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
“光明观察”2016年1月号第2辑
整理 fcs2002
1. 跨年晚会重燃战火,说好的节俭呢?
2. “穿过铁窗卖淫”别止于副所长被撤职
3. 预收罚款是一场“猫鼠”游戏
4. 珍爱生命 不做低头一族
5. 张惠妹被罚普及“法治无弹性”常识
6. 无证洗车野蛮生长源于管理的九龙治水
7. “快意恩仇”无法成为规则意识的基础
8. 医患联欢何错之有
9. 880元校服不贵呼吁家长学生权利回归
10. 不能总靠媒体曝光改变代课教师的命运
11. 天量“黑收费”背后有没有“武爷”魅影
12. 谢绝考生查卷的理由靠谱吗?
13. 错位的福利发放与慈善无关
14. 网络医托,算计人心的精密骗局
15. 退休后继续缴医保的理智与情感
1. 跨年晚会重燃战火,说好的节俭呢?
何勇海
2015年12月31日晚,7家卫视的跨年晚会同时热力上演。湖南卫视奉上青春与情怀俱佳的“鲜肉盛宴”;浙江卫视则捧出招牌“跑男团”和甜蜜“冰晨恋”;江苏卫视晚会因为孙燕姿的意外摔倒饱受关注;东方卫视则凭借胡歌和靳东两位大红人赚足了眼球;作为“老大哥”的央视,则一如既往为各个年龄层的观众奉上了一桌饕餮盛宴……短短4小时,7台晚会打响PK战,热闹非凡!(1月2日《南宁晚报》)
犹记得2013年8月,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在“节俭办晚会”和限制晚会数量双重限令下,2014年的荧屏跨年晚会出现“大退烧”——除央视外,只有东方卫视、湖南卫视和广东卫视3家;2015年举办跨年晚会的卫视为4家,而2016年,不仅是四大卫视,一些二线卫视也新晋加入,争相为大家传递快乐。我想问的是,说好的“节俭办晚会”呢?
近年来,电视台晚会确实过多过滥。仅以2012年元旦到元宵为例,据业内盘点,在一个多月时间,各大卫视及央视共举办16台跨年演唱会、18台春节晚会及6台元宵晚会,几乎每场晚会成本都超过1000万元,有些明星特别多的晚会,成本高达6000万元。这些晚会一味追求大场面、大制作、竞奢华,颇有些“不差钱”的豪气。以至于在全国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都会直指晚会泛滥、浪费严重。这正是相关部门要求提倡节俭办晚会的原因所在。
现在,7家卫视的跨年晚会同时热力上演,比拼得火药味十足,被众多网友指为“烧钱无度,劳民伤财”,“节俭办晚会”又被抛到哪儿去了?或者有人要说,电视台作为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砸钱办晚会是自主选择,没必要大惊小怪;再说,卫视争相办晚会,挑战央视垄断地位,有竞争才有进步。
事实上,卫视疯狂砸钱办晚会,不仅仅是自家的事。各大卫视虽然是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烧的不是纳税人的钱,而是广告收入。但这并不能成为“想疯狂烧钱,大可由它去”的理由。目前,电视台和电视栏目对广告的依赖达到了惊人程度,各种违规播放或插播广告的行为层出不穷,有关部门“禁广令”高悬,但“你有政策,我有对策”大行其道……越是在各种晚会上舍得大把烧钱,电视台对广告的依赖程度就越大,违规播放广告或广告扰民等现象就会越严重。
各大卫视办晚会,基本都是明星歌手忙“赶场”,节目大同小异,质量良莠不齐;有些明星疲于赶场,成了“空中飞人”,甚至出现跑调错词、假唱假演等情况,让观众难以满意。正如一位网友在其微博中所戏说的:各家电视台的晚会,其实就是元宵和汤圆的差别。而且,疯狂砸钱办晚会,大把烧钱抢明星,恐怕将导致明星身价大增,影响演艺市场的正常秩序。从文艺繁荣的角度来看,将晚会办得越来越豪华,豪华程度盖过艺术本身,也是一种舍本逐末的错误做法,不利于文艺晚会的真正繁荣。
有专家分析称,各大卫视办晚会,其实是铆足了劲提升自己的影响力,以争夺“荧屏老大”。我认为,争“荧屏老大”还需要练好内功,努力提升节目质量和水平,而不必非都挤在一块儿“血拼”。不理智地“血拼”和烧钱,可能导致几败俱伤,得不偿失。单纯依靠砸钱搞晚会,请明星搏眼球,未必能hold住收视率,还不如省下一笔银子,平时多为观众烹制一些精神大餐。
争办豪华晚会与倡导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时代要求背道而驰,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浪费了大量公共资源,助长了铺张浪费、享乐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其积弊之深、危害之大,早已有目共睹。相关部门要求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这个要求,应该到现在仍没有过时,对卫视争办晚会风,仍要遏制。(何勇海)
2. “穿过铁窗卖淫”别止于副所长被撤职
张 立
32岁的何玉玲(男),在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县看守所内服刑期间,接受了一次性服务。2015年5月2日晚,他在“在押人员伙房”内,将大米袋排放在地上,与一名被看守所副所长私带进来的卖淫女,在米袋上发生了性关系,“约20分钟”。(1月2日 澎湃新闻)
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县看守所副所长安排卖淫女到看守所,供一在押人员满足性欲。这种叫人震惊的事情,把看守所等在押人员场所管理混乱问题再一次暴露在公众面前。而涉事副所长,也只是被撤职,并被处以党内警告处分。这样“轻飘飘”的处分,显然与安排卖淫女“穿过铁窗卖淫”并不相称。
在押人员服刑是司法判决的延续,服刑质量如何,本身也是司法公正的一部分。看守所副所长安排卖淫女“穿过铁窗”卖淫,是对服刑场所会见规定的严重违背,也与让服刑人员真正进行思想改造严重相背离。透过此案,不妨多探究一下,雷荣辉安排卖淫女进所卖淫,是仅仅一次,还是多次?倘若是多次安排卖淫女进所卖淫,其性质将会更加恶劣。
副所长以对方“打感情牌”欺骗自己才做糊涂事,显然这样的说辞一点也站不住脚。在看守所内部的调查材料显示,不管是雷荣辉还是民警艾清水,都与何良贵极为相熟。在法律和感情面前,副所长竟被服刑犯和中间人的“感情牌”所打败,可见,其知法犯法的错误犯的难道不有些低级吗?
