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易错题 2014中考科学---易错题4

NaOH潮解后极易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Na2CO3而变质.为测定实验室一瓶放置已久的烧碱中NaOH含量,某同学取适量的烧碱样品,溶于一定量的水得到200g溶液;再加入200g稀硫酸(足量)充分搅拌到不再放出气泡为止,称量溶液为395.6g.
请计算:
(1)反应产生的CO2的质量为4.4
g.
(2)若所取烧碱样品为50.0g,则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用同浓度的硫酸,与一瓶未变质、部分变质、或全部变质(杂质都是Na2CO3)的烧碱样品反应,需要硫酸的质量都相等.其原因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是每46g钠元素生成142g硫酸钠,消耗98g硫酸.(从钠元素质量守恒的角度解释).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碱的化学性质;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压轴实验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过程中所生成的气体的质量等于反应前后溶液质量的减少;
(2)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等于样品中NaOH的质量除以样品的总质量,所以我们可以根据上一步所求得氧气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得样品中NaOH的质量,而后再求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氢氧化钠转化成碳酸钠的过程中,钠元素的质量没变,从钠元素质量守恒的角度可以解释此题.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溶液质量的减少就等于反应过程中所生成的气体的质量,所以反应产生的CO2的质量为200g+200g-395.6g=4.4g.故答案为:4.4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量的关系,可以解决此题.
故答案为:
解:设所取样品中含有Na2CO3的质量为x.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106                     44
 x                      4.4g

106x=444.4g解得:x=106×4.4g44=10.6g
则烧碱样品中
NaOH%=50.0g?10.6g50.0g×100%=78.8%
答:烧碱样品中NaOH的百分含量为78.8%.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氢氧化钠转化成碳酸钠的过程中,钠元素的质量没变,故答案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是每46g钠元素生成142g硫酸钠,消耗98g硫酸.点评:此题主要是在碱的化学性质的基础上考查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有关知识,以及混合物中质量分数的计算问题,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中考的考点之一.                                                                                                                                                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约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时没有明显的现象变化.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 (所有装置的气密性良好),试图通过观察现象来间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1)请根据上图实验装置和下表的操作方法,将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填入下表中:
所选
装置操作方法实验现象A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水中试管内的液面略有上升B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C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烧瓶D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锥形瓶E将胶头滴管中氢氧化钠溶液挤入烧瓶(2)若再分别向A、B装置的烧杯中滴入少量氯化钙溶液,将会看到的现象是:
A:无明显的现象 ;B:产生白色沉淀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专题:学科交叉型;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使装置内压强减小,再根据实际装置来分析将会出现什么现象,要联系到外界大气压,与装置内的压力差.解答:解:(1)B、由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造成装置内气压减小比较大,故试管内的液面明显上升;C、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造成装置内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入装置内;D、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造成装置内气压减小,导致广口瓶内气压也较小,所以外界的空气会沿着长导管进入广口瓶内;E、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造成装置内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入装置内,形成喷泉.
(2)向A、B装置的烧杯中滴入少量氯化钙溶液,A装置不发生反应没有现象,B装置内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故答案为:(1)B.试管内的液面明显上升;
C.水槽中的水倒吸入烧瓶中;
D.盛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内的长导管口有气泡产生;
E.烧瓶内形成喷泉.
(2)A:无明显的现象变化;
B:产生白色沉淀.点评:通过回答本题可知有些题目需要结合物理知识来回答,并且利用外界大气压与瓶内的压力差来做题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2)将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之一是                        .
(3)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甲和乙的两杯饱和溶液,把它们从t2℃降到t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填序号)
A.两杯溶液的质量仍相等
B.乙变成不饱和溶液但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C.降到t1℃时,两杯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甲杯中的溶剂比乙杯中的少.

