孤独的时间不会再觉得冷冰冰的,因为有朋友的同在感、精神的默契感。此时的孤独是温情的状态、充实而美丽。
关于感恩心
没有什么“理所应当”的爱。他对你的好,是因为他爱你,落实到行动是对你的理解、包容、奉献。
爱,归根到底是只付出、自我的牺牲、对他人的关爱。
爱让我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在距离之外的暖意。
但是我们往往容易铭记一个陌生人对我们的一点帮助,但却记不住离自己很近的人对自己付出。
人往往缺乏远见。
只追求远处的一个个层出不穷的目标。
人对自己亲密的人无比残忍、冷酷无情。认为理所当然。
感恩的传统。
对一切都要感恩,身边点点滴滴的善意。
感恩不是一句“谢谢”。落其行。
“涌泉相报”不只是对给你善的人,而是给与全世界你能看到的所有人——被善感染之后,要去感染其他人、分享给其他所有人。
把目光放在已经得到的东西。犹太名族的远见:到处播洒善。
不要拒绝接受爱,这不是软弱。
不要害怕奉献自己的爱,这不意味着丧失,相反,从侧面反映了你的富足。
忏悔心
面对现实,错了就是错了,不要解释。
悔过,但不要矫枉过正。
颜回:“不迁怒。”“不二过。”
《项链》:一个女人在用一生的辛勤、最美好的青春, 来维护一个承诺。她的虚荣是可以理解的。
任何话,说多了就很廉价。“对不起”说多了就没有歉意了。真正的“对不起”是千斤重的,不仅是对你伤害过的这个人,更是对你自己的良知和道德。
关于关怀
真正的关怀的动机是在内心深处,出于良知、快乐的驱动
浪费自己的时间是最不智慧的行为
为了营造自己是个大好人的氛围→自我牺牲的背后是对回报的期许——不是关怀
自问:为什么关怀他人?以何种方式?只为自我爱的奉献
先打理好自己,再关怀别人。天助自助者
自己要完满快乐,自己端平这碗水。
基于人性的平等
自己爱自己
“自爱”:对自我的性格、发展的认可
是关爱他人的基础。知道什么对自己是好的,才会知道什么对别人是好的
人人平等,包括我在内关怀他人时是不期待感恩的,施予关怀是因为我们抱有这样的信念:助人为快乐之本,关怀是要正式我内心深处世界的富足。
接受他人的帮助时要有感恩心,不帮你是正常的,帮你是他内心深处的一种自我奉献,值得铭记。
包容心忏悔心
包容心:包容他人之前,也要包容自己原谅自己曾经应该做,而没有做的事情。包容自己的命运、生活
对抗不幸、挫折、苦难就会出现不自由
对抗本身对自己产生了一种束缚和解时才是真正达到自由
对抗时的力量的实施不是自己的需要。而是为了统摄对方
直面困境
不能改变命运时,恭顺的领受这命运,这是与生命的和解,
是一种高贵的顺从的姿态 大气的姿态 。
忏悔时不应指望对方能包容你、原谅你,这样的初衷证明你没有任何的抱歉,你只是希望使自己早日摆脱掉对方的指责,这是一种自私、功利的目的。
当被伤害时,如果这种伤害能在时间中被抚平,那么得饶人处且饶人,不要让别人因为你的原因,背负着沉重的精神负担了此一生。
三,谈朋友 只有孤独者才有可能有朋友。
朋友不是酒友,朋友不是玩伴。朋友不是你需要安慰时给你慰藉的人,朋友不是你精神的庇护所,朋友不是你为了任何功利原因搭建起来的人脉。朋友不是为了索取,朋友相反是为了奉献。你之所以交朋友的原因是因为你有那么多的爱去奉献,是因为你要付出。我们之所以交朋友,不是为了被爱,而是为了爱别人
朋友是无用的,无功利之用。
复旦大学的精神——自由而无用的灵魂。
朋友的前提是真诚。真诚就是我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我可以做我自己。在平等的原则下,我可以按照我的意愿行事说话。同时,我有的时候甚至可以不需言语,安静的思考。而她在我的面前,她同样是可以做她自己。我可以认可她按照她的意志去行事。我不强加任何原则,甚至有的时候她可以无需说话,她在我面前可以只是安静的思考。
当你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你的心理面非常的满足,比满足更高的是安宁。你没有任何需要刻意去做的行为,没有任何不得不要说的话,没有需要打破冷场而非要投入的热情,那个时候你的感觉是满足而安宁。这就是朋友给你的效果。
跟朋友在一起的独处的快乐,有的时候往往超过一个人的独处。
