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军校和黄埔军校 中国军校 “保定系”与“黄埔系”的荣辱盛衰!

在国民党军界中派系众多,仅中央军里就有"保定系"、"日本士官系"、" 黄埔系"三大系统,另外还有东北军、西北军、川军、粤军、晋系、桂系等等。其中中央军代表国民党军队的嫡系,其余被称之为"杂牌军"。而"黄埔系"则为嫡系中的核心与骨干,是国民党在历次战争中,特别是蒋介石实行军事独裁的重要支柱。

在"保定系"和"日本士官系"中,蒋介石可算得上是资格最老的一个。他1907年7月考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学习,次年2月留学日本振武学校三年,1911年以士官侯补生的资格在日本陆军炮兵部队实习,即将期满时,辛亥革命爆发,因此他擅自离开日本回到中国,在江浙一带领导起义,被日本方面开除,失去进入日本士官学校学习的机会。但也勉强算得上是"半个士官生"。蒋介石作为"保定系"和"日本士官系 "的首领是当之无愧的。他凭着这两大系又培养出庞大的"黄埔系",为他的政治起家打下了坚实基石。

"黄埔系"的产生及由来

"黄埔系"因黄埔军校而得名。1924年6月16日,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下,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在广州黄埔岛开学,简称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以后该校几易校名。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改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仍由蒋介石任校长。抗战爆发后,军校迁到四川成都,1946年初迁回南京,又改名陆军军官学校。到国民党政权在大陆败退时,军校第二十三期学生3000多人随胡宗南撤退到西昌一带,除投诚被俘外全部被歼。至此,军校不复存在。军校共有洛阳、武汉、成都、广州、昆明、南宁、西安、迪化等九所分校,起止时间为1926-1949年不等。从第一期到第二十三期,军校共培养32万余人。其中 1924年到1929年共培养了七期13000 余人。这些人中的多数形成了国民党中央军的骨干--"黄埔系"。

但是,黄埔师生不等于"黄埔系"。二者的区别: 一、是否为前七期的毕业生,越早资格越老,权力也愈大;二、是否掌握相当的军政权力和是否忠于蒋介石倡导的 "黄埔精神"。所谓"黄埔精神",就是要"服从校长、尽忠党国、精诚团结、成功成仁"。蒋介石并以死于陕北的整编第二十九军军长刘戡、死于孟良崮的整编第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等为典范。按此标准,尽管黄埔师生中官拜将校的颇不少见,但真正效忠于蒋介石的,毕竟是少数。

"黄埔系"的荣辱与没落

"黄埔系"是蒋介石利用长期担任校长之便,以国家力量豢成效忠其个人的一支武装力量。但"黄埔系"从出现到羽翼丰满有一个长期的过程。1924年10月,黄埔学生军与友军一起平定商团叛乱后,于11月和12月先后正式成立军校教导第一、二团,由何应钦(日本士官学校生) 、王柏龄(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生) 分任团长。次年参加北伐东征,此为黄埔校军时期,也是"黄埔系"萌芽时期。1925年2月,国民党中执会决定成立党军第一旅,旅长何应钦,校军一变为党军。4月组建以钱大钧(保定军官学校五期留日生)为团长的第三团,6月平定刘震寰、杨希闵叛乱后增加了第四、五团,由刘尧宸(保定军官学校七期骑科生) 、蒋鼎文分任团长,此为国民党党军时期。1925年8月第一旅扩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师,师长何应钦,原党军第四、五团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师,两师合为第一军,全是黄埔子弟,军长蒋介石(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留日生),次年参加北伐。此为国民革命军成立时期。1927年4月至1937年7月为"黄埔系"初步形成时期。北伐军占领东南一带后,蒋介石将第一军扩编为第一集团军。发动了"四一·二政变",是上海大屠杀的主要凶手之一,是"黄埔系"重要人物刘峙(保定军官学校二期步科生) 任师长的第二师。