中考科学易错题 2014中考科学---易错题4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1)根据t2℃时甲的溶解度求出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一般方法是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根据乙的溶解度曲线具体分析);
(3)根据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分析解答,降低温度溶剂的质量不变.解答:解:(1)t2℃时甲的溶解度是50g,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50g150g×100%=33.3%;
故答案为:33.3%;
(2)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一般方法是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要使其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
故答案为:增加乙(合理均可);
(3)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降低温度甲析出晶体,溶液的质量变小;乙变为不饱和溶液,无溶质析出,溶液的质量不变,故两杯溶液的质量不相等,错误;
B、从t2℃降到t1℃,乙变为不饱和溶液,无溶质析出,溶质的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不变,故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正确;
C、从t2℃降到t1℃,由A分析可知:甲的溶质减小,溶剂质量不变,故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由B分析法可知,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降到t1℃时,两杯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错误;
D、从t2℃降到t1℃,溶剂的质量不变,故错误;
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溶解度曲线分析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化,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等知识,要结合所学知识细心分析解答..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若分别将100克甲、乙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溶液都仍为饱和溶液

B.两物质的溶解度:甲>乙

C.两物质的质量:甲<乙

D.两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根据溶解度的变化来判断是否饱和;B、根据溶解度曲线中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考虑;C、根据降温后溶质的变化考虑;D、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考虑.解答:解:A、将100克甲、乙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甲物质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还是饱和溶液,但乙物质溶解度变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故A错;
B、因为从t2℃降到t1℃时,甲和乙两物质溶解度相等,故B错;
C、将100克甲、乙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时,由于甲物质析出晶体,所以溶液质量减少.乙物质降温后变为不饱和,溶液质量不变,还是100g,所以甲<乙,故C正确;
D、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溶解度100g+溶解度×100%,甲物质降温后析出晶体,仍然饱和,质量分数用t1℃时溶解度计算即可;乙物质降温后变为不饱和,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乙物质的质量分数按照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计算,所以只要比较出t1℃时甲物质溶解度与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即可,通过图象可知甲>乙,故D错.
故选C.点评: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降温后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要利用好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已知某化合物甲,分子中只含C、H、O三种元素,其C、H的质量分数合计为78.4% ,又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100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_。
答案的算法:
化合物甲中 O的质量分数为1-78.4%=21.6%
设甲分子中含O原子N个,甲的分子量为M,则16N/M=0.216
N:M=1:74
先设N=1,M=74
则C、H原子的总原子量为74-16=58
那么由C表现正4价、与C原子相接的H表现负1价可推出甲分子中C原子有4个,H原子有10个,即甲分子式为C4H10O。---------------------------------我的解法:化合物甲中 O的质量分数为1-78.4%=21.6%氧原子的个数:100x21.6% ÷ 16=21.6÷16=1.35 氧原子的个数取1。{因为个数必须是整数,且若取2,(2x16)÷21.6%=148即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100,不符合题意。}所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x1)÷21.6%=74.074(取74)则C、H原子的总原子量为74-16=58
那么由C表现正4价、与C原子相接的H表现负1价可推出甲分子中C原子有4个,H原子有10个,即甲分子式为C4H10O。                                                                                                                                        (2012?威远县)给出下列一系列化合物的分子:C6H6,C10H8,C14H10,…,则该系列化合物中,分子中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可无限接近(  )A.95%B.96%C.97%D.98%考点: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C6H6,C10H8,C14H10…,得出化合物中C元素和H元素的个数公式,然后根据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即可.解答:解:由化合物的组成规律可知,化合物中C元素的个数的公式为:6+4×(n-1)=4n+2,
H元素的个数的公式为:6+2×(n-1)=2n+4.
则分子中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n+2)×12(4n+2)×12+(2n+4)×1 = 24n+1225n+14 最大可无限接近 2425 即96%
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极限的思想,同时考查了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有两种元素A和B能形成两种化合物甲和乙,每种化合物的质量分数如下:甲中含A为25%,乙中含A为80%.已知甲分子中A和B的原子个数比为1:4,求乙的化学式.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甲的化学式,从而可以求出元素AB的质量比,然后设出乙的化学式,根据乙中A的质量分数为80%可求出乙的化学式.解答:解:已知甲的化学式为AB4,设乙的化学式为:AxBy,设A、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b,
则 aa+4b ×100%=25%,可得a= 43 b,乙中A的质量分数可表示为: axax+by ×100%=80%,可得 xy = 4ba = 4b43 b = 31 ,故乙的化学式为:A3B
答:乙的化学式为A3B.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掌握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问题可迎刃而解.                                                                                                                                     已知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xH12O6,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80,试求:(1)化合物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8 ;
(2)列式计算求化合物中x的值;
(3)计算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考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 ×100%,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化合物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2):(16×6)=1:8.
(2)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则12x+1×12+16×6=180,x=6.
(3)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2×6180 ×100%=40%.
故答案为:(1)1:8;(2)6;(3)40%.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005?海门市)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看了硝酸铵产品包装袋上的说明(如图) 