案件发生后,安排卖淫女“穿过铁窗卖淫”的雷荣辉仅仅被免去副所长职务,并被处以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而其行为显然违背了《看守所条例》第二十八条,既未经过有关机关(指办案机关或其他有权同意机关)同意,也未经公安机关(指监所管理机构)批准,这不是违纪的问题,而是明显违法的。
不管是此次的“穿过铁窗卖淫”,抑或是之前在广西、黑龙江、河南等地看守所、监狱多次发生服刑人员贩毒,或者从事网络诈骗、越狱、制造假立功谋求减刑案等不法行为,都暴露出服刑羁押场所监管制度被执行走了样。由于《监狱法》《看守所条例》本身的粗线条性,以及一些公职人员知法违法的恶行。这两者的结合,就更加为服刑人员从事与服刑无关的行为,特别是违法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看守所、监狱等是服刑犯服刑改造的场所。这个相对于独立的治理场所,往往因为公职人员无视法律规定而发生违法犯罪案件。在这起案件当中,雷荣辉被撤职了,被处以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但对于看守所制度落实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显然不能止于雷荣辉被撤职这么简单。这起案件显然还有许多尚需要挖掘的案中案,或者尚需要反思看守所制度落实走样的根本症结在哪?
看守所、监狱不是法律的真空之所,相反,是法律适用执行场所。驻所、驻监人员廉洁守法与否,相关法律完善和落实与否,都事关罪犯服刑效果,从一定程度上更事关每一个司法个案的公正与否。最高人民法院曾强调,要让人民群众在每起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的公平正义,看来,这种公正,不仅要体现在司法判决上,还应体现在罪犯服刑上。因此,对于“穿过铁窗卖淫”案,就不能止于看守所副所长被撤职这么简单。(张 立)
3. 预收罚款是一场“猫鼠”游戏
张西流
1月1日是2016年的第一天,然而此前,河南周口郸城县的三轮车车主们就被要求提前缴纳2016年全年的“占道罚款费”和“卫生费”。对于收费标准,郸城县城管大队王副队长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预收罚款并不违规,“每年都这样收”。(1月2日《京华时报》)
事实上,河南郸城城管部门向三轮车车主预收2016年罚款,更像是一场“猫养老鼠”的游戏。城管部门生存需要收入,收入需要罚款,罚款需要拿车主“开刀”,没有三轮车车主这只“老鼠”,就养不活城管部门这只“猫”。然而,城管部门在预收罚款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使违法行车、占道、乱扔垃圾等不良现象难以禁绝,社会承担了更大的成本,群众对政府产生了不少误解。
当行政执法等于行政处罚,行政处罚也只有罚款与扣车时,行政执法部门基于自身生存及发展的需要,就会出现以支定收、以收定罚现象;而一旦罚没收入的“财路”被堵,就等于断了城管部门及执法人员的“生路”。问题是,当地城管部门向三轮车车主预收罚款,没有任何法律依据,违反了“权力法授”原则。
然而,不仅是河南郸城城管部门,一些地方的交管部门,也热衷于玩“猫养老鼠”的游戏。为了完成“罚款指标”,执法人员全员上路,大兴“罚款经济”。罚款本是通过经济手段来震慑和惩戒违法违规者,从而达到减少交通违法行为,维护交通安全的根本目的。然而,交管部门大兴“罚款经济”,等于可以“花钱买违法”,将交管部门与司机之间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异化为一手交钱、一手免责的合作伙伴关系,而神圣威严的交通法规,俨然成了交管部门疯狂敛财的“提款机”。
可见,“罚款经济”不除,“猫养老鼠”游戏不止,行政执法等于行政处罚,这种只顾及部门利益而无视市场秩序和公共安全的执法手段,就会层出不穷。特别是,以罚代法,不仅破坏了法律的严肃与公正,败坏了社会风气,而且违背了政府“执政为民”的宗旨,损毁了政府自身形象,政府也将因此而失信于民。可见,交通环境的整治,民众公共安全感的提升,还是要从执法部门自身抓起,从提高公共管理水平,改良执法理念做起。各地行政执法部门应反躬自省,摒弃“罚款经济”,对于“预收罚款”之类的内部规定,从制度上肃本清源,才是治本之策。(张西流)
4. 珍爱生命 不做低头一族
永华
走在路上,坐在车里,大家都是低头摆弄手机的“低头族”,可有人却因此失去了生命。2015年12月29日晚,28岁的王某一边玩手机,一边在浙江温州平阳县鳌江镇厚垟村的河边散步。因为她一直在看手机,没注意到河,一下掉了进去,再也没上来(据1月2日《现代快报》)。
在新年的假日里看到这则报道,心里委实很不是味道,一位年轻的母亲,膝下还有一双不满10岁的孩子,就因为老公不在家晚上一个人出门散步,现场的监控视频显示,她一直都在低头看手机,完全没有意识到她已经走到没有护栏的小河边,一脚踩空就掉进了河里,而此时周围远近居然没有一个行人,短短不到一分钟的水中挣扎,河水就吞噬了她的生命再次恢复平静。整个过程让人看着揪心,如果不是她痴迷做低头一族,这一悲剧则可完全避免。
其实,类似因做“低头族”而导致受伤甚至“丢命”的案例,经媒体报道过的已经远不止一例。智能手机因功能丰富在给现代人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因其巨大的魔力而导致“低头族”的迅猛增多,不少人只要不是睡着,无论做什么都是手机不离手,甚至在驾驶途中或从事具有某种危险工作时,也难以摆脱对手机的依赖,不少高校为避免大学生进课堂玩手机,甚至纷纷倡导建立“无手机课堂”,“低头族”影响生活、工作、学习等是不言而喻,但因此而丢掉生命,这着实让人始料不及,甚至可能包括智能手机发明制造者都万万没有想到的。
显然,对智能手机的痴迷和低头族的增多,责任并不在智能手机,关键还是在使用者的自控能力。尽管痴迷手机和做低头一族,既不违法也不违规,甚至可以找出无数个“低头”的正当理由。然无论这种正当理由再多,却都无法与自己的珍贵生命相提并论,而随着智能手机功能和平台信息的更加丰富,魔力进一步增强,可想而知做“低头族”的人会进一步增加,甚至不排除向更低年龄层蔓延扩散,智能手机时代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给人们带来丰富精神享受的同时,也不排除今后会成为危害个人健康乃至生命的最大“精神毒品”。为此,我们有必要提出“珍爱生命、不做‘低头族’”的倡导,这不仅是希望“低头族”们都能抬起头来,也是对社会甚至个人生命健康的一项负责任态度。
