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是一种较为优雅和闲适的艺术享受。明代杨慎说:“君作茶歌如作史,不独品茶兼品士。”品茶,可以说经常在品茶之外的情趣。而书法人喜欢品茶,则容易品见字里行间的妙趣。
“茶”字的写法有点渊源。一千多年前的“茶圣”陆羽在《茶经》将“荼”字去掉一划,写成茶,一直通用到现在。元赵孟俯临汉史游的急就章中的茶字写法还是“荼”。自古雅士爱品茶,欣赏下与茶有关的书法作品。
“茶即禅”--品茶如参禅。饮茶因能清心寡欲、养气颐神,故向有“茶中带禅、茶禅一味”之说。文人墨客,清茶一杯,淡风论雅;芸芸众生,一茗在手,照样海阔天空。 平易近人,宁静淡泊,雅俗共赏。
唐代文人卢仝嗜茶成癖,并以“七碗茶”闻名于世,其《谢孟谏议寄新茶》诗曰:“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孩童论茶,要求加糖;
学子论茶,挑灯提神;
劳工论茶,消除疲劳;
贩夫论茶,不拘礼数;
走卒论茶,有味就好;
秀才论茶,头头是道;
文人论茶,琴棋书画;
禅师论茶,句句藏机;
雅士论茶,风花雪月;
高官论茶,贡品相赠;
员外论茶,不惜重金;
道者论茶,气脉通畅;
茶商论茶,样样好茶;
茶农论茶,步步工夫;
茶人论茶,茶人合一;
皇帝论茶,唯我独尊;
老人论茶,苦尽甘来;
仕女论茶,柔雅韵致;
茶仙论茶,玄之又玄;
茶痴论茶,无茶无命;
茶童论茶,不亦热乎;
茶客论茶,唯唯称赞;
茶博论茶,博了再博;
茶师论茶,据理祥论;
清官论茶,一样清清;
农忙论茶,但求解渴;
闲人论茶,花生瓜子;
外行论茶,不知所云;
内行论茶,香甘重滑;
老外论茶,细心讨教;
东洋论茶,崇尚茶道;
色徒论茶,意不在茶;
寒夜论茶,以茶代酒;
酒仙论茶,不舍醉梦;
好友论茶,相知更深;
支影论茶,孤而不寂;
众口论茶,闹而不噪;
情侣论茶,浓情蜜意;
夫妻论茶,柴米油盐。
茶道讲究“和静怡真”,把“静”作为达到心斋座忘,涤除玄鉴、澄怀味道的必由之路。佛教也主静。佛教坐禅时的无调(调心、调身、调食、调息、调睡眠)以及佛学中的“戒、定、慧”三学也都是以静为基础。佛教禅宗便是从“静”中创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