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建筑:中国古建筑的精髓,是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不用一颗钉子而建造出坚固的房屋。
▲榫卯工艺还大量运用于家具制作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没有人会把一套刚刚置下、空空荡荡的房子称为“家”,而只有当它存放了家具后才会被叫做“家”,建筑与家具的关系,不论古今、不论中外,从来都是秤不离砣、砣不离秤。古建筑与古家具更是形影相随、唇齿相依,共同构筑了中国古人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环境,一方面,建筑包容了家具,也影响了家具,另一方面,家具既丰富了建筑,又师法于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为主,而中国传统家具以木作为主,同样的材质,是二者能够紧密联系与高度互动的基础。中国古代建筑行业并没有设计师或施工队一说,传统家具行业也没有设计师或制造者一说,从业人员一概被称为木匠、工匠或匠师。我们无法确知当时的木匠行业是否有建筑木匠与家具木匠之分,但可以肯定,许多木匠是身兼二职的。根据历史记载,在古代木构建筑的巅峰时代北宋,技艺超群的著名木匠喻皓就不但从事建筑设计,同时也设计、制作家具。同样,在古典家具的黄金时代明代,史上最出名的木匠、明熹宗朱由校不但痴迷于设计和制作家具,也醉心于建筑设计,房屋建成后往往高兴得手舞足蹈,天启年间紫禁城部分宫殿重修时,他亲临现场指挥,俨然一个不合时宜的技术总监。
建筑形式对家具有着直接影响。建筑的形式是由起居方式、经济水平、人口密度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影响家具的因素也有很多,其中建筑形式是特别重要的一个因素。有人分析说,明代家具注重线条,与明代的建筑室内采光不好有关,而清代室内采光条件改善了,能看清细节,所以格外重视雕饰,我认为是很有道理的。
古代建筑对传统家具最为至关重要的影响无疑是榫卯结构。作为中国古建筑与传统古典家具共有的精髓,榫卯结构的历史极为悠久,它究竟何时开始用于家具已经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它首先广泛应用于建筑中,已知最早的榫卯结构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社会的建筑遗址中,距今已有7000年之久。
古代建筑中的榫卯结构,是立柱、横梁及顺檩等主要构件之间以榫卯相结合,从而形成富有弹性的主体框架。这种结构不但赋予建筑物极大的灵活性,而且能够以柔克刚,有利于防震抗震。作为榫卯结构的杰出典范,建于辽代的山西应县木塔高达67米,为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木塔,不但挺拔壮美,而且历经数次大地震却安然无恙,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传统家具中的榫卯结构,是构件之间以榫卯相结合的结构方式,可以有效地限制构件向各个方向的扭动或变形,明代中后期硬木的大量输入,使工匠能够以很小的断面制作精密的榫卯,从而大大提升了家具的耐用性和观赏性。
我们从传统家具的造型和雕饰上,随处都能找到古代建筑的印记:家具的腿子与建筑的立柱如出一辙,都有“侧脚”和“收分”,腿子底部的“马蹄”与建筑中的柱基柱础又是何其神似;家具中横材与竖材的交接处多用牙子,既起到加固作用,又有装饰作用,建筑中梁枋和柱子的交接处也使用替木予以支托,通常都是精雕细琢,以起到装饰作用,可以说,家具的牙子与建筑的替木,完全是异曲同工;古代建筑中,门窗上常有空灵剔透的棂格,不仅起到采光和空气流通的作用,而且极具装饰性,与传统家具中罗汉床、架子床、拔步床的床围别无二致,常用的图案或纹样如云纹、如意纹、山字纹等也完全一致。
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