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Lina对[卡内基大学]在卡内基梅隆大学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给出的答复:
我觉得我无比适合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是cmu里典型得一类人,我们来这里前,有着各种个样得背景,来了这里后,我们做了一个很重要的转变,学cs。cmu是一个全民cs的地方,如果你在别的学校,你会看到ee的人问转cs难不难,在cmu,连学英语的人都转学cs了,所以这个问题永远不存在。cmu提供了这种氛围,就是无论你过去如何,来到这里,只要你坚定决心,你一定可以。cmu的神奇在于它有能力把你培养成你从来不敢想象的那种人。太多ME,Civil Eng,Bio的人在这里成功转型,经过一年的训练拿到google等公司的offer,我相信能做到这一点的学校不多。
我以前算半个文艺青年,校内日志的更新频率极高。到cmu一年半时间写的东西聊聊无几,时间是一个原因,思维应该是另一个。这是去年经历一年cmu的生活后我写的总结,应该可以看到一点生活的影子了。
1.
今天去见了上个学期做TA的教授,和他聊了一个多小时。他问我寒假怎么过的,我说去坐了cruise。
14号考完最后一门耗时6个小时的考试,吃了火锅,喝了酒。16号我和zz就踏上了飞往fort lauderdale的飞机。在2架飞机3个机场zz同学把他最后一门课的报告写好了趁着还有网发了出去,我们就登船了。在船上过了7天无网但是要吃有吃要喝有喝有美丽的沙滩有穿比基尼的美女的日子,忘记了一整年的艰辛,满血复活了。游记还没写。争取新年前写了。
在那七天里,我看了金庸三部小说,恶补缺失的文学知识,我搞笑了。记得当初看《海上钢琴师》时,曾经不解为啥他不愿意下船。后来明白了。回来时在纽约航班被取消了,能回来pit的最早的飞机要2天后,并且恶心的delta不负责任何住宿吃饭,无奈我们连夜从纽约开回来了。
这和三年前去纽约的经历很像。那次出发时,我的paper被要求有些地方要改,于是在机场等飞机时zz帮我改了一整夜,我就负责睡觉。。。从纽约回来时暴风雪机场关门了,2天后开了但是航班不通,要再两天,于是我们连夜从机场开回来了。。。
不同的是三年前zz还没驾照,我们在机场认识了意大利小哥,是他开回来的。三年后zz开车,我讲笑话,后座带着一对机场认识的老夫妇,刚从国内飞来要到pit看女儿女婿。zz说这叫一报还一报,曾经人家帮我们,如今我们要还回去。词用的不太恰当,意思对了。
2.
教授问我最近在干嘛,我告诉他我在刷题,想要下学期找实习,问他有什么建议。他先沉思了下,说你估计上来很难找到很理想的,因为你还没在cmu之外的地方工作过。然后他问我上了几门cs的课,我说8门,然后汇报了下我都上了啥。他突然变的很乐观,说你一定能找到很理想的实习,因为他suppose我只上了3门cs的课程。他说你这上了本科生两年的课了。
这一年来我的确觉得前所未有的辛苦,也前所未有的充实。我从最初还不知道该如何链接到学校的cluster上如何在学校机器上找到terminal到现在想起当初都觉得曾经实在弱暴了就是用了这一年时间。记得第一次TA大家正自我介绍时prof正好走过,他问我觉得自己最有意思的事时,我脑子里第一个闪现过的就是我是一个中国人,学了7年生物了,如今在CMU用英语教美国人CS。我觉得人生真是有意思。
第一个学期我上了4门cs的课,那时候我对cs的认知还停留在0的水平。所谓无知者无畏,中间有多痛苦如今已经忘记了,我只记得那个学期我没有去运动过,每个周末都辗转在各个课程的office hour上,缠着比较好的TA问那些他们觉得弱暴了的问题。那个时候我也经常抱着zz哭,原因说出来让人想笑,因为写不出作业,因为太累了,因为想休息。也许是因为人生一直就那样插科打诨的过来了,也都顺风顺水,没真的吃过苦,以为学习嘛只要学了就行了,直到到了CMU才知道以前有多幸运。
印象中有一次上课,不少同学打瞌睡,教授在前面问,昨天没睡够4个小时的请举手,我看到周围呼呼的黑压压一片。教授说你们要记住,一定要睡够6个小时,当时我心里的震惊程度不亚于最初知道原来电脑还能用来做这么有意思的事情。我认得一个CMU的本科生,她每天只睡四个小时,并且经常就睡在学校的图书馆,她每次得知我睡八个小时时候就一脸艳羡。我曾经劝她把宿舍退了。。。
辛苦归辛苦,但是当自己一次作业就写出了小时候的俄罗斯方块,一次project就做出了挖金子这些自己曾经喜欢的游戏时,还是得到了深深的满足感。
第二个学期是更重的4门课。但是得益于之前的一个学期,我变的好了许多,虽然偶尔我还是会想哭。至少在期中考试前我每周会跑2-3次步,我还利用秋假的一天和大家去了Shenandoah National park,虽然为了那一天,我凌晨一点就起来写作业,开车在路上我也在想作业,到了宾馆大家睡了我还在写作业,但是我还是去了,并且爬山的过程无比的开心。这个学期一次次刷新回家时间的纪录,期中前连续几天都是做凌晨3:30的校车,因为再晚校车就要绕路了。期末时候经常4-5点回家,写到12点左右饿得不行,就和同学回家,在她家煮了面之后继续写作业。凌晨5点多从她家走到我家,大约300米的距离,一个人走在路上,内心有种恐惧感,但是也有一种安宁,是那种知识学到自己肚子里的一种饱腹感。
3.
