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摄影构图与用光 【摄影构图与用光的技巧(转)】摄影技术交流

摄影构图与用光的技巧(转)首先谈构图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把构图结构称为“章法”或“布局”,“展纸作画章法第一”。
位置经营如同围棋,下子格格皆可落,切勿乱迷。
素纸也可处下落墨,切记不可胡乱抒笔。棋有棋路,画有画理,一笔走失如棋败局。
古人将章法(构图)比作下棋,摄影变如此,也要有一定的章法与布局,置阵布势。
黑格尔在《美学》中说过,“艺术家不应该先把雕刻作品完全雕好,
然后再考虑把它摆在什么地方,
而是在构思时就要联系到一定的外在世界和它的空间形式及地方部位”。
1、水平位置,这样拍摄出来的影像不会歪斜,
你可以以建筑物、电线杆等与地面平行或垂直的物体为参照物,
尽量让画面在观景器内保持平衡。
2、色彩平衡性良好,画面要有较强的层次感,确保主体能够从全部背景中突显出来。
如补色平衡(下图),所谓红花绿叶配就是这个道理。
同色平衡,穿黑色衣服的人一般不安排在深色背景下拍摄。
3、前景有均衡画面的作用。有时我们在画面上发现空缺不均衡的时候,
比如天空无云显得单调时,用下垂的枝叶置于上方,弥补画面不足之处;
有时画面下方压不住,上重下轻的时候,可用山石、栏杆做前景,
色调深使画面压住阵脚,
达到稳定、均衡的作用。前景运用虚焦点的表现手法,给人们一种朦胧美的感觉。
4、空白。它是沟通画面上各对象之间的联系,组织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纽带。
空白在画面上的作用,如同标点符号在文章中的作用一样,
能帮助作者表达感情色彩。
画面上留有一定的空白是突出主体的需要。要使具有视觉的冲击力,
就要在它的周围留有一定的空白。这可以说是造型艺术的一种规律。
人们对物体的欣赏是需要空间的。
精美的艺术品,如果将它置于一堆杂乱的物体中很难欣赏到它的美,
只有在它周围留有一定的空间,它才会放出它的艺术光芒。
一幅画面如被实体塞满,就会给人压抑的感觉,画面上空白留得恰当,
才会使人的视觉有回旋的余地。“画留三分空,生气随之发。”
就是这个道理。
现实生活中,一切稳定的物体都有均衡的形式:桌子四条腿是稳固的;
盖房子如下面小上面大,就给人一种不稳固的感觉;挑担子一头重一头轻,
使人走路不便;劳动中人们的姿态显然是求得身体均衡以合乎这一劳动特点的姿态……。
许许多多的生活现象培养了人们要求均衡的心理,
并且在人们的审美过程中起作用。画面在一般情况下应该是均衡,安定的,
使人感到稳定,和谐,完整。利用人们要求均衡的心理因素,
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强调画面的表现力:
a、对称式构图,对称一直是我们民族强调的东西,历来的皇宫。
都城都是对称布局的。它强调一种庄重、肃穆的气氛,
“四平八稳”的对称均衡中显示出一种古朴的庄重的关系。
b、虚实呼应式布局,就像江南园林。在一些强调幽雅、恬静、柔媚的抒情性风光画面中,
要求的是变化中的均衡画面上可以有疏有密,有虚有实,但整体要求是均衡的。
一幅田园风光里比如左下角有一头耕牛,右上角的天空里最好应该有一片云。
对比和反差也是常用的平衡手法,
记得有一幅名作是一只白胖的白人的手握着一个非洲饥民小孩的手
(在网上我找不到这副pp,只能让大家想象了)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
大小对比的效果,为了充分表现pp的内容,使观众对主体形象有鲜明印象,
往往需要采用大与小,长与短等对比手法来加以表现。
线条与三角
人们在构图中还经常采用一种“定向线簇”,它常常能收到“光芒四射”的效果。
在大多数情形下,它把观众的视线引向主体,
其完整的效果形成了一种从主体沿着直线向外放射的气氛。
这是一种达到形象化效果的简易方法。 摄影构图的另一基本技巧,
是运用能将观众带入画面的“内引线条”。
虽然内引线条有许多复杂的形式,
但最易于识别和最易于获得成功的是C形、S形及富于透视感的斜线。
“C形线条也是一种有效的内引线条,但拍摄时须注意透视线条不得从任何一个底角弓I入。
一般而论,内引线条不得从任何一角开始,而要从底边中心略偏一处的某测开始。”
至于S形线条,也有人称之为“形体线条”。
这是霍加思最先作为一种优美的构图线条提出的。因为它来自妇女的优美身段:
一种稍稍拉长的“S”形。作为——种常用的构图线条,它确实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S形线条的魅力
在利用线条进行构图时,有一点须引起注意,即画面中的直线,特别是和边框平行的直线,
不能毫不间断地从画面的一边伸向另一边。
否则,很容易出现下列的情形:原来的意图是只想拍一张照片,
而结果却好像是两张互不相关的底片印到了一张相纸上。
这个问题在拍摄自然景物时,例如在地平线居中,
天空和地面各占一半画面的情况下最容易发生。
如仍纠正这种毛病?
在美国摄影家B·克莱门茨和D. 罗森、菲尔德合著的《摄影构图学》一书中指出,
只要使“这种直线的延续性中断,而且使某一部分画面的图形伸进另一部分画面,
照片的整体感就会牢固地建立起来”。
对角线的构图是一种导向性很强的画面,
使用这种构图往往是作者希望把读者的目光明显的导向某事物,
或表现线条本身的魅力,因为大家都知道矩形画面里最长的线条就是对角线。
还有一个常用情况就是当2个趣味中心不明显但需要产生某种联系的时候,
作者也需要一种形式来关联他们。看图,是体现桥梁宏伟的名片,
闪光的桥梁主体横跨2个角似乎要跨出画面的外面。
前文里提到的留空白,常见的留空白往往是一个几何体,而几何体里最简单,
最善于表达情感的非3角形莫属,正3角形往往表达一种稳定的情绪,
多用在建筑,成年男子,成功人士等场合。
这里如果有年纪大一点的人可能还记得当年的课本里有一幅描写大庆劳模王进喜的图片
就是使用里正三角的构图,表现主体的刚毅和力量。
非稳定的三角构图,可以活泼画面,多用在多变的女人身上,
下图就是一个范例。当然也有用这种构图来渲染一种不稳定的、烦躁的情绪,
但我没有找到合适的图片示范。
谁都知道,作曲家和钢琴几乎是二而一、一而二的关系。
把主人公安排在琴房这个环境,应该说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关键是人物在画面上占据的面积大小问题。
纽曼的这种处理包含了某种艺术的辩证关系在内。
我们知道,有的物象在画面上占据面积大,可能是画面主体,
也可能不是主体,有的虽然看来显得小,倒可能是主体,
这就看作者如何处理作品题材内涵和动工构成因素了。
一般说来,有生命的、起主导作用的、运动着的、富有变化的,
总是更重要、更突出些,相反的情况总是显得重要性不如前者。
而在艺术表现上,形体虽大,如果只是属于陪衬物体,
又能起着引导视线、突出主体的作用,那么,大的看似为大,
实际在观赏者心目中显得小,而小的表面看似小,
实际上在观赏者心目中觉得很大。
纽曼正是这样理解和处理这幅作品的人和物的关系的。
作者为什么只取钢琴的上部而不取下部,人物置于一角而不居中?"
我们认为,这出于以下考虑,一是琴面、琴盖、支柱有概括意义,
已足以交待主人公的职业和身份;另一方面,从艺术上考虑,
为了运用形式美的规律构成画面,人物、琴盖、支柱和琴面构成的三角构图,
能够吸引人的视线,引导人们的视觉运动,形成以人物为中心,
由人至支柱再到琴盖,两个三角形构图关系,这样既突出了主体,
又为读者广泛联系和回味提供时空条件。
这是符合观众的欣赏心理的巧妙的艺术处理。"

