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18 06:11)
北京钓鱼台简介
位于海淀区阜城门外三里河,是京西一处历史悠久的皇家园林,《日下旧闻考》记载:“钓鱼台在三里河西北里许,乃大金时旧迹也。台前有泉从地涌出,冬夏不竭。”相传金代著名文学家王郁在此隐居,潜心著述,筑台垂钓。金章宗曾来此巡幸,并建行宫。元代丁氏在此建玉渊亭,是当时官僚、文人唱和集会之所。明代成为太监、皇戚的别墅。乾隆帝三十八年(1773年),把水池疏浚成湖,又增引香山、玉泉山之水并使其通阜城门外护城河,扩大疏通了钓鱼台的水源,成为京郊著名大湖。并大兴土木,修建行宫。次年修建了钓鱼台台座、建造望海楼,同时还修建了养源斋、潇碧轩等建筑。清代帝后出行路过时在此休息用膳。自清道光后,一度荒芜。清末宣统皇帝将此园赐给他的老师陈宝琛。1949年北京解放前夕,傅作义曾将此作为消夏别墅。50年代初期,除养源斋外,其余地方多已荒凉。1959年经过多次修缮建为国宾馆,旧园面貌涣然一新,但基本上保留了清代行宫的原貌。
钓鱼台是一座青灰砖砌的高台,坐东朝西,西面门额上有乾隆御笔题写的“钓鱼台”三个大字。台东面三门并列,中门与台西门相向。东面正门上方有石匾额,镌刻清乾隆御笔草书乐府诗一首。台上四周堆砌雉堞,似一座小城堡。钓鱼台侧建有行宫,名同乐园。园内正殿为养源斋。殿坐北朝南,五楹歇山顶,为现存的主要建筑之一。附近还有潇碧轩、澄漪亭、望海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