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练大臣曾国藩 曾国藩的故事:揭秘清朝大臣曾国藩的人生 曾国藩的故事

  曾国藩的故事

  《曾国藩的故事》用比较轻松的叙述方式介绍了曾国藩的一生,介绍了曾国藩是如何让从一个农村出生的傻小子,到考中进士,如何十年七迁,仕途坦荡,如何成为军队统帅,最后又怎么会被称作卖国贼,郁郁而终的。

曾国藩的故事

  曾国藩祖上没有人当官的,自己的祖父小时候也是好吃懒做,好在后来反省后擅长学习,喜欢和有学问的人打交道,这一点深深影响了曾国藩,他毅然决定进京赶考,实现自己伟大的政治抱负。这个从农村出生,毫无背景的人,在官场生涯上却平步青云,连连升官,从翰林院到七品,四年间又从七品升到二品,五年内连升十级,堪称官场一绝。曾国藩虽然仕途坦荡,但是他在军事生涯上却没有那么舒坦,曾国藩在长沙练兵的时候,受到绿营兵的追杀,又吃了好几场败仗,甚至连自杀这种念头也不止一次浮现在曾国藩脑中。

  曾国藩在驻守江西的时候,由于四面楚歌,面临绝望,曾国藩更是连怎样的死法都计划好了。在经历了这些挑战,可以说九死一生,也可以说天降大任,曾国藩在自己的努力下成为两江总督,并且手握大权,和自己创办的湘军一同歼灭了太平天国,可以说为皇帝去了心头大恨,自然得到尊敬和重用。这个阶段有两件事决定了曾国藩日后的走向,一是湘军在南京城惨无人道的杀戮,还有一件是曾国藩在处理天津教案的时候,破天荒的站在了英法一方,不仅处决了几个闹事的,还把当时的大臣发配到边疆去了,这引起了当时民众极大的不满,当权者也觉得这事没处理好。曾国藩就又被派到他最辉煌的两江总督上了,之后他的学生李鸿章一展宏图,曾国藩作为清朝大臣,为大清国卖力的生涯也到此结束。

  无论怎样,曾国藩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总是后人对他的意见褒贬不一,但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判断,不被舆论左右自己的思维。

  曾国藩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之于曾国藩,就如同母亲孕育的孩子一般,曾国藩作为早期想要向外国学习的知识分子,倡导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学军备学工业,主张派留学生前往西方学习。

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

  李鸿章在上海买下了美国人的一座铁厂,曾国藩就全力支持,在两人共同的管理下,该厂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

  曾国藩具有常人没有的大局观,他见识到洋人的机器都是靠推算得来,就想要阅读洋人的书籍,如果要阅读洋人的书籍,那么首先就是要学习外语。他设立“翻译管”,并且聘请外国人主笔翻译任务,这段时期产生的外国著作基本来自翻译官,而且此类书籍都是近代洋务运动急需的精神食粮。这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向西方学习,培养优秀的洋务人才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从一方面看,洋务运动里提倡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曾国藩也将它发挥到了极致,他开办了中国近代第一家军工厂,扩张军备,制造了第一艘轮船,让我国交通和海洋军事实力有了质的飞跃,他送出去的留学生都在学习到西方先进科学后,回国效力。

  从另一方面看,曾国藩提倡的自强,也只是清政府的强弩之末,我们知道,只有学习先进的思想,才能救国,光从军备上学习是不够的,资本主义救中国是不切实际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才能绝处逢生,大清朝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旧中国的被否定也只是时间问题。新的力量正在崛起,正在为改变中国命运而冉冉升起。

  曾国藩为官之道

  曾国藩认为,当官的首先要耐得住烦恼,身在官场,难免遇到各种麻烦的事情,不仅要遇到,还得要自己一件一件去处理,有的人擅长处理一件事但是事情多了,就容易心浮气躁,常常做出让自己后悔的决策,事后还要自己背锅,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后果。

曾国藩为官之道

  所以做官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养成遇事冷静,沉着的性格,只有保持头脑的冷静,才能稳住部下,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如果急躁不安,只会事半功倍,让事情的发展变得更加混乱,在部下面前树立不了唯信。

  曾国藩曾经引用过庄子的话,认为名声是要靠长时间积累的,一个人的声望的高低是要时间的沉淀的,要是突然名噪一时的那种,如果他不比常人付出更多来维护这份荣耀,那么下场一定不如那些德高望重的老臣,这和现在的暴发户应该是一个道理。

  曾国藩在教育人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人要保持踏实肯干的心态,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无论艰难还是容易,都必须埋头苦干,半途而废是最没用的表现,首先对不起先前的努力,其次不能达到成功。曾国藩曾说,当官的最忌讳增强好胜,曾国藩在这点上学习儒家思想,不嫉妒,不急功近利,在处理上级分配的任务时,讲求完整性,考虑到别人没考虑到的就是自己的优势,往往那些想要及早完成,获得嘉奖的最后会被查出各种问题。现在的豆腐渣工程就是急功近利,最终危害的可是普通老板姓。

