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派绘画又称动作派,属于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黑山学院,素来采用美国教育的最激进的试验,它没有规定课程。在黑山学院及欧洲传入的先锋派思想中,有一种超现实主义自动化的艺术理论,西班牙画家米罗实践了这种理论,他把颜料溅洒在画布上,然后把蘸了颜色的画笔在画布上到处移动,这种技法上的自动主义,直接启发了美国的行动派画家;还有法国的马松比米罗的笔触更为轻松,整个画布上是一种线条的猝发,一种颤动的色彩的放电。他们对美国的戈尔基和波洛克有直接的影响。
波洛克绘画所创造的神奇效果几乎与他使用的笔和画布毫无关系。他的绘画已经完全替代了创作的本身,是一种近似表演艺术的创作形式。
波洛克的油画有着令人愉悦的美,是因为它们与自然界不规则的事物一样符合分形法则。所谓分形,就是部分与整体具有同样的形状。当我们观察海岸线时,会吃惊地发现海岸线的一部分与整个海岸线具有同样的形状,这就是分形,大自然中到处充满了这种分形艺术。
波洛克。1912年1月生于美国怀俄明州的科迪城。早年在纽约学生联盟学画时,对默西哥画家西盖罗斯、奥罗斯科有极大兴趣,后又追随H·霍夫曼的画法。
1930年开始移居纽约,进入美国现代画家本顿所领导纽约艺术学生联合会学习。这时他所作的大多是小幅风景画,1938~1943年间,他的第一批参展作品显示了某种摹仿毕加索、米罗、甚至马宋等画家的性质,除了运用象征和发挥超现实主义的幻想之外,手法是半抽象的。
1943年开始举行个人展览,得到美国现代派艺术收藏家古根海姆的资助,从此波洛克在美国和西欧名噪一时。1945~1946年间,波洛克从www.(aIhUaU.com纽约迁往郊区长岛,开始他的行动派绘画创作。波洛克行动绘画的创作过程很奇特,他先把画布钉在地板上,然后用棍棒浇上油漆,随着画家自己的走动,任其在画布上滴流,他说,他的创作是潜意识的冲动,“当我画画时,我不知道在画什么,只有以后,我才看到我画了什么。”
真正开始把画布铺在地上,以所谓直觉或偶然因素来表现画家的下意识,形成洒滴颜色的作画方法,大约是在1947年。评论家哈罗尔·罗森堡(HaroldRosenberg)曾说,“行动绘画”与画家围着画布作画的活动有关系,它引起了对绘画过程的注意,把作画过程中留下的潜意识行为效果,视作艺术的创造,一部分理论家们断定这是抽象表现主义的一大贡献。可是另一位有实践经验的画家说,当人们面对画布作各种滴色活动时,决不单纯是一种偶然性动作,他仍要受到经验与思考力的制约。
我们从波洛克这些作品的色彩规律性上发现,他的滴洒活动并非完全是非自主的无意识行为,相反,他存在着“构思”的选择机能。读他从1947至1951年作的抽象画,会发觉画家所“构成”的是一种总体均衡的美,有流动的和谐和自然激情的艺术魅力。这一幅《壹》(又名《第31号》)就是如此。色彩在画上的不同质的流动与趋势,寓有他由个性所支配着的合奏的力。持续变动着的色泽堆砌,造成了丰富多变的组合(图上是全画的局部),在个别部位还有点象我国古代绘画的“大泼墨”似的,具有一种内在的、蓄意表现的韵味。观赏波洛克的滴色画,你会感觉到画家在挥洒颜料时所思考的层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