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票据;票据市场;功能和作用
中图分类号:F83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7)04-86 -02
一、引言
票据市场(papermarket)指的是以各种票据为基础的,通过票据的再贴现、转贴现、贴现、承兑、担保以及发行来实现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根据票据市场的发行主体不同,票据市场可以分为商业票据市场以及银行票据市场,根据票据种类划分,票据市场又可以分为融资性票据市场、短期票据市场、银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银行承兑汇票市场以及商业银行票据市场。票据市场在融资交易和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本文就票据市场的功能和作用进行具体的研究。
二、票据和票据市场概述
票据指的是法律上规定了的,按照一定的规格形式制成的,具有金钱支付意义的凭证。从大的层面来看,票据包括提单、发票、企业债券、国库券和股票等,但是狭义上我们所指的票据仅仅指国家法律中明文规定的各种票据。国际上关于票据的起源需要追溯到罗马帝国时代,这一时期出现的“自笔证书”实际上就是票据的原型。“自笔证书”指的是债务人给债权人书写,由债务人保管,在要求债务人进行赔偿和支付时需要给出的凭证。当债务人按照证书的说明付款给债权人之后,债务人可以拿回自己的“自笔证书”。12世纪,意大利出现了“兑换证书”,为票据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出现的票据主要为本票,然后出现了汇票,并逐渐从欧洲各国传至世界。
我国票据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和宋朝。唐朝使用过的称之为“飞钱”的票券实际上就是我们现代所说的汇票,“帖”则是我们所说的支票。而后宋朝、明朝和清朝,我国票据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票据的形式更加多样化,有庄票、汇条、汇兑票、汇券等。直到清末年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入侵我国,票据规则发生了变化,逐渐与世界接轨。新中国之后我国对票据的使用进行了一系列的限定,并出台了《票据法》,票据进入了发展的新时期。
票据市场(papermarket)指的是各行业银行和证券交易场所进行票据交易的场所,其具有一定的组织安排和交易规则,通过这些组织安排和交易规则能够达到激励、约束交易主体的交易行为,能够帮助降低不良市场竞争中引起的各种风险,保证交易的顺利进行。票据是货币体系中最广泛和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其是货币市场的子市场,也是直接联系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枢纽。
三、票据市场的功能和作用
票据市场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票据市场是实现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完善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实现商业银行资产经营的重要场所;第二,票据市场可以起到健全社会信用制度、规范商业信用的重要作用;第三,票据市场能够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手段提供必要的基础;第四,票据市场是实现短期融资的重要场所。以下就票据市场的功能和作用进行具体的探究。
(一)有助于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
票据凭证包括各种各样的汇票、支票等,商业汇票也是其中一种。商业汇票通过对票面内容的记载和制定,能�蚨陨桃敌庞媒�行规范,相当于交易双方签订了具有约束力的契约合同。票据的转让、获取和签发均是建立在真实的债权债务关系以及交易关系的基础上的,票据双方通过签发票据可以将债权债务关系确定下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对债务的约束。此外,票据具有贴现功能,贴现之后可以将商业信用转变为银行信用,可以解决企业相互拖欠的问题,强化了企业的契约意识。如在票据被各广泛使用之前,企业的生产拖欠问题较为严重,拖欠资金最多的可以超过6亿元,这对于对方企业和厂家的发展以及整个经济市场的发展均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但是随着票据的广泛应用,银行对企业的信用问题进行研究,在综合考虑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后,给企业承兑汇票,解决了企业的拖欠问题,帮助企业渡过了信用难关,有助于推动企业和债务企业的共同发展,稳定市场经济发展秩序。
(二)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筹资成本
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必须要求企业能够具有雄厚的实力,但是大部分企业在资金的周转方面会存在一定的限制,因此需要进行短期资金的筹集,以实现企业的投资发展。就当前企业的融资渠道来看,银行对企业的贷款具有较多的限制,也需要花费较多的手续,这在无形当中给企业的融资增加了成本,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带来了不利影响。而票据市场的形成能够让企业通过签发票据的形式,将自己的商业信用转变为实际的购买力或者未来的购买力,从而大大降低企业的筹资成本,刺激企业的市场需求。例如,江苏曾经的阳光集团在2 0 0 0年1~7月份签发票据余额3亿元,所需要支付的手续费用仅为1 5万元, 与过去的筹集成本相比,这种方式可以减低约9 0 0万元的筹资成本。时至今日,票据市场也在进一步扩大,对企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悉,2015年,全国企业累计签发的商业汇票就有22.4万亿元,相较之下当年的新增人民币贷款仅为11.72万亿元。可以看出,票据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货币贷款。
(三)有助于改善银行的金融服务
