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美)阿瑟 贾德森 布朗
传教士无意中成为西方销售商的代言人
现代交通的便利激发了巨大的变革性能量。西方制造商纷纷将蒸汽机、电器设备、省力机械、机车以及其他许多西方发明家开发、创造的产品销入中国。
在这项贸易当中,传教士们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尽管这不是他们的初衷,他们也不想从中捞取什么好处。
为了说明这个倾向,我再举几个生活中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有一个有点身份的中国人看到了传教士腕上戴着的手表,便要求传教士割爱,他想买了去——市场就这样产生了,于是西方国家所有的手表和钟表公司便发现了这种需求,他们立刻行动起来,把他们的产品卖到中国。
第二个例子,中国的妇女们见到传教士的妻子使用缝纫机缝制衣服,觉得缝得又快又好又省力,她们也想要这种新鲜的好东西。她们的需求又吸引了西方的制造缝纫机的厂家。中国的市场需求是如此的广大,以至于最近有美国一家公司特地为一位传教士开出了15000美元的高薪,只要他答应出任该公司的中国区销售主管。结果却遭到了这位传教士的拒绝,因为他到中国并不是去卖什么缝纫机的。
第三个例子,中国人看到传教士家中点着煤油灯,很亮堂,他们开始对自己的照明灯具不太满意了,他们过去通常的做法是往碟子里倒上菜油,碟子中间放上一块碎布,把浸了油的布头挑出来点燃,之后满屋子将弥漫着呛人的烟味,可是屋子里的光线还是很昏暗。用上了西方的洋油灯之后,他们就对过去的旧式生活不再心满意足了。如今的中国,不管是在青砖瓦房还是简陋小屋中,洋油灯都已经非常普及了。中国乡下的农村四处都能看到美国石油公司出产的那种5加仑容量的油罐。
近几年,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不断增长,出口总额已经高达1450万美元
几年前,俄勒冈波特兰的一家面粉公司,往香港派了一名代理商负责向中国南方推销他们的面粉。一开始,由于中国的南方人吃惯了米饭,美国公司的面粉在那里不受欢迎,销量很有限。然而这位代理商没有放弃努力,他想方设法推销公司的产品,不断向中国人赠送面粉样品,不断解释美国面粉的好处,锲而不舍,孜孜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