教授说你最初要做TA的时候你的advisor怎么说的,我说她说NO。教授笑了。他说如果你问advisor硕士学生能去参加任何社团嘛?advisor会说NO。如果你问advisor硕士学生能有任何爱好吗?advisor会说NO,他会说硕士学生的唯一任务就是做一个硕士。教授说你证明了一点硕士的学生也是能做TA的,这点很重要。我没意识到重要在哪里,也许是身边NB的大神太多了,我总是有望其项背的感觉,因为别人太强了,总是觉得自己之前的学了那么多年的生物,如今得加油才行。
做TA是我这一年里很美好的回忆,虽然当自己的作业已经焦头烂额的时候还要帮别人有时候很崩溃,虽然有时候涌现在脑海里的解释不知道如何用英语准确的表达出来,虽然TA花的时间多赚的钱少的可怜,但是当收到那些学生的感谢时,当看到他们掌握了一些知识后,我还是超级开心,这种开心是钱买不来的。
4.
终于该回归正题了,这一年里陪我走过的人。其实最多的是那些一起上课的同学,那些课的TA们,其次才是zz同学,是小不点,是爸妈。
一起上课的同学说“做你老公真辛苦,听你打电话说过最多的话就是“不”,“不行”,“不去”,“不要来”。。。”每次zz同学打电话说“去超市吧”,我说“不去”。zz同学说“我们去跑步吧”,我说“不行”。zz同学说“我去健身,顺便带你回来”,我说“不要来”。理由永远是这期中一个“我作业没写完,我要考试,我TA还没结束”。
但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他们是我最坚实的后盾,是我奋斗的动力。zz同学虽然不常下厨,但是学期间他负责了家里所有的吸地任务,所以我一度叫他曾熙娣。小不点每周或者每两周才能和我视频一下也没有抱怨,他一如既往的只要我不戴眼睛就不会说妈妈丑死了这样的话。他会贴心的在我给他解释说“不要轻易的说爱和恨,因为爱是代表很喜欢很喜欢很喜欢很喜欢”的时候说“妈妈我爱你”。爸妈永远是“多吃好的,多睡觉,别太辛苦,别太累”。
插播2013年最温暖的话:
我睡觉了,zz和娃爷爷奶奶视频。zz说“这个星期我们俩平均每天睡3个小时”。爸爸说“那你多做点好吃的给nn啊。” zz不爽,说“我每天也只睡3个小时”。爸爸说“哦,那你多买点好吃的给她”。zz气疯了。
我很幸运有这么贴心的爸妈有乖巧的娃和娃爸,让我在这本该立业养家的时候还能有机会挑战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也很感激在这一年里爸妈都身体健康娃也茁壮成长,希望新的一年里我能尽可能的努力做一个合格的女儿,儿媳,媳妇,妈妈。
其实所谓的一生一世并没什么,难得的是把每天都过好。
大家新年快乐。
我对cmu的一句话总结就是:花最多的钱,买最多的罪,但是也收获最多。还有半年毕业了,cmu注定会成为我20年求学生涯中最爱的地方
网友覃超对[卡内基大学]在卡内基梅隆大学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给出的答复:
我是09年中到10年底在CMU读的硕士,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一段颇有回味的读书生涯。
== 申请 ==
选择CMU是因为之前在新东方准备英语的时候,他们的一个中国教授也宣讲,得到他的建议和鼓励。申请的过程和其他学校一样,无非就是准备GRE和Toefl,然后提送成绩和写申请宣言之类的。后来回看,个人觉得CMU的CS PhD申请难度很大,录取率特别低,但是硕士项目的相对容易很多。一般说来,我觉得国内大学前30名(或者前50),然后专业对口,本科绩点不错或者背景里面有一些竞赛,实习,参与项目的经历,基本都可以申请成功。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CMU虽然贵为美国CS专业第一(和斯坦福,麻省理工,伯克利名列),但也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所有建议所有想去美国学习计算机的同学都去试一试。
== 学制和费用 ==
我的硕士是16个月,4个学期,夏季学期我也在上课。我就读的是INI学院下面的项目。具体我的项目是msit-is(有兴趣的可以google);之前得到上面教授的建议,选的是一个和日本校区有合作的项目(主要是日本政府有提供奖学金)。前4个月在日本神户校区,后来1年在美国本部校区(现在这个项目已经改变很多)。当年总共的学费是每学期1w多点(很多时候学校会减免一点学费),那么4个学期总共7万刀左右。CMU所在城市匹兹堡,不算特别繁华的都市,所以生活成本还好,房租在350到700之间,所以一个月生活费在1000刀上下。
== 校园环境 ==
CMU总部坐落在Pittsburgh,是宾州第二大城市,在美国的中北偏东的位置。Pittsburgh上上世纪是著名的钢铁城市,诞生了钢铁大亨 Andrew Carnigie,他创办了Carnigie学院,后来发展为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具体过程在我另外的一个答案中有详细描述:参加巴菲特股东大会的体验是怎样的?) 而现在的Pittsburgh算是一个没落的“大”都市,城市除了一些银行保险和律师业之外,主要支柱是医疗UPMC,另外就是两大学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和 CMU,如果没有这两所大学,这城市估计绝对是楼走人空的趋势,晚上8点以后鸟无人迹,可以直接用来拍鬼片。
CMU的面积巴掌大,估计和一个两个清华科技园的大小相仿,和清华校区小了很多倍,旁边有一幢高耸入云的教学楼,可惜是匹大的。一些照片如下:
== 课程 ==
我项目课程有CS,Heinz还有一些ECE的课程组成。在计算机方面最有名的就是第一学期的15213 - Introduction to Computing system. 另外还有著名的CMU金刚课程 15410 - Operating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CMU课程的课时并不是特别变态,一般的主课每周上两次,一次两节,基本上和国内本科的课程类似。但是不同的是,项目和作业特别多,如果你对这块知识不是特别熟悉的话,很可能几门课作业或者项目加在一起,吃掉你所有的课余时间。另外对于动手能力(或者编程能力)要求比起国内学校高出不少。具体有一个课程介绍见这里:校友全剧透CMU :ME + 转CS + 其他主要项目