  曾国藩用严谨的态度去处理各种政务,这样不仅是对自己的负责,更是对周围人极大的鼓励,他曾说当钱财充足的时候一定要出手大方;当自己穷困潦倒时,也要慷概解囊,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曾国藩称帝

  历史上曾国藩对于自己称帝是拒绝的,但是曾国藩一生对晚清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他的湘军在攻占天京后,已经有称帝的实力,为何他不选择一个为自己正名的机会呢!

曾国藩称帝

  如果曾国藩称帝,那么我们可以考虑这一方面的原因,也就是军事实力上的绝对优势,我们知道,没有军事实力作为后盾,谁敢站出来说自己要当皇帝,随时就可能冒出个激进分子来砸你的场子啊。为什么说曾国藩可以称帝,据说当时湘军的总军团人数,达到了恐怖的三十万之多,各个支系的军队也遍布湘军眼线,但是隶属曾国藩管辖的只有区区十二万人。而且军队内部有动乱,大家人心不和,一有风春草动,就互相猜疑,凝聚力特别差,要是有小人从中作乱,不攻自破只是时间的问题。

  但是要打也不是不可能,当时曾国藩的亲信还算多,愿意跟着他踏踏实实干的人估计不少,可是这一动兵,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大清朝现在输不起这个人啊。

  如果自己称帝,周围亲信的态度如何,曾国藩不是不知道,弄不好自己会声败名裂,落得里外不是人的下场。而且朝廷对他有恩情,自己也不能说反就反,容易让历史学家扣大帽子啊。

  所以曾国藩一生多次拒绝称帝,要是成功,那也不过是多义词的封建王朝,一个英明的皇帝,或许会被淹没在历史的浪潮中,中国的命运可能还是不能的救。

  曾国藩的功与过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他经历了清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而且可以说正是有了曾国藩等一大批人的救国之心,清王朝才能苟延残喘,才能不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完毕。

曾国藩铜像

  虽然曾国藩对清王朝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却也备受争议,当然作为历史人物,我们不肯能完全了解他们,对于究竟是好是坏,相信也不应该有我们来定夺,这里只是客观公正的从曾国藩的功和过来诠释他的一生。

  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上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成立的湘军纪律严明,军队素质极高,以至于打仗的时候势如破竹,前方战线也是捷报频频,这和他优秀的用兵用人之法密切相关,士兵们大多受曾国藩影响,在树立自信心上,强化军队实力上,战术战略上都是一个质的提高,这和曾国藩出色的带兵能力有关。

  打败了太平天国,避免了中国历史倒退到神权政治的黑暗时代,他和湘军为实现中国重新统一,恢复发展生产力做出了保障。

  然而有人认为湘军对太平天国士兵的残忍杀害,和对南京城惨无人道的屠杀,都是违背人道主义精神的,试想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魔鬼怎么有资格统领政治,掌握政权。

团练大臣曾国藩 曾国藩的故事:揭秘清朝大臣曾国藩的人生 曾国藩的故事

  曾国藩对中国近代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他和李鸿章率先提出洋务运动的思想,并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军事工厂,这成为我国自强的开端,也为日后抗击外国侵略者提供了装备的保障。

  但是在处理天津教会事件的时候,曾国藩明显偏袒英法列强的举动,被很多人视为卖国,这一事件的结束,也暗示曾国藩的政治生涯。

  曾国藩虽有一定的过失,但是他的历史地位在近代中国无人可及,他对清王朝做出的贡献也是前所未有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34351/416361268003.html

更多阅读

曾国藩的交友原则:

昨天的一条手机报介绍了曾国藩的交友原则:八交:胜己者;盛德者;趣味者;肯吃亏者;直言者;志趣广大者;惠在当厄者;体人者。九不交:志不同者;谀人者;恩怨颠倒者;全无性情者;不孝不悌者;愚人;落井下石者;德薄者;好占便宜者。相关链接:(资料来自百度) 曾

曾国藩的为人处世之道 现代社会为人处世之道

前些天写了关于曾国藩与洪秀全比较一文,今又觉得不过瘾,特写下这篇文章。曾国藩的一生无论从政交际还是带兵打仗均以一“谦”一“隐”一“诚”三字取胜。我们先来看看曾国藩的“谦”。曾国藩为保持自己来之不易的功名富贵,他事事谨慎

声明:《团练大臣曾国藩 曾国藩的故事:揭秘清朝大臣曾国藩的人生 曾国藩的故事》为网友毁心造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