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拿战役结果
1806年,在欧洲战场上,法国与普鲁士之间爆发了耶拿战役。在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的英明指挥下,耶拿战役结果是法军取得了全面胜利,经此一战,普鲁士军队遭受重创,两万余名普鲁士官兵喋血沙场,二百门火炮亦成为法国人的战利品。
耶拿战役图
据欧洲历史记载,耶拿战役结果十分惨烈,在给普鲁士军队造成巨大伤亡的同时,法军亦有数千将士魂断疆场,然而战役取胜之后,好大喜功的拿破仑并没就此反省引起这场战争的外交失策,依然以凯旋归来的姿态对战争中做出巨大贡献的法军军官加官进爵,比如第三军统帅达武,他因此战而被封为奥尔斯塔特公爵,更成为帝国历史上名垂千古的著名战将。相对的,作战不利的贝尔纳多特则在回到巴黎后,遭到了拿破仑的严厉指责,继而被免职。
耶拿战役结果,对法国人来说,自然是一场欢庆,然而对战败的普鲁士人来说,无疑是一段长久的痛苦。
在战役中遭受巨大损失的普鲁士人,战后一度情绪低落,尤其是不伦瑞克公爵在战场上受到了致命伤,这意味着接下来的很长一度时间内,普鲁士人都无法对法军实施有效的反击,加之霍恩洛厄亲王与冯·吕歇尔将军所率领的数万普军又分别在10月11月投降法军,如此一来,对普鲁士的士气,更是形成不小的打击。
普鲁士的惨败,标志着第四次反法同盟与法国正面交战的失败,这意味着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兰西第一帝国,还将纵横欧洲大陆一段较长的时日。
耶拿战役背景
耶拿战役图片
当时,法国军力快速崛起,成为雄霸欧洲的一股强大的军事力量,因而欧洲各国对此都有反法迹象,一时间,拿破仑领导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在欧洲大陆上处于众矢之的的位置。
虽然,表面上欧洲各国暂时相安无事,可实际上却是暗潮汹涌。在反法联盟中,英俄两国对法国来说是最大的威胁,在普鲁士的态度暂不明朗的情况下,拿破仑打算运用外交斡旋的办法先稳住他,于是,拿破仑向普鲁士国王贿以当时的英国领地汉诺威,才确保普鲁士暂时不参与到反法阵营中。
然而割让汉诺威,在拿破仑而言,不过是权宜之计,不久之后,在与伦敦的辉格党政府谈判时,拿破仑又出尔反尔,将汉诺威归还给英国。深感受到愚弄的普鲁士人一气之下彻底倒向了反法阵营,并酝酿着对法国实行军事报复,这便是发生耶拿战役的背景。
不过,也有史料表明,“汉诺威事件”,虽然是拿破仑的外交失策,然而也是俄国的老牌盟友普鲁士对法开战的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即这件事实则起到的是一个导火索的作用,真正的耶拿战役背景,恐怕要追溯到十八世纪,法国军力崛起之初,那时,傲慢的法国人已流露出称霸欧洲的野心,而使得邻国有所警惕了。
2016-05-13 09:39:02来源: 武林军事 责任编辑:军事小x0条评论耶拿战役经过
耶拿战役图
有关耶拿战役经过,在拿破仑的人物传记中很容易找到。
1806年10月,拿破仑的法军主力在耶拿附近遭遇到霍恩洛厄亲王的部队。政治上积怨已深的两国军队狭路相逢,随即展开激烈交锋。一时间,炮火隆隆,数十万大军在烽烟四起的欧洲大陆上展开了血肉厮杀。
起初,拿破仑仅有的近五万兵力并不占优势,然而在他充满智慧的战略部署下,法军依然在战斗中发挥了很大的主观能动性。相比而言,普鲁士军队的反应则要慢得多了。
由于霍恩洛厄亲王的部队在援军冯·布吕歇尔将军的一万五千人抵达之前已经开拔,所以导致后援不足,反而失了战争先机。加之拿破仑手下的悍将达武与贝尔纳多特同时收到指令赶往支援法军,所以当耶拿战役经过最初的短暂交锋之后,双方的兵力已相差无几。不仅如此,由于拿破仑的军队训练有素作战骁勇,连场战斗下来,法军已明显掌握战略主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战斗中,达武率领的精锐的第三军,凭借火炮优势抵住了普军多次进攻,继而迅速发动反攻,一举将普军击溃,确保法军最终取得了战争的全面胜利。
耶拿战役双方兵力
耶拿战役图片
据说史料记载,耶拿战役双方兵力投入都十分巨大,拿破仑几乎将他的主力部队全投入到了耶拿战场,因而耶拿的法军人数约为九万六千人。而普鲁士方面的三路大军,阵容也不容小觑,辖下有不伦瑞克公爵所率领的五万五千人马、霍恩洛厄亲王率领的三万八千人的部队,以及冯·吕歇尔将军麾下的一万五千人的军队。由此,经过粗略统计,耶拿战役双方兵力,竟超过二十万人,这在当时的欧洲战场上,也算得上是规模十分庞大的一场战役了。
其实,就耶拿战役双方兵力相比较,普鲁士部队在人数上要略胜一筹,然而此一战关乎法国在欧洲战场上的战略地位,因此,拿破仑志在必胜,几乎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全部兵力都投了进去,其中也包括被他视若瑰宝的缪拉所率领的骑兵部队,以及达武的第三军。
经过连场恶战,普鲁士大军终于不敌法军而溃败。
据战后伤亡数据统计,此一战,普鲁士各军共计伤亡二万七千人,损失火炮二百门。而法军由于战术配合得当,指挥高明,在付出了伤亡5000人的代价之后,终取得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