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写好材料,必须先练好“外功”,再谈技巧(内功)。练好“外功”,可以概括为三个“三”。
1、学好三本——书哲学 逻辑学 心理学
学哲学是解决“怎么看”的问题,是认识论;学逻辑学是解决“怎么办”的问题,是方法论;学心理学是解决“为谁写”的问题,是对象论。
(一)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的科学定义告诉我们: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关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这些东西,就是思想力的根本,是写材料的人必须牢牢掌握的基本知识与基本原理。写材料的过程,就是一个运用哲学思想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哲学思想的指引与统领,就没有对事物或曰问题的本质认识,就难以体现材料的价值,写作者当然也是在做“无用功”。
有人怀疑,学哲学对写材料真那么有用吗?比如,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束,上级要求写一篇关于总结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工作报告。如果没有学会运用哲学的基本原理来思考问题,那么写出来的东西很可能按照约定俗成的通常写法:第一部分,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主要做法;第三部分,下步打算。这种总结式材料结构现在似乎已经成了模式,成了新“党八股”。如果写材料的人善于运用哲学的思想方法来写这个总结,那结果就不一样了。他会从认识论的角度,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论原理,具体分析在哪些地方体现了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他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中关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相互关系的认识论原理,具体分析在哪些地方体现了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上的创新?于是,一篇总结材料的架构就新鲜出炉了:第一部分,先写成果,可以写三大成果: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这里运用的是实践论原理。第二部分,写取得成果的原因,即经验体会,重点写如何深入基层,转变作风。可以这样破题:转变作风,不当看客;转变作风,不当说客;转变作风,不当过客。这里运用的是方法论原理。第三部分,写如何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这里运用的是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原理。
从写材料的应用角度看,除了必须努力学习好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外,主张大家采取应用式的学习方法,即坚持经常看一看《求是》杂志等理论刊物。此外,中宣部理论局每年组织编写出版的《理论热点面对面》、《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辩证看 务实办》、《改革热点面对面》等,经常写材料的人不可不读。
(二)逻辑学——是以思维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古老而年轻的科学。从写材料的角度来说,写材料本身就是在做概念,做概念就离不开逻辑。概念、判断、推理,既是写材料的基本方法,也是逻辑学的基本要素。我们常说,“这篇文章缺乏逻辑”,“这个人说话没有逻辑”,实际上就是对逻辑的具体运用。学习逻辑学的意义,总的来说,可以提高我们使用概念、作出命题和进行推理的本领,使我们在写材料以及认识事物和思考问题时,能够做到概念明确、命题恰当、推理有逻辑性,论证有说服力。
逻辑思维从内涵上看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狭义的,专指形式逻辑,也就是由亚里士多德所创立的三段论式逻辑学,它是严格地按照概念、判断、推理的模式,通过演绎和归纳、分析和综合等思维方法对客观现象在人类意识中的各种反映进行评判,加以认识。这种形式逻辑是一切现代科学研究要取得成果都不能不遵循的认识并改造世界的基本法则,是人们追求真相和真理的唯一有效途径。广义的逻辑思维则包括辩证逻辑、博弈逻辑等,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形式逻辑进行推演和发展的结果,是形式逻辑的衍生品。关于逻辑学的学习,就学形式逻辑即可,不要涉猎太多,贪多嚼不烂。对初学者而言,基本的方法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具体来说:一要掌握逻辑的基础理论,理解并把握主要的定义、规律、规则和公式,在领会的基础上加以记忆。二要加强思维训练,做到对逻辑的基础理论了然于心,训练有素。三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应用能力。四要选好教材。建议阅读姜全吉、迟维东主编的《逻辑学》第三版。该书深入浅出,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是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教材。
(三)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从写材料的角度来说,可以认为是思想力的心理应用。写材料者,主要是学习和掌握一些心理学方面的常识性东西,用以帮助我们研究分析受众(群体或个体对象)的心理现象,即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和人际关系等心理状态和外部环境。比如,要为一位新领导写一篇讲话稿,写作者就首先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应用“靶向思维”方式,观察分析出这个领导的讲话风格、语言特点、学识背景、思维方式、行事状态等方面的心理现象,然后通过对这些认知信息进行接收、编码、贮存、提取和适用,从而使材料写作达到“量体裁衣”的效果。一般来说,当上级需要我们写材料等等,也都需要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来评估材料的认知对象,尽可能地通过咨询、交流、对话、情感等方式,准确获取上级对材料的基本意图、评估标准、认知特征、动态维度等方面的心理信息样本,然后在充分进行心理信息认知处理的基础上,做好材料的选题、布局、用语、撰写等工作。这样写出来的材料,既能“投其所好”、又能“事半功倍”。