文 萧秋水
最近看到这样一篇文章,《在情商高的人眼中,这个世界是怎样的一个地方》,我觉得文中所描述的,根本就不是高情商。那个内容,其实是文不对题,从作者的描述来看,她自己也并不真正懂得什么是高情商,而只是把前男友的行为当成了高情商。
那篇文章所描述的,可以理解为“世故”、“圆滑”、“聪明得体”,但都是表面功夫,并不是真心喜欢和乐意,自我不能从中感到愉悦,因此会被人看破实相。真正高情商的人,能够很好地处理与自我、他人、世界的关系,包容、悲悯,悦纳自我。他自己是春风,因而令人如沐春风。
情商这个词,一度很热,而且也经常被拿来和智商一起说事,很多时候应用的场景是:这人智商很高,但是情商很低。所以有时候如果被人称赞很聪明,潜台词可能是情商不足。而如果被人称赞情商高,那可是了不得的赞美——都知道的,中国人不舍得赞美人。
王思聪评论曹格微博:情商感人。
有人更进一步评论曹格:双商感人。
可别当成赞美,讽刺的意思很明显。
有人说,智商高舒服自己,情商高舒服别人。但有时候,总为别人考虑,真的挺累的。
这其实也还是没能理解到底什么是高情商。
一个情商很高的人,首先就是处理好了和自我的关系。他如果爱这个世界,不是做出来的样子,是真的爱,而且是经历了挫折洞悉了真相以后仍然愿意去爱,是拥有坚定的信念,了解人性但不失望。他会考虑别人的感受,但不会一味委屈自己迁就别人。他有很强的包容度,对于不喜欢的人,不会虚与委蛇,会技巧性地避开,他会开放自我,而不会压抑和隐忍,憋成内伤,他有自己的快乐状态,不分热闹和孤独,并不是在人后才显出自己的真面目,相反,他在任何状态下都是真实的,他可能会隐藏自己,因为没必要显露,就好像在农人面前不必大谈相对论。
生活中,我见过两位情商很高的女性。
一位是我在银行时的同事。她家庭环境很好,爱上一个出身农村的男孩子(和她是高中同学),两人结婚,男孩非常有才气,写得一手好毛笔字,不过家里有弟弟妹妹,都需要照顾。同事孝敬公婆、爱护弟妹,小叔子想开饭店,同事出钱出力,娶妻生子,她照顾了大的照顾小的,小姑子上学,同事也样样操心。她也不是生就的圣母,而是明白自己嫁过去需要面临的责任,城市和农村有观念上的差异,也并不能用城市的标准去要求农村的小叔子小姑子。在我感觉里,她就像薛宝钗一样,八面玲珑,面面俱到,不过比薛宝钗更多份真诚,薛宝钗有时候做事,不过是为了场面,同事做这些,是发自本心,她为人的大气,的确也和她的家庭教育等分不开。
另一位是秋叶的太太春花。上要照顾老,下要照顾小,秋叶大部分的时候都奔波在外,春花不仅主内,自己也是单位的业务骨干。有她,秋叶完全没有后顾之忧,什么房子装修、家庭资产、理财,秋叶完全都可以不管,全由春花进行,各种琐事,比如寄快递给我,也多由春花来做。她有一种安静的力量,能力又过人,让人可以放心地托付。秋叶曾经说过,他这辈子最大的幸运,就是娶了春花。我在投资理财方面,也会请教春花,她逻辑思维能力强,说起话来非常清晰有条理,三言两语就能把话说透,和春花交流,让人非常舒服。
我的前同事和春花,自己都是非常快乐的人,所以她们也能够把快乐带给别人。她们不是灯下黑,把快乐撒播给别人,却把悲伤和压力留给自己。这种状态,能够看出来,而且,也能够从她们身边的人身上看出来。
低情商的人,宁愿让别人不舒服,也不会委屈自己。
高情商的人,既能够让别人舒服,也不会委屈自己。
看上去都是“不会委屈自己”,但差异还是很大。
关于高情商的修炼,的确不太容易,否则人人都会高情商了。
说俗一点,首先最好是有经济实力。一个人拥有的多,而且大气,就会舍得。当然,一个人视物质于无物,安贫乐道,彬彬有礼,比如敝同乡颜回,仍然是高情商的人,但后者的修炼,更难一些。
其次就是开放的心胸和永无止息的学习能力。开放才能包容,见多才能识广,不会大惊小怪不能容人容物。说句刻薄的话,那些凡是见到某个产品的名字就大呼是软文的人,其实要么见识太少要么太穷,见识多了,就有分辨能力,再加上有消费能力,就不怕别人坑自己。
推荐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反复读上三遍乃至更多,对提高情商肯定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