在1929 -1931年的新军阀混战中,蒋介石依靠"黄埔系"这支日益强大的军事力量,先后打败了唐生智(保定军官学校一期步科生) 、张发奎、李宗仁、石友三、阎锡山和冯玉祥等部。期间,除中央军尤其是"黄埔系"外,其他部队几乎均叛变过,并相继投靠蒋介石。蒋介石通过改编、改组这些军队,大批安插、起用"黄埔系"军人到要害岗位上,从而大大扩展了他的军事实力。由于"黄埔军"军队在组织、纪律上相对比其他部队要强些,财政、装备、后勤也较为充足,故在历次战争中屡败众军阀,从而政治、军事实力愈益雄厚。此后在多次进攻苏区,"围剿"红军时,"黄埔系"都是主力。但此时的"黄埔系"未能全部掌握大权,在十年内战时期(1927-1937年) 国民党军队指挥大权多为"保定系"与黄埔教官,黄埔学生中除胡宗南等少数人外,一般只是中层军官,未掌握上层指挥权。在抗战时期,黄埔出身的许多将领纷纷率军上阵与日军作战,在历次战役中,先后有谢晋元、戴安澜等20多名将领壮烈殉国。也正是在抗战时期,"黄埔系 "全面形成,其骨干纷纷当上了师长、军长、集团军司令乃至战区司令长宫,从而完成了军界的接班部署。全面内战时期"黄埔系"势力达到了顶峰。三年内,国民党军队的第一线指挥官如:地区"剿总"、绥靖区、警备区、兵团、军、师管区的司令官以及军、师长,大部分来自"黄埔系",甚至中央军事部门的指挥大权也部分掌握在他们手中。

"黄埔系"可分为黄埔教官和黄埔学生。前者乃是在黄埔军校开办之初,蒋介石从保定军校,云南、广东、浙江的陆军讲武堂,江西海陆军讲武堂、日本士官学校以及留俄、留法勤工俭学人员中挑选来的教职官员。他们到黄埔后,受戒于蒋介石,念得蒋氏真经,修成黄埔正宗。蒋介石靠他们起家,因为一则黄埔学生要由他们来训练教育,二则黄埔毕业生缺乏独立作战和指挥的能力和经验,要执掌军队大权至少需要十年以上时间。在这个过渡时期,要由他们来支撑带领黄埔学生。故在黄埔学生羽毛未丰之前,黄埔教官一路领先,执掌了中央各军事部门的大权,即使在抗战和全面内战时期,仍未衰落。其核心人物有:曾任交通部长、北京军需学校毕业的俞飞鹏;曾任军委会委员长侍从室主任、上海特别市市长、保定军官学校五期留日生钱大钧;曾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浙江讲武堂毕业的蒋鼎文;曾任徐州"剿总"总司令、保定军官学校二期步科生刘峙;曾任空军总司令和国防会议秘书长、保定军官学校八期步科生周至柔;曾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和参谋总长、保定军官学校六期步科生顾祝同;曾任行政院长、陆军总司令、中央评议会主席团主席、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生何应钦;曾任国民党副总裁、参谋总长、军委会政治部长、保定军官学校八期炮科生陈诚等。

黄埔学生中虽仅有胡宗南一人得上将衔,但却掌握着军队的实际权力,从而真正成为国民党军队的中坚和骨干力量。乃至四十年代后期,黄埔学生在国民党军政界中可谓将星闪烁,冠盖如云。其主要人物,几乎均为前七期生,最神气的是前三期,前后界限分明,高一期压死人。在前七期中,也有不少后期生超过前期生而居高位的。在黄埔学生中,兵团司令以上的将领有百余人。其中3人当上国防部长:一期生黄杰、陈大庆,四期生高魁元;任过参谋总长的有:一期生桂永清、王叔铭,五期生彭孟缉。而各军兵种司令也多由黄埔毕业生担任。如桂永清任过海军总司令,王叔铭任过空军总司令,关麟征任过陆军总司令,装甲兵司令由二期生沈发藻担任,宪兵司令由七期生罗友伦担任,军统局长由四期生戴笠担任,保密局长由四期生毛人凤担任,安全局长由二期生郑介民担任。还有国防大学、国防研究院、海军军官学校、中央警官学校、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学校等军校校长均为"黄埔系"学生。在反共内战时期,最高军事指挥官如各"剿总"司令、绥靖司令、兵团司令、军团司令及各军师长,也多由"黄埔系" 成员担任。

蒋介石与"黄埔系"的关系是互为利用。一方面,蒋介石依靠"黄埔系"起家,实行专制独裁;另一方面,"黄埔系"成员必须依靠大权在握的蒋介石以实现自己的权力欲望,步步高升,占据军界要职。同时蒋介石在职务、装备、后勤、作战等方面给予"黄埔系"种种特权;而"黄埔系"则效忠于蒋介石个人,其中不乏为之效死力者。

1949 年大陆解放前夕。"黄埔系"继大革命后出现第二次大分化,他们与"保定系"的不少将领先后走向光明,加入了革命阵营。"黄埔系"逃到台湾者则多为陈诚、蒋经国所排斥,有实权者在数千"黄埔系"成员中不过数十人而已。即使红极一时的胡宗南也遭冷遇,多数生活无计,苟活于世。至此,"黄埔系"没落了。