各大名家说构图
有些人或许对构图有天赋。不过,根据美国摄影家维利·奎克的看法,
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够通过应用一些基本法则,
达到具有相当水平的摄影构图能力。为此,他提出了一些简单的方法。
他认为,依据这些方法,任何人都能在短时间内学会拍出较好的照片。
维利·奎克指出,摄影者最易犯的错误是拍摄点取得过高,
与被摄体离得太远,致使画面出现各种各样与拍摄目的毫无关系的东西。
他说:“请记住,画家是 把东西画进画面,
而摄影者则是从画面去掉一些东西。”
他说:“一张照片应该只有一个趣味中心,画面上不能有无用的东西。
如果你对某个物体是否有助于画面抱有怀疑,你就应尽可能地把它放弃掉。”
这里就是人们常说的摄影是“减法的艺术”
奎克认为:“这并不是说,趣味中心非得准确地置于交叉点上不可。
正因为如此,实际上趣味中心常出现在交叉点附近。”
奎克指出:“每一幅照片都应保持一定的平衡。
这就是说,对主要被摄体的安排,不能使画、面出现向分量大的一边倾倒。
但平衡并不意味着将两个同样大小和同等形状的东西置于对称的位置。
这里的关系,只要你看一下在玩跷跷板的孩子就知道了。
跷跷板两边的孩子,小些的一个必定坐在离中央远些的地方,
而大的孩子肯定坐在靠近中央的地方。”
奎克认为:“把突出的线条安排,指向趣味中心,
是拍摄一幅悦目照片的另一个要素。这些线条被称为主导线,
有效地利用主导线,可以创造出惊人的照片。
把主导线安排成对角线,会产生有力的动感。
“线条常常在照片中提供一个边框。这可以通过选择视点来进行,
例如在树下通过树枝框住画面上的被摄主体。此时通常使用小光圈,
以使整幅照片清晰。这样做,也有可能使边框过于突出,
但安排适当,会得到好照片。
“在一幅照片中,地平线的位置会给人以强烈的印象。
拍摄时,地平线要尽量避免处在照片的等比线上,
因为这样做会把照片均分为两半,给人以呆板的感觉。
地平线处在画面下方,会给人以宁静的感觉,而处于上方,
给人的感觉则是活泼、有力的。
“此外,横幅画面可以产生安宁、平静的感觉,而竖直画面则会产生动态效果。”
奎克认为,以上方法如果运用得好,你的照片将会出现明显的改观,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很快就会学会鉴赏构图,
从而为你增添摄影的乐趣。 达柯认为,
有时“如果线条与视觉产生了共鸣,一簇线条本身就能成为一个主体”。
美国摄影家L.小雅各希斯认为:“构图是从摄影者的心灵的眼睛做起的。
构图的过程也被称为‘预见’,就是在未拍摄某一物体之前或正在拍摄的时候,
就能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图像或印象。通过经常析自己和别人的作品的构图,
就会使自己的这种预见本领更加娴熟,变成一种本能。”
这就是我常说的用脑子拍照。
奥地利摄影家伊涅斯特·哈斯对此也有同感,对于构图,
他己达到手中无剑,剑在心中的境界,
他认为、“构图在于平衡,每个人对平衡的处理都各有不同。”
正如同武功达到最高境界时,已没有招式名称,
只凭自己的功力去化解。他认为:“你越能忘记你的器材,
就越能集中你的题材和构图,这时相机只是你眼睛的延续,
再没有其他意义。” 小雅各布斯还认为:
“构图的最基本的因素是线条、形式、质感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空间。
当然色彩同样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会聚的线条一般能说明透视关系,但并不是所有的照片都非要表现出透视的深度不可。
许多杰出的作品都是平面图案。在取景器中的某个景物或人物的肖像,
都是根据摄影者个人的感受进行安排的。
就是所谓摄影里所有的控制是服务于你想表达的情绪。
“在大多数情况下,
每幅照片中都有一个或一组形状或形式起主导作用,
而照片中的色彩、体积、位置和其他形状等,都是为主导因素服务的。
……构图中的对比,是指大与小、明与暗、近与远、主动与被动、
平滑与粗糙、色彩的浓艳与轻淡等等的对比。
要多利用这些相互对立的因素,通过它门使主体影响整个构图。
例如,恰当地利用对比法则,照片就会具有强大的魅力。”
摄影家瓦尔特·德·格鲁伊特对摄影构图作阐述。
他认为:“每一种构图都是以排列次序为基础的,
就像我们从哥士达心理学和信息学原理中所了解到的那样,
构图可以用多种方法获得。它产生于相似事物的组合以及对相反事物的强调。
排列次序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形态和色彩的疏密和对比也会产生排列次序。
排列次序是以一种美学上的均衡为基础的,
而均衡则从复杂、矛盾和动态之中造就和谐。”
他说:“任何人,只要懂得把照片分成单个的构图成分,
借以得出它在美学上的一致性和合理性来审查照片的具体效果,
就都会成功地创作出好的作品。" "要获得令人满意的照片构图,
须经常分析照片。” 他提出的分析照片构图的最重要标准是:
1.人物和环境的关系以及反差情况。
2.照片所传递的信息的价值以及类似事物。
3.照明和纵深。
4.突出的线条和照片的画幅。
对于如何获得较好的摄影构图,格鲁伊特提出了以下重要建议:
a.画面所提供的信息不能造成视觉上的混乱。
b.人物和环境的关系要有助于传达照片的意图。
c.应当避免由于人物和环境之间的含糊关系而可能产生的错觉。
d.明与暗的关系或者彩色对比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e.除了人物和环境在形式上的关系之外,
对人物和环境的心理上的权衡也是 十分重要的,
因为每个视觉印象都立即作出喜欢或不喜欢的判断。
无偏好的估价意味着根本没有反应。
f.表现与我们熟悉的物体相类似的东西,使人容易辨认,
从而能比较迅速地予以理解。因此,重复内容是必要的。
g.照片的复杂程度一定不能太低(感官刺激不够),也不能太高(感官刺激过分)
h.每个人对每幅照片的美学评价总是不一样的,
而且这种评价是受感情支配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众的认识,
他的经历和他的敏感性。
i.形式主义和时髦风尚是不能持久的。
这种缺乏独创性的缺点,是不可能用技术补偿的。
j.照明、透视、重叠和影纹的层次变化,
有助于在二维空间的平面上体现出明显的纵深感。
k.不寻常的透视效果,有助于使照片生动活泼。
l.有意识地使用突出的方向线和选择适合主体的画幅,
会加强照片的效果。

