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之美教案 山川之美教案59_山川之美

一三 山川之美

教学目标:

1、感受古人眼中的江南山川之奇美,体会作者从多角度观察体验自然的魅力。

2、在反复诵读中,品味文章优美的意境、揣摩文章凝练的语言;

3、体会作者娱情山水的自得之情,理解古人高洁的思想情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反复诵读,体会文章意境;

2、抓住重点词语,揣摩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

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娱情山水的自得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赏图片,听故事,了解作者。

在中国古代南朝时候,有一位博学多才的隐士,叫陶弘景,隐居南京边上的居曲山中,当时的皇帝都经常去向他请教学问,于是他被称为“山中宰相”。有一次,当时的皇帝下诏问陶弘景所隐居的“居曲山”中,都有些什么,令他如此留恋,多次下诏征聘,他都不肯出山。陶弘景于是写了一首小诗《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幻灯片展示,欣赏山水美景),“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全诗短短 20个字,充分说明其所爱的生活与世俗不同,表达了诗人不为功名富贵所打动,甘于淡泊,寄情山水的情怀。《南史》中传说他“性爱山水”。(PPT陶弘景像)

(二)讲解课题,概述内容

今天我们要读一篇陶弘景的山水短文,这是他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所以原题为《答谢中书书》(PPT课题),我们可以读一下P54注释1。

因为这段只有68个字的小文章,生动地描绘了江南山水之奇丽秀美,被称为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所以编写教材的老师,就用这段文章的开头一句,把课题定为“山川之美”。

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篇文章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文言文。(板书课题 山川之美) (2’30”)

二、讲读品味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预习的基础上,听朗读录音,特别注意自己所标划的字词的读音以及朗读的节奏、语气。

2、学生自由练读,老师提出朗读要求:2分钟时间,读的时候,(4’)

①读准字音;②读准节奏;③读出感情。(6’)

3、让学生自告奋勇展示自己的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听完以后针对朗读要求进行评价,老师提示学生重点掌握以下字词的读音:

猿(yuán) 颓(tuí) 与(yù)(板书正音)(8’ )

4、老师再次强调朗读要求,全班同学齐声朗读。(9’)

5、请学生试用一句话说说文章所写的内容。(10’)

(二)疏通文意,理解内容

1、请同学串讲翻译课文,老师引导学生解决字词上出现的疑难,同时PPT出示以下重点词语,要求学生重点掌握:

四时:四季

俱备:都 俱备 ..

晓雾将歇:消散 .

夕日欲颓:将要 坠落 ..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 争相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 .2、再次散读课文,老师用多媒体展示翻译,让学生与自己的翻译进行对比,从而领略文章写景的美丽。

3、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带着充沛的感情朗读课文。

(三)深入文本,理清结构

1、老师提问:本文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让学生思考回答,明确文章的诸多景物是用精巧的布局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从而引出文章的结构特点——总分总的结构。

2、老师边板书便引导学生分析明确文章的结构特点:

(总)议论——美

高峰、清流

两岸、五色 四时

(分)描写— 青林、四时 美

晓雾、猿鸟 晨昏

夕日、沉鳞

(总)抒情——仙都、未复

(四)研读品析,领悟感情

1、老师提问:这短短的几句话到底蕴含着哪些美呢?请同学们按照下面的要求来说一

说(多媒体出示要求):

本文中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你感受到哪些美丽的画面呢?请你任选一个角度,用下面的句式描绘一下:

“这里有 之美,你看 ” 例句:这里有山水相映之美,你看“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霄,明镜的溪流清澈见底。

2、让学生思考后自由发言,描绘自己头脑中想象的画面。

3、老师引导:刚才同学们从许多角度描绘了头脑中的课文画面,同学们想象力非常丰富,见解也很独特。刚才有同学说到“动静结合之美”,那么,哪些句子是写动景的呢?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是哪些句子?

4、让学生对以下两组句子进行比较辨析:将原文中的加点词换掉好不好?为什么?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晓雾将歇,猿鸟啼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日欲颓,沉鳞跳跃

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语言高度凝练生动的特点,特别注意体会这些词语所蕴含的感情——对大自然的亲近与热爱。

5、(备用)结合时代背景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多媒体展示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简介: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而作者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正是这样一位遁隐山林的文人雅士。虽然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但却因看透混浊的人世而不愿在朝为官。但国家有重大事情却常常咨询于他,所以他又被称为“山中宰相”。

退隐山林的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抒发了自己的什么感情呢?

山川之美教案 山川之美教案59_山川之美

明确: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亲近与热爱以及娱情山水的得意之情。(PPT明确中心)

7、再次朗读全文。

三、回顾小结

(一)欣赏画面,当堂成诵

1、学生试着看图片背诵;

2、不看画面完成背诵。

(二)学生小结作者情感

(三)教师小结写作特色

四、作业

1.(抄写本、必作)抄写翻译注释全文。

2.(口头、必作)背诵默写全文。

3.(随笔、选作)以简洁的文字来描写自己观察感受到的一处山川别趣之景。

附: 板书设计

总领——美

两岸、五色四时写景—青林、四时 晨昏抒怀——仙都、未复

资料:

山川之美(《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山峰直插云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下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还没有人能够置身于这奇丽的景色中了。

注释

1.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书画家,医学家,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人称山中宰相。有《陶隐居集》

2.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

3.山川之美 山川:山河 之:的 美:美景

4.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5.青林翠竹 青林:青葱的林木 翠竹:翠绿的竹林

6.四时俱备:一年四季。 四时,四季;俱,都

7.晓雾将歇 将:将要。 歇:消散。

8.乱:此起彼伏。

9.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10.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这里用了借代的手法,鳞指代鱼)竞跃:竞相跳跃。