智能科技的发展丰富便捷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也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让我们尝到足够甜头的同时,痴迷甚至依赖智能科技运用所导致的很多弊端也逐渐呈现出来,甚至连“常回家看看”都不得不纳入法制范畴,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使用,更让千千万万“低头族”难以“抬头做人”,无度的依赖,让传统最美好的亲情友情道德诚信等在手指轻点的数字传输中被一点点消解。相反,冷漠、虚伪、欺骗等不良习性却随着信号传输被一步步放大,科技的“双刃剑”从未有今天这样让人们为之感同身受,制度约束不是万能,人的自律、自控和理性更无法完全依赖外部的制约。如何在智能科技发展的社会,保持应有的理性,不被智能科技所主宰,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思考和探讨。
智能手机不是毒品,但由过分依赖所导致的普遍“低头族”和由“低头族”所带来的弊端甚至酿成的伤害乃至夺命悲剧,又让人不能不想到毒品之害,因此,“珍爱生命、不做‘低头族’”既非庸人自扰,更非耸人听闻。(朱永华)
5. 张惠妹被罚普及“法治无弹性”常识
堂吉伟德
张惠妹睽违3年再次于台湾跨年,不但担任台北场的压轴嘉宾,还在当天带来20多首歌曲,仿佛是个人演唱会般,从晚上12点倒数完后接着开唱,一连演出十余首歌曲,一直和现场观众玩到凌晨1点20分。据媒体报导,当天她表演时段的分贝检测有4次超标,音量最高一度达到91.3分贝,最后遭开罚12万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2.4万。粉丝也为此抱不平,认为跨年就是要High,不该做如此限制。(1月3日《都市快报》)
跨年之夜,自费搭建舞台开个唱,与观现场观众一起联欢,张惠妹为了“与粉丝同乐”,可以说是颇费心思,其行为也“满满有爱”而极具公益元素。然而仅仅因为其表演时分贝超标就被开列罚单,让欢庆的氛围有了一点不和谐的音符,相关部门如此“不解风情”,在很多人看来,此举似乎少了一点执法的人性化。
然而对于这样的处理,无论是被罚者,还是普通公众,不但没有矫情式的责怪,反倒是颇习以为常。开演唱会狂欢是一回事,而噪声扰民被罚又是另一回事,两者之间看似冲突却在此时和谐共振。既然有规矩,就必须按规矩办,否则一切就可能乱套。法外不乎人情,不是说人情可以替代法,而是只有在法内去讲求人情,而不可僭越或者践踏法律,否则又何来的法律尊严,又何来的法治社会。
所谓的法治,说简单一点说是“以法律为准绳”,法律规定和限制了的事,无论涉及到谁,无论其行为的环境有多特殊,该受到处罚的就必须处罚。比如出租车为了救人,除非法律有“例外条款”,可以例外开额之外,那么可以先对其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然后再根据其提出的申请,按程序给予救济,而不能以“救人可以原谅”而忽略了最基础的一步。正是法律的这种“无情性”,才使得其有了刚性的威慑力,也才有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可靠性。
否则,随便一个客观理由就可以法外开恩,那么法律就会成为“任人把玩的橡皮泥”,变得弹性十足而毫无规律;如果没有了“违法必究”的后果倒逼,自然也就无以树立“有法必依”的法律意识。时下,国内法治建设的最大障碍,就在于法律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弹性过大,可操作的空间太大,社会缺乏对法律的敬仰。比如法律明明规定应当重罚的,却因为有人打招呼,说人情而受到了轻判;还有不能给予减刑或者假释的,也被有些人作为寻租的工具,以至于有了“花钱捞人”的潜规则;至于诸如预交罚款,发文催罚款任务更是执法违法的典型。总之,有了“关系”或者“背景”,就可以“我爸是李刚”式的狂傲,而没有了这些就可能被“错捕或者错判”,无罪者成了有罪者。
还有一些最常见的现象是,一个家里有吸毒的孩子逼得父母锤杀后,邻里就会替其说好话;还有家里有瘫痪在床的病人,其家庭成员不堪重负而将其杀死,往往会引发泛滥成灾的同情。于是法官在审判之时,也会考虑到这些外部因素并进行“人性化处理”。至于广场舞扰民更是同情大于谴责,并以“政府提供的公共场地不足”作为客观理由,从而使那些“泼粪抗议者”的权利被群体化漠视,自然那些写于纸上的“噪声污染”也就成了摆设。而如张惠妹 “阿妹条款” 式的严苛,则是难以望其项背,也足以暴露在法律意识与法治水平上的短板。
其实,张惠妹参加跨年夜演唱会,因音量太高被罚的最大意义,在于普及了“法治无弹性”的基本常识。回到内地,若整个社会都有此共识和强烈的意识,并让法律得到不打折的执行,那么依法治理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实现社会法治化才会有牢固的保障。(堂吉伟德)
6. 无证洗车野蛮生长源于管理的九龙治水
谢伟锋
记者近日接到群众情况反映,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的武汉,街头无证洗车行野蛮生长,存在着管理部门职责不清、污水随处排放等乱象,污水、噪声等污染惹人忧。(1月3日 《法制日报》)
一块空地、一台水箱、一个高压喷头,再加上清洁剂、刷子、毛巾等,一家洗车行就能“上马”。最近几年,随着城市机动车数量的迅速增加,大大小小的洗车店也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大街小巷。遍地开花的洗车店虽然方便了广大车主的洗车需求,但同时也存在噪音扰民、占道经营、污水横流等乱象。因为行业门槛很低,导致了无证洗车的野蛮生长。久而久之,逐渐成了市场的一片“法外之地”。
