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员近作
?编者按
本期《社员近作》为读者奉上来自中国台湾的篆刻名家、西泠印社理事薛平南先生的治印心得短文及近作。薛平南先生为当今台湾印坛翘楚,此番热忱赐稿,正为台湾篆刻家与大陆同人加强交流作出垂范。西泠印社以弘扬民族文化、增进两岸印学交流为己任。《社员近作》愿为两岸印艺交流拓建平台,诚望台湾社员积极襄赞,此当亦为本栏亟所祈盼者。
治印心得三则
文/薛平南
非常勤
非常勤
边款:日人称兼职为“非常勤”,余兼任上庠正满三十年,
因刻此印自况。时庚寅仲秋平南游海上桂林归来。
1986年5月,旅日收藏家林宗毅先生,拟以百件明清字画捐赠台北故宫博物院,特邀请江兆申副院长飞日甄选,同时邀我作伴随行。旅日期间,饱览定静堂珍藏书画,摩挲其用印藏印,并拜会书坛名流,以及参观东京博物馆、京都有邻馆、京都大学特藏室,既增长见闻,更开阔胸襟。
此行之后,我又数度赴日访问讲学、交流联展,所认识的日本书友渐多,发现名片上的头衔,常印有“某某大学非常勤教授”,一经询问,方知“非常勤”就是兼任。回想我从1980年起,兼任台湾艺术专科学校美工科讲师以来,再于关渡艺术学院美术系、世新大学中文系、台艺大书画研究所兼课,今年正满30年,是名副其实的“非常勤”,因此以此句入印,一则自况,二则自勉,并备“引首”之用。
书法作品用印,除了姓名印与字号印成一对之外,宜加盖右上方的“引首印”和右下方的“押角印”,方臻于完整。一般而言,引首即以“长方朱文”为主,但据我十几年来的钤印经验,发现“椭圆形”更具调和变化之美。由于椭圆形式所限,选字以大篆和小篆朱文为佳,盖取其委婉线条与边栏相协调。又因“椭圆印”的制作较困难,不容易取得,所以我常以长方印削去四角代之,虽不免略损材质,但却利于钤印之准确,而不至于偏斜。
此印为芙蓉石,列于“印石三宝”之一(另有田黄石与鸡血石),一向价值不菲,不是升斗小民所能拥有的。但因20年前新芙蓉石的大量开采,已由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芙蓉石是我最喜爱的印石,其优点是行刀爽利,风神隽拔;且质地温润,有一种“包浆”(即印石表质润泽,不抹油亦腻)的触感;至于晶莹微透,淡雅出尘,更有不可言宣之美。我辈印人,躬逢佳石涌出,不仅增添创作清兴,奏刀无不称心如意,可说是福缘不浅。
道在瓦甓
图1、2
约在32年前,王北岳教授来寒斋欣赏印石,看到赵古泥名作“道在瓦甓”(图1,语出《庄子》,意指道无所不在),露出惊异之色。他说这方印应在纽约张隆延教授手上,怎会远渡重洋出现在心玉盦?我答因张教授请我刻名章,以贻二孙,乃携相赠,从此成为我的“镇斋之宝”,也因张教授的厚赐,让我一时有“英雄”的飘飘然。
王北岳教授,是振兴台湾篆刻最重要的推手。他在所著《篆刻艺术》中,于章法《承应》一节,就以赵古泥“道在瓦甓”为例,说“道”“甓”两字繁,“在”“瓦”两字简,利用斜对角造成承应的效果,于变化中见协调。赵古泥变吴昌硕之圆为方,加重封泥的成分,出以奇妙的章法,卓然而成“虞山派”,其弟子邓散木与再传弟子吴平,均能就虞山派的特色,加以发扬光大。
张隆延教授,早年获得法国法学博士,是学贯中西的名书法家。他曾任台湾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所长,后来移居纽约,讲学于圣约翰大学,2009年5月仙逝,享寿101岁,可说是山高水长,德寿全归。
拙作“道在瓦甓”(图2),两年前拟古玺成印,有意“代劳”赵印,将赵印升格为“博物馆级”,呵护唯恐不及;而每当把印钤盖之际,脑海中都不自觉地浮现张教授伟岸恂恂的身影。
瓦注贤于黄金
瓦注贤于黄金
边款: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殙,
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则重外也。
见庄子。丙申秋,七二霞翁作。
东坡题颜鲁公《争坐位帖》,认为“比公他书,尤为奇特,信乎自然,动有姿态,乃知瓦注贤于黄金,虽公犹未免也”。盖颜鲁公写端楷如《麻姑山仙坛记》《颜勤礼碑》《颜家庙碑》,必恭谨以对,全神贯注,且笔笔不苟,以俟刊石垂范。而平日书稿或尺牍往返,常信手挥洒,略无拘束,故笔歌墨舞,奇趣横生,而心境随笔势起伏抑扬,自然流露丰沛的感情。
东坡所谓“瓦注贤于黄金”(贤即胜),乃本于《庄子·外篇·达生》。射箭时,用不值钱的瓦器为赌注,因没有心理负担,往往有巧妙的表现。而以价值略高的玉带钩为赌注,则心存忌惮,时有失常。以贵重的黄金为赌注,心理压力更大,这时射箭昏乱手颤,难于准确中的。射箭之人的技巧虽然不变,但因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有不同程度的顾忌挂碍,故有不一样的表现。这篇寓言,与吾人从事艺术创作,似有相通之处,如果摒除名利之念,悠然忘我,将不难臻于出尘的境界。
笔墨精良,人生一乐。书法家都有自己偏爱的宣纸,无非期于“纸墨相发”,传达心中理想的线条神韵。我个人的挥毫习惯,以“玉版宣”为首选,但也乐于体验各式宣纸。到底书写的书体不同,字形大小不一,单一纸种无法满足创作的需求。记得十几年前,蕙风堂曾销售一批廉价的“槽底宣”,一般都当作练习纸,因不以写作品为目的,常能尽情地挥洒,反而产生出人意表的佳趣,并有一种古拙质朴的美感。由此看来,天生我材必有用,在创作路上,无论材质的选择、文具的使用,都充满着无限可能,说不定是“槽底胜于玉版”。
回顾我的学书历程,有如“奇幻之旅”。从台南高工机工科的“黑手”,再负笈台北师专攻体育,也曾经是大专运动会乙组的十项冠军。后来任私立大华小学体育教员,同时就读艺专夜间部美工科,毕业后留校任助教,从此一介武夫,浪迹于艺坛。在艺专任教七年后,感于艺术家非专业难有大成,因而毅然“冒险”辞职,甘作“末技游食之民”。回想起来,若非当年“小子毋畏”,勇于逐梦而少算计,哪来今日优游墨海、探索印林之乐。
薛平南印选
大悲无畏
十朋社
霞 翁
唐墨下酒
踏实
简国钏
中庸
无不可对人言
古松章印选
花飞入砚
微雨竹窗夜话
邵晨印选
欣盦所得碑帖图书
大吉日利
山鸡自爱其羽
责任编辑:吴勤勤、陈 涛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