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思勉读史札记读后感 礼佛札记 《君子无忧》读后感无私无我 才会快乐 礼佛札记

古代的仁人君子为什么能够做到「无一日之忧」呢?难道他们没有生老病苦,没有学业、事业和家庭的烦恼吗?从文中可以看出君子能够做到这一点,首先有个前提,先要做个「修行」人,修养自己德行的人。
我们都听过「君子忧道不忧贫」,所以君子不是无忧,而是不为自己忧。或者说志在天下,无私无我,所以无忧。
所谓学贵立志,志在有恒。因为明白自己所追求的境界,定下目标,矢志不移,所以能够在修学的过程中,沿着目标努力精进,虽未达到,但也是心中有定,正如《大学》所说:「知止而后有定」。能够「其未得之,则乐其意」,「既得之,又乐其治」就是达到了所求的境界后,能够用自己的所得利益自己,也利益自己身边的人,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试想,一个人把国家、民族的未来,时时放在心上,抱有「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气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国忧民,为天下而忧,提起的是一份责任,这种「忧」其实也是一种「乐」,一种找到人生目标而终生不移、不悔的君子之「乐」,所以孔夫子说「君子无忧」。
栖身的房子破了,堪「忧」;被罢官了也堪「忧」。试想,当我们的房子在秋风中破了,我们还能想到其他饥寒的人吗?还能够写出来传颂后世的诗歌吗?当我们被领导重用时,能够忠心为国,可是我们被贬谪戍边时还有忠君报国的心境吗?
我们都知道唐代诗圣杜甫,他有一首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自己的家里面是那样的穷困潦倒,他心中想到的是什么呢?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想到的是有更多好房子让所有人都住上。由自己的处境想到和自己一样的人,人饥己饥,人溺己溺,这是何等仁厚的胸怀。所以君子不是「无忧」,是有忧而能够做到「不忧」,因为他心中无我,不把自己的苦难放在心上,始终想到的是别人。
再比如说范仲淹,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可见,不论何种处境,他仍然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的情怀都是君子之志。看似进退都「忧」,实则进退都「乐」,因为始终都想到的是别人,甚至国家民族,「是以有终身之乐」。所以,「忧」「乐」是人的一种心境而已。
小人则反其道而行之,一定会抱怨社会的不公,抱怨自己的怀才不遇,甚至呼天抢地都有可能……所以这就是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论语》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归根结底是因为患得患失。
《中庸》里说:「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既不抱怨说上天不给我机会,也不抱怨这个世界没有人了解我,君子能够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君子不仅不会抱怨、呼天抢地,甚至还会「反求诸己」,更加修养自己的德行。所以君子这种坦荡情怀是一种由内而外洋溢出来的人格力量。
那么君子与小人如何界定呢?在我们儒家的很多经典里,尤其是《论语》中找到答案。那就是君子不去过多的要求外在世界,而把更多有限的时间、精力用来修养内心,这就是孔老夫子所说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克己复礼」,其实就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我们今天常说做人要厚道,是讲要包容和悲悯别人的过错,这种源自内心的厚道,是一种宽恕仁厚的品格。具有这种品格的人,就是君子,所谓「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论语》关于学习的论述中,孔老夫子认为学习者有两个目的,一种是为君子学,一种是为小人学,所以在学习的问题上也有君子与小人之分。
孔老夫子也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之学者为己,说真正尊崇学问的人,是为了提升自己的道德学问,最大限度地服务于社会和他人。「为人之学」,就是学了一点知识和技能以后,把它当工具,为自己谋得一份福利。所以孔老夫子曾经直截了当跟他的学生说:「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就是教诲弟子们所学的一切,要重在修养自己的德性。所以君子不会有那样起起伏伏的欢喜或者沮丧,君子永远着眼于当下,做一个完善自己内心的人。只有时时内求、内观自省,才会不断提升自己,在这个提升的过程中体会修学的乐趣,所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现在我们来体会一下《论语》一书中有关「乐」的字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学习,人生一乐;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这三句说的是安贫乐道的人生之乐;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志学求道,自得其乐……
所有这些,都是指的君子之「乐」,是君子在修道立学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性德之「乐」。
君子之「乐」并不难,做好自己的事,先做一个如法善良的好人。这是《论语》对于君子的基本界定,也就是说君子的基础,首先是一个善良的人,然后是一个伟大和高尚的人。孔子的学生曾子曾经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一个人如果成天想的都是他自己住的房子怎么样,自己过的日子怎么样,那么这个人很难成为真正的君子,君子应该是胸怀天下的。这份担当,就是中国儒家传统文化中所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君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一个人在发达的时候就要想到天下己任,而一个人在穷途末路困窘不堪的时候,也决不放弃个人修养,这就是君子了。一个君子只有在困境中不断完善、磨砺自己,真正提升到一定境界的时候,他才有可能去帮助别人。
夫子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这是说君子和小人每天想的事情是不同的,君子每天在牵挂的就是自己的道德;而小人每天就惦记自家的房子,他不会想到大庇天下寒士,每天都在算计着自己的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在小私、小我里面打转,所以是小人。所谓「小人」,就是没有大眼界,自私自利的人,「其未得也,患弗得之;既得之,又恐失之」,而没有一天是快乐的。
孟夫子说「上下交争利,而国危矣」。如果大家都是「小人」心,我们的社会发展就不堪设想了。
所以君子是明了人生真谛的人,「乐」在道中。古人云:「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他们于学业、事业、家业、道业中都会坚守自己的节操。
「社会国家者,互助之体也」。我们修养自己,不仅自己「无忧」,有「终身之乐」,还会利国利民利家,何乐而不为?

爱华网 www.aIhUaU.com欢迎您转载

吕思勉读史札记读后感 礼佛札记 《君子无忧》读后感无私无我 才会快乐 礼佛札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33051/871782354522.html

更多阅读

读史明智---读后感 读史使人明智

读书的时候不爱读历史,原因是觉得特无聊,上课唯一目的就是背诵一大段一大段批判封建社会现实之类无趣的话来应付考试,这让记忆力不甚好的我很是辛苦.为此,我对一切关于史类的书完全都没有兴趣,当然那些关于篡改历史的连续剧,倒是很

老何读史札记 关于中亚的河中府——撒马尔罕 读史札记 吴晗

老何读史札记关于中亚的河中府——撒马尔罕河中(英语:Transoxiana),指中亚锡尔河和阿姆河流域以及泽拉夫尚河流域,包括今乌兹别克斯坦全境和哈萨克斯坦西南部。河中府(今中亚境内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即撒马尔罕,是中亚著名的文化古都,古名

读史札记——章邯的悲剧 读史札记 吴晗

疆场争锋,一胜一负,固然是前线将士智拼力逐的结果,然而,与其后方执政者的举措,又何尝没有干系呢?从秦将章邯在巨鹿之战前,兵锋无坚不摧;到巨鹿之战后几无立足之地上看,就足以说明了这一点。秦二世二年七月,陈涉振臂一呼,天下云集响应,六国藉此

读史札记:周武帝和周世宗

周武帝和周世宗人们习惯拿周武帝和周世宗相比:两人都是年轻有为,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令人称道;又都是壮志未酬,英年早逝,一个好端端的花花江山被别人白白捡了去。其实,细究起来,二人失国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天不假年,使两人英年早逝,替他人作嫁

声明:《吕思勉读史札记读后感 礼佛札记 《君子无忧》读后感无私无我 才会快乐 礼佛札记》为网友儚随偑澫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