而在媒体报道中看到,因为有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验收的压力,武汉对市民投诉的无证洗车进行过停业处理,而摘得全国文明城市桂冠之后,被投诉的无证洗车又死灰复燃。好景不长的背后,透露着两个信息:第一,城市管理者对于无证洗车“围城”带来的市容影响是“英雄所见略同”;第二,一旦缺失了政绩的推动力,无证洗车有可能成为“窜天猴”,失去约束力,继续野蛮生长起来。
不仅是武汉,整治无证洗车,已成了所有城市面临的管理功课。管理整治,并不是要砸了这些无证洗车的饭碗。毕竟,这些洗车从业者绝大多数都处在社会底层,需要一份收入来维持生计。正因为此,要让洗车行业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局面,并让从业者能够获得稳定的市场来源,才更应该及时入手于对这个行业的深耕细作。
但现在尴尬的情况是,洗车经营涉及到工商、水务、环保、城管等多个部门,看起来每个部门都可以管,但实际中也常出现谁都不管的情况。环保部门认为主经营产生的洗车污水应该由城管部门监理,而城管部门其主要负责监管导水池和污水沉淀池等必要设施……看似熟悉“九龙治水”的场景,这一次又被无证洗车给印证了一遍。
原本强势的行政部门,却因为权限和职能的死角空间和重复建设,反而成就了无证洗车大肆的“跑冒滴漏”。作坊式的无证洗车,是绝不会化几千元来配套沉淀隔油池等洗车基本设置。带着化学剂和重度油脂的污水,只能是直走雨水管道,经过九曲十八弯,最终还是老百姓口腔和肠道为这个污水买单。那些证照齐全的洗车企业,因为遵守市场秩序,反而丧失了价格竞争的优势被边缘化。未来,洗车行业发展迅速是大势所趋,因此,洗车保养等服务也必然会乘势而上。管理部门应该谋势而动,对洗车行业进行统一的行业管理,并把它们矫正回真正的市场规律中,而不是仅仅靠几次专项整治行动就匆匆了事。(谢伟锋)
7. “快意恩仇”无法成为规则意识的基础
李劭强
一则很简短、新闻价值也没有那么大的社会新闻,因为配发了事发时的监控视频,因为引起了受众的普遍共鸣,竟然成为了3日跟帖量最大的新闻:日前,南京一对夫妻过马路未走斑马线,与一骑车男子擦身而过时女子竟被一脚猛踹,摔倒在一辆汽车后轮旁,十分危险。丈夫以为妻子是被汽车碰倒,还差点打了司机。(1月3日 《齐鲁晚报》)
新闻跟帖,有时是更大的新闻。就像,过马路被踹倒的新闻。即便配上了事发时的视频,让人看到了新闻发生时的真实滑稽的情形,即便被踹倒后面临着被车撞的危险,一旦被撞就可能人命关天;但是毕竟没有发生什么更严重的交通事故,被踹倒的细节多看几遍也没有什么稀奇之处。是网友的大量跟帖,赋予了这则新闻更大的传播价值。这些跟帖虽然依附于新闻存在,但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了更重要的新闻——它们汇集起来成为需要重视的舆情。与原本的新闻相比,这些跟帖以及背后的舆情才是更需要分析的,是它们让一则简单的社会新闻成为焦点新闻。
人们为何会关注这样一则普通的社会新闻?梳理一下跟帖的关键词可以发现,有一个关键词基本能够解释人们关注和跟帖的原因,那就是——解恨。视频中过马路的夫妻没有走斑马线,面对川流不息的车辆他们走得不紧不慢;因为差点撞到这对行人,机动车驾驶员在后怕之后恼羞成怒,在经过行人时一脚把女子踹翻。这种面对违章现象的简单粗暴的行为,不是十分解恨吗?虽然,在道路交通中,行人处于相对弱势位置,但是很多行人似乎并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也不在乎别人的安危,他们根本不遵守交通规则,根本不在意近在眼前的机动车辆,反正这些车辆要“礼让”行人,结果经常挑衅一般大摇大摆地走在机动车前。这种漠视规则不把自己生命和别人利益当回事的行为,显然让人气愤和无奈。
于是,踹一脚成为了一种解恨的发泄,成为一种带有教训意义的警告。被踹一脚总比被车撞到来得幸运吧?尤其是,现实生活中,类似不遵守规则的现象非常多,破坏规则者有时远比行人来得傲慢、霸道。面对这些漠视规则、践踏规则的现象,人们常常急不得,常常无能为力,哪怕他们牙根恨得痒痒,也只能无奈地接受。此时,踹一脚也就具有了象征意义——人们觉得对于现实中不遵守规则,不敬畏规则者,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踹一脚。这一踹就可以发泄自己内心的压抑;这一踹也可以给对方长一点记性。否则,怎么办呢?难道眼睁睁看着规则不被遵守,自己被不遵守规则者委屈?当规则不彰时,人们便会寄希望于简单直接的暴力。
就像最近上映的电影《老炮儿》。老炮儿处理问题有自己的一套规矩,虽然这套规矩离法治和文明有一定距离,但是人们依然觉得这是一个热血的爷们,因为他在捍卫自己坚守的规矩,教训那些没有任何规矩意识者。这就是一种现实心理。当规则意识没有建立时,人们只能去相信另外的一套规矩,哪怕这规矩只是一种潜规则,或者是次道德,但总比没有任何规则强一些。明白了这一点,就会知道为何人们对被踹倒的女子缺少同情心,反而觉得踹人者有维护规则的作用。根本的原因就是,人们觉得规则没有被遵守,在规则意识缺少的惶恐中,人们希望看到规则的维护者。即使,这个维护者维护的根本不是正常的规则和制度,也根本没有使用正常的手段和方式。
虽然,暴力有时来得直接有效,虽然,次道德有时来得底线鲜明;但遗憾的是,潜规则与规则总有不可跨越的距离,次道德也只是无法让生活更美好的次道德而已。从来,规则不会建立在潜规则的基础上;从来,文明也不可能以次道德为核心。所以,在面对踹人视频时,人们应该节制自己内心快意恩仇的泄愤,想想规则到底该如何走入人们内心,成为真实而具体规则敬畏?这规则敬畏必须养成,真正能让人感觉到安全和公平的是规则以及对规则的敬畏,而不是该出手时就出手,该出脚时就出脚的暴力。(李劭强)
8. 医患联欢何错之有
苑广阔
近日有网友报料:“今天(12月31日)去上海曙光医院测心电图时路过,看到一帮老头看美女热舞,觉得胸口更疼了。”后面背景板上还写着“元旦联欢”。有网友称:“这表演,可真要了命!” (1月3日《湛江日报》)
还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时刻,医院组织医患联欢,既可以活跃医院的气氛,让人暂时忘掉“消毒水的味道”,同时还可以拉近医患距离,改善医患关系,不管是对于医护人员的工作,还是对于患者身体的康复,都有益无害。但就是这样一件“正能量”的事情,在个别网友的眼里,却被赋予了一层暧昧的色彩,甚至断言“这表演,可真要了命!”