————————————————————————————————————

其次谈谈用光的艺术
说白了,玩摄影就是在玩光线。
就如同素描,光线的表现力就是一幅好pp的“魂”下面先讨论几个概念:
任何一种光线都存在着三个要素,即强度、方向和色调。
光的强度
强度描述的是光线的强弱程度,
各种光源所发出的光线都有一定的强度。
强而直接的光会造成明显的阴影,并且清楚呈现出物体的轮廓,
所以常用来勾勒物体轮廓;强光也可增加被拍摄主体的明暗、色彩对比。
弱而散的光可以减弱被拍摄主体的明暗对比,使物体表面看来平滑细致。
对于摄像的照明,在影室内,强光源常常要作为主光来使用,
是拍摄照明的主要来源。而弱光源要作为辅助光来使用,
它可以减弱主光所造成的强烈阴影,同时不至于投射出多余的影子。
但是光线过强,往往收不到很好的效果,
因为强光下形成的阴影会过于夸张,光影效果不自然。
拍摄时,如果光线过强,可以通过加装漫射屏或反射板等方法,
来削弱光线的强度。和强光相比,散光的光影效果较为柔和自然。
可以使主体受光面均匀,反差适中,受光源的方向性局限小。
另外还有一种光线就是所谓“漫射光”
阴天里的那种没有明显方向性的光线就是所谓漫射光。
漫射光不像前面提到的那2种光源,它几乎是没有阴影的,
著名摄影家布列松就是驾驭漫射光的高手。
光照度强弱
光照度,即通常所说得勒克司度(lux),
表示被摄主体表面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光通量。
1勒克司相当于1流明/平方米,即被摄主体每平方米的面积上,
受距离一米、发光强度为1烛光的光源,垂直照射的光通量。
光照度是衡量拍摄环境的一个重要指标。
夏天中午阳光最强的时候,室外光照度可达到100000 lux以上,
很容易形成明显的阴影,这并不一定是一个很理想的拍摄环境。
而大多数室内照度都在300lux以下。照度不但同光源的发光强度有关,
而且和光源到被摄主体的距离也有关。
一般情况下,当被摄主体到光源的距离不变时,
被摄主体的照度与光源的发光强度成正比;
相反,当光源的发光强度不变,但与被摄主体距离发生变化时,
被摄体上的照度大致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使用闪灯时的光圈变化就是根据这个原则来的。
还有一个法则就是:当一个光源照射于前后两个主体上时,
光源越近,那么这两个主体获得的照度差异越大;
光源越远,这两个主体接受到的照度越接近。
这样的变化在上期的“构图”里得到了运用不同的反差,
会造成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
说到这里我希望大家不要和上期说的概念做混淆,
上期说的是光的方向性,照度是指强度。
2者有相当的联系,但,是不同的。强光更加容易得到方向性,
可是如果假如满屋这个方向都是5w lux的强光拍出来的pp也是没有方向的用光。
又比如在微距的环闪下所有的影子都被“消灭”此时又何来的方向?
相反,窗边的肖像,不要看室内的照度相当弱,但是方向性极强,
常常用于刻画成年人的稳重和矜持等。
现在就光的方向做具体的分类。
所有的光都具有方向性,这个概念容易理解。
根据光源与被摄主体和摄像机水平方向的相对位置,
可以将光线分为顺光、逆光、侧光三种基本的类型;
而根据三者纵向的相对位置,
又可分为顶光、俯射光、平射光及仰射光四种光线……
数码摄影入门之九 光的方向
现在就光的方向做具体的分类。所有的光都具有方向性,
这个概念容易理解。根据光源与被摄主体和摄像机水平方向的相对位置,
可以将光线分为顺光、逆光、侧光三种基本的类型;
而根据三者纵向的相对位置,又可分为顶光、俯射光、
平射光及仰射光四种光线。
1、顺光
数码摄影构图与用光 【摄影构图与用光的技巧(转)】摄影技术交流
相机与光源在同一方向上,正对着被摄主体,
使其朝向镜头的面容易得到足够的光线,可以使拍摄物体更加清晰。
根据光线的角度不同,顺光又可分为正顺光和侧顺光两种。
正顺光就是顺着镜头的方向直接照射到被摄主体上的光线。
如果光源与相机处在相同的高度,那么,面向摄像机镜头的部分全部能接受到光线,
使其没有一点阴影。使用这样的光线拍摄出来的影像,
主体对比度会降低,像平面图一样缺乏立体感。
在这样的光线下拍摄,其效果往往并不理想,会使被摄主体失去原有的明暗层次。
这里就不给图了,绝大多数的机载闪灯照明下的照片就是这种光线。
而侧顺光就是光线从相机的左边或右边侧面射向被摄主体。
在进行拍摄时,侧顺光是使用单光源摄像较理想的光线。
多数情况下一般用25°~45°侧顺光来进行照明,
即相机与被摄主体之间的连线,
和光源与被摄主体之间的连线形成的夹角为25°~45°。
此时面对相机的被摄主体部分受光,出现了部分投影。
这样能更好地表现出人物的面部表情和皮肤质感。
既保证了被摄主体的亮度,又可以使其明暗对比得当,
有了立体感。台湾影楼那种很“靓”的照片大多是这种光线。
2、侧光
侧光的光源是在相机与被摄主体形成的直线的侧面,
从侧方照射向到被摄主体上的光线。
此时被摄主体正面一半受光线的照射,影子修长,投影明显,
立体感很强,对建筑物的雄伟高大很有表现力。
但由于明暗对比强烈,不适合表现主体细腻质感的一面。
不过许多情况下这种测光可以很好的表现粗糙表面的质感。
3、顶光、俯射光、仰射光
顶光通常是要描出人或物上半部的轮廓,和背景隔离开来。
但光线从上方照射在主体的顶部,
会使景物平面化,缺乏层次,色彩还效果也差,这种光线很少运用。
尤其是在那些“到此一游”的人像片里,
正午的照射光线往往会使人物的鼻子下方和眼袋下面出现极重的阴影,
非常难看,所以需要表面这种情况的出现。
当然特殊情况下顶光运用的好也有成功的范例。
俯射光是这三种光当中使用最多的一种。
一般的照明在处理主光时,
通常是把光源安排在稍微高于主体、和地面成30°~45°角的位置。
这样的光线,不但可以使主体正面得到足够的光照,也有了立体感,
而形成的阴影也不会过于明显。不过这种光线很少单独使用,
大多是在影棚里与其他辅助光混合使用,如与侧顺光位配合等,
会产生很好的效果。还是不给图,
大家把自己的婚纱拿出来里面就有不少是广泛使用的,
我的图片就不贴了,避免麻烦。
仰射光又叫底光、脚光,也是一种不多见的打光法。
将光源置于主体之下向上照射,会制造一种阴森恐怖的效果。
一般电影中使用较多,为了刻画反面人物的阴险可憎,
往往会使用很硬的底光。这就不给图了,
想要看效果的朋友可以在晚上面对镜子用手电从自己的下巴向上照看看效果。
不要用这种方法来吓mm哟!不道德的。
摄影中的逆光我个人认为是最俱表现力的一种光线,
但使用上最复杂,难度也最高。
摄影作品构图十忌
摄影就如同绘画、构图的作用极为重要。
出色的构图,能使画面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给人以美感。
一幅照片,若不具备良好的构图形式,往往无法引人入胜,
更不能尽兴地表达内容。在迈入艺术的自由王国之前,
只有掌握其基本规律和标准方法,
才能避免出现画虎不成反类犬之现象。
初学摄影者常犯的错误有:
  1.画面撑得太足
  有些初学摄影者拍照时喜欢让被摄主体顶天立地充满画面,
这很不利于照片后期制作过程中进行裁剪。同时也会令到作品显得拘谨、死板。
  2.地平线倾斜
  有的人为了将一些高大的景物拍全,便在取景时采取了让画面倾斜的方法。
这实在是个得不偿失的做法。如此,势必造成地平线倾斜,画面失衡,视觉感受不舒服。
  3.头撞南墙
  拍摄侧面的人像或带有向前冲势的物体时,
没有在画面主体的前方留一定的空间,给人一种头撞南墙的感觉,
画面显得沉闷、压抑。
  4.附加物缠身
  背景选择不当,产生了烟囱长在肩膀上、脑袋上冒出大树杈等现象,
破坏了人物原来的形象。
  5.落格
  当被摄者与高大的衬景在一起时,顾景不顾人,一味将镜头抬高,
结果是拍全了,可人物在画面上常常只剩下个脑袋,落在画面的下端,非常难看。
  6.画面分裂
  取景时没有处理好地平线的位置,将其置于画面正中,
于是画面被一分为二,呈分裂状,缺乏和谐、统一之感。
  7.喧宾夺主
  在画面中过多地表现了陪衬体,使主体物处于次要的地位,反而不引人注目。
  8.缺乏趣味中心
  取景时缺乏忍痛割爱的精神,“鱼”区,“熊掌”亦取,
意欲兼收并蓄,反而造成了画面无主次、小头绪、结构松散、杂乱无章的现象。
  9.各顾东西,神情不一致
  在拍摄众人合影照时,人物的位置没安排好,不能形成一个向核心靠拢的趋势,
画面形势呈分裂状,与作品所欲表现的主题不相符。
  10.画面失衡
  在构图时没有顾及画面的影调结构、色彩结构的协调,
造成画面色彩,影调失衡,影像照片效果。