另外CMU并不完全是一个全名CS或者只CS的地方。我经常就去音乐学院看那些学生表演钢琴和合唱,另外CMU的business school也很出名。
我所记忆中的课程体验差不多这样,这部分我觉得是CMU体验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重点说。
一般上学期末初选好课,然后去课程网页上面去看,把课程页面里面的课程大纲好好读一遍,看这门课程主要要涉及哪几个方面,还有我的习惯会看一下第一课的Slides(PPT),上面有课程的大体介绍;有时我也会翻一下需要动手的project,看是否感兴趣。
选课页面:
15213 Introduction to Computing system 课程页面: 15213 Introduction to Computing system 课程页面: 15-213/18-213/15-513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ystems
15410 Operating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课程页面: 15-410, Operating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国外著名大学的大多数课程都是向公众公开的,还有很多课程被直接搬上了 Coursera.org(比如著名的Andrew Ng的Machine Learning) 只要大家谁有兴趣,也可以把所有Slides下载下来学习一遍同时完成作业,就“仿佛”去学习了这么课程一样 :D
一个学期的完整过程个人觉得和国内本科差不多,刚开始学生们都比较好奇,兴趣高昂,上座率高;随着学期深入,上座率也逐渐下降,在期中或者期末的时候会有几次突长。另外到了项目要截止和考试要临近的时候,图书馆的上座率也增长,其实一切和国内真差不多。不同的是,你发现老外基本上就喜欢复习2-3天或者一个晚上,或者直接上阵,而很多中国人善于抱团复习或者问上一届学长学姐要试题和答案。CMU的图书馆叫 Hunt Library,是我比较喜欢光顾的地方,另外还有University Center和ECE的图书馆也都是自习的好去处。Hunt是24小时营业,一楼还有一个小店卖小吃,水果和咖啡,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我记得他们咖啡的Slogan是: "We proudly brew Starbucks coffee!" 另外很晚的时候,留在图书馆里面除了一些白人和中国人,其他还有很大比例的韩国人,有时我很怀疑他们是不是不用睡觉;很多韩国mm很漂亮,或者至少很会打扮,当然旁边的人会跳出来告诉我:她们都是整容的,同时每天脸上抹了一斤粉。
课程最后成绩按照一个比例来计算,但是和国内一样俗气的就是期中和期末考试每次都占50%或者以上,由此可见,能考在哪儿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每个学期结束后,教授给每课打成绩,分为A,B,C,D,A就是4.0的GPA,最后累加在一起,成为学期GPA,或者整个学制的GPA。很多中国人或者比较牛的老外GPA都在3.9以上,也不乏有4.0的,还有一些program的满分是A+ 4.3,那样的话GPA就更高。我第一学期成绩还好,但是后来又松懈,整体成绩在中国人里面只能算中等偏上。
成绩单是这个样子的~
最后还有一个学位证书,CMU的学位证书硕大无比,我这里只有一个电子档的:
学校的毕业典礼在每年的5月,学校会提供邀请函的邮件,这样你的父母就可以来美国参加你的毕业典礼。按照惯例,毕业典礼会邀请牛逼人或者知名校友来,给大家激励一番。毕业典礼照片我找不到了,在Google上面找了一张类似的:
毕业典礼称为commencement,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词。如果去查字典,开始会惊奇地发现它既有开始也有结束的时候。这恰恰非常贴切地解释了毕业典礼的含义,这既是一段学业的结束,又是另一段旅程(比如工作)的开始!所以毕业的时候,要告诫自己,拿到学位是对自己之前努力耕耘的回报,而后请再接再厉勇攀高峰。同时记得要感谢父母的付出,感谢他们的养育!
== 找工作 ==
每年固定的几个时候,大公司都在CMU现场招聘,很多面试就直接在学校UC的地下一层;另外CMU的校友网络也异常强大,很多学长学姐有去硅谷和西雅图的好公司,可以叫他们帮忙推荐。另外如果是校友,我也可以帮忙推荐Facebook和Google。
== 个人的感触 ==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cmu的求学对于我自己的世界观的改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 让我更加理解 Bill Gates 在他的个人演讲里面有提到 "the awful inequities in the world, the appalling disparities between wealth and health, and opportunity, that condemn millions of people to lives of despair". 简单翻译就是, 世界上有太多的不公平和不平等. 从CMU读书这件事情来阐述, 我发现从我的高中(湖南的一个排名靠后的省重点)考入到清华大学的难度远超于从同济大学申请进入到CMU, 而CMU的计算机在世界上并列第一, 而清华大学的排名却是100开外; 另外, 对于很多其他好高中, 或者对于北京的学生, 考入清华却相对轻松不少. 这个巨大的不平等对于不同地域出生的人影响是巨大深远的. 另外美国或者台湾的学生来上清华, 简直就是轻而易举. 一方面我对于这种不平等很无奈, 另外一方面更是告诫大家, 自己所处的平台实在是太重要. 所以给小孩一个好的起点, 让他们去大城市或者美国读书, 的确是很现实很重要的一步(虽然很俗气).