网友之所以有这样的结论,大概是看了图片中表演者都是短衣热裤的年轻女性,而坐在椅子上观看的以男性患者为主,于是就“觉得胸口更疼了!”这显然是一句主观意味明显的话,说其“不怀好意”,故意把人往歪处引领也不为过。一则,女孩子短衣热裤跳这种劲歌热舞,电影电视里有,各种晚会现场有,商家搞的各种促销活动更是寻常可见,怎么到了医院就要被“另眼相看”?二则,这位爆料网友觉得自己“胸口更疼了”,那是因为你自己想歪了,观众席上看表演的患者,都十分淡定,你岂能以自己的感受去代表别人的感受?三则,既然是医患元旦联欢晚会,节目肯定不止这一个,这位爆料者偏偏拿一张老男患者看年轻女性跳热舞的照片说事,无疑给人以“来者不善”的感觉。
通过这件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当前的医患关系。目前医患关系紧张这是客观事实,而因为医患关系紧张导致的“医患内耗”,我们也多次领略,深受其害。越是在这种情况下,医患双方越要小心谨慎,既要避免“细节性破坏”,同时也要避免误解、误会和误伤。比如前几天媒体报道,有医护人员值班的时候带着自己的宠物狗进入注射室,引发患者不满,这就是属于典型的“细节性破坏”;再比如以前媒体报道过的,一些医院让医护人员戴着钢盔,手持盾牌看病,不管其行为的初衷是什么,都很容易引发误解和误会,对医患关系带来误伤。
那么,作为患者或者是进出医院的患者家属,在评价这家医院的元旦医患联欢晚会,美女给患者跳舞这件事的时候,理应具备主动维护医患关系的意识,至少不要从破坏医患关系的角度来评论这件事,更不能以倾向性、诱导性的言论给公众带来误导。当这名爆料网友“觉得胸口更疼了”到时候,你采访询问过观众席上患者的真实感受吗?你不觉得自己的言论会让那些为了元旦联欢辛苦准备节目的医护人员寒心吗?医患关系的和谐,受益的不是某个人,而是每个人,所以医患关系的改善,也不是某个人的事情,而是每个人的事情。(苑广阔)
9. 880元校服不贵呼吁家长学生权利回归
龙敏飞
近日,福建省福州金桥学校学生发微博称,学校强制学生更换校服,两套880元。一些学生觉得,这个校服价格明显太高。在福州金桥学校上学的陈同学称,“原先的校服是运动服样式,据说现在的校服比较好看,变成‘韩式’校服,但440元一套的价格令人难以接受。”(1月3日《海峡都市报》)
440元一套的校服一出,立马被网友冠以“天价校服”的名号,迅速与之前东莞一学校2180元的校服相提并论。很多人质疑:这样贵的校服,到底有没有必要?对于之前东莞的天价校服而言,总共有18件,一件100多元,似乎不算太贵,问题的关键是这么多件有无必要?对此次福州天价校服事件而言,是一套校服到底需要不需要花费440元?与必要性一起被拷问的,还有购买与添置校服的程序正义性。
校服贵不贵?似乎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对马云来说,或许不算什么;但对普通百姓而言,440元一套的校服还是贵了点。每一次天价校服引发质疑时,学校都有万能的挡箭牌,那就是“非强制”。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既然是校服了,即便不强制,又有几个学生或家长敢不购买呢?有时候,校服也是一种标签,是对学校的一种认同感,老师嘴里回应的“不强制”,更像是一种诡辩罢了,因为这在事实上很难成立。
早在2012年,教育部就下发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纲要》明确指出,学校实施直接涉及学生个体利益的活动,一般应由学校或者教师提出建议和选择方案,并做出相应说明,提交家长委员会讨论,由家长自主选择、做出决定。校服的采购,显然涉及学生的个体利益,那么家长与学生就应该有必要的知情权与决策权。遗憾的是,无论是在之前的东莞,还是在如今的福州,学生与家长的权利,都是被忽视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公众质疑“天价校服”,贵只是一方面的原因,更大的原因还在于采购的不透明、不公开,让人感觉这背后有不能说的秘密。在这方面,其实可以借鉴香港方面的做法,在香港,校服通常也实行招标采购,且衬衫、领带一应俱全,花费自然不少,但家长都很满意。究其原因,就是学校只负责接受校服公司的报价,如何选择完全由家长自己决定。对校服的采购而言,没有最完美、只有最民意。
面对880元校服引发社会质疑,学校回应称“不算贵”,这样的做派,呼吁家长与学生的权利回归。在涉及学生利益的事情方面,学校不能再坚持“家长作风”、搞一言堂,而必须尊重学生与家长的意见,这样的话,即便两套校服880元甚至价格更高,也不会像如今这般令人不爽。有尊重才有教育,不仅在教学上如此,在学校事务上,也应如此。(龙敏飞)
10. 不能总靠媒体曝光改变代课教师的命运
段思平
从17岁到57岁,山西省陵川县积善村代课教师宋玉兰坚守三尺讲台40年,她用生命中最宝贵的时光照亮这个偏僻的小山村。虽然宋玉兰这一辈子每月工资最多时也只有一百多元,但她喜欢孩子,说“我离不开孩子们”;乡亲们也敬重她,说“她是小山村不灭的蜡烛”。(1月2日《北京晨报》)
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却拿着仅仅150元的微薄月薪,代课教师宋玉兰带给我们的情绪体验,早已超出了感动的范围,更多的是心酸与沉重。当然,我们也都知道,代课教师的待遇问题,是长期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处理起来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要妥善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要正确认识代课教师这个群体。
对于代课教师,现在有两种舆论倾向都值得警惕。一种是冷嘲热讽,认为工资这么低,还赖在这个岗位上,这个并不是谁强迫的结果,只能怪其自己,主张由代课教师自谋出路;一种是过度拔高,认为代课教师都是道德高尚、无私奉献的人,应该全部给予转正。
实事求是地说,代课教师多半都是热爱教育事业的,但如果有更好的机会,他们未必就不会离开这个行业。很多代课教师在这个行业耕耘了很多年了,当年还抱有一线转正的希望,但随着事业单位实行“逢进必考”,大量并无大学学历、甚至不具备教师资格证的教师,转正希望已经彻底落空。但无奈青丝熬成白发,也确实也没有进入其它行业的能力了。
这就是代课教师面临的无奈现实——进无法转正,退没法转行,唯一的希望就是政策照顾,而政策照顾往往又来自舆论关注之后。近年来,很多媒体都曝光过代课教师的故事,很多报道最后都推动了代课教师待遇的提升。因此,我也可以想象,媒体曝光之后,宋玉兰所在的陵川县会给予回应,补发欠薪、大幅提薪、代缴保险等等。但是,还有千千万万个宋玉兰,在无人关注的社会角落,在当年偏远地区师资力量匮乏时做了教育事业的一块砖,现在却成了一些部门眼中的包袱,他们该怎么办呢?