"保定系"的盛

保定军校是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设施最完整、学制最正规的军事学府。自1902 年起,保定先后开办了北洋陆军行营将弁学堂、陆军速成武备学堂、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以及陆军预备大学堂,1912年正式创办陆军军官学校。 1923年8月因军阀混战,财力拮据,学员断接,军校被迫停办。在先后二十余年中,保定共开办军事学校达十五所之多。从广义上讲,又可把十余所军校统称为 "保定军校";从狭义上讲,"保定军校"之称也可专指民国元年建立的陆军军官学校。在其开办先后二十余年中,这里共培养出11000 余名军事领导人才,仅后来成为将军的就有1500 余人,是名副其实的"将军的摇篮"。其中的许多人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保定军校也因此蜚声海内外。它所培养出的大批活跃于民国舞台上的著名军事人物,被人称之为"保定系"。

军校的历史沿革及体制

1902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在引进了东西方先进的军事科学技术和教育体制的基础上,开办了一系列军事学堂,其中最主要的是北洋行营将弁学堂。1903年又开办了全国最大的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孙传芳、齐燮元、孙岳、李景林、周思诚等均毕业于此校。1906年改为陆军部陆军速成学堂。蒋介石也在1907年7月入该校,次年2月肆业后留学日本。 1906年又设培养高级军官的陆军军官学校,1911年改称陆军预备大学堂。1912年2月,袁世凯任大总统后,把陆军预备大学堂迁北京,改称陆军大学。为培养北洋初级军官,遂在保定速成学堂和预备大学堂的基础上,又开办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以下均简称:"保定军校"。

保定军校从组织机构、教学骨干、教育体制到教育理论等方面都仿效德、日等国家的军校。该校首次改变了清末各军事学堂的取官制度,设有校长、教育长、副官等。下设有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五科。在校各级长官及教官多受过资本主义国家的正规军事教育。如第二、三、五、 六、八任校长蒋百里 ( 蒋方震的字) 、曲同丰、杨祖德、贾德耀、孙树林及各任教育长毛继承、张承礼、程长发等均系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尤其是被称为军事理论家和"兵学泰斗"的蒋百里,是先后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和德国陆军大学的高材生。他们都具有一定的现代军事理论和实践素养。在教育体制上,保定军校形成了一套从低级到高级的循序渐进的新式完善的军事教育体制。学生一般须接受从陆军小学、陆军中学到陆军军官学校的三级正规教育,尔后才到部队见习,从而受到严格、系统的军事训练。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内场(校内教课)与外场(校外训练演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军校专业科别分为学科与术科。学科主要讲授战术、兵器、地形及筑垒、交通等四大教程;术科则讲授器械体操、刺枪、劈剑、马术等。其教学设备比较齐全,是当时中国第一流的,不仅早期的武备学堂、速成学堂所不具备的,就是初期的黄埔军校在这方面也不及。

保定军校具有以上种种优越条件,它还是一所全国性的正规化的军官学校。所以,当时全国各地的优秀陆军中学毕业生纷纷前来报考入学。保定军校从成立起即以"不问政治","服从命令"为宗旨,力图把学生培养成北洋军队的顶梁柱。然而,毕竟时代不同了,这批学生与清末入军事学堂的学生不一样,他们不同程度地受过资产阶级革命思潮的熏陶和反满斗争的实践。因此第一期学生中许多人参加了辛亥革命武装起义,少数人甚至还当过将级的司令官、参谋长。在不断变化的政治形势 下,不少学生具有一定的革命思想和革命倾向,有的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或与革命党人保持种种联系。为此袁世凯在1914年11月第一期学生毕业时,曾密令各省区军事长官:"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一期毕业生与乱党关系甚深,各将军、师长应严加看管"。以后,由于袁世凯和各届北洋政府倒行逆施,在保定军校的第二、三、四期的学生中,有几百人离校到南方参加了革命军。许多学生对社会腐败深恶痛绝,积极参加"五四"运动等历次政治活动。八期步科生金佛庄、郭俊等,"尤信仰马克思主义",他们于1922年春在军校秘密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发起了由四十余名军校生成立的进步团体"壬戌社"。提议通过由个人(低级) 、部分(中 级) 、全体(高级)三过程,运用武装力量达到"改造中国"的目的。金佛庄、郭俊、茅延祯三位军校生分别在1922年和1923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北伐时期的国民革命军将领,亦都先后牺牲在北伐战场上。

保定军校的学生分散到各地各部队去,逐渐形成了所谓的"保定系"。其中虽也有不少人分配到北洋各军中,但随着政局的演变和国民革命的胜利,"保定系"便成为国民政府军队的一支重要派系。

保定军校和黄埔军校 中国军校 “保定系”与“黄埔系”的荣辱盛衰!