2. CMU的学生实力并不是那么恐怖. 这里我只指master, 因为没有读过undergrad和phd. 就我所在的master program而言, 里面的学生质量只是比同济大学的平均水平好那么一点, 绝对比不过清华北大, 也比不上我高中所在的理科实验班, 所以美国的强大亦表现于此, 让如此高比例的美国人享受这么好的教育资源, 同时也给予几乎同样的机会给世界各地的学生来读书和交流. 很多人才也就是这样留在了美国, 为美国政府打工交税和建设美国, 这样美国越来越强大, 这样可以有更多的资源来投资教育以吸引更多的学生; 如此一个完美的正反馈机制不亚于一个伟大的创业公司里面所拥有的一套完美的商业模式.
3. 美国学校很重视也很会建设校友网络. 刚进学校的时候, 收到各种学校宣传的册子, 里面都写着CMU的各类校友的辉煌成就. 到了找工作的时候, 负责career的老师也会主动给你们一些在明星企业 (比如 Facebook, Google等) 工作的学长学姐的Email, 让你们可以去联系面试推荐. 又比如我即使已经毕业3年了, 还经常收到CMU alumni部门的各种邮件, 邀请我去参加在硅谷的各种social活动 (当然还有每年呼吁我捐钱的). 感人的人, 我的学院INI还会给我寄一个贺卡, 说 Happy New Year! 在这方面, 我们中国的高校还要多多学习; 比如说我们每年的毕业典礼就没有好好请比较出名的校友回到校园来演讲.
4. 捐赠的文化. 众所周知, 每年的美国名校最大的一部分收入来自于校友捐赠. 比较有噱头的就比如谁谁谁捐了 $88888... 给 Harvard. 另外在学校里面也是各种教室门口挂着牌子写着 "This classroom can't possibly be here w/o the generosity of XXX" 另外一进入CMU计算机科学系的大门口时, 就看到 Bill Gates 和他老婆 的头像雕塑, 用来感谢他们夫妇的捐款. 所有的一切都让人耳濡目染地意识到: 如果以后在公司里面发达了,或者做生意赚钱了, 也应该这么去捐赠一把学校, 花个几千或者几万刀捐个教室, 或者几百刀捐个桌椅, 把自己的名字留在校园里面, 这样即使后来老了即将离开, 也可以对着子女吹牛说, 这把椅子是爷爷我当年我捐钱给学校买的! 是呀, 我们终将会死去, 钱财也无法随之带走, 唯一能做的就是以这样一种形式留在后人的心中.
最后谢谢大家的阅读!
网友石亚达对[卡内基大学]在卡内基梅隆大学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给出的答复:
我一同学某天觉得CMU秋天的树木特别漂亮,于是Google了一下……
网友蒙面大侠对[卡内基大学]在卡内基梅隆大学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给出的答复:
如图
网友F Aron对[卡内基大学]在卡内基梅隆大学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给出的答复:
看了前面各位的回答,也挺多感触的。CMU的日子渐行渐远,这个时候看到上面那些的文字,心中也激起了一点涟漪。写这个回答,对我来说,也算回忆一下吧。
首先,学业方面。
我是那种十分非典型的CMU学生,换而言之,我对沾CS的光没有太大的兴趣。本人传统engineering学科小硕一个,master的命,却有个PhD的心。来之前就决定要继续读PhD,当时在规划未来在CMU生活的时候,只有简简单单两条:一来保持对学业的热爱,二来给自己找个理想的PhD归宿。虽然我们系中国学生四分之三都在想办法往CS靠,但别人想要的生活,不一定是最适合自己的。脚踏实地,走好自己的路。
关于转CS,我们这届学生在来CMU之前这方面经验还并不是太多,大多数同学在第一个semester刚开始的时候,还是抱着坚守本专业的信念。但随着和前辈们交流的增多,我们这个普通engineering专业的国际学生在北美求职的惨淡现状让大多数人变得务实起来。第二个semester,和CS划清界限的同学几乎不到四分之一了。下一届新生也得到了更多宝贵经验,几乎大部分人在开学前就制定好了未来两年在CS中一展身手的规划。
而对于我来说,由于目标比较简单,没有求职的压力,学业也并没有太大负担。每学期上3门我们系的课,加上和adviser做research,生活节奏刚刚好。无论上课还是科研,我给自己定下的准则就是态度要端正。我觉得这也算对学业的一种尊重吧。
关于态度端正这点,说个感触吧。也许由于受国内教育环境影响,一些需要做project的课,如果这门课给分又比较宽松的话,便会发现身边一些中国同学会拿出一种相对敷衍的态度来做,很多事情都拖到最后时刻,匆匆了事。对他们来说,交上去,拿个好的grade基本就OK,至于从中能收获多少,似乎不那么重要了。其实想想也蛮可惜的,在我们大二大三准备出国的时候,对美国的向往还很纯粹,还不曾了解到什么CS,什么就业形势,很多人简简单单的渴望美国优质的教育和良好的学术环境,希望从中有所收获,得到提高。可是几年以后,当那种优秀资源唾手可得的时候,由于一些更为现实的东西,比如说工作,我们反倒还得拿出一些曾经希望杜绝掉的态度。不知道这个时候,多少人会怀念当初那种梦想还在萌芽中的本科年代。