对此,一些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劳动保障部门应该有正确的认识,不要只是在舆论压力下才表现出解决问题的决心。对符合条件的代课教师转正,对愿意离开的代课教师给予清退赔偿,对仍然继续做代课教师的,至少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给一份工资。这些事情做起来,真的很难吗?说到底,解决这些问题,有关部门并不缺少政策、财力与执行力,需要的,只是一点诚意罢了。(段思平)
11. 天量“黑收费”背后有没有“武爷”魅影
薛家明
2015年12月25日晚6时许,西安市出租汽车管理处附近一处路段上,一名身着棕色上衣的中年男子,正指挥一辆灰色面包车停靠路边。半小时左右,这名男子先后共收取十余辆车数十元停车费。而这只是西安城内“黑收费”的冰山一角。业内人士估算,西安所有停车位近40万个,除目前纳入西安市机动车停放中心正规管理的3万个外,至少还有30多万个非正式车位,这些车位所产生的价值有近十亿之多。(1月3日 《华商报》)
应该说,非法停车场、“黑收费”在生活中并不鲜见,许多人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比如,社会人员占据公共停车位强制收费;一些单位将公共用地改建成简易停车场“临时收费”等等。由于一次停车涉及的费用只有5元、10元,大多数人都会一笑置之。但看到西安近40万个停车位,有30多万个涉嫌“黑收费”,数量之大让人震惊。
出现如此天量的“黑收费”,首先意味着造成财政收入的大量流失。据业内人士估算,30多万个黑车位,仅一年流失收入就近十亿元。如此大的财政损失让人痛心。其次,公共停车资源被少数人非法占据,必然会扭曲停车位的配置,让停车难更加雪上加霜。而这样的停车难,显然是在给“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填梗,拉低公众的幸福感。再者,许多停车场本就是在“违停经营”。公众在这里停车,很可能造成既花了停车费,也在停车场内被贴罚单,赔了夫人又折兵。
既然“黑收费”祸害无穷,可有关部门为何不重拳出击呢?相关部门的解释是,机动车停放服务中心只负责对正规停车场的违规乱收费行为进行查处,黑收费不在其职责之内,只能协调相关部门联合整治。而联合行动往往动静过大,“整治来了,收费的早跑了,执法的走了,收费又回来了,根本不能除根”。最终造成“黑收费”越来越多、越闹越大。
诚然,打击“黑收费”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必须注意的是,“黑收费”并不是骗一次就跑,而是长期经营。因此,“跑了和尚跑不了庙”,有关部门只要在相关区域守株待兔,就一定能有所收获。更何况,不法分子并非是隐蔽经营,而是明目张胆的将“人行道禁停车辆违停拖移”的牌子挪走、对正规管理员打击报复,或者是根本就没有停车标示。在这种情况下,收集作案线索并非难事。只要相关部门坚持不懈,组织连续性的打击,必然能遏制“黑收费”的蔓延。
2014年,被称为“津门第一虎”的天津市公安局局长武长顺落马。知情人士透漏,武长顺通过联华停车公司几乎垄断了天津的停车场,“天津的停车场都成他们家的了”。事实上,停车场背后暗含权力魅影,并不是天津的专利。据2月11日新华视点报道,“国内多个城市至少一半收上来的钱没进政府口袋,以及黑停车场泛滥等停车乱象。”值得一提的是,在西安的“黑收费”整治中,也多次出现“整治来了,收费的早跑了”的情况,让人不得不问,西安天量“黑收费”背后,有没有“武爷”的魅影?
因此,打击“黑收费”,相关主管部门要做的无非是两件事。一是改变“九龙治水”式的多头管理问题,理顺权责,既要给符合条件的停车场办理“准生证”,也要集中力量对“黑收费”、 非法停车场,予以打击、取缔。更重要的是,依据现有线索顺藤摸瓜,揪出“黑收费”背后的保护伞和“通风哨”。唯有如此,“黑收费”才没有死灰复燃的空间,停车难才不会成为城市的锥心之痛!(薛家明)
12. 谢绝考生查卷的理由靠谱吗?