(2005?海门市)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看了硝酸铵产品包装袋上的说明(如图),对产品的含氮量产生了疑问,于是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硝酸铵的含氮量进行了计算,都认为包装袋上标注的含氮量不准确.小组中李华同学的计算过程如下:
1480 ×100%=17.5%,而王明同学计算的结果大于34%.由于计算结果不同,小组中的同学进行了讨论.
(1)你认为李华同学的计算是否正确? 不正确 .
(2)计算硝酸铵中的含氮量,你的方法是 2NNH4NO3 ×100%= 2880 ×100%=35% .
(3)请你计算,该袋产品中含纯硝酸铵的质量为 48.6 kg.考点: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专题:标签图示型.分析:本题考查利用化学式的计算,根据信息可知硝酸铵产品包装袋上的说明中有硝酸铵的化学式.
(1)李华同学的计算中N原子是1个,而化学式中为2个N原子;
(2)根据化学式判断原子个数,用原子个数和原子量来计算,所以要准确判断原子个数,用对原子量;
(3)根据含氮量可计算氮元素的质量,进而计算纯硝酸铵的质量.解答:解:(1)根据李华同学的计算过程,N原子的个数判断错误,故答案为:不正确;
(2)根据化学式及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来计算,故答案为:根据化学式判断原子个数,用原子个数和原子量来计算,NH4NO3中有2个N原子,可列式 2×142×14+1×4+16×3 ×100%来计算得到含氮量,解答为: 2NNH4NO3 ×100%= 2880×100%=35%;故答案为: 2NNH4NO3 ×100%= 2880 ×100%=35%;
(3)50kg的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为:50kg×34%=17kg,所以硝酸铵的质量为: 17kg2880 =48.6kg,故答案为:48.6.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判断和使用,认识身边处处有化学知识,要学会用化学知识来解答生活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用KCl和KH2PO4固体配制钾元素,磷元素,水的质量比为78:31:10000的植物发展营养液,
所耗用的KCl和KH2PO4的质量比为_____写过程!!!!!!! 设需要KCl质量为x,需要KH2PO4质量为y。
钾元素的质量为x*(39/74.5)+9*(39/136)
磷元素的质量为y*(31/136)
根据题意有[x*(39/74.5)+9*(39/136)]/[y*(31/136)]=78:31
解出x/y=74.5:136=149:272注释:
39/74.5是KCl中K元素的质量分数,39/136是KH2PO4中K元素的质量分数。
31/136是KH2PO4中P元素的质量分数。火柴划着后,火柴直立,不易继续燃烧; 而倒立,却能继续燃烧,为什么?

一. 物体燃烧需要三要素:1.可燃物. 2.助燃物. 3.达到燃烧温度(即燃点). 二. 热气上升,冷气下降. 当火柴直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上升,火柴底部温度达不到燃点,所以火柴会熄灭. 当火柴倒立时,由于燃烧产生的热量上升,使火柴根部的温度升高,达到燃点,所以火柴会既续燃烧. 