思路有点跑偏了,拉回来。
至于和adviser做的research,也没太多好说的。美国人比较直接,既然research不在我们的毕业要求内,他也不pay我,双方都自愿,也就不给我任何压力的。当然,他也是个很nice的人。虽然没负担,但还是那句话,认真对待,是个好习惯。
关于master这短短不到两年时间,总结一下,培养了两个也许将会让我受益匪浅的习惯,第一点就是前面所说,认真的态度。第二点也许更重要,便是平常心。在CMU这种学校,各种各样的大神太多,很多人的经历让其他人觉得望尘莫及。在这样的环境下,会让一些人更加奋进,也会让一些人因此而失落下来。而对于我来说,无论别人怎么样,那都不是自己的。很多人听说我要读PhD以后,说诸如“没意思”,“赚的太少”之类的话。但我想正如我不理解他们为什么放弃了原本十分热爱的学科,为了工作选择一个他们也许并不那么喜欢的行业,他们也不会理解我的选择。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尽管也许在别人眼里你再平凡不过,但你一定要热爱你自己选择的生活,宠辱不惊。
就这样不知不觉就到毕业,总的来说也算波澜不惊,带着4.0的GPA毕业,拿到了包括CMU在内几个不错学校PhD 的offer。其实CMU的学生,只要不去追MIT, Stanford和Caltech这种级别学校,而去申一些同级别的学校PhD,还是蛮有优势的。反正这次没拿到一封拒信。对我来说,在CMU这一阶段的学业目标也算圆满完成了,而且没遇到什么太大挫折。
学业方面简单说到这里,其实写这个回答,还是想说说对CMU更多情感层面的东西。
从一开始,CMU和Pittsburg就注定会在生命中留下一些特殊的东西。因为这是我来美国的第一站,很大程度上将会影响我对整个美国的印象。
这里的生活是简单而单纯的,没有过于华丽的外表,剩下的确是生活最本质的东西。到达Pittsburgh后第二天便到CMU Campus去看看,在Geslingstadium边上,对面一个遛狗的中年白人男性满面笑容,向我说:“How are you?”。我一下子还觉得有些莫名其妙,慌忙想起初中英语第一课的对话,微笑着对他说:“Good, thank you.And you?”。以往在国内,当有人迎面走来,更多时候刻意避开彼此的目光,然后就这样匆匆的擦肩而过。而在这一刻,在一个陌生的国家,刚刚开始新生活的我,突然看到了生活中的一丝未曾见过的明媚。
之后的生活,上面各位已经说的很多了,除了学业不同以外,生活方面都是大同小异。细节上也就不过多陈述了。在Pittsburgh的生活,让人觉得可以更专注于自我,而不是把注意力过多放在别人目光里。大部分美国人生活中十分随意,天气好了,在草坪上席地而坐,看看书,写写作业,或是吃顿简单的午饭,旁边有人经过或者坐下也不会抬头,仿佛这个世界只有他自己。随着在美国时间越来越长,中国学生也还是受些影响的。对于我们男生,最大的改变就是衣着越来越随意,越来越不care。新生入学的时候,从衣着上一下子就可以看出来。很多工科男生都觉得生活越来越返璞归真了。当屌丝的生活,只要你不爱上女神,还是无忧无虑的。
返璞归真在精神上也许是件好事,但在有些方面就不那么好了,比如说吃。在CMU上学吃的水平什么样,前面已经有人提到过。有时候半夜写完作业,看人人上国内同学秀美食,那简直是一种巨大的折磨。经常会回忆起本科时代,晚上和好友在学校周围的小饭店吃饭,便宜又好吃。晚饭过后,慢慢悠悠走回寝室,夏夜的校园,九点多校园里依然灯火通明,人来人往。怀念的不仅仅是美食,还有国内那种更富有生命力的夜晚。
这种在美国宁静的的生活,也教会了我去体会一些平凡的幸福。久而久之,我发现哪怕再普通不过的事物,在特定的情况下,也会带给我一种巨大的满足。可以被归为这类事物的有很多,比如你在一个寒冬的夜晚在UC外面等车时候,远远开来的那辆Escort;还有你从早9:30连续两节课上到下午1:30,下课饿得几乎要昏掉时候的一顿NSH的6块5;亦或者是在经历了几周Pittsburgh最典型阴冷的天气后,在某天醒来,透过百叶窗照进家里的那缕阳光。
总之在CMU读master的日子,让我有了全新的生活态度。如果要概括一下,我想知足常乐算是最恰当的了吧。对这段生活,我一直是充满了感激的,那的确是我生活中十分快乐的一段岁月。
最终,经过权衡,还是拒绝了CMU的offer,选择去另一所实力差不多的学校。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过去在CMU的日子实在太美好了,对我来说那是几乎完美无瑕的一段经历,我生怕如果留在这里,时间会让一些原本让我觉得美好的东西变了味道。对我来说,想保持这段美好的缘分,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留在记忆里面。
其实,说了这么多,最想说的还是,我早就爱上了CMU的生活。
