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年初时宣布了一项新年计划,即每两周读一本书。他推荐其阅读过的第12本好书:《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作者是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的尤瓦尔·赫拉利教授,主要讲述人类崛起的过程。为了更好地理解《人类简史》,我同时三本书对照着读。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一直从事于教科文组织“全民信息计划”的工作,全民信息计划有六个优先领域,分别是“信息促进发展”、“信息保存”、“信息素养”、“信息伦理”、“信息获取”、“多语言”。所以,我在读此书,也更多地关注于信息学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这六大优先领域在其中的体现。
一、信息促进发展
动物也有语言能力。例如,青猴能对同伴吼出“小心,老鹰”or“小心,狮子”之类的声音,用于信息交流。由于基因突变,智人的语言能力远远高于猴子,智人能够通过有限词汇组合出无穷意义。例如:“今天早上,我在河边看到一群狮子在喝水,吓得边上的野牛都跑了,大家要小心。”基于这些信息,十几个智人商量好,等明天早上在狮子来到河边之前,挖个陷阱,捉个野牛。这些能高效组织信息并利用信息的族群能够组织大型活动,更利于族群发展。
与此同时,人类语言的另一项功能逐步体现出来,这就是“八卦信息”或者叫“社交信息”。可以想象,7万年前,有一天,三个女人坐在河闲聊,内容是:男人,食物,民主。A女说:“我昨天看到那个缺牙的男人摘了一串香蕉,都自己吃了,没带回来给大家。”B女说:“那个脸上长疤的男人倒是天天带回来不少水果复杂。”C女说:“下次选酋长时,咱们选长疤男人吧。”慢慢地,以语言为表现形式的信息处理的能力促进部落规模逐步扩大,促进部落民主生活。
除了上面说的“河边的狮子”与“摘果子的男人”这些事实信息之外,人类还有一种虚构信息并共同相信这个虚构信息的能力。从小的方面说,一个智人对另一个智人:许诺一个还未存在的事件。从大的方面说,“圣经”、“创世纪”等都是一群人,不断地虚构一个故事,并成功让绝大多数相信。这也导致了货币等价交换的产生。
二、信息保存
语言是最初的信息交流方式,但是只能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很难进行保存与广泛传播。录音机和好莱坞的有声电影也只有近100年的历史。保存信息的最初介质-大脑,原始人类的大脑能够保存数千动植物的形状、习性等信息,不然,就饿死了。但随着一个人的消亡,他大脑中存储的信息就消失了。从语言到文字是人类进化的一大步。
为了便于记录信息,原始人类开始在石头上画图或用在绳子上打结,方式记录信息,这些最后逐步演化文字。有了信息记录,就要建立数据库,就需要规范、标准、元数据等。原始数据库里元数据有:时间、地点、人、猎物及数量、种植物及数量等。苏美尔人5000年前的楔形文字和12世纪南美安地斯地区的结绳语都是原始的数据库。
随后,人类有了汉谟拉比法典之类的人类社会复杂的行为规范的信息保存形式。
三、信息素养
与发明书写相比,各种文明还需要有组织工具(像是编目)、快速的复制工具(像是复印机)、快速准确的检索工具(像是计算机运算)、有信息素养的人,来使用和解读这些文字记录。世界上直到现在还不断有未知的古老文字被发现,但已经无法解读。苏美尔、古埃及、古中国和印加帝国的特殊之处,就在于这些文化都发展出了良好的技术、能够将文字记录予以归档、编目和检索,另外还投入资本培养人才来负责抄写、数据管理和会计事务。其它很多没有这种能力的古老文字就逐步消失了。
对于古代社会的个人而言,学会阅读及书写文字是大量掌握信息并传播信息的基础,但这个成本高昂,掌握这种技能的人就极少,同时拥有了特别的权力,成为祭司、会计、僧侣、官员等人员,甚至导致阶层分化和世袭。
四、信息获取
信息获取是贯穿人类历史的整个发展阶段。由于古代的信息载体是泥块、石头等不易流动的介质,信息传播速度较慢,信息获取困难。后来,中国出现的纸质书本加速了信息的传播。在中世纪的中国和欧洲,阅读都只是少数人员的特权。随着中国的造纸和活版印刷术进入欧洲后,欧洲开始大量的复制各种书本,信息获取变得容易。科学技术和文化也随之快速发展。
信息获取能力的不同在各个地区的差异很大,甚至导致了帝国的变迁。在15世纪和16世纪随着世界航海技术的发展,欧洲人进入快速侵占全球的时期和技术大发展时期,而中华帝国则停止了航海和大量接收先进技术。同样,南美各个帝国、奥斯曼土耳其、莫卧儿也开始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五、信息伦理
《人类简史》第八章的标题是“历史从无正义”。人类社会的合作网络背后的想像出来的秩序既不中立也不公平,总把人分为三六九等。上等人享有各种权力,下等人只有被歧视与压迫。从《汉谟拉比法典》到《独立宣言》都明文写出了白人/有色人种,男人/女人,自由人/奴隶,富人/穷人,高种姓/低种姓之间的不平等。这些都被归于伦理问题。
这些不同的人群在历史中地位不同,获取信息和教育的机会也不同。在信息社会中,这种不平等仍存在,不同人群接触信息的情况差距很大,导致能力和经济地位差距越来越大。称为“信息伦理”努力保护各种人群平等地获取信息,保障信息的自由流动,仍是全球性的问题。
六、多语言
人类发展中,最初出现的几种语言,随着人类的迁徙与融合,形成现在各种语言。16世纪起欧洲列强对全球的统治中逐步建立了语言学的专业研究,破译了失传2000年的楔形文字,发现了梵语与欧洲各语言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印欧语系”理论。在《世界史纲》中,“印欧语系”也称为“雅利安语系”。
语言学这项学科得到欧洲帝国的热烈支持,为了统治更有效,就必须了解这些属民的语言和文化。当时,英国派驻印度的官员必须在加尔各答上课三年,要学习希腊语、拉丁语、梵语、乌尔都语和波斯语以及本地的文化和法律知识。这些知识为欧洲各帝国带来了明显的实际利益。
在全球化的今天,多语言的问题仍是信息学里的重要问题,跨语言检索、机器翻译等都居此类。促进网络上的多语言、支持多语言的文化表达,促进不同语言之间的信息交流。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03728-939163.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段黎萍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