邓海建
2015年高考成绩公布后,江苏泰兴第一中学考生小闻发现,历史成绩竟然是C等。平时历史模拟成绩一向得A或A+的她,怀疑自己的考卷被评卷老师误判了,向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及其主管部门省教育厅提出申请,要求查看自己的考试答卷。考试院答复称,学生不能查看答卷。最近,小闻一纸诉状将省教育厅告上了南京中院。(12月4日新华报业网)
查分不查卷,这是不少地方高考的“老规矩”。规矩当然是人定的,订立的理由也怪吓人的:比如试卷是“国家机密”,比如奉教育部之命行事云云。这样一说,往往能唬住不少考生。因为对于权力与秘密,国民善良地秉持着某种天然的敬畏感。最后所谓的查分,要么就是考试院答复“无误”,要么就成了“歹戏拖棚”没有结果。
最典型的例子,当数2008年高考。河北一考生成绩与估分相差近100分,申请查分结果被告知“没问题”。考生提出想亲眼看看自己的答卷,但遭到拒绝。该生选择了复读,第二年高考数学又跟估分差了50多分,考生和家长坚持要看到试卷,结果依然被拒。2009年12月,家长走上艰难而漫长的诉讼之路,最后得到的答复却是“考生答卷已按规定销毁”。为此,河北省21名省人大代表针对高考成绩复查政策存在弊端联名提出建立高考成绩复查救济制度的建议,而时至今日,高考成绩复查制度仍岿然如山,不思改悔。
高考级别的试卷能不能被查阅?这个问题,一刀切的答案恐怕未必令人服帖。道理很简单,考生的试卷,申请复查的,一般都是自己的答卷情况,不携带任何“泄密工具”,自己看看自己曾经答过的试卷,有什么“不可为之”的呢?再说,粗暴的“谢绝查卷”,是个明显带有偏向性的解释。道理大家都懂,因为要求查卷的,往往都是最有“误判”嫌疑的,一旦考生看到了“亲生”的试卷、进而找到评卷的差错,这恐怕就“捅了大篓子”。一则,它容易引发阅卷的公信质疑;二则,查卷可能要成为“停不下来”的事。这样一想,不如大门紧闭,人力物力省了,后顾之忧也没了。有数据说,只要5%的考生要求查卷,各个程序走下来,考试院估计就要退几层皮了。但,能不能因“人手不足”之因,驳回考生对分数查核的权利与自由?
有两点是肯定的:一是从概率上来说,在高考评分越来越“祛魅”的当下,各种“秒评”的传言也是甚嚣尘上。高考阅卷压力山大,评分人会否有眼花缭乱的时候?二是从各地的实践来看,也不是没有开门查卷的先例。比如今年6月,山西招生考试网消息称,“对高考成绩有异议的考生,可于2015年6月25日至26日18时前,到考生报名参加考试所在地的县(市、区)招办办理申请查卷手续。”实际上,即便科举年代,张榜后10天内,落榜考生也可以查卷。落卷上会有考官的阅卷批语,一看就明白为何未被录取,也算“死个明白”。
怕查卷的人多,怕查出错误“蛊惑”人心……这些理由,在法治年代,恐怕都不能用来对抗考生查卷的诉求。再说,查卷机制透明而高效,对阅评程序也是很好的制衡与监督。地方考试院能否行这个“方便”,教育监管部门是该出来说句“公道话”了。(邓海建)
13. 错位的福利发放与慈善无关
朱昌俊
“镇上说给残疾人发过冬福利,领回来竟然是一件超短裙和一件超短裤。”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蒲村镇鲁家庄村的孙先生给记者投诉称,他卧床多年的残疾爷爷,却领到超短裙福利的事情,让家人啼笑皆非,“这不是戏弄老百姓吗?”(1月4日《三秦都市报》)
类似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并非第一次出现。很多人由此想到的是企业的捐赠太“任性”,不尊重捐助对象的实际需要。的确,当地镇政府给残疾人发放的反季节“过冬福利”是来自一家公司的捐助,似乎也只能“别人捐什么就发什么”,但真相真的如此吗?
按常理,企业捐赠一般也会与地方的实际需要相对接,而不可能是完全随意的。即便爱心企业有捐助需求,首先也需要与地方部门进行沟通,捐与不捐,接受与否,两者之间不存在任何强制关系。那么,作为中间部门的地方政府,在其中所应该扮演的角色,其实就是将企业的捐赠意愿与民众的实际需要相连接。就此而言,企业捐赠的女装最终被发放给残疾人,这样违背常识的捐赠得以达成,充当沟通“桥梁”的地方政府显然应该负有信息沟通不畅的责任。若将此归咎为慈善组织的傲慢,已然与事实不符。
此事与其说是一起错位的慈善事件,不若说是一起不负责任的地方“福利发放”事件。一来,即便由企业捐赠的女装已成事实,作为接收方的地方政府也完全可将之在合适的时间发放给有此需求的人群,而不一定要将之作为残疾人的过冬福利。二来,倘若没有企业的捐赠,当地相关部门对于残疾人的福利关照又在哪?若以企业的捐赠来代替应有的福利发放本来就是一种失职,也是对慈善的扭曲;而不加区分的进行“错位”的发放,则更体现了一种责任上的颟顸。
冬季给残疾人发放超短裙和超短裤,这样的荒唐一幕,其实当前粗放式福利发放弊端的一种放大。每到岁末年初,相关部门例行公事式的“大米加棉被”的对弱势群体的慰问,近年来已越来越产生质疑。因为这类年节关照,往往预设了一个前提,即接受福利的群体本身只能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是否有选择权,都成了无关紧要之事。要知道,即便是慈善,被捐助者也不意味着只能被动的承受来自捐赠者的帮助。毕竟,完全无视受助者需要的“爱心”早已偏离了慈善本质,不仅起不到帮助的作用,反倒制造更多的心理伤害。
当然,慈善与政府部门的公共责任不能混为一谈,并非是说政府部门在企业的慈善行为中要完全撒手。比如,在当前背景下,相关部门作为慈善生态中的信息中转站的作用,仍不可替代。它们有责任将企业的捐助意愿反馈给有需要的民众,同时将民众的实际需求传递给爱心组织或企业,以实现慈善信息的充分对接。一个负责任的慈善信息对接是要带来捐赠者与受捐者的双赢,而这类将超短裙作为过冬福利发放的行为,就恰恰带来了最坏的效果,既伤害了受助者的尊严,也令企业的慈善目的被扭曲。所以,该事件其实只关涉到当地相关部门的责任态度问题,关系到弱势群体享有福利的权利问题,与慈善行为本身并无多大关系。(朱昌俊)