网友美国大叔对[卡内基大学]在卡内基梅隆大学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给出的答复:
卡耐基梅隆?爱的人爱得痴狂,恨的人恨不得马上离开匹兹堡。爱恨交织的基本就是分裂症了。
江湖传闻,有这么一段关于卡耐基梅隆生活的简单句:“学习、睡觉、其他?三个里面你挑两个。”
许多人挑的都是前两个。匹兹堡钢人队在为了美式足球超级碗杀得难解难分的时候,卡耐基梅隆里好多人跟没听说过似的。在图书馆里学习的人比在电视机前的人多去了。这帮人貌似没活在匹兹堡这座城市,因为他们挑的就是前两样。
论学习的整体投入度和难度而言,卡耐基梅隆在美国大学里绝对是一等一的。书到用时方恨少,未读梅隆不知难。主要是本身在本科入学录取时就要求高,选拔进来的学生都是一流的。而且好多人都是带着读理工和计算机的理想而来,这帮人早就做好了誓读圣贤书,一生做码农的准备,有这么多聪明而又勤奋的人,学校课程的学习难度和投入度自然高。强手环伺,教授也不能含糊,这样一来学校自上而下长期如此,形成了非常有凝聚力和特点的学习氛围。学校的世界级科研资源和学术实力毋庸多言。简单来说,梅隆就是聚集一堆聪明勤奋人搞科研的圣地,商界金钱和学界技术的完美融合所。
随之来的两个麻烦事儿:停车贵、吃饭差劲。一帮人停车读书挑灯晚,领份简餐到天明,学校为什么停车费贵、食堂难吃就不用解释了吧。
但是,话说回来,没必要把这种思维定势Prototype盲目套用到所有CMU人的头上。说卡耐基梅隆除了计算机理工之外别的东西一无是处的人基本就是睁眼说瞎话。比如下图的排球队妹子们就挺不错的,就是有点儿过分粗壮了。
CMU的计算机和理工之强劲,让很多人其实忽视了她在商科、人文社科乃至于艺术领域的贡献,更很少听到这些学生的真实体验和感受。个人所了解和感知的卡耐基梅隆是这样的:她的商学院、社科学院和艺术学院是非常现代的节奏,特别注重这些学科和技术以及现代新思维新动向的结合,以至于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那么多卡耐基梅隆的学生不管是哪个专业的,好像都多少要去学些计算机和理工的课。其实这点很好理解,在这个信息爆炸时代,现代的商业领域和人文研究领域都极大地依存于高科技领域,单纯的专业领域基本已经不存在了。所以卡耐基梅隆的学生大多都投身于复杂的交叉领域学科,功课也因此特别繁重,也因此衍生出外界对他们”拼命学计算机和理工”的这种思维定势。其实,正因为有了技术的底子,这些商学院、社科学院和艺术学院的学生才是在未来工作中生存能力最强的,最有前途的。这正正解释了为什么卡耐基梅隆的学生在业界起薪很高,也特别受雇主欢迎。
如果你长袖善舞,左手舞技术,右手舞商业,将来企图做以技术驱动商业成功的商贾巨子,其他一切吃喝玩乐都是浮云,卡耐基梅隆是你的天堂无疑。懂卡耐基梅隆的人自然懂的,这里的体验是全美独一无二的。匹兹堡不能跟纽约比,逛两个星期自然就闷了,缩回去学校里跟一群打了鸡血似的牛人一起读书,心里面慢慢就不介意没啥玩没啥吃的了,拼命安慰自己腹有诗书气自华。
网友曹飞机对[卡内基大学]在卡内基梅隆大学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给出的答复:
大家说都太好了。我就务虚吧,因为我惯用用一个瞬间定义一段生活。
CMU就是初雪的匹村,清冷的午夜,依然有着不差的人气的escort站台。Forbes昏黄的路灯下呼气凝为霜花,小伙伴们说道:“我艹,你这个效率也太低了吧。”“在due之前交的上去就不错了,你当我是XX大神啊。”“哎校车来了,走了啊明儿见,去wean hall自习啊”。escort上的交谈声渐渐平息,大家也许是困了累了,也可能是还在琢磨bug原因在哪儿,或是像我一样,突然只想享受这辛苦一天的落幕,内心很宁静。
这种宁静从何而来,我很久没有想清楚。是求知欲的满足?好像来这儿的目的总和世俗的愿望脱不开关系。是做自己喜欢之事的快乐?抓耳挠腮,绝望长叹的时候不少,做喜欢之事不应如此。还是与大神们共奋斗的激情?有时候peer pressure可以淹没很多美好的东西。
现在工作之余,我还是时常怀念学校。依然可以清晰想起,我在某一个下雪的日子里单纯地为一行terminal里的正确输出苦思冥想一天。为什么开始这一切?最后那个project是什么结果?和那一行输出一样,我早已记不清。但那种思维的阻塞与激荡,内心的沮丧或狂喜,仍然历历在目。那时候我渐渐明白,这种盲目而纯粹的付出,造就了一个个夜晚那无条件的宁静。
网友TMJ越来越懒对[卡内基大学]在卡内基梅隆大学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给出的答复:
就读是什么体验我不知道,三年前我其实差点去CMU,Deposit都交了,最后去了另一个waitlist学校。但我可以跟你说说我三年前去那campus tour的感觉。