关于心理学的推荐书籍,一本是《普通心理学》,是国家高教委推荐的一种高校心理教材,是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心理现象一般规律的心理学入门书籍,作者叫彭聃龄;一本是《心理学方法论》,是前苏联心理学家洛莫夫1984年出版的专著,是关于运用系统观点分析心理现象的科教书;一本是《心理学与生活》,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多年来使用的教材,也是关于心理学入门的科教书;还有一本叫《行为心理学》,是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它的创建人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主要是从人的行为角度研究心理现象的心理学派。这些书都应该看看。
在写材料的具体实践中,哲学、逻辑学、心理学是一个整体,要交互运用、融会贯通。
2、练好三门功——问题意识 调查研究 四种思维
(一)问题意识——材料写作的思想指南。什么是问题意识?就是一种提问题的能力,是一种主动思考的思想准备。树立问题意识,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直面问题、研究问题、回答问题,积极推动问题的解决。写材料,首先要培养问题意识。严格说来,写作每一份材料,写作者都应该或者能够提出一个问题,或者回答一个问题。提不出问题,空空如也的材料,很难说是材料,只能姑且称之为素材。
如何培养问题意识?第一,要培养自己的学术意识。写材料也如同做学术论文,必须从问题出发,才能抓准问题,进而确定材料的主题,然后运用正确的思想方法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提出不同凡响的真知灼见。培养学术意识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创造性思维,提倡研究问题的思维方式。第二,要学会围绕问题写材料的基本方法。初学者可以试一试这样一些操作方法:1、能提出一个新问题(证明你是在思考 ,有的放矢);2、有一个自己悟到的新思想(可以看出你对这个问题的独到理解);3、有几个自己精心挑选的事例(证明你经过了调查研究,能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说明新问题);4、有几个合适的比喻、典故或数据(这说明你已吃透了这个问题,能够深入浅出);5、有与文件不同的表述或阐释新问题的语言(说明你不是在抄文件、抄社论、抄讲话)。第三,要学会变压力为动力。写材料本身是一种压力,这个压力是无形的,会伴随你写材料的整个过程。要善于适应压力、善于利用压力,把写材料的过程变成激发创新动力的过程,变成提升思想力的过程,变成体现和实现个人价值的过程。第四,要学会与时俱进提问题。具体而言,应在方法上注重超前性、体现独特性、突出可行性;应在重点上聚焦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和阶段性任务,瞄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着眼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时代问题在胸,写材料时就可以而且能够做到高屋建瓴、运筹帷幄,“下笔如有神”。
(二)调查研究——材料写作的基本途径。作为机关干部,不仅要在工作中坚持遵循和践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在写材料的过程中,也应该把不断提升调查研究能力作为一个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
机关干部写材料,不论阅历怎么丰富,不论从事哪一方面工作,不论你的互联网思维能力如何强大,都不能代替亲力亲为地调查研究。因为直接与基层接触,面对面地了解情况和商讨问题,对于机关干部在认识上和感受上所起的作用和间接听汇报、看材料、从网上获取信息是不同的。
习近平同志指出:“调查研究,包括调查与研究两个环节。”前者是感性认识,后者是理性认识,写材料,同样离不开这两个环节。调查研究的方法有很多,如专题式蹲点调研、解剖“麻雀”,实地考察式调研、座谈式调研等等,都是一些常见的传统的调研方式。此外,也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特别是当今社会信息网络化、大数据思维的特点,不断创新调研方式,逐步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调查研究领域,努力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调研方法,开展一些诸如问卷调查、统计调查、抽样调查、网络调查、视频对话调查等新的调研手段,进一步丰富调研渠道,提高调研的效率和科学性水平。
(三)“四种思维”——高屋建瓴的思想方法。习近平在2012年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提到一个重要观点,要求领导干部应该具备“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全局思维、创新思维”。这“四种思维”,也是写材料者必须掌握的极其重要的思想方法。
1、什么是辩证思维?就是“理”字立骨,片言为典。机关材料几乎是清一色的政论文,政论文产生的主要是思想,因此在思维方式上都是以辩证思维为主,在内容形式上都是以说理为主,所以要“理”字立骨。但辩证思维虽然以说理为目的,如果只是干巴巴地说理,相信这样的材料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写、愿意看。写材料的高手就在于,他虽然以“理”为主,但却善于“理从事出,片言为典”,从一件具体的事出发总结出普遍的真理,并且浓缩成一句话,使之成为经典。经典是什么?常念为经,常说为典。能够经得起人们不断地重复、不停地使用就是经典。
2、什么是战略思维?就是“略”字当头,“四力”相济。战略是军事用语,原意是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写材料者在材料写作运筹过程中,也必须具备战略思维能力。因为写材料中的“略”,是谋篇布局的方略,是系统性、创造性的思维过程,是材料系统内部的组织形态。没有组织形态的“略”,就没有材料的“理”,即使有“理”也立不起来,就像一座空中楼阁,危乎高哉,无人问津。总起来说,材料强不强,核心看思想;材料行不行,关键看“略”能。如何提升“略”能?一是要培养观察能力。二是要培养判断能力。三是要培养预见能力。四是要培养创新能力。