在近现代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保定的军事教育处于清末民初政治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保定军校所培养出的学生在中国近现代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辛亥革命期间,在革命风暴的影响下,军校的学生凭着满腔热血投入到推翻封建清王朝的行列里去。在此期间,吕超在京、津、沪、川等地发动革命,施从云、孙岳、何遂等在直隶发动起义,张钫、钱鼎等在陕西率部起义,刘建藩、张廷辅等在桂、鄂起义,李济深等在粤、苏等地率军讨清兵,蒋介石、杨杰等在江浙组织起义活动,商震在辽、鲁组建民军,发动起义。李凤楼、刘云峰及军官学堂监督曲同丰等为云南起义重要人物,朱鼎勋等在山西举义。在起义斗争中,有不少革命志士壮烈牺牲。蒋卫平为东三省革命党领袖,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以身殉国。施从云、熊朝霖、云振飞等发动滦州起义,在雷庄与清军激战中被俘遇害,张廷辅(协统) 于武昌起义时被暗杀。黄之萌、杨禹昌行刺袁世凯时被杀害。刘懋德在山东发动兵变,失败被杀害。各地的起义斗争对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起到推动作用。

二次革命期间,保定军校生积极参加斗争或起义,时题吉、王正藩、朱葆诚、萧向阳等领导人于失败后被杀害。在反袁称帝和护法战争中,保定军校生已成为名地的军事骨干力量。刘建藩、林翼支、刘霖、尤民、夏述唐等领导人于战斗中牺牲或被捕杀害。在北伐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中保定军校生占很大比重。蒋介石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张群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议;王柏龄任国民革命军总预备队指挥官;邓演达任国民革命军总政部主任;白崇禧任副总参谋长;黄绍竑任第七军党代表,王应榆任参谋长;唐生智任第八军军长,刘文岛任党代表,晏勋甫任参谋长;王天培任第十军军长;赖世璜任第十四军军长,熊式辉任党代表;金佛庄任总司令部警卫团团长;叶挺任第四军独立团团长;黄琪翔任第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六团团长;严重任第二十一师师长等"革命军的中坚将校"均系"保定军校同学"。仅第七军团以上的军官即有12人系保定军校生,占百分之七十左右。

在抗日战争期间,"保定系"许多将领为挽救民族危亡,维护中华民族的独立和领土完整而英勇作战,成为抗日名将。如新四军军长叶挺、领导东北民众抗日军的苏炳文、在绥远抗战的傅作义、参与指挥卢沟桥作战的何基沣、张克侠、秦德纯、张维藩、张寿龄、董升堂、曾国佐等,指挥凇沪抗战的蒋光鼎、张治中、陈诚、参与指挥台儿庄战役的白崇禧、徐祖贻等。还有在抗战中为国捐躯的如第九军军长郝梦龄、第二十九军军长陈安宝、第二十三师师长李必蕃、第五十四师师长刘家麒、第一七四师师长夏国璋、第一五二师副师长林英灿、第二一五旅旅长赵锡章等。

成为民国军政界的一支重要力量

由于 "保定系"将领受过严格而正规的军事教育和训练,有着较高的军事素质,因而受到国民政府、军队和各地方集团的重视,不少人成为中央军事机关及各治一方的封疆大员。如曾任参谋总长和国民党副总裁的陈诚,国防部长白崇禧,先后任军委会政治部长和新疆省政府主席的张治中,陆军总司令顾祝同,空军总司令周至柔,国防部次长秦德纯,副参谋总长郭寄峤、郭忏,军委会政治部副部长黄琪翔,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等。此外,在集团军总司令、战区司令长官、"剿总"司令以上的将领中,"保定系"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白崇禧、张治中、顾祝同、刘峙、黄绍竑、廖磊、李品仙、陶钧、胡宗铎、叶琪;晋系集团的杨爱源、傅作义、赵承绶、孙楚、王靖国、梁培璜、陈长捷;东北军的荣臻、王以哲、何柱国、董英斌、刘多荃、牛元峰、何立中等;粤系集团的李汉魂、余汉谋、邓龙光、寥培南等;川军系统的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等。这些人物在中国现代军事史上均有一定的影响。在整个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保定系"在相当程度和相当长的时期内,控制了中央和地方的军事实权与一部分政权,成为军政界一支重要力量。即使后来崛起的"黄埔系",也只能与之平分秋色,而未能完全取而代之。

