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弘一大师改过十训】1、虚心;2、慎独:头顶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3、宽厚:圣贤处事,惟宽惟厚;4、吃亏:君子肯吃亏,小人好便宜;5、寡言:孔子云“驷不及舌”,可畏哉;6、不说人过;7、不文己过;8、不覆己过;9、闻谤不辩:何以息谤?无辩即可;10、不嗔:一
由于学习观经,关注到弘一大师“悲欣交集见观经”绝笔,发现很多人对此进行解读,其中明诚居士新解最为细致,重要方面都说到了。本文再解是将弘一大师临终情形与观经做更细的对照,希望阿弥陀佛本愿及弘一大师人格力量给有缘人带来安慰
李叔同为什么出家对历史上的高僧,人们关注的是他们的佛学修为,但对弘一法师,人们更关注他出家的动因。破产说、遁世说、幻灭说、政界失意说,不一而足。而事实上,这些解释看到的只是表面的因素,背后的深层因素,还在他儿时接受的儒家思想。
弘一法师,在俗时的名字叫李叔同,青年时是一个进出名场、潇洒无羁的风流才子,后半生成为芒鞋布衲、苦修律宗的空门高僧。他被林语堂誉为那个时代最有才华的天才之一,也因为其剧变的人生轨迹,而被世人视作是一个传奇。林语堂:“李叔同是我
要率性,不要任性。二者的区别在于,率性是由健康的天性引导,顺应本我,不在乎功利、习俗和舆论。任性是被错误的情绪支配,固执己见,听不进良知的呼声和善意的忠告。在具体的场合,二者容易发生混淆。一般规律是,在他人眼中,率性常被当作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