3、什么是全局思维?就是审“时”度“势”,“时”“势”并举。时,是时间概念,势,是空间概念。时空无限,思维无限。时者,势也;势者,时也。时势相融,思维亦然。“时”为局情,“势”为局势,审时度势,构成了全局思维的两个基本点。写材料的“时”,就是要看清形势,着眼形势,紧跟形势,牢牢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唱响时代的主旋律。写材料的“势”,是一种“因事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习近平语)的思维方式。时与势,互为依托,互相交融,万万不可偏废。晚清学者陈澹然指出:“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寤言》)。以“时”论“势”,是写材料的一种全局性思维方式。
4、什么是创新思维?就是应时而为,独领风骚。创新思维是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等多种思维形式的有机结合。创新思维的本质在于将创新意识的感性愿望提升到理性的探索上,实现创新活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飞跃。创新思维有三个显著特点:独创性、流畅性、新颖性。写材料中的创新性思维非常重要,从目的上来说,可以大大提升文章价值和体现撰写者的思想力;从技巧上来说,可以达到文风新颖、独具魅力的文章效果。创新思维不仅是一种思维观念,也是一种能力,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这种能力。首先,一定要有问题意识;其次,一定要有善于归纳总结实践经验的能力;第三,一定要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新动力。
以上所说的几个方面,都是需要系统学习和掌握的“外功”,并且要善于综合运用。
3、做好三件事——攒知识 勤练笔 常总结
这三件事也是写材料的“外功”,主要是解决产生思想力的动力基础问题。攒知识、勤练笔、常总结,是思想力发展和提升的不竭动力源泉。
(一)攒知识——积累丰厚的材料“家底”。
1、闲记闲理法。每天在身上揣一个小本子,一支笔,每得到一个知识、听到一个故事、悟到一个道理、学到一句经典语言等等,都要随时记下来,然后再利用相对闲暇时间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
2、休闲记忆法。知识不是用来收藏的,攒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因而,很多知识是需要记忆的。比如,一些典故、一些名言、一些思想观点、一些数据、一些诗文等等,都需要储存在自己的头脑中,以便随时应用。你可以利用上下班的路上、早晚的锻炼间隙、出差的空闲时间,有意识地进行背诵或强化记忆。
3、菜单点题法。充分运用信息网络化的特点,创新攒知识的方式,将所需要的知识以菜单的形式在网络上搜索查证,然后根据自己的习惯进行分类整理,既便捷又省力。但是,需要注意一点,一定要有目的的坚持。
4、卡片收集法。如今,卡片收集法仍然是许多写作者的首选和最爱。因为卡片上的知识是一笔一笔书写上去的,那上面有收集者思想的体温,会打上知识收集者独特的思想烙印。
(二)勤练笔——打牢写材料的基本功。
1、要有怀疑精神。做到勤练笔,首先必须高举怀疑精神的旗帜,始终保持对做学问(写材料)的一种旺盛的求知欲,促使自己不断地从问题出发,为了解决问题而捉笔不迭、欲罢不能。比如,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你可能会对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我们希望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我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公民等问题发生了浓厚兴趣,产生了研究探讨的欲望或冲动,这时候你的怀疑精神就出现了。你要立即把握住这个状态,迅速拿起笔来把自己的所思所想一股脑地倾泻在纸上。
2、要善于使用压力。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要做到勤练笔,必须要有“本领恐慌”的危机感。我们所处的时代就是一个充满压力的时代,勤练笔也必须带着“压力”练。善于使用压力,就要正确认识压力,把写材料当成考场,把勤练笔当成备考,把自己当成考生,努力做好每一次考卷;善于使用压力,就要勇于自加压力,把勤练笔作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事业成长阶梯,在压力中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善于使用压力,就要善于挑战压力,在勤练笔中逐步把年龄优势变为素质优势,把智商优势变为能力优势,把局部优势变为全局优势,把暂时优势变为长期优势,真正成为写材料的行家里手。
3、要与时俱进练笔。勤练笔,不是简单地信笔由缰,想哪写哪;也不是依样画葫芦,照搬照抄;而是要依照机关材料的一般行文规律和应遵循的科学原理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机关材料都是“为时而著”,其最大的特点是要与时代合拍,目前出现的“上级材料说小话(以示亲民),下级材料说大话(以示保持一致)”的现象,初学写材料者就会不得要领,很可能走进照猫画虎的误区。实际上,实事求是就是与时俱进,这也是写材料者必须牢牢记住的科学原理和行文根本。勤练笔,只有抓住了这个根本,才能走出误区、走正方向。
(三)常总结——锻造思想力的“台阶”。
1、总结抓问题的深度。看看自己在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上是否有提高?是否能够做到再深入一步?
2、总结材料表述的技巧。看看自己是否较好地运用了哲学、逻辑学、心理学知识?在谋篇布局方面是否体现了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全局思维和创新思维?
3、总结写作特点或风格。每个人的文章作品都是会打上个人印记的。要看看自己的材料作品有哪些特点?如何完善和发扬这些特点,进而逐步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4、总结他人见解。写材料是给人看的,因此少不了让人家评头品足。要把别人的意见建议认真地进行收集总结,看看别人的看法是怎样的?有没有道理?如何改进或发扬?假以时日,“外功”必成。(来源:《秘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