当年之所以最后没有去CMU最大的一个原因是觉得在那学习我不会快乐。这个不是特别有哲理的那种快乐,而是就是非常浅薄的生活上的愉悦跟舒适。有几个因素。第一学校的硬件我并不是非常impressed。学校的campus感觉非常小,下课感觉人挤人跟下班高峰期似的,只不过不是车。建筑风格不是很统一,记忆最深的有一个大水泥建筑。印象里的University Center、各种体育设施、餐厅、宿舍等等我都感觉并不是很好。也可能跟当时接待我的学长有关。我是在新泽西念的高中,一个香港的学长接待我的时候,基本上就是指一个地方说,你看我们高中比这都好多了。我最后问他,你既然这么不喜欢这里,干吗不转学。他说,我是不喜欢,可是没有到想转学的程度。我说这可能是对prospective student来说最没帮助的回答。学长宿舍三人间,还是off campus的一个学生宿舍,面积基本比我现在在St. Louis一人间还小。吃的就不说了。这些都是相当浅薄的原因,可是对我来说当时是非常真实的原因。毕竟在这待四年,运气不好待五年,住不住好点吃不吃好点,对不起自己。
另外大家都知道,CMU的CS最好。其实CMU我当时听说的是CS、商科、其他工科和表演艺术都不错,别的比较一般。当然这是我听到的风评,事实还请CMU同学指正。我当时是想报材料科学,但想额外带点商科的因素,second major或者minor之类的。当时接待我的CMU同学(招生那边安排的同学这次不是学长)跟我说这几乎不可能,能搞定一个major算不错了。这一句非常吓到我。所以这应该是第二个大原因。
这两个原因都很Overwhelming,但我还是交了deposit,主要原因还是工科实在很好,以及CMU找工作肯定比我现在在WashU容易。我当时有幸见了CMU的president聊了两句,他推荐的也基本上是这几点,CMU周围大公司还是不少的,记得不错的话在学校就能看见大公司的楼。但最后去了WashU campus visit,在quad树底下睡了一觉,醒过来说不要deposit了,故事基本就是这样。
看了一下排名第一的回答,真佩服答主的修为,我如果学任何学科也能这样,估计当年就去CMU了。可惜修为还是不够。我现在念Chem E,在WashU已经算课时多的了,跟答案第一一比简直弱暴,更不提还念工科硕士,对我来说根本没可能。但我觉得全民CS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如果有像我这样的油条,还是想大学四年也能玩玩上上水课之类的,建议还是去看看CMU再作决定。
没有冒犯CMU的意思,以上是我campus visit 过后真实感受,但我如果在别人简历上看到CMU一定会很impressed。如果有信息不准确欢迎大家指正。
网友沈晓龙对[卡内基大学]在卡内基梅隆大学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给出的答复:
Pitts小镇,生活舒适成本低,博士的fellowship或者stipend很够,比很多UC系的学校还要多,所以衣食无忧还有余粮,开车别选手动档,各种大坡,冬天别开车,或者起码弄个好的防滑带。
至于campus,又不大,每天看着根柱子一群假人顺着它往天上走。。。Hunt Library还是不错的,起码去code总找得到好地方,期末前通宵复习也不错。我在Gates&Hillman所以整个楼色调不错。教室就那么样吧,老师不错,人都还是牛的,助教有好有坏不过老师也有office hour所以还不错。CS,HCI,BIOTECH什么的,我都混过所以还是又挺多可玩的东西的,只要你不觉得太GEEK。
其实还是有很多活动的,比如看Pirates的棒球,去downtown看个悲惨世界的音乐剧什么的。活动室也不错,天天都去打台球。草坪也不小,趴在上面倒是没法code所以有点不爽。
Anyway,如果你渴望的生活不是hang over-party-hang over的话,不同的学校还是都有各自的特色的,自然,workload就是大,我自豪。
废话一堆,还是折叠了吧。
=============================================================================
Okay,居然诸君还有点赞的,我就跑上来多说两句, 顺便感兴趣的可以评论里面问问题,别的学校我也不知道,妹子在Upenn(Wharton & Design)的那个项目...
CMU嘛,其实说workload大,跟我在国内上学比呢,其实也还好,因为deadline,就是传说中的due设置的很合理,(本科是坑爹的期中一次,期末一次),基本每两周都有一个一定要搞定工作。所以还是挺容易catch up进度的,不过我经常因为研究内容过于精髓以至于没空(不想)去上课,于是天天趴在图书馆里,考前或者due前复习一下(跟国内很像吧),这也是为什么各种赶due的...一是因为workload大,二是,我拖延我自豪什么的...[纯粹个人习惯 观点,自然有很多辛辛苦苦勤勤勉勉的少年在homework布置下来的第二天就来找我讨论怎么做的...逼得我赶紧预习然后。。。于是好的学习小伙伴还是有助于保持进度的...而且这个情况,美国,中国,印度,以及各国人民风格是一样的...每到作业due前,我们一层(我们一个项目的)满地跑的都是人,讨论各种题目,唯一好的就是,没得抄,谁都不敢借谁抄。。。因为有个哥们(UIUC)的,因为被认为抄袭...本科学位这辈子拿不到了...而且再申请也没戏了感觉...