在近现代军事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保定系"中还有不少人,成为以后许多军校的领导和骨干。保定军校在中国近现代军事教育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对后来的军事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清末到民国期间,保定军校生先后在陆军小学及各地军校任职者甚多。保定军校的教学方法和教育体制及训练方法也为以后各类军校所模仿。黄埔军校创办后,其教育体制和训练方法多循保定军校,其教学内容也多与之相似。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黄埔军校的各级领导、教官,多为保定军校生。如校长蒋介石、副校长李济深、先后任教授部主任和教育长的王柏龄、先后任教练部副主任和教育长的邓演达、学生队总队长严重、军事教官顾祝同、刘峙、刘尧宸、钱在钧、季方、金佛庄、郭俊、张治中、周至柔等。黄埔军校的军事教官除一部分是国外留学生外,多数系保定军校出身。诚如孙中山先生所说,黄埔军校"诸位教员有从外国来的,有从保定学来的,但保定军校成立的时间很久,人数很多,器械又完全,我们这个学校所处的种种地位,都是比他们差得很远"。在黄埔军校领导骨干力量中,"保定系"占为多数。

黄埔军校在各地设立了一些分校,保定军校生同样也成为这些分校的骨干。如南宁分校各任的校长俞作柏、吕竞存、夏威;洛阳分校的祝绍周等。其他军事学校或训练机构中,如陆军大学校长蒋介石、先任校长后又任教育长的杨杰、徐培根、万耀煌;中央航空学校校长周至柔;中央空军幼年学校教育长汪强;中央训练团团长蒋介石、副团长陈诚等。一些地方性军校或教育机构的主持人,如东北讲武堂教育长鲍文樾、王瑞华;东北军官训练团教育长董英斌;晋军军官教导团教育长楚溪春等,均出自保定军校生。特别一提的是,保定军校生在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一些军事学校也成为领导骨干,如早期的红军大学(后改为抗日军政大学)高级班的战术教官张振汉,被誉为红军学校中水平最高的教员之一;解放初期的解放军石家庄第六高级步兵学校(后改为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任副校长兼教育长的王长江;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任教授会副主任的章培等,均系保定军校生。

保定军校对后来一些军事学校的教育体制和军事教育内容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张作霖于1919年2月重新设立的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基本上仿照保定军校的教育体制,军事教育内容也基本分为学科和术科两部分,所用的教材大部采用保定军校的课本。保定军校对黄埔军校的军事教育更产生了重要影响。黄埔军校在编制上是仿照苏联军事院校的模式,设立政治思想教育课。但在军事教育上,基本上仿照保定军校。由于大部分军事教官出身于保定军校,所以黄埔军校的军事教程和训练方法 与保定军校相似。

保定军校不但为中国近代培养出众多将领,而且还为后来的军事教育培养了骨干。它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后来的一些军事学校不同程度地借鉴或效仿。由此可见,保定军校对后来的军事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近现代史上许多重大事件和战争都与保定军校生有关。正如已故中国近代史学家蒋廷黻所说:"要研究近代史,尤其是中国近代史,首先要研究保定军校发展史"。诚如一所保定军校史,几乎可以说等于半部中国近现代史,可谓言之凿凿。在以后激荡的时代风云中,保定军校的学生也分道扬镳,其中不少人投奔了革命阵营。但也有许多人追随国民党反动派,成为其御用的军事工具,并在历次反共反人民的战争中充当了先锋。

以上是用户分享关于中国军校 “保定系”与“黄埔系”的荣辱盛衰!的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了,感谢您对爱华网的支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33951/584603285248.html

更多阅读

电动车电池和充电器使用中的30个经典问题 电动车充电器维修

电动车电池和充电器使用中的30个经典问题(1)问:电动车充电该怎么充?电压多少算充好?(骑车人)  答:1.8A恒流,充电到43.2V,开始恒压。当电流下降到100mA~150mA时,转到40.5V恒压,同时表示电池充满电。多数情况应该是“不用就冲,每次都充满!”如果可

电影《喊山》和《雨中的树》2013.5.9. 喊山电影为什么被禁

电影《喊山》和《雨中的树》(2013.5.9.)**近段时间,无意发现几部好电影,都是在央视电影频道看到的。现在的世界很精彩,书实在太多了,看不完!电影也实在太多了,看不完!偶尔看到几部名不见经传的电影,竟感觉超过那些“大喊大叫”、“呼风唤雨”

声明:《保定军校和黄埔军校 中国军校 “保定系”与“黄埔系”的荣辱盛衰!》为网友籹子当自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