(2012?义乌市)如图是八年级下册研究性学习课题《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研究》的实验装置.本实验通过测定氧化汞分解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是否相等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已知:氧化汞分解的反应方程式:2HgO   △  .  2Hg+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组装实验装置时,欲调整试管的倾斜度,应调节图中 A、B、C哪个旋钮? B 
(2)下列有关本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有哪些? AC 
A.在量筒中加入一些煤油,可以减少氧气在水中的溶解
B.塑料管口放出连续均匀的气泡后才能收集气体
C.氧化汞未分解完全就停止加热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分析:(1)观察装置,分析各旋钮的作用,找出调整试管的倾斜度的旋钮;
(2)A、根据氧气的溶解性进行分析;B、如果等到塑料管口放出连续均匀的气泡后才能收集气体,虽然收集纯净了,但是收集的气体少了,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C、根据氧化汞受热分解减少的质量,就是收集的氧气的质量分析.解答:解:(1)由装置中各旋钮的作用可知,能调整试管的倾斜度的旋钮是B;
(1)A、由氧气的溶解性可知,氧气不易溶于水,不溶于煤油,在量筒中加入一些煤油,可以减少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故A正确;
B、当塑料管口放出连续均匀的气泡时收集气体是纯净的氧气,但是收集的气体少了,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B不正确;
C、氧化汞受热分解减少的质量,就是收集的氧气的质量,所以,氧化汞未分解完全就停止加热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故,C正确.
故答为:(1)B;(2)AC.点评:通过本题的练习,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仪器、装置、实验的步骤及注意的事项等.                                                                                                                                   (2007?淄博)某学校的学习小组对当地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欲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采用的方法如下:取该石灰石样品16g,把8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实验过程所得数据如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二氧化硅等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稀盐酸反应).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实验次数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剩余固体的质量/g1201122063202.8420n(1)表中n的数值为 ————————.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求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图表数据可知,第1、2次反应后固体物质减少的质量都为5g,而第3次反应后固体物质减少的质量为3.2g,说明此时碳酸钙已反应完,不再产生气体,故表中n的数值为2.8.
(2)根据图表数据可知,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2.8g,石灰石样品的质量减去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就是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然后根据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即可.
(3)根据图表数据可知,第1、2次反应后固体物质减少的质量都为5g,说明20g稀盐酸恰好能与石灰石中的5g碳酸钙完全反应.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第1次完全反应中碳酸钙的质量,即可计算出第一次参与反应的HCl质量,然后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即可.解答:解:(1)根据图表数据可知,第1、2次反应后固体物质减少的质量都为5g,而第3次反应后固体物质减少的质量为3.2g,说明此时碳酸钙已反应完,不再产生气体,故表中n的数值为2.8.
故答案为:2.8.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6g-2.8g16g×100%=82.5%.
答: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2.5%.
(3)由试题分析20g稀盐酸恰好能与石灰石中的5g碳酸钙完全反应
解:设第一次参与反应的HCl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5g     x
∴100:73=5g:x,
解之得:x=3.65g,
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5g20g×100%=18.25%.
答: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8.2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化学方程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2012?河南)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





(1)仪器X的名称是

酒精灯


(2)写一个A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

2KClO3 MnO2.△ 2KCl+3O2↑


(3)B和C装置均可制取CO2,C装置的优点是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若打开弹簧夹,固体与液体接触,反应便能发生,请简述使C装置中反应停止的原理

当用弹簧夹夹住胶皮管时,产生的气体使试管内的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回长颈漏斗中,与固体反应物脱离,反应便会停止


(4)若用D装置采取排水法收集O2,请简述操作步骤

先将集气瓶装满水,再将O2从b口通入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回答;
(2)A装置适用于利用加热固体制取气体的方法,由于试管口没有放棉花,所以是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根据其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
(3)根据反应装置的特点分析解答:当用弹簧夹夹住胶皮管时,产生的气体使试管内的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回长颈漏斗中,与固体反应物脱离,反应便会停止;
(4)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方法及氧气的密度比水小分析解答.解答:解:(1)根据常用仪器可知该仪器是酒精灯;
故答案为:酒精灯;
(2)A装置适用于利用加热固体制取气体的方法,由于试管口没有放棉花,所以是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氯酸钾在加热和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方程式是2KClO3 MnO2.△ 2KCl+3O2↑;
故答案为:2KClO3 MnO2.△ 2KCl+3O2↑;
(3)C装置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观察C装置可知:当用弹簧夹夹住胶皮管时,产生的气体使试管内的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回长颈漏斗中,与固体反应物脱离,反应便会停止;
故答案为:当用弹簧夹夹住胶皮管时,产生的气体使试管内的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回长颈漏斗中,与固体反应物脱离,反应便会停止;
(4)利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首先将瓶内装满水,再通入气体;氧气的密度比水小,所以氧气应从b管通入;
故答案为:先将集气瓶装满水,再将O2从b口通入.点评:本题较好的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只有掌握相关知识才能正确解答.                                                                                                                                           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40mL的试管作为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mL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下图的实验装置。假设此实验能够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且两个容器间的导管足够粗,保持空气正常流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________;
(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 ;
(3)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 ____;
(4)若按小华的设想进行实验,实际可能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失败。例如:_________ 。

