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妙妈
食品理工女+高级营养师
热衷亲子教育
希望与你一起成为棒棒的父母!
妙妈今天的早饭,吃得感慨万千,在家人们的一席对话中,感觉眼里、心里都有些湿润。
01
?
婆婆在吃饭时,问起养猪的事儿。
婆婆:“之前你说的养猪那事儿,到底有没有心思弄,要弄的话,让你爸跟邻居**家谈一谈,看看他家的地卖不卖?”
妙爸:“……”
公公:“先问问,要是不卖的话,把咱家那块杨树地,全推了,给你用够不够”
妙爸:“推什么推,那树不白瞎了么!而且推了也不够地方”
公公:“瞎就瞎呗,可你的事儿先来!”
婆婆:“儿子不是说了地方不够大吗,还是先把**家的地谈下来吧,给儿子留着,万一要养,加上咱家门前的两亩地,地方就够了”
这个话题,我没有参与太多。
眼睛盯着刚吃完饭,在家里横冲直撞的妙妙,手习惯性的、不需要太多思考的,做着夹菜吃饭的动作,而脑海里,浮现的却是很远很远之前的一些画面和对话……
02
?
一个大概10岁左右的小女孩儿,最近一阵子,疯狂爱上了画画,画人、画动植物、画日常物品。她没有经过很正规的学习,只是照常上着学校里的美劳课。
出于喜欢,每天除了学习,课外时间都在描摹喜欢的图画。教科书上的,或者任意带图画的书,都是她描摹的对象。
有一次,美劳课老师下课前说“市里有个画画比赛,想参加的,周一交一幅画给老师吧”。
到了周一,老师问“谁画了啊?交上来吧”等了一会儿,没人动,好像很多人早就忘记上周老师说过的话了,全班很安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而这个小女孩儿,在美术课本下面,藏了一张画,犹豫着要不要交上去,她是一个特别害羞的孩子,要在这么多同学面前,独自走上讲台交给老师这幅画,对她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心理挑战,虽然有人会对此无法理解。
最终,在她的犹豫中,老师的等待时间结束了,她没能鼓起勇气走上前,只是手里一直攥着课本下面那副画的一个页脚,低着头,心想,还是算了吧。
幸运的是,因为个子小,她一直都坐班里最前排,老师走过时,碰巧看到露在外面的一角画面,“咦,你画了啊,给老师看看。嗯,不错啊,让老师帮你送去比赛吧”说完,老师拿着画走了。
她如释重负,叹了一口气,但随即又把头继续埋得低低的,不想让同学们注意到她的异常。她只希望自己像空气般,可以融入任何环境,但又不会有太多的存在感。
说起那幅画,她到现在还记得,那是《小鹿斑比》的一页场景。还没长大的斑比独自站在森林里,温暖的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照下来,照在斑比身前,他扭头坚定的看向书外的你。
可能是因为画他时太过认真,一笔一划一丝不苟,任何小细节都不敢马虎……或许只有投入到付出灵魂的东西,才会这么记忆犹新吧。
日子一天天过去,她没得到任何关于那幅画的消息,虽然期待,但不敢奢求太多,毕竟太粗糙,只是在一张大白纸上,用铅笔画的黑白画。
但就在她快忘记这个期待时,老师拿了一块奖牌给她,并恭喜她获得“珠穆朗玛杯小学绘画比赛”三等奖。
那天晚上,她高兴的把奖牌拿给爸爸看,告诉爸爸这是她画画得的。爸爸平时不太关注她的学业,都是自己看着办,所以她画画,爸爸是不太知道。但知道女儿获奖了,还是很高兴的把奖牌挂在了最醒目的位置,她心理美滋滋的。
以后的日子里,她不仅描摹,还开始自己设计一些画面,还画一些衣服,进而喜欢上了服装设计。她特地用零用钱买了好一些的纸张和文件夹,专门用来画画和收藏。
不知不觉,画了几十张自己觉得很满意的设计稿,规整的存在文件夹里,不时拿出来看一看,嘴角总是不自觉上扬,好像那是一个小宝藏,里面装满了成就感和幸福,对画画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
有一次,跟一直在国外的妈妈通话,头一回跟她提起自己画画的事情,得了奖,现在喜欢画服装,画了很多……
提这个事儿,并不是要得到家里课外辅导的支持,只是单纯的跟妈妈分享自己喜欢的事情,但妈妈简单的一句话,让她以后不敢再对兴趣投入太多。
“学校那种画画比赛,根本不算什么啊。服装设计你能做得好吗,还是多花时间好好学习吧,考上好大学,进好单位”。
类似的事情经常发生,这个小女孩儿也开始越来越不自信,遇事总会先反问自己“我能做到吗,能做出什么成绩来吗,不知道!不能!我没这个本事!还是算了吧”。
只要大人有否定的评论或者建议,她肯定会打退堂鼓。
“我喜欢唱歌”
“唱歌能当上歌手吗?”