至于生活,第一答案的筒子说的很充分的,但是果然还是我过的不够勤勉...我们周末总是强迫有车的人带我们去中国超市买东西(我没出息)。。或者找个好吃的地方大家buffet(有人会喷我buffet就没好吃的,你说对了...)。。周中,我们项目和项目之间有众多体育比赛,游泳和篮球是我唯一会的(飞盘什么的,总被打脸我会说)所以还是时不时就跟一帮2m多的老美打篮球,被吊打,然后被队友安慰,以及我们比赛的时候居然主力控卫是个姑娘...弗吉尼亚理工原来的女队队长...突破投篮比我凶悍多了,我就欺负欺负肉多的印度小哥和白胖子,还总被这些肉盾弹来弹去...
以及台球,壁球,都在University Center...不多说了,搞得跟我每天都玩一样...
至于碎觉,确实睡得少...写完作业干project,每周组会老板都会认真批评一下我的工作状态...可我还上着和master一样多的phd level的课啊。。。不得不吐槽一下。。。不过学过来了发现真是有用,起码研究上面的问题都知道可以定义成什么问题了...于是就一个周期接着一个周期。。。天天鏖战。。。不过周末还是用来补觉,打打dota以及继续实验室干活(看看视频)什么的的....
因为我们搞得东西要和隔壁一个叫做University Of Pittsburgh(历史悠久好学校)合作,经常穿过他们的学校(其实就是几个block的街道。。。哪里有什么学校!)感觉那边的孩子活的好欢脱,但是一进他们实验室,也都是一群穿着白大褂面色残黄的少年们苦逼的工作着...以及因为爱护小动物的莫名协会的干预,我们欺负小老鼠的时间从白天变成了凌晨和半夜,我是写代码的,没人管我,不过这帮兄弟就天天白天补觉。。我找谁讨论去啊!!
嗯,我又胡扯了一坨,还是有问题问吧,说不定想起来好玩的我就加上来了。。。
网友哲也对[卡内基大学]在卡内基梅隆大学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给出的答复:
先来亮个校名和校门吧!
没记错这应该是Class of 2017的本科生们。没记错这应该是Class of 2017的本科生们。
好吧,其实CMU也没有一个很大很闪亮的校门,校园也不大,基本半小时就能逛完。好吧,其实CMU也没有一个很大很闪亮的校门,校园也不大,基本半小时就能逛完。
~~~~~~~~~~~~~~~~~~~~~什么都不知道的分割线~~~~~~~~~~~~~~~~~~~~~~~~
学业篇
全校cs。好吧,忽视了cmu的艺术细胞。
不过从master来看,除了极个别专业外,都是能往cs靠就往cs靠。
学校master中国人印度人非常多,有些专业甚至于将近100%。本科相对会少很多,但是华裔的学生比例应该也很高。
至于刷夜赶作业,印度队友不靠谱(不是所有的印度同学)就当做人生一个经历吧。
~~~~~~~~~~~~~~~~~学业篇结束,具体可以翻其他回答~~~~~~~~~~~~~~
生活篇
location,匹兹堡不大不小,离ny也不是很远,六七个小时,离费城和华盛顿更近。如果想自驾游的话,尼亚加拉瀑布,伊利湖周围的国家公园都是不错的选择。再近的话,流水别墅也算一个比较有名的地方了,一个小时左右车程。最近的就是市内华盛顿山了,夜景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图片均来自网上各处)
气候的话,冬天比较长,至少三四个月,2014年四月都还下雪。南方的同学也不用太担心,家里和学校一般都是有暖气的。然后夏天记得坐公交多穿件外套,美国司机真心不怕冷。
住。相对加州纽约真的低好多好多。住房人均五百已经有很多选择了,一般都住在escort能cover的地区,oakland,shadyside和squirrel hill。如果同学愿意坐公交,或者自己有车,highland那边有很不错的公寓,在匹兹堡算豪宅,也不贵。
吃。看见上面同学说校内饮食特别难吃。表示+10086,在学校一年撑死吃一顿。一般可以去craig上或者匹大(两个学校完全相邻)。另外free food也是一大特色,不是据说有学长专门写了个程序来抓free food 的schedule。当然,自己做饭一定是最省钱的模式,前提是你有空。
穿。作为码农学校,怎么也得在bookstore买几件cmu自己的hoody吧。此外有rose park mall和两个outlet。宾州最好的一点就是衣服不用税,所以很多其他州的人会特意驾车来。当然outlet不如纽约的,不适合土豪出行。
行。公交车和走路是很多同学的选择,匹兹堡市内,包括华盛顿山的incline,全部免费。学校也有shuttle和escort保证学生夜间的安全,前提是你不要住的很远,比如highland park。如果学业很忙的同学,在匹兹堡完全不需要买车。基本上在匹兹堡觉得开车十五分钟就很远的地方了。
玩。学校边上就有一家ktv,另外射箭,射击,骑马,皮划艇,hiking,赌场,匹兹堡还是有很多玩的选择的。当然不能忘记CMU每年一次的carnival(我不会告诉你们有一年有学生裸体扮教皇引起了全校的争论)以及各种稀奇古怪的比赛(下图为buggy race,还有老爷车赛车、机器人障碍赛什么的就不放了)。如果你是NFL,MLB,NHL的球迷,那么你来匹兹堡一定来对了,钢人,海盗和企鹅。Go Bucs!
~~~~~~~~~~~~~~~~~~~~7.3 折叠被取消咯~~~~~~~~~~~~~~~~~~~~~~~~~
为了表示激动兴奋,就放一张CMU的吉祥物吧~
The Scottie DