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珈与长寿 书法与长寿

瑜珈与长寿 书法与长寿

书法与长寿

书法,是一门高尚的艺术,是中国文艺四大国粹之一(其他是琴、琪、画)。它是借助于汉字的书写,以表达作者精神美的艺术。汉代蔡邕《笔论》中讲:“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唐代张怀璀《文字论》曰:“文则数言见其意,书则一字见其心。”书法不仅以改变气质、陶冶性灵为目的,还具有延年益寿的保健作用。
比如,唐朝有个和尚皎然,曾作诗:“浊酒不饮嫌昏沉,欲玩草书开我襟。”道出了书法有排解郁闷、忧愁,使人昂扬向上的作用。北宋古文运动领袖、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公元1007年~1072年)主张“学书为乐”、“学书消日”。他单日学草书,双日学楷书,以习书法来充实自己的生活,陶冶性情。在《集古录》中他写道:“秋暑郁然,览之可以忘倦。”将欣赏书法作品作为消暑祛疲倦的良方。
同时代的大诗人陆游亦喜爱书法,他在鉴赏林和靖作品时说:“方病,不药而愈;方饥,不食而饱。”以书法当药和食粮,足以证明书法对人身心健康之功用。何以作用这么大?因为作者在书写之前,首先要排除杂念,凝神静气,物我皆忘,通过科学的指法、臂法、腕法、身法有机地将点画输送到字之结构中,再现字的俯仰、向背、欹正、宾主、疏密、揖让等。这个过程正是由古人所讲“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卫铄《笔阵图》)。”这力不是蛮力,而是用笔与纸面磨擦而产生的力度。清代朱履贞在《书学捷要》中说:“先运其心,次运其身,运一身之力,尽归臂腕,坚如屈铁,注全力于指尖。运之既久,俾指尖劲捷,运笔如飞,迨乎至精极熟,则折钗、屋漏、壁坼之妙,自然具于笔画之间,而画沙、印泥之境于是乎可得矣!或问:‘周身之力如何可到?’曰:‘臂肘一悬,则周身之力自至矣’。”说明作者的书写状态会激活大脑神经细胞,使全身血气通融,手臂和腰部的肌肉得到扭转和锻炼,达到习书能使人强身的功用。
医学专家研究得出可使人长寿的二十种职业中,书法名列榜首。
我们从以下古今书家寿龄中不难看出,习书对人的健身益处。隋唐之际的虞世南终年80岁,唐代的颜真卿被害时79岁,柳公权享寿88岁,明代文征明去世时90岁,董其昌活到82岁。清代俞樾86岁时,为江苏巡抚手书唐代张继《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此书一刻碑,拓片便广为流传。此外,翁方纲寿85岁,包世臣寿81岁,吴昌硕寿84岁。现代书法界名人齐白石、黄宾虹、何香凝、章士钊、郭绍虞、萧龙士、萧娴均享寿90岁以上。百岁以上的有朱屺瞻、苏局仙、孙墨佛。其中难能可贵的是孙墨佛在107岁时,还为参加奥运会的体育代表连写了20幅字,并说“我的长寿之道就是写字,以书养性。”
可见学习书法对活跃老年人文化生活和陶冶性情、延年益寿有极大的益处。

2007年4月整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32451/616855818858.html

更多阅读

瑜珈之美美图 唯美瑜伽意境图片

瑜珈之美(一)瑜伽起源于印度,距今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被人们称为“世界的瑰宝”。瑜伽发源印度北部的喜马拉雅山麓地带,古印度瑜伽修行者在大自然中修炼身心时,无意中发现各种动物与植物天生具有治疗、放松、睡眠、或保持清醒的方法,患病

藏密无上瑜珈秘笈 藏密梦观成就法 无上瑜珈修行法门

藏密无上瑜珈秘笈 藏密梦观成就法一四、修梦大法 (一) 入梦法 (二) 观梦法 (三) 忆梦法 (四) 净梦法 (五) 变梦法 (六) 除幻入定—睡眠定 五、睡功神通开发法 (一) 天眼通 (二) 天耳通 (三) 他心通 (四) 宿命通 (五) 预测法 (六) 梦知一切法 (七) 睡眠学习成就

流瑜伽与哈他瑜伽的区别 哈他瑜伽是什么

流瑜伽是时下很流行的一种瑜伽,在练习的过程中以行如流水般流畅的动作组合来强健身体,它比较侧重伸展性,力量性,柔韧性,耐力,平衡性,专注力的全面锻炼.它的体式之间的衔接给人一气呵成之感。FlowYoga中的Flow意为”流水”,所以称“流瑜伽”,即

声明:《瑜珈与长寿 书法与长寿》为网友逆袭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