“我喜欢模特”
“爸妈个子都不高,你也长不高,当不了模特的”
……
后来她很少再画画了,也没有其他兴趣爱好。
但上初中时,她又疯狂爱上了各种植物,家里有颗斑纹芦荟,没事的时候能对着它观察很久很久,都不自知。姐姐常常惊叹“我说妹儿啊,你都对着它看了2个多小时了,有啥好看的啊?真服了你了!”
高考时,填写志愿,她犹豫了很久,很想报考研究植物的相关专业,但只是想想,并没有跟家人提过,因为可能会被问“学那个能进什么样的单位?”她肯定答不出来,因为真的没研究过,社会上哪些行业最赚钱,最有前途……
其实家人对专业的好坏评判,都出自听别人说。听说学外语好、听说学经济好、听说学法律好……最后,妈妈让她给表舅打电话问问,表舅北大经济学毕业,懂得应该比较多。
表舅在电话里,询问她喜欢什么,她说,喜欢研究各种植物,表舅说,女孩子学这类专业会比较辛苦啊,要做好心理准备。
通完话,她还是决定报那些“听别人说很好”的专业,因为怕自己“因为辛苦而坚持不了,做不好”。
长久以来,自我否定似乎已经成了她的习惯。她经常根据他人的否定而做决定,即便只是沾点边儿,也会让她立马失去信心。
但这种习惯,是天生的吗?人,生来是带着自我否定出生的吗?显然不是啊!
这都是周围的环境和人,特别是那些最亲近和信赖的人,潜移默化间带来的影响。
父母的本意,当然都是为了孩子好,但在很多事情上,特别是接触最多的日常小事上,父母经常不自知的将自己的价值观、判断或偏见,融进每天的言行中,一点一点侵蚀孩子的心灵,影响孩子的性格。
其实,女孩儿父亲和母亲的反应都很平常,也许这也是很多家庭里正在发生着的场景,但两位大人不同的态度,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却截然不同。
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简单的话,影响的是孩子几十年的人生,甚至终生。
儿时的影响是深刻而长远的,它会深入骨髓,即使长大后,自己已经意识到,也很难克服和改变自己,这非常可怕!
当别人都在阳光下奔跑时,你还在心理的一个阴暗角落里,跟“自我否定”作斗争,这对生命,是一种浪费!
03
?
再回到今天的事情。
其实坦白讲,长大后的这个女孩儿,对老公养猪的事情,并不报太大希望,觉得不一定能成,她还在用否定自己的习惯,否定身边的人。
但当她看到,公婆为孩子不经意间说过的一句话,而彻夜未眠,为他分析规划这件事的可行性,并愿意为此付出较大的代价,不管成与不成,只要孩子想干,就全力支持的时候,她相信,这就是父母爱孩子最正确的姿态!
相信、鼓励、支持、肯定!并且始终如一!
结婚生子后,妙妈真正感受到,原来父母的性格也是会“遗传”的。
比如,妙妈的习惯性自我否定、多愁善感,与母亲如出一辙,即使童年并没有与母亲朝夕相处;
妙爸的热情乐于助人、自来熟,与婆婆也是一模一样,即使随着男孩子长大,并不再与母亲像儿时那般亲密;
但就是那短短几年,人生最初的时光,让我们“遗传”了父母的性格,包括优点和缺点。
文中提到的那个女孩儿,就是妙妈我啦,为什么要写这么详细?其实这些事情,除了自己,谁也不知道,但这就是一个孩子的真实内心。
不会跟父母讲,不会跟老师讲,长大了也不会跟任何人讲了。
今天写出来,只是希望打开这篇文章的你,真实感受到一个小女孩儿,正向你敞开心扉,诉说自己的小秘密。就像你自己的孩子,将来可能也会遇到类似的事情一样,但却不方便,或不知道怎样向你倾诉。
你要多观察、多倾听孩子的心声,不要让这种声音,一直埋在孩子心里。即使现在已经不痛、不痒,却永远挥之不去……
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妙妈在不断发现、或面对以前一直回避的自身弱点,深知它们会对孩子造成长远的影响,所以,我在努力挑战它们,希望将这些弱点终结在我这一代。
这条路很长,需要跟孩子一起成长,一起走下去,直到完成了99分。
剩下那1分,留作我和孩子继续前进的羁绊……
妙妈养成记
食品理工女,高级营养师
专注科学育儿、亲子教育、爸妈养成、经验分享
希望以有用的经验干货,育儿心得
陪您一起成为棒棒的父母
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加白名单
个人微信:D13889233011
长按识别上面的二维码即可关注
爱华网www.aIhUaU.com网友整理上传,为您提供最全的知识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