-------------------------------------------

答案:

(1)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活塞前沿约在12mL的刻度线上 
(3)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活塞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前沿最终稳定在约8mL的刻度线上
(4)橡皮塞弹出;试管爆裂;注射器活塞弹出等(答出一点即可)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本题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我们常用燃烧红磷或白磷的方法,因为磷燃烧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几乎不占空间,使得内外产生气压差,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因此在选择可燃物时,必须考虑到:燃烧的条件;生成物的状态;不与空气中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保证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①装置气密性好;②红磷要足量;③要冷却至室温再读数.如图所示,试管和注射器内空气的总体积为60毫升,可以根据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来推算活塞的位置.解答:解:①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该装置不漏气;
②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容积为40mL的试管内空气的 15 ,也就是8mL(即40mL×的 15 );所以活塞所处的刻度值为20mL-8mL=12mL;
③试管和注射器内空气的总体积为60毫升,用酒精灯加热红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活塞向左移动12毫升,因此活塞固定在20mL-12mL=8mL处;
④造成该实验失败的原因较多,例如:装置漏气,红磷不足等.
故答为:①装置不漏气;②7;③3;④装置漏气,红磷不足等.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用红磷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操作、现象、结论和注意事项,难度稍大.注意尤其是注射器类似的本身内部有气体的可能的干扰就是要强调对题意的准确把握.(2012?杭州)小张用足量的盐酸、石灰石反应,并尝试直接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一瓶CO2.你认为小张(  )

A.不可能收集到一瓶CO2,因为CO2可溶于水B.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b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C.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c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D.选择A、B两种装置,导管a接导管c可收集到一瓶CO2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A、根据CO2可溶于水,只是一体积水溶解一体积的二氧化碳;
B、根据二氧化碳比水的密度小,当气体从b进入集气瓶,然后又从c逸出;
C、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水小,从c进入集气瓶内形成气压,把水从d排出;
D、根据装置A中的长颈漏斗没伸入到液面以下,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会从长颈漏斗的底端跑掉;解答:解:A、CO2可溶于水,只是一体积水溶解一体积的二氧化碳,如达到饱和就不会在溶于水了,所以用排水法也能收集到二氧化碳,故A错误;
B、择B、C两种装置,导管b接导管d不能收集到一瓶CO2,二氧化碳比水的密度小,当气体从b进入集气瓶,然后又从c逸出,故B错误;
C、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c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水小,从c进入集气瓶内形成气压,把水从b排出,故C正确;
D、装置A中的长颈漏斗没伸入到液面以下,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就从长颈漏斗的底端跑掉,所以收集不到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制取二氧化碳,并进行了超常规的收集方法,找出图中装置的不足或连接的不当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镁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而且还有部分镁与氮气化合生成氮化镁(Mg3N2),由此可推知,12g镁在空气中燃烧后所得产物的质量为(  )A.等于20gB.小于20gC.大于20gD.无法确定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推断物质反应后所得产物的量.分析:假定产物全部是氧化镁或氮化镁,所得产物的质量应介于二者之间.可采用极端假设法来解答本题.解答:解:设若产物全部为氧化镁时产物的质量为x.
2Mg+O2 点燃 . 2MgO
48          80
12g         x
4880=12gx,x=20g
设若产物全部为氮化镁时产物的质量为y.
3Mg+N2 点燃 . Mg3N2
72         100
12g         y
72100=12gy,y=16.6g
通过以上计算可知所得产物质量应在16.6g与20g之间.
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较大.关键是找到产物的质量介于产物全部为氧化镁的质量和产物全部为氮化镁的质量之间.                                                                 (2004?聊城)在空气中点燃镁条,镁与氧气反应的同时还可以与空气中的氮气、二氧化碳反应.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Mg+CO2 高温 . 2MgO+C,该反应属于(  )反应.A.分解B.化合C.置换D.复分解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根据反应类型的概念:化合反应是指两种或者多种物质反应变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
分解反应是指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者多种物质的化学反应;
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复分解反应是指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进行判定解答:解:根据四个化学反应类型的概念可知,2Mg+CO2 高温 . 2MgO+C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故选C.点评:掌握初中化学中四个基本反应类型的概念,并且能够判断某个化学反应的反应类型.                         (2010?兰州)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不仅生成氧化镁、氮化镁,还有少量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镁的氧化物.(1)已知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请你写出氮化镁的化学式Mg3N2Mg3N2.
(2)写出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Mg+CO2 点燃 . C+2MgO2Mg+CO2 点燃 . C+2MgO,指出该反应的基本类型:置换置换反应.考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化合价规律和原则;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1)根据在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要求进行书写.
(2)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写化学方程式,注意写,查,配,注;利用化学反应的类型特点解决.解答:解:(1)化学式的书写正价前负价后,然后利用最小公倍数法书写化学式.
故答案为:Mg3N2
(2)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镁条与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与氧化镁;该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与化合物,是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2Mg+CO2 点燃 . 2MgO+C;置换反应.点评:此题是有关化学式书写及方程式书写的考查题,均属基础知识考查题,关键是对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的判断.                                                                                                   铁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分两种情况:一、铁在空气中被缓慢氧化 4Fe+3O2=2Fe2O3二、铁在氧气中燃烧而被氧化 3Fe+2O2=Fe3O4                                                                                                                                                     (1)在通常情况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但它在常温下可与一种叫高氯酸的物质发生反应,工业上利用石墨合成金刚石,要得到纯净的金刚石,用高氯酸(HClO4)来洗掉夹杂的石墨,产物除水是液体外,其余都是气体.一种是有毒的氯气(Cl2)一种是无色无毒的化合物,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7C+4HClO4=2H2O+2Cl2↑+7CO2↑