14. 网络医托,算计人心的精密骗局
然 玉
记者调查发现,在北京出现众多医疗咨询公司。其公司员工绝大部分人假扮成医生,通过微信、营销QQ等新媒体软件和商务通软件,为相关民营医院“招揽患者”。这些“网络医托”已经覆盖了北京、上海、昆明等一二线城市,正不断向三线城市扩张。据悉,在一线城市,“网络医托”公司在一名患者身上平均能拿到1200元提成。医院的利润也相当可观,平均一名患者可以“开发”到6000元,乃至数十万元。(1月4日《新京报》)
毫无专业背景,却四处提供医疗咨询。以搭讪撩拨为手段,行揽客抽成之恶事,这便是“网络医托”的灰色营生!一方是身怀游医基因的民营医院,另一方则是处心积虑的营销之网,两者一拍即合、合作默契,当真让患者彻底沦为了“待宰羔羊”。网络医托,寄生于杂芜的互联网生态,利用人性的弱点与致命的轻信,最终将本应严肃的求医问诊过程,变成了一场夹带着桃色、恫吓与误导的精密骗局。
“网络医托”的特别在于,将虚假的医生身份,巧妙嫁接到了陌生人社交的场景内。在看似漫不经心的招呼与热聊之中,适时将话头引向身体和健康范畴,继而说服网友进入特定医院就诊……这一切,看着就像一场美好的邂逅,甚至还流淌着亲人般的关怀,但其实不过是一次算计、一个骗局而已!挂着美女医生头像的那个ID,内心盘算着那头的男士是否有“难言之隐”、是否有被忽悠着就医的可能。于是,所谓的风月故事,终以坑蒙拐骗收场。
如朋友一般春风拂面,如阴谋家一样蛰伏设局。通过花样迭出的技术工具,逃避平台商本就稀松的监管;通过精心设计的网络交际,诱导公众一步步踏入就医陷阱。“网络医托”的所作所为,彻底改变了医疗业传统的生存模式。其从医院所收取的巨额医疗费,势必会转嫁到终端的就医者身上。而且,考虑到某些民营医院一贯存在的“过度诊疗”和“价格欺诈”现象,我们似乎尤有理由担心,其在网络营销环节大肆砸钱,会否进一步恶化自身职业秉性?
相对于公立医院的保守而言,一些民营医院有着更为敏锐的市场嗅觉,也有着更为积极的营销动力。这一切原本无可厚非,但是倘若放任其不顾下限地剑走偏锋,势必会在医疗市场形成“逆向淘汰”的恶果……其实,依靠上游的“医疗骗局”招揽生意,于民营医院而言也像是饮鸩止渴。虽能赚取一时块钱,最终却将声名丧尽。我们期待着,在这一过程中,消费者与监管部门能够各有担当,更多发挥正确的甄别与筛选作用,而不是恰恰相反。(然 玉)
15. 退休后继续缴医保的理智与情感
舒圣祥
2016年最新一期的《求是》杂志,发表了财政部部长楼继伟的文章《中国经济最大潜力在于改革》,文章明确提及:研究实行职工医保退休人员缴费政策,建立与筹资水平相适应的医保待遇调整机制。于是,政府研究退休人员继续缴纳医保成为热门话题——7200多万退休人员不需缴纳医保就可享受医保待遇的日子还有多久?(1月4日《第一财经日报》)
虽然只是政府官员的个人之见,虽然“研究”二字最多算是吹风,但退休人员将要继续缴医保的消息,那还是相当“敏感”的。其直接表现于迅速跟进的媒体报道和潮水翻涌的网友评论。因为“退休后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已经明确写入《社会保险法》,所以,退休后仍要缴费的“改革”,在很多人看来,未免有失诚信,未免不讲法治,未免“带头啃老”,未免“倒行逆施”。
其实,法治绝非是说凡写进法的东西就不能变,关键是在程序上要合法地变,在内容上要合理地变。无论是站在现在的退休老人的立场,还是站在未来的退休老人的立场,对公众而言,退休后继续缴医保无异于延迟退休的“更上一层楼”——延迟退休也便罢了,退休后还要继续缴纳医保,这显然会愈发增加公众的参保负担,大家在情感上的不情不愿易于理解。
只不过,站在理性的角度,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老龄化社会已然快步走来,摆在我们面前的其实只有两种选择:任由医保的稀饭继续稀释到只剩清水的地步,或者大家都往里面加点米以确保必要的浓稠。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我国已有225个统筹地区的城镇职工医保资金出现收不抵支,占全国城镇职工统筹地区的比例高达32%。所以,虽然现在还常有“医保基金钱多到花不出去”的传说,但长远看来,往医保的锅里加米非常有必要。
真正的问题是:该怎么加米?退休人员继续缴费是一个路子,但要考虑两点:一是,大多数的老年人能否负担得起?当养老金成为他们唯一收入来源,还要拿出部分去缴医保,看似每月一两百并不多,但没准儿就会降低他们的生活质量。二是,退休后继续缴医保,能否提高医保报销比例?或者说,参保者能额外得到什么好处?如果只是增加负担却没有好处,那等于是降低了参保的吸引力,若因此导致有人退保或者拒绝参保,可能会成为社会问题。
在可预见的未来,随着医疗价格的提高特别是人工成本的高企,医疗费用必将成为老年人退休后最主要的开支。根据一份调查报告,美国退休人员中2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一生的积蓄在5年内就因支付医疗开支而全部花光。要知道,这些人也都是有医保的,而且在美国,有收入的退休人员确实仍要缴纳医保。我们的医保设计能不能更好地保障退休人员的医疗需求,应该有一个通盘的考虑,而不只是将全部希望寄托在退休人员继续缴费上。
在这个通盘考虑中,取消医保个人账户避免池子里的大米外流,应该是个选项。现在的医保个人账户大多被用于变相购买各种日用品,花费那么大的行政成本,先一个个收上来,转个弯存入医保个人账户,又让参保者都变法取出去,实在不可理解。此外,取消公费医疗不应该继续婆婆妈妈,更加雷厉风行点,才对得起公众的改革期待。
总言之,退休人员继续缴医保,应该是“穷尽一切手段”之后的无奈选择,既不是唯一选择,更不是第一选择。就算非此不可,也应考虑退休老人实际情况,设置各种档次的缴费标准供其自由选择,收入低于某个水平的贫困老人则应免缴。(舒圣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