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之一的癌症是治死的”,说明癌症错误治疗的普遍性和重大危害性,而癌症患者应力求防止与减少重大的治疗失误。
临床常见的主要治疗误区如下:
1. 不应化疗而化疗
癌的种类很多,并非所有癌对化疗都敏感。实际上,化疗只对少数癌有良好(敏感)或较好(中度敏感)治疗作用,而对大多数癌的治疗作用差(欠敏感)或无作用(不敏感)。具体为:①对化疗敏感癌:主要为滋养细胞瘤、霍奇金氏淋巴瘤、小儿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生殖细胞瘤、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肾母细胞瘤、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神经母细胞瘤、卵巢癌、绒毛膜上皮癌等。②对化疗中度敏感癌:主要为乳腺癌、小细胞肺癌、骨肉瘤、子宫内膜癌、多发性骨髓瘤等。③对化疗欠敏感和不敏感癌:常见的肝癌、非小细胞肺癌(含肺鳞癌和肺腺癌)、胰腺癌、头颈部癌症、前列腺癌,以及大多数胃肠道癌症等(以下为表述方便,将以上三类对于化疗不同程度敏感的癌,分别称为第一类癌、第二类癌和第三类癌)。
对于第一类癌症,化疗具有重要杀灭作用,而应及时进行,其中部分甚至可以治愈。对于第二类癌,化疗不具备根本性杀灭治愈作用,但在化疗初期,其中多数可迅速起到一定的临时性的肿瘤控制作用,其后随着耐药性的产生,则将较迅速失去作用,而一般以进行4次左右化疗为宜,对其中恶性程度较高者,可进行6次左右化疗。对于第三类癌,化疗基本上不具备治疗作用,原则上不宜进行,但对其中恶性程度较高者,也可进行2次左右化疗,或许可有一定的临时性控制作用。
对于肿瘤恶性程度的识别,有些可依据肿瘤的分化程度,很多肿瘤可分为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三种类型,其中高分化代表肿瘤恶性程度低,低分化代表肿瘤恶性程度高,中分化介于二者之间;有些则是根据肿瘤的性质,如乳腺癌的“浸润”类型(如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恶性程度相对较高,胃癌中印戒细胞癌的恶性程度较高等等,患者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行查询。
2. 过度化疗
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不应化疗而化疗,二是仅宜适度化疗而过多化疗。对于不应化疗而进行化疗者相对较少,如肝癌、胰腺癌,以及非小细胞肺癌(肺腺癌、肺鳞癌)、胃癌、结肠/直肠癌中属于高分化或高中分化者,均为不宜化疗。然而,对于仅宜适度化疗而过度化疗者则十分多见,主要一是第二类癌,一是第三类癌中属于低分化或中低分化者,均为化疗本质上的“不治之癌”,以至肿瘤在化疗初期即使有一定的抑制疗效,而后仍多将继续生长发展和复发转移。但对此两类癌症,常因初期有一定疗效,又缺乏更好治疗办法等原因,而临床常常不断化疗,“生命不止,化疗不息”,结果肿瘤仍存,而身体却先被摧毁,导致死亡更快。不断更换化疗药物的本质相同。
化疗药物的毒性巨大,可致全身多系统严重伤害,以至摧毁生命系统,同时也严重破坏自身整体的防御功能,因而还常常导致肿瘤后期发展更快,更易并发其他疾病,导致患者更加痛苦,更快死亡。美国肿瘤协会早于2001年就规定:“60岁以上的恶性肿瘤患者,不提倡做放化疗”,以及国外研究报告指出:“经放化疗比不经放化疗的患者,癌细胞的转移和扩散高出八倍”;“进行了放化疗比不进行放化疗的生存期并无明显延长,而生存质量则显著降低”;“约1/3的癌症患者不是死于癌症,而是死于放化疗过度治疗”等。化疗伤害,一定程度尚可补救,过度损伤将无可挽回。“花钱买伤害”,是一条“人财两空”的痛苦不归路。
在化疗过程中,凡肿瘤边化疗边生长者,即表明化疗已完全失效,应即停止,以避免过度化疗造成更大伤害。
3. 未中医药治疗
很多患者不了解中医药具有强大的抗肿瘤作用,尤其是第二类、第三类肿瘤中的很多西医学“不治之癌”,在中医药则是“可治之癌”。有否中医药治疗,常导致完全不同的两种结果。