(2)淀粉[C6Hl0O5]n在人体酶的作用下转变成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又在酶的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葡萄糖由3
种元素组成,在一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24
个原子,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0
.写出葡萄糖缓慢氧化的化学方程式C6H12O6+6O2=6CO2+6H2O

(3)人类大量开采煤和石油,将使化石燃料面临枯竭.对于能源危机,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是开发新能源 .如果你是央视小记者,为了警示人们,请你拟一条公益广告语:请节约能源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题干叙述进行分析,(1)碳与高氯酸能反应生成水、氯气和二氧化碳,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葡萄糖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3)解决能源危机可以开发新能源.解答:解:(1)碳与高氯酸能反应生成水、氯气和二氧化碳,故填:7C+4HClO4=2H2O+2Cl2↑+7CO2↑;
(2)根据葡萄糖的化学式C6H12O6可以知道,葡萄糖由三种元素组成,一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6+12+6=24个原子,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12+16×6=180,葡糖糖缓慢氧化生成的是二氧化碳和水,故填:3,24,180,C6H12O6+6O2=6CO2+6H2O;
(3)解决能源危机可以开发新能源,公益广告语可以是请节约能源,故填:开发新能源,请节约能源.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式的计算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要注意配平.                                                                                     (2005?菏泽)下列实验设计不可行的是(  )A.加适量稀硫酸以除去硫酸钠溶液中的氢氧化钠B.将氧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以除去氢气C.用稀盐酸除去铜粉中的镁粉D.在不用指示剂的情况下,选用CaCO3粉末将含有盐酸的CaCl2溶液调至pH=7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实验设计题.分析:A、盐酸只能和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前面的金属反应.
B、除杂不能代入新的杂质;
C、氢气和氧气混合组成爆鸣气,点燃发生爆炸.
D、碳酸钙可和盐酸反应.解答:解:A、硫酸可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钠,可以除去氢氧化钠,但硫酸不能过量避免引入新的杂质,所以A正确.
B、氢气和氧气混合加热将发生爆炸事故,所以B错误.
C、稀盐酸和镁粉发生反应Mg+2HCl=MgCl2+H2↑,而铜不活泼,不会和盐酸反应,所以可用盐酸除去铜粉中的镁粉,故C正确.
D、加入CaCO3发生反应CaCO3+2HCl=CaCl2+CO2↑+H2O,而CaCl2溶液呈中性,所以D正确.
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同时考查了学生除杂题型试剂选择的依据.一般除杂试题试剂的选择要求坚持“不增、不减、过量”的原则.                                                                                                                                                      为完全反应某硫酸溶液,需a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如果改用a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钾溶液,反应后溶液的pHA。大于7 B。小于7 C。等于7 D。无法判断氢氧化钠 40 氢氧化钾56
同样质量分数的溶液 氢氧化钾的氢氧根更少
溶液呈酸性 小于7 选C                                                                                    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