测光技巧
复杂情况下的一些测光技巧
1 别忘了蓝天。拍摄朝阳、夕阳、晴天雪景下的风景、华灯初上的黄昏夜景、黄昏月升,用中央重点或
矩阵测光读取天空的数值,按照它曝光,你将会有惊喜地发现!拍摄朝阳、夕阳最大的苦恼就是太阳在画
面里起到很强的干扰作用,从而使画面曝光不足。这个时候把镜头对准太阳旁边,画面里不包括太阳,读
取数值,就是它!你的曝光正确了。雪景下如果是用常规中央重点曝光经常是白雪变灰雪,没问题,读取
蓝天数值,你又可以轻松搞定烦恼的曝光补偿。但此法有禁忌:阴天。别去读取阴天的天空,那样你会死
得很惨。
2 时时看看绿草绿树。遇到森林里的瀑布,遇到阴天下的田野。中央重点测光方式把整个画面
框住绿色植物,读取数值,然后做-2/3档(普通绿色)到-1.3档(暗绿)的补偿,那就是正确的曝光值。
3 伸出你的手掌,那是你的肉灰板。当你拿不准曝光值的时候,在同等光线条件下,伸出手掌,把手掌
充满整个画面或接近充满整个画面,用中央重点测光读取数据,然后作+2/3档补偿(胶片机),D70很多
时候可能要做到+1档补偿,那就是你的曝光数据。
4 数码摄影遵循的总原则应该是:人像不要欠曝,风景不要过曝。人像摄影时,观众的眼睛对画面通透性
要求高,对噪音容忍度低,对背景曝光不很关注。这个时候要求人物主体脸上光滑不要有杂质,稍稍过曝
一点点有助于消除脸上斑点。即使过曝需要后期调节,只要面部没有高光洗白,减曝光不会增加面部噪音
。风景摄影强调影调层次,对画面整体噪音容忍度稍高,所以只要前期没有高光洗白,后期通过调整修改
能够得到层次丰富、颜色鲜艳、噪音适度的风景照。
相机(数码和各种胶片)的测光原理并不复杂,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明白,相机的测光系统(或测光表)是
以何为测量基准的!通俗地讲,就是相机在测量一个场景的光线时,它怎样“想”自己看到的东西?
   记住:所有的相机在测光过程中,会将“看到”的所有物体都默认为反射率为18%的灰色(摄影的专
业术语叫“中级灰”),并以此作为测光的基准。也就是说,在相机的“眼”中,所有的被摄体都是灰色
的,曝光的目的是为了正确还原这种灰色。
   为什么是这个特殊的18%灰?因为18%灰与人皮肤平均反射光(16~20%)的色调一样,而人是我们
最常拍摄的对象。(其它物体的反射率,如银是96%,绘图白纸75%,纯黑是3%等。)
   测光表工作时,要看被摄体的反射率是否为18%,如果反射率是18%,那它测量出来的数值就十分准
确了,按此数值曝光,被摄体的色彩和影调就会得以真实地还原,所以,对我们的皮肤、平常的色彩斑斓
的景物来说,这种以灰色基调为还原标准的曝光是非常准确的。
   如果被摄体的反射率不是18%,那么相机测光系统测量出来的数值就不准确,若直接按此数值曝光,
画面的影调和色彩就会出现失真:像拍摄白茫茫的雪原、黑漆漆的煤田,相机也把它们当作灰色来还原,
直接对着它们测光聚焦,往往会拍出灰色的雪和煤。
  小窍门:数码拍摄中,合理测光的几个小技巧:
  ① 拍雪景,你可以先对着你的手半按下快门,也就是对自己的皮肤进行测光,然后再对种你要拍的
雪按下快门,那么雪就是白颜色了。同理,拍摄穿黑衣服的人像,也应先对脸部进行测光,然后再构图拍
摄。)
  ② 当拍摄明亮物体时,应采用比测光表推荐的指数高1~2档的光圈,而对阴暗物体则要适当减少曝
光量。
  ③ 在阳光很充足的季节拍照,将使照片产生很大的反差,所以必须要对景物的明亮、阴暗部位分别
测光,并以两者的平均曝光指数进行拍照。
  大秘诀:记住下面的一些物质,它们的反射值接近18%,也许对大家在复杂的条件下拍摄非常有用:
  ① 草(割后的草地!),但注意,不是墨绿、特别绿或发黄的草;
  ② 大部分浅绿的树叶或植物叶子;
  ③ 有些、但不是全部树干;
  ④ 旧的、修复的柏油路和混凝土(这个非常有用);
  ⑤ 长期放置、没有刷油的木材;
  ⑥ 红/棕色的砖,包括水泥墙;
  ⑦ 干树


