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特勒最终取消冷杉行动,瑞士在二战期间一直以中立国的身份避开了战火。07_瑞士,一个奉行永久中立的国家,占据重要战略位置。令人疑惑的是,德国人占领了与瑞士交界的其他7个国家,唯独这个国家幸免,这实在是一个难解之谜。
下一个目标是瑞士 希特勒从来对国际法不屑一顾。二战爆发后,与德国交界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挪威等7个国家均在第一波攻击中倒下,可见奉行中立并不是瑞士避过二战硝烟的主要原因。面对嘴边的这块肥肉,贪婪的希特勒为什么没有下嘴呢?从1940年起,希特勒的反情报机构已经为进攻瑞士做了大量工作。德国人进出瑞士十分便捷,因此德国间谍在瑞士的数量远比在其他国家的要多。一个名为福兰克大叔的人掌管着德国在瑞士的间谍网,其人数超过1000人,这些间谍多配备有精良的电台、照相机、假身份证明等。当这些间谍掌握了一些情报之后,盖世太保就进人这个国家,他们的任务是挑起事端,为德国入侵瑞士寻找借口。日瑞士躲避了二战战火图
针对这些情况,瑞士情报机构的梅森上校制定了反间谍措施,抓捕了相当多的德国间谍,并努力遏制盖世太保制造破坏行动。至1941年,德国间谍机构对瑞士实施人海战术,即每失踪一名间谍,就补派五名间谍去代替他。在国际城市巴塞尔,许多德国间谍化装成铁路工人混过边界潜入瑞士。一次,两个瑞士反间谍人员在巴塞尔车站连着守了三个晚上,竟然数出了约350名认得出的德国间谍。德国人花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潜入瑞士,显然这并不是闹着玩的。1941年7月中旬,希特勒控制了几乎整个西欧之后,曾制订了名为“冷杉行动”的计划,打算进攻瑞士。梅森上校得到情报,表明德军在瑞士边境集结了6个师,随时准备向瑞士发动进攻。 也颇费了一番脑筋。虽说在他眼里永久中立国的门槛并非越不过去,但关键在于这个小小的瑞士无论从军事位置还是经济上,都是他强有力的支柱。首先,德国与它的铁杆盟友意大利仅有的通道就是瑞士的圣哥达隧道和辛普朗隧道,德军必须通过这两条隧道才能把战略物资运往意大利。根据德国情报部门的情报,当时瑞士已经在这两条隧道附近埋下了大量地雷,一旦德军入侵瑞士,瑞士会立即将其炸毁。这样,德军和意大利的陆上交通将会完全中断,失去了德国的经济和军事援助,墨索里尼政权根本无法坚持下去。其次,在战争爆发前瑞士一直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由于瑞士银行有为任何存款者保守秘密的“行业惯例”,纳粹通过战争掠夺来的巨额财产有相当一部分存在瑞士银行。也正是在瑞士银行的“间接帮助”下,希特勒才获得了巨额外汇,才能在世界市场上购买到维持战争的矿产、石油等重要物资。纳粹德国的帝国银行副行长就曾露骨地说:“瑞士允许自由的外汇交易对帝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于瑞士奉行的“对外和平中立,对内全民皆兵、武装中立”的国家政策。为了防备纳粹的突然袭击,全国进行了三次大动员。其中最大的一次是在1939年7月的某天,几小时之内,一个当时只有500万人口的国家竟动员了50万人的大军。同时,纳粹德国的情报机构向希特勒汇报说瑞士不仅在地下有许多民防工事,地上还有许多伪装成山丘的飞机坦克洞库,加上全民武装,如果德军入侵,至少要付出100万精锐兵力的代价。在权衡入侵的利弊得失后,正当两线战事吃紧的希特勒最终放弃了入侵瑞士的计划。文章来自武林军事网,网址www.5011.net,新的好看的军事新闻专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