11.实:确实。

12.是:这。

13.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14.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是南朝文学家。

15 .自:从。

16 .未:没有。

17.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18.奇:指奇山异水。

古今异义:

①四时俱备(时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②晓雾将歇(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③夕日欲颓(颓 古义:坠落 今义:消沉,委靡)

一词多义:

夕日欲颓(将要)

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

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 (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山川之美教案59_山川之美

《山川之美》说课稿

一、教材

(一)教材特点及在单元中的地位

《山川之美》是试用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寄情山水”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个单元的古诗文,都是我国古代以自然山水为题材的优秀篇章。学习本单元,要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山水景物表达的情感,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诗文中的优美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本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用凝练的语言、精巧的构思、优美的意境,给我们展现出一幅清丽脱俗的山水画卷。学好本课,对学习本单元的诗文能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根据以上要求和本文特点,我们将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与能力:

1、感受古人眼中的江南山川之奇美,体会作者从多角度观察体验自然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

2、在反复诵读中,品味文章优美的意境、揣摩文章凝练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体会作者娱情山水的自得之情,理解古人高洁的思想情操。

(三)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品味诗文中优美 意境。”依据单元要求和教材的特点,为此,确立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

重点:

1、反复诵读,体会文章意境;

2、抓住重点词语,揣摩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

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娱情山水的自得之情。

二、学情分析

作为六年级学生,文言文基础较薄弱,阅读能力偏低,思维能力、审美能力

不高,因此在教学时,老师要指导学生疏通文意并积累重点词语,更要从恰当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操。

三、教法学法和教学手段

(一)教法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整体感知—疏通文意—理清结构—研读品析—看图背诵为主线,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为此, 我主要采用诵读法、谈话法 、点拨法等教学方法。

(二)学法

1、诵读法,指导学生诵读时的要点,即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2、讨论法,学生相互讨论,在讨论中解决词语疑难,疏通文意。

3、自学法:让学生自己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三)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板书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直观性。

四、教学程序设计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板块的教学活动:

(一)导入激趣,简介文题

主要步骤有两个:

1、欣赏山水美景,听故事(幻灯片展示);

2、简介文题(板书)。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

一开始用美丽的山水图片和故事导入,一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来将学生带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之中,为整堂课铺设一个优美的感情基调。 而题目与注解一是文学常课,又容易让学生发生误解,所以解释,并交代文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主要环节有:

1、学生自读;

2、听朗读录音;

3、学生展示读;

4、用一句话说说文章内容。

设计意图:

朗读是文言文教学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方法,通过读学生能整体感知文章内

容;在学生读的时候,老师提出具体的朗读要求,既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也能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疏通文意,理解内容

主要环节:

1、学生自己结合课文下注释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划出来;

2、与同桌讨论解决疑难;

3、老师引导掌握重点字词;

4、学生口头翻译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老师点拨为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疏通文意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积累重点词语,既能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良好的文言文学习习惯。

(四)深入文本,理清结构

主要环节:

1、老师提问;

2、一边板书一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结构。

设计意图:

对文章结构的梳理,主要通过老师的提问,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把握;一边板书一边引导,使学生容易明白,理解透彻。

(五)研读品析,领悟感情

主要环节:

1、仿照例句说话;

2、比较辨析句子;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文章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

本环节是整个教学中最重要的、体现教学重点的一环,通常情况下老师会用讲解完成,但这样做学生兴趣不大,而且体现的是老师对文本的理解,《新课标》中对阅读教学要求学生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主张不能以老师的阅读理解强加于学生,所以将此环节设计成仿句说话和比较辨析,通过学生的活动,充分展示他们对文章意境美、语言美的独特理解,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为防止学生的思考漫无边际,说话部分给出了例句,使学生有思路可循;辨析部分给出了两个句子,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文章语言凝练的特点。

完成了1、2两个内容后,学生已经深入理解了本文的内容和艺术特点,在此基础上老师出示时代背景,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理解本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了。

(六)欣赏画面,当堂成诵

主要环节:

1、欣赏图片,试在文中找出与画面相配合的句子;

2、学生试着看图片背诵;

3、不看画面完成背诵。

设计意图:

让学生看画面配句子,一方面给学生以没的享受,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情绪,另一方面可以使记忆内容形象化,提高学生的记忆速度;另外还照应了课堂开头,使整节课从美丽中开始,在美丽中结束。

(六)说板书设计

总领——美

高峰、清流

两岸、五色

写景— 青林、四时

晓雾、猿鸟

夕日、沉鳞

抒怀——仙都、未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34151/172213511180.html

更多阅读

游建平教案及反思《旅鼠之谜》 旅鼠之谜教学反思

游建平《旅鼠之谜》教案及反思知识目标1.积累文中重要的词语。2.知道作者生平,初步把握科学小品的文体特征。3.从文中找出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并学习本文在对话中讲述故事、传播知识的写法。能力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联类引

芊之美大码女装 芊之美大码女装官网

限今日包邮 芊之美正品 韩版 胖mm 显瘦特大码加大码女装休闲裤子找同款 99.03 316件 芊之美2012冬款胖mm女装韩版中长款修身加大码薄款棉袄棉衣棉服找同款 599.04 98件 芊之美 大码女装欧美镶钻易

新生活美之娇 新生活美之娇精华液

专柜正品 韩国新生活化妆品 美之娇三件套套装 中干性皮肤 279.00 106件 韩国新生活化妆品正品 美之娇润肤水(中/干) 滋润 三皇冠专柜验货 95.00 99件 韩国新生活化妆品正品 美之娇精华液(中/干)

声明:《山川之美教案 山川之美教案59_山川之美》为网友几笔成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