[DC]给初学摄影的十点建议
一、保持相机的稳定
  刚学拍摄的影友常会遇到所拍图片模糊的问题,
这是由相机的晃动引起的,所以在拍摄中要避免相机晃动。
一般左手持机,将肘抵住胸部,或者是让身体靠着一个稳定的物体。
使用长焦镜头,一定加用三脚架。按动快门的手法要稳定轻柔,
整个人要放松,调整好呼吸后,屏息凝气进行拍摄。
低视点拍摄时可采用坐姿或单膝跪姿持机,以增强稳定性。
  二、使太阳在你的身后
  摄影是光与影的完美结合,在拍摄时需要有足够的光线照射到被摄主体上。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使太阳处于你的身后,并有一定的偏移。
光线可以照亮被摄主体,使它的色彩和阴影变亮,
轻微的偏移则可以产生一些阴影来显示出物体的质地和立体感。
但应注意,取景时一般不要让自己的影子进入画面。
  三、拍摄样式的选定
  相机不同的举握方式(竖拍或横拍),拍摄出来的图像效果也不相同。
竖着拍摄的照片可以强调被摄主体的高度(比如拍摄森林),
而横拍则可以强调被摄主体的宽度(比如拍摄连绵的山脉)。
但袖珍相机拍摄时应注意,别让手指遮挡了闪光灯。
  四、变换拍摄风格
  应该在拍摄中不断尝试新的拍摄方法或情调,
否则看多了就会给人一种一成不变的感觉。
个人拍摄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可以走到哪拍到哪,
只要觉得画面富有情趣或是很有意义,你就可以随意发挥。
比如说可以拍摄一些人物特写镜头、全景图像、不同气候中的同一场景等等。
  五、缩小拍摄距离
  有时候,并非要把整个人或物全部拍摄下来,
对景物的某个具有特色的地方进行强调,反而会更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
只需要离被摄物体近一些,就可以得到比远距离拍摄更好的效果。
  六、增强景深的视觉效果
  景深对于拍摄非常重要,每个摄影者都不希望自己拍摄的照片没有立体感,
看起来就像是个平面。所以在拍摄中,
就要适当的增加一些用于显示相对性的物体增加景深。
比如要拍远处的山脉,可在画面的前景加上人物或一棵树。
用广角镜头可以夸大被摄体正常的空间和纵深感的透视关系。
  七、正确的构图
  摄影构图中突出主体最简单的方法,是将主体居于画面的中心。
由于被摄物体处于画面的中心部位,整个照片具有一种特殊的稳定性。
但总是将被摄物体置于中间会让人觉得厌烦。
一幅好的照片通常构图非常恰当,摄影中较常见的就是黄金分割构图,
即画面被均分为三个部分(水平和垂直),
然后将被摄物体置于等分线上或是交汇处。
所以不妨用用黄金分割来构图,使拍摄多样性。
  八、捕捉细节
  使用广角镜头可以拍摄较大的场景,
但是这样的拍摄会让你丢掉很多细节,
特别是有意义的细节。所以有时候应该使用变焦镜头,
使画面变小,能捕捉到有趣的小画面。
  九、预先调焦拍摄人物
  在拍摄人物时,可守株待兔,
在确定拍摄位置和角度后,预先调节曝光量及焦距。
力争在短时间内拍摄完毕,减少被摄者的紧张情绪,
得到表情自然的照片。在多变的天气,光线也是变化的,
因而有必要多拍些胶片,以便有足够的影像供最后选择。
  十、发挥镜头的最佳效用
  一般相机,在拍摄技巧上发挥最佳的光圈是5.6-8,
把最大光圈向小光圈方向拨2-3档。保持相机的稳定,
掌握正确的持机方式和身体姿势,选用较高的快门速度,
如135相机100毫米镜头,最好用1/125秒速度。
如果必须用较慢的快门速度进行拍摄,
则应使用三脚架保持相机的稳定,确保照片成像的清晰。
不同色彩的镜头滤光镜能在景物的某些色彩之间产生清晰的色调差别。
紫外线滤光镜能保护镜头免遭雨和雾气的侵扰,
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小沿海地区和山区紫外线的影响。来源:人民摄影报

初学摄影需把握的六点
一幅好的作品,是由诸多因素促成的,首先要主题突出,
同时,画面的效果好与不好,创作表现手法等也是重要的。
摄影创作的表现手法举不胜举。我以为对初学者来讲,
在摄影创作中,如能把握如下六点必能很快长进。
  (一)主题突出(即你要表达的内容一定要明确),立意深刻;画面要生动、自然、含蓄,耐人寻味。
  (二)虚实结合,突出主体。在画面里表现好虚与实,能给画面带来美感,并可加深画面意境,一些风光佳作,多以虚实相间的手法来表现。
  (三)构图简洁,给人美的享受。摄影艺术是视觉艺术,在构图上力求简洁,可起到言简意赅的效果,要避免画面杂乱无章。
  (四)画面力求影调明快,质感强烈,使被表现对象得到逼真再现。尤其拍摄人物或静物,更需要表现画面的质感,让人产生赏心悦目的感觉。当然,表现特殊光线环境的内容除外。
  (五)巧用技法进行再创作。如,作者东方姑演获全国第十四届摄影艺术展览银牌奖的作品《夏》,原为一幅很平常的画面,但经过后期技法加工后,产生出类似国画的效果,使作品富有诗情画意,从而得到升华。
  (六)要力求表现形式多样化,使作品新颖,克服造作、呆板。画面表现形式忌雷同、千篇一律,在拍摄中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和不同的侧面去表现,使画面给人以全新的感觉。

