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老城厢距离鼓楼仅仅几十米的地方,有一片沉静、古朴、韵味十足的传统建筑,这就是广东会馆,它是天津市至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装修最精致的清代会馆建筑。
广东会馆建设初期规模宏大,整体用地23亩多,建筑设计上既体现了我国岭南的建筑风格,又融合了北方四合院的特点,是中国罕见的木结构建筑艺术珍品:会馆大门的瓦顶和墙体为青砖灰瓦的厚重北方风格,而不采用南方黛瓦粉墙的轻透作法。但是进入大门之后,满目岭南风格的设计,使乡人乡情由此引发,回家的感觉油然而生,这正是这座经典建筑的魅力所在。院内各个厅堂之间都有廊厦相通,馆内交通风雨无阻,各个房间内部装修华丽。
戏楼是广东会馆的主体建筑。置身于古色古香的戏楼中,我们会发现,这里历史与文化、科学与艺术无处不在。一般外乡人在当地建会馆,既要入乡随俗、和气生财,又不能过分张扬,以免成为众矢之地,同时还要保持一些外乡人的矜持,使之成为外乡人身份的象征,让外乡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因此,会馆及戏楼的设计是独具匠心的。
舞台是戏楼的核心,也可以说是灵魂。而这座舞台采用的是伸出式舞台,即台在前、幕在后,三面敞开,舞台深入到观众席中,拉近了演员与观众的距离,融洽了观众与演员的情感交流,从而创造出最佳的演出氛围。同时,这座舞台充分融入了声学原理和力学原理。
声学原理是指舞台顶部的藻井,它外方内圆,涂金漆绿,金碧辉煌,是由数以千计的异型斗拱堆砌接榫,似螺旋花纹向上堆叠组合,形成一个直径足有六米的穹顶,由于其纹路酷似菠萝外形,因此,俗称“菠萝藻井”。它能够把舞台内演员演唱的声音充分吸收至穹形顶内,经异型斗拱的折射,削弱噪音,再将声音清晰地传送到戏楼的每个角落,使在场的每一位观众都可以听到演员原汁原味的演唱。
力学原理是指舞台两侧台口不设角柱。无论是天津的石家大院,还是北京的湖广会馆,戏楼舞台都设有角柱,这样会阻挡观众的视线,从这一点上,广东会馆的设计更胜一筹。不设角柱,可使舞台三面接触观众,视野更加开阔。而舞台顶部的藻井为全木结构,重达6吨,没有角柱的支撑是如何稳稳当当地悬在半空中呢?这里设计者采用的是悬臂吊挂式结构。在舞台顶部东西两侧各有一根斜向的钢拉杆,与戏楼顶部的主梁相联,而斜向钢拉杆又被巧妙地隐藏在拱形镂空花罩后面,可谓隐藏得天衣无缝。同时,舞台顶部有数根纵向钢拉杆和复杂的榫架结构与主梁相连,却被雕刻精美的悬空式垂花门楼所遮盖,从而完成了重量的层层分解。由此可见,设计者的一番良苦用心和巧夺天工。既满足了观众的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又能使观众欣赏到精湛的雕刻艺术,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设计者的设计处处以观众的需求为导向,符合当今社会“以人为本”的现代设计理念。因此,不禁使我们为设计者高超的建筑艺术和思维模式而赞不绝口。(文引百度)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