①该实验是将稀盐酸 (填“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②A点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和NaCl .
③当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氯化钠11.7克,则参加反应的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多少克?.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依据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其PH大于7,盐酸呈酸性,其PH小于7,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可以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恰好完全反应时其PH等于7,氢氧化钠过量时显碱性,盐酸过量时显酸性.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①由图象可以看出,开始反应时pH大于7,随后pH逐渐减小,故该实验时将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的过程;
②由图象可知A点溶液pH大于7呈碱性,所以此时氢氧化钠过量,同时由于两者反应会生成氯化钠,所以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钠两种溶质;
③设:盐酸溶液含HCl的质量是x
HCl+NaOH=NaCl+H2O
36.5     58.5
x        11.7g
36.5x=58.511.7g
x=7.3g
故盐酸溶液的质量是7.3g5%=146g
故答案为:①稀盐酸;②NaOH和NaCl;③参加反应的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146克.点评:本题以图象的形式考查了酸碱中和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以及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加入适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观察到的现象为有白色沉淀生成
,接着向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再逐滴加入盐酸至过量,观察到的现象是红色逐渐褪去、沉淀逐渐消失并有气泡生成.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压轴实验题.分析:抓住碱的化学性质,理清能够和碱发生反应的物质,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解:由于Ca(OH)2+Na2CO3=CaCO3↓+2NaOH,而NaOH+HCl═NaCl+H2O,CaCO3+2HCl=CaCl2+H2O+CO2↑.
故答案为:由白色沉淀生成,红色逐渐褪去、沉淀逐渐消失并有气泡生成.点评:主要考查了碱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测定植物的呼吸作用,某同学设计了实验,(1)C瓶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植物的呼吸作用的产物:二氧化碳 
(2)为排除外界因素对实验的干扰,设计了A装置,其目的是排除空气中二氧化碳对实验的干扰 
考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分析:利用植物的呼吸作用会生成二氧化碳,以及澄清石灰水能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分析解答;解答:解:(1)鉴定二氧化碳的存在一般是采用石灰水进行,所以C瓶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B装置中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否会产生二氧化碳;
(2)由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为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对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干扰,所以将空气通过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除掉空气中原有的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1)检验植物的呼吸作用的产物:二氧化碳.  
(2)排除空气中二氧化碳对实验的干扰.点评: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34451/127321430616.html

更多阅读

2016年化学中考易错题 2016初中化学中考易错题总结

化学是一科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殊科目,中考题目更考究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下面由小编整理的2016初中化学中考易错题总结,祝同学们考试顺利!2016初中化学中考易错题总结(一)化合价是物质构成化学的重点内容,它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分化点

二年级数学上册思维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

在二年级这一阶段要怎样有针对性的做数学练习呢?别着急,接下来不妨和小编一起来做份二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二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一、 找规律填空①、42,( ),( ),24,( )。②、8厘米比()厘米多5厘米。二、()里最大能

初二物理浮力易错题 初中物理浮力易错题

了解一些易错的题型,做好每一个练习。下面是小编网络整理的初中物理浮力易错题以供大家学习。初中物理浮力易错题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初中物理浮力易错题全部内容,相信这些对你会有用的。

六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 六年级|十大易错题

【易错题1】如图所示,一个平行四边形A点的位置是(3,5),把这个平行四形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两格后,A点的位置在哪里?【错因分析】此题难就难在整个图中纵轴和横轴的数据没有完全标出来,有些同学就一头雾水,瞎判断。【指点迷津】方法一:

声明:《中考科学易错题 2014中考科学---易错题4》为网友毁爱心咒失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