初学摄影四点注意
春天来了,很多朋友出去踏青时会想到用相机来留下美好的瞬间,但对于许多刚刚接触相机的消费者来说,由于自身经验的不足,在拍摄时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现在我们就把大家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简单的分一下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 画面模糊
出现这种问题,首先应该检查是否相机故障或者手震等原因,然后检查镜头是否被灰尘覆盖或被污渍染涂。如果是镜头脏了的话,可以用吹气球吹去镜头上的尘土,再用镜头刷拂去杂物,最后用镜头纸擦拭,这样一般就可以解决了。但对于一些汗渍、指纹和油垢等比较难以清除的污渍,最好不要自己动手,送到相机维修店处理吧。
在拍摄时出现主体人物模糊,背景清晰可辨的情况时则一般不会是相机的问题,可能是手动对焦相机对焦时,焦点没有对着主体或是主体对焦后,在构图中又移动了位置,未重新对焦,使主体不在景深范围之内;二是使用自动对焦相机时,没有按快门“锁定”焦点再重新构图,使焦点在构图中向别处飘移。在拍摄时注意就可以了。特别是在拍集体照时,为了保证每个人影像清楚,首先在对焦时尽量选择在中间的位置,光圈设定在f4-f8就行,快门速度不应低于1/60秒,这样一来,你所拍摄的图片就非常不错了。
二、照片四角发黑
照片如果出现了四角发黑的情况一般来说主要出现在遮光罩与镜头焦距不匹配。把50mm标准镜头的遮光罩用于28mm焦距的广角镜头就会阻挡进入镜头的光线。因标头的视场角为47度,而28mm广角镜头的视场角为75度。而且在用广角镜拍摄时如需用偏光镜,一定要先卸下UV镜后再装偏光镜,才能使画面均匀受光。因为偏光镜是两片玻璃叠合而成,边框很厚,再加在UV镜的边框,必然遮挡进入镜头的光线,使照片四角发黑。
除了上面的情况,有时候我们在使用闪光灯时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主要是由于闪光灯覆盖面与广角镜头的视场角不匹配。老式闪光灯设计的闪光覆盖面大都只能与35mm的小广角镜头配套,28mm广角镜头的视场角比35mm镜头大12度,因此使画面四周受不到光而发黑。防止的办法有二条,一是在灯光上加散光罩,使闪光成为散射光,以扩大覆盖面;二是用白纱布蒙住灯头,让光线散射,使整个画面都能均匀受光。
三、关于使用闪光灯
有的照片当我们在使用电子闪光灯摄的照片仍然显得曝光不足,这主要是因为光圈设定过小或者闪光灯电源不足。闪光灯的闪光速度一般都在1/1000秒以上,快门已失去控光作用,主要靠光圈大小控制曝光量。如果你使用没有自动档的闪光灯拍照,就要首先计算光圈系数才行。
有时我们会发现用闪光灯拍摄人像时,背后投影浓重,这主要是出现在人物离背景很近的情况下,就会有黑色投影映在背景上。我们可以让人物离背景远一些,让投影落于地面;或者拆下闪光灯用软线连接进行侧位闪光拍摄,还可以利用浅色的天花板或墙壁进行反射闪光拍摄。
另外在大家使用闪光灯时,红眼现象也比较普遍,原因是黑暗光线下,人眼瞳孔放大,闪光灯的强光突然照射,瞳孔来不及收缩,强光直射视网膜,视觉神经的血红色就会出现在照片上形成“红眼”。我们可以拆下闪光灯用软线连接进行侧位闪光,或者在拍摄时让被摄者目光不要直视照相机镜头,在拍摄前让被摄者注视电灯、窗口等强光源三分钟或预闪一次再拍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法(就不知道对方愿不愿意~~~)。当然有米的话最好还是使用有防红眼功能的闪光灯了(晕~~~不早说)。  
四、关于相片的一些小问题
无论照片是黑白或是彩色,只有曝光准确,才能获得明快的影调和丰富的层次。照片死白是曝光过度;照片晦黑是曝光不足。机内测光系统是按18%的中灰反光率设计的,它可以使大多数景物曝光准确,色彩还原,但遇到某些特殊光线或景物,就需要在测光的基础上进行修正。如拍摄雪景如不增加1.5-2级曝光量,白雪就会成为灰白色;如拍摄煤炭,如不减少1.5-2级的曝光量,黑色煤炭就会变成深灰色。因为无论多么高级的相机,也没有思维功能,只会把一切景物千篇一律地按反光率为18%的中灰色调处理。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整幅照片影调偏蓝的情况,这有可能是色温很高造成的。阴天或薄云蔽日的天气,自然光色温高达7000-12000K,没有使用校色温滤镜;当然也有可能是四周有茂密的林荫或巨幅蓝色广告、幕墙等环境反射光的影响。在拍摄时使用一块雷登85B降色温滤镜,如附近有蓝色环境光反射,尽可能移往开阔场地拍摄就没问题了。对于整幅照片影调偏红的情况也不少,主要是由于日光型彩色胶卷在灯光下使用,又没有使用雷登80B色温转换型滤镜;在每天早晚拍摄时,由于阳光的色温只有3200K,也容易造成红色调;和蓝色的一样,周围有巨幅红色广告或红色建筑物,反射红色光。
以上只是简单的介绍了有关相机的一些小问题,当然这也只代表个人的一些观点,如果您有更好的方法或建议,欢迎与我交流。