票据受到法律的保护,具有明显的债权债务关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票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票据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能够实现银行的资产替换,不仅能够优化银行的资产结构,而且可以加强对资产的流动性管理。此外,商业银行理想的盈利资产就是贴现贷款,因为在贴现贷款时,商业银行可以先收取相应的利息,这部分利息属于可靠的收益,可以帮助提高银行的经济实力,推动银行的更好发展。同时,在办理贴现贷款业务后,商业银行还可以向央行申请再贴现支持,而再贴现和贴现贷款利率之间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因此可以帮助商业银行获得一定的收益提高。 (四)加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
票据市场的开发可以帮助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通过票据,商业银行可以实现转贴现。转贴现指的是银行将票据转卖给另外一家银行的行为,由于此时的票据已经经过了审查,确定是合格、有效的票据,因此票据的转卖能够实现,变现性较强,风险也较小。转贴现是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不同的银行相互之间进行自愈余缺的调节。因此,利用票据实现转贴现可以帮助银行实现信贷资产结构的调整,加强银行的流动性管理。
(五)推动利率市场的改革
票据世行的发展对于我国利率市场的改革和发展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票据市场的形成对于银行的贴现利率以及再贴现率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我国上世纪末就对贴现利率和再贴现率进行了改革,央行对于利率的调整会对商业银行的利率市场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反过来对票据市场进行巨大的推动力量。
(六)有助于完善货币市场体系
票据市场对于银行的利率调整、政策制定以及市场货币的供应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央行可以通过票据市场制定一系列货币措施,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票据市场对于央行货币政策和货币目标的实现有着以下两个方面的重要意义。第一,票据市场能够实现央行对货币总量的灵活控制,第二,票据市场对银行的再贴现利率和政策有着一定的影响,而再贴现本身就是货币政策工具的一种。因此票据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能够帮助银行通过调整再贴现利率、控制再贴现限额来达到货币政策目的。再贴现利率是在央行政策导向下制定的利率,其对金融市场以及金融市场参与者的经济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通过再贴现利率的改革以及再贴现政策的调整,银行可以实现市场货币供应量的调整,推动商业票据的发展,并完善货币市场体系,推动我国金融市场的国内和国际发展。
四、票据市场的不足之处
中小企业市场开发规模有待提高。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对辖区内商业银行所做的调查显示,票据贴现总量中,有74%流向中小企业,流向大企业的只有26%。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还是由于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相对较弱,因此企业的信用度较低,银行进行汇票的签发首先考虑的是企业的商业信用,因此从这点来看,中小企业在票据市场中的弱势依然比较明显。
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曾经出现了一段转折时期,票据市场的贴现利率都在4.2% ~4.8%之间,虽然央行在2008年1月1日将再贴现率由3.24%上调至4.32% ,贴现业务急剧上涨的情况。有部分地区商业银行以低于人民银行规定2.97%再贴现利率30~50个基点的利率收票,再向资金宽裕的国有银行转让这些票据,以利差获利。这说明票据业务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并没有真正实现其改善金融服务、加强流动性管理的功能和作用。
现代票据市场的形式是在西方国家以及西方国家票据规则的影响下形成的。但是西方国家与我国的银行政策存在一定的偏离,西方国家的央行再贴现调控出现在转贴现和贴现之后,而我国却是现有的再贴现业务,再出现贴现业务,需要用银行信用来推动商业信用。从理论上看,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贴现率和再贴现率的差额来获得更多的银行收入差,能够进一步推动票据市场的发展,但是这一点却与央行充当最后贷款人的原则相违背。在我国,在再贴现资金的使用方向上,中国人民银行没有明确要求再贴现资金只能用于金融机构的临时性的资金需要,金融机构只有在没有其它资金来源的情况下,才可以求助于再贴现窗口,弱化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功能的发挥。
五、结语
综上所述,票据市场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推动我国金融市场和企业的发展,帮助稳定金融发展秩序,加强对企业的约束和激励,但是目前我国票据市场的形成体系尚未成熟,要求有关政府部门和单位能够进一步加强对票据市场功能和作用的研究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对应,推动票据市场的健康、稳定、积极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课题组,汪办兴. 商业银行创新“互联网+票据”业务模式的思考[J].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5,(06):45-54.
[3]王红霞,曾一村,汪武超. 票据市场:国际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 农村金融研究,2015,(07):7-11.
[4]周荣芳,闫晓梅,颜永嘉.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规范与发展票据市场的思考[J]. 上海金融,2015,(01):99-102.
[5]肖小和,�u江,汪办兴. 票据融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 金融与经济,2012,(12):8-11.
作者简介:
高馨,女,吉林人,长江师范学院财经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