中医药治疗癌症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1)抗肿瘤:中药具有广谱抗肿瘤作用,包括对肝癌、肺癌、胃/肠道癌等众多第二类、第三类肿瘤,均有良好治疗作用。中医药抗肿瘤的主要作用机理为:①肿瘤细胞毒作用:可直接抑制癌细胞增殖、诱导癌细胞分化周期失控等而杀伤癌细胞,导致癌细胞凋亡。②抗突变作用:机体细胞在癌变中,至少需要经过两次以上的基因突变,中药能有效减少染色体的癌畸变。③影响肿瘤血管的生成: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必须依靠新生血管提供足够的营养才能实现,中药能有效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体内血管形成等而抑制肿瘤血管的形成。④逆转耐药性: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的多药耐药性,是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中药具有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的作用。⑤调节和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力作用。⑥诱导肿瘤细胞分化:中药可诱导肿瘤细胞分化为正常细胞或接近正常细胞甚至抗肿瘤细胞等。
(2)增强自身抗肿瘤能力:中医药可强健生命系统,增强自身抗肿瘤防御水平和能力,并有效减少放化疗毒副作用对生命系统以及自身抗肿瘤防御系统的严重破坏,从而对于抗肿瘤整体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3)防治并发症:癌症和放化疗治疗伤害等,常导致众多并发症,加重加快癌症发展,并导致诸多痛苦,降低生存质量,缩短生存时间。中医药整体改善与增强,良好防止和治疗并发症,对于癌症减少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缓肿瘤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
(4)持久有效抗肿瘤:肿瘤对化疗药物很快产生耐药性,是化疗治疗肿瘤失败的首要原因。而中药不产生耐药性,对于长期有效治疗肿瘤具有深远作用和意义。
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易产生耐药性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西药(含化疗药物)基本是单一的化学成分,肿瘤细胞易于通过对其产生灭活酶(将药物灭活,失去作用)、基因突变(适应药物,使不起作用)、改变胞膜通透性(使药物不能进入细胞发挥作用)、改变靶位蛋白结构(使药物不能与之结合而发挥作用)、主动排外(将药物排泄出细胞外)等方式,减轻和消除该药物的作用,即产生耐药性。而中药的成分十分复杂,单个中药常为数十上百种成分,多个中药的组方,成分则更是极为复杂,任何细胞和生物,对于如此众多的成分,均难以产生和形成对抗性改变,因此,中药尤其是组方,产生耐药性的可能性基本是微乎其微。
(5)安全无伤害:若能正确应用,中药抗肿瘤不具有毒副作用或十分轻微,为非伤害性治疗,而在癌症的整体治疗进程中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4. 未中西医正确配合治疗
充分发挥中西医抗肿瘤优势,较单一西医学或中医学治疗,更能取得1+1>2的良好疗效。
![中医治疗癌症就是骗局 中医治疗癌症的误区 癌症治疗误区](http://img.aihuau.com/images/e/76551/0716060404074034464293.jpg)
在治疗过程中,对于西医学的癌症治疗,应根据自身所患肿瘤的特点,一是当用者应该应用,二是必须合理、适量、正确应用,切忌种种过度治疗。
对于中医学的癌症治疗,一是因中医药具有强大抗肿瘤作用,以及可减少放化疗副作用等,而越早应用效果越好。二是中医药与西医学抗肿瘤治疗配合,可相互增强中西医肿瘤治疗作用。三是中医药治疗癌症不等于“调理”和改善症状,若仅为调理,未治肿瘤,则反有贻误病情之虞。四是西医学肿瘤治疗结束后,对于残存肿瘤细胞,更需依赖中医药长期控制和治疗,常可避免或减少肿瘤复发转移,甚至彻底治愈。
5. 未有良好的精神情志
“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吓死的”,充分说明癌症患者保持开朗乐观精神的重要性,乐观豁达与悲忧绝望的精神情志,均可重大影响癌症病情的发展,导致天壤之别的结果)。还尤需值得一提的是,患者的亲朋好友,应特别注意不宜无意流露过多的悲伤,而宜用心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精神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