数码摄影入门基础谈
对于摄影的新手来说,数码相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摄影工具,想拍出比较完美的照片还是需要下一定功夫的。不过菜鸟光荣,一定是工作忙出来的。所以这里我们为你准备了一套摄影入门技巧的“套餐”。希望能让光荣的同志们尽快的品尝到摄影的“美味”。
数码相机特有功能的掌握
  首先是应该知道的是数码相机的一些特殊功能,数码相机有别于传统相机,所以在摄影的时候有些比较特殊的调节选项,而且这些选项对于数码摄影来说非常关键。比如“ISO调节”和“曝光补偿”就是非常特别而重要的。
(一)关于ISO
  首先说说ISO的调节,ISO的设置调整主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第一是光线不足的困扰,第二是快门速度过慢的问题,在这种状况下,如果有三脚架或者可以保证数码相机固定拍摄的话,可以通过增大光圈快门或者慢速快门来进行拍摄,但是在缺乏三脚架支持或者手持数码相机无法保证稳定拍摄的情况下,就只得选择较高的ISO来解决这个问题。
  请记住,如果要获得画面清爽的照片就尽量采用低ISO设置进行拍摄 , 例如,如果要拍摄阴天或者日落时候的运动对象,快门速度设定最好为1/125s。不过如果在ISO50或者ISO100的设置下,即使在最大光圈设定下数码相机也不会达到这个快门速度,而是更慢的快门进行拍摄,这时候只能够采用提高ISO设置来获得快速快门,这样才能够捕捉到快速运动的对象。
  不过对于ISO的调节应该是一步一步的进行,先调高到最近的一挡,看看是否能够实现拍摄意图,如果还不理想就再提高一挡,这样就可以保证获得最佳的ISO设置进行拍摄,当然无论如何,ISO的升高都会导致噪点的增加,因此我们得了解ISO变化的优点和缺点。
  简而言之,ISO的设置升高会带来噪点的增加,当然在光线条件不好的时候,ISO增加可以提高快门速度,实现拍摄的可靠性。
  要记住,在照片的阴暗部分或者单色区域的表征会比较突出,噪点色斑现象会比较明显, 低ISO下拍摄的画面干净利索,不过在低光照的时候最好能够使用三脚架进行辅助拍摄。
(二)关于白平衡
  在荧光灯的房间里拍摄的照片会显得发绿,而在日光阴影处拍摄到的照片则莫名其妙地偏蓝,我想刚玩数码相机的朋友大概碰到过这种情况吧,其原因就在于“白平衡”的设置上。能够对这一现象进行补偿的功能就是“白平衡”。你如果不想在拍摄的时候让皮肤变得怪里怪气,就跟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白平衡为何物?
  白平衡控制就是通过图像调整,使在各种光线条件下拍摄出的照片色彩和人眼所看到的景物色彩完全相同。简单地说,白平衡就是无论环境光线如何,仍然把“白”定义为“白”的一种功能,这样可以保证色彩还原的准确性。一般而言,采用全自动方式时,我们的易用性数码相机也会采用自动白平衡,在特殊环境下很容易失误。此时,建议大家调用数码相机中的预设白平衡值,其中包括室内白炽灯、户外晴天、酒店等多种常见的环境。正确设置白平衡之后,色彩表现比右图更加自然。
  不过白平衡还有很多另类的用法,比如不同的白平衡值会使得照片产生偏色,而利用这一特性,我们可以使作品产生一些特殊效果,这往往比使用滤色镜之类的小附件更加自然,而且十分方便。利用黄色的自定义白平衡产生蓝色光,淡蓝色自定义白平衡产生暖调的橙红色光,我们可以人为控制照片的偏色。为了令照片更加柔和,采用淡蓝色物体来自定义白平衡即可;为了令照片更加深邃,采用黄色来自定义白平衡即可。
  在某些拍摄环境下,数码相机预设的白平衡值可能不够用,而白平衡又是十分抽象的概念,难以用简单的数值来描述。此外,我们可以利用数码相机的白平衡捕获功能,这也是最为准确的方式,不过使用时相对繁琐。首先找一张你认为最标准的白色物体,一般是白纸或者白色的石膏雕塑。随后打开数码相机的白平衡捕获功能,将镜头对准标准的白色物体,此时数码相机可以准确地捕获当时环境下的白平衡参数。
  掌握了白平衡,拍摄出的照片就会有准确的色彩表现。
(三)关于曝光补偿
  曝光补偿(EV)的概念:摄影其实就是摄影者运用自已掌握的摄影技术通过摄影器材对环境光线的计算、捕捉景物成像的过程。这个过程与设备的光圈值(控制单位时间进入相机的光通量)、快门速度(曝光时间)以及ISO(感光度,对光线的敏感程度)有关。如今的传统设备以及DC都会通过自己的内部程序,对环境光线进行计算,自动调整光圈、快门甚至ISO值。但在复杂的光线及强对比高反差环境下,P(程序自动曝光)挡拍出的照片往往差强人意,效果不是最佳。这时就需要拍摄者手工对设备进行相应的曝光参数调整,这就是曝光补偿EV(expose value)。
  光的补偿、调整的手段很多,一般的有闪光灯、摄影灯、反光板的外源光线补偿;调整光圈值、曝光时间的光通量参数补偿。上面这几种补偿的方法,从严格意义上讲应该分类到“光线补偿或曝光控制”的概念中去。还有就是数码相机特有的EV的调整补偿。
  外源光线类的闪光灯光线补偿,在缺乏其他补光光源情况下补光偏硬,往往会在被摄对象的背景上留下明显的阴影,同时会使被摄主体高反射部分失去层次,失真严重,所以一般很少采用。
  摄影灯可以营造出很好的拍摄效果,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往往局限于摄影棚之内。
  补光效果柔和的反光板对于小场景人像类摄影应用广泛,常用于主体面部补光,其局限性不言而喻。
  光圈以及快门的光通量参数调整,往往由于拍摄过程中需要考虑景深,以及运动物体因素影响,实际运用中会有捉襟见肘的感觉。
  对于现在普及的数码相机来说,最常用到的手法是进行EV的调整,以期达到曝光补偿的目的。
  消费级数码相机大多具备±2.0EV调节范围,高档些的DC可达可达±3.0EV。考验一台DC的指标之一就是它的手动调节功能,而在EV调整中调整精度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一般的以0.3或0.5为级别。级差越小越能满足拍摄者的创作意图。
  对于初学者来讲,曝光补偿一般用于静物、景物拍摄的场合。这个场合适合你从容进行参数调整,用不同的补偿值拍摄多张片子,从中选择最佳作品出来。
  正确调整EV值:在典型欠曝场景(物体亮部的区域较多,如逆光、强光下的水面、雪景、日出日落场景等)使用EV+,在典型过曝场景(物体暗部的区域较多,如密林、阴影中物体、黑色物体的特写等)使用EV-。简单通俗地说就是“白加黑减、亮加暗减”。
  需要注意的是DC无论在P挡还是S/A挡下,当对EV值进行调整时,相机的光圈/快门参数也会有相应的变化:P挡下EV调整时,相机光圈、快门都会做出自动调整;A挡下光圈固定、EV调整会联动使快门的速度变化;S挡下快门固定、EV调整会联动使光圈大小变化。但是这些光圈、快门的变化不会影响到最终成像后的曝光补偿效果。
  如果掌握好了ISO调节和曝光补偿的调节,那么数码相机使用起来就会比较得心应手了。玩熟了数码相机,接着我们就该来看看如果拍摄照片才会好看了。


摄影的入门技巧
  摄影其实是件既复杂又简单的事情,如果掌握了精髓,就会比较轻松。首先介绍的是构图,构图是拍好一张照片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步骤。
1. 光线的处理
  摄像用光的动态性特点不仅是由摄像的技术要求和造型特点所决定的,它还与不同内容对光线的不同要求有密切的联系。在纪实性影像中,如纪录片、风光片、纪实性专题片等通常要求在不失真的情况下艺术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光效,注重实景光线的运用,强调真实自然的光效。而艺术类影像的用光比纪实类要复杂而多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人工处理,但应根据拍摄内容和节目体裁的区别来适度地掌握。
2. 色彩的处理
  色彩能够影响我们的情绪,如拍摄红色,能让人有一种喜庆、奔放的感觉,绿色能让人有一种宁静、平和的感觉,白色让人有一种恐怖、死亡的感觉,在拍摄时应根据主题和内容的需要选择感情特征明确、相互关系鲜明的色彩,进行恰当、灵活地匹配、组合和运用。
  色彩还可以用来表现时间,如红叶象征秋意,橘红的草地告诉我们夕阳正在落山,而姹紫嫣红则显示早晨,而且色彩还能烘托视觉要素的表现力,如肤色红润表现青春年华。
3. 影调的处理
  在影像构图中搞好明暗配置是非常重要的,当我们在画面中选择拍摄对象时,在大面积的亮影调中安置一小块暗影调,或是在大面积的暗影调中出现一小块亮影调,都能够吸引观众的视觉注意力,有利于表现所要强调的对象或主体。明暗配置在画面构图中还可以用来均衡构图,如果画面一侧是很浓重的暗调,而另一侧是很轻淡的明调,利用构图适当地调整明暗关系,就能够改变这种不均衡的情况,使画面的结构形式稳定、均衡。
4. 线条的处理
  在构图中线条的造型美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与画面框架的相互关系。如拍摄同一根旗杆,虽然现实生活中它是笔直地矗立着的,但是在电视屏幕的画面框架中,它可以居中占满画面,也可以靠边分切画面,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您在拍摄过程中要能够认识和选择何种构图下被摄主体的线条形式最佳、最能表现和反映其本质、最能传达主题思想和创作意图。
  在掌握了构图以后,我想你离成功就只剩下一点点距离了。不急,最后来看看我们总结的要点,相信你看完以后剩下的只需要多拍多思考,就能创造出绝佳的照片了。
--------------------------------------------------------------------------------

初学摄影者书籍推荐
1.纽约摄影学院教材
【内容提要】
  这是一套经典的摄影教材,由美国纽约摄影学院编著。书中由浅入深地全面介绍摄影技术。学习者通过自学,可全面掌握并提高自己的摄影技艺。本书除常规摄影外还包括最新的数码摄影技术。根据新版本全部重新翻译,内容比老版本增加约一半,且全部为彩色。精美的印片、深邃的内涵、完美的构图和无尽的美学意境——这正是完美的摄影技术,也正是纽约摄影学院将要引你攀登的高境界。本教材是前所未有的最佳教材,它的唯一目的就是帮助广大摄影爱好者走上成功之路,传授作为一个成功的职业摄影家或一流的业余摄影师所必备的一切技艺。
本书认为,摄影首先需要有眼光,学习摄影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眼力的过程。从基础的照相机构造、镜头原理、胶片显影讲起,到光线的布置、模特的安排、暗室的工作,每一个流程都有详尽的交待,您若按部就班就有希望拍出接近完美的照片。此外,专业摄影亦不是难事,儿童与宠物摄影、婚礼摄影、时装摄影、人体魅态摄影、广告摄影、建筑摄影、新闻摄影等,都在教授之列,最后的可能就是您成为一名自由职业摄影师,开办自己的摄影室。本书对家庭摄像的普及与数码时代的到来毫不放过,及时添加了新内容。此书在80年代出版以来一直畅销不衰,此次重买版权,重新翻译,重新出版,具有极强的实用和收藏价值。
--------------------------------------------------------------------------------
背景:
该教材在80年代首次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此次作了一些改动。与旧的教材比,主要有:照片改动比比皆是。如:第1课共用22张照片,换用就达14张之多。第18课照片改动8张,新增加照片20余幅,体例也分得更细,增加了“孩子与宠物”、“家庭宠物”两个全新的题目和这些内容的优秀作品赏析。
新书增加的课程有:“自由职业摄影师指南”“如何开办摄影室”、“视频摄像”、“数字摄影”、“数码相机和扫描仪”、“数字暗室”。
2.摄影向导——英国摄影自学教材
作者:迈克尔·兰福特
【作者简介】
  迈克尔·兰福特(Michael Langford)是英国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的高级导师和评论家,英国皇家摄影学会和摄影家联合会在高级会士。作为一名摄影家,他从事摄影工作已三十余年,他的作品被广泛用于报刊杂志的封面和书籍的封套、邮票和电视商业广告。同时,兰福特热衷于摄影教育事业。他开始执教于伦敦印刷学字,在皇家艺术学院执教时还兼任伯明翰艺术设计学院摄影学校校长,并担任国家考试委员会摄影学科的顾问和几种摄影教育学会主席。他在摄影方面的著述颇丰。他写了九本摄影专著。并在英、美摄影杂志上发表过400余篇文章。他的大部分著作已成为摄影课程的标准教材。陆柱国,1941年生于上海,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现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从事高能天体物理研究。 陆柱国业余爱好摄影。1982年以来,因科研工作,先后出访过英、美、法、丹、意、瑞士、苏联等国,拍摄在大量国外风光和风情照片,他还喜爱花卉、建筑和儿童题材的摄影。1988年起,先后在北京、前苏联及江西举办个人影展。此外,陆柱国发表了大量有关摄影的文章,包括摄影人物专访、摄影系列讲座、拍摄方法、影评、旅游摄影散记、国外摄影器材介绍和摄影附件的制作等。他的摄影作品发表于各种杂志,有的被选作封面。 陆柱国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于1995年因公殉职。
【内容提要】
  本书中有大量刻划入微的示意图和照片使主要内容一目了解,便于理解。它与一些主要通过文字叙述的摄影读物相比,更能缩短初学者,特别是边远地区的摄影爱好者与摄影之间的距离。同时,该书每个章节之后还附有要点提示的作业,使它更具有教材的特色。此外,在系列介绍摄影的基本技法之后,还介绍了十四位有代表性的现代摄影家及其作品。这些作品题材不同、风格迥异,使读者对摄影的流派,摄影的造型能力和生命力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在学习该书之后增强在摄影上的进取心和开拓精神。这种写法在其它摄影读物中并不多见。

[转]摄影知识、技巧大集合

很适合摄影初学者的十多篇摄影文章(转)http://dcbbs.zol.com.cn/1/5_1055.html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32651/438425910170.html

更多阅读

从构图到用光 腾龙新90微人像拍摄攻略 人像摄影构图

一提起90微镜头,可谓是腾龙一个响当当的产品,从1979开始至今,已经更新了多代,如今这支全新的90微全名为SP 90mm F/2.8 Di MACRO 1:1 VC USD,型号为F004。作为一支微距镜头,可能更多的朋友是用来拍摄静物、花卉等小品题材,用来拍摄人像的情

数码摄影构图与用光 商业人像摄影用光指南

一、人像摄影的基本表现形式(4种常见模式)1.特写2.半身3.七分身人像 一种慎用的拍摄方式(因为是剪膝的)4.全身二、选择最合适的拍摄角度和视角1.画幅的选择水平画幅的画面

人像拍摄构图 从构图到用光 腾龙新90微人像拍摄攻略

一提起90微镜头,可谓是腾龙一个响当当的产品,从1979开始至今,已经更新了多代,如今这支全新的90微全名为SP 90mm F/2.8 Di MACRO 1:1 VC USD,型号为F004。作为一支微距镜头,可能更多的朋友是用来拍摄静物、花卉等小品题材,用来拍摄人像的情

光学显微成像技术 光学显微摄影的用光方法与技巧

光学显微摄影即显微摄影电子显微摄影而用的术语。由物镜(倍率2-100倍)和目镜(5-15倍)的组合,若用35毫米照相机,可在胶片上拍成5-800倍。若为六寸片,能拍出20-3000倍的照片,但光学显微镜倍率限度约为1200倍。若超出此限度进行扩印,无法获

摄影的诀窍构图与用光 建筑摄影的诀窍

建筑摄影的后现代表现是一门颇具研究价值的新课题,要求摄影者在摄影之前创新观念思维与行为实践方式。打破传统的为塑像而照像的时间观念,提出新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指导。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有关建筑摄影的技巧,分享给你们!建筑摄影的诀

声明:《数码摄影构图与用光 【摄影构图与用光的技巧(转)】摄影技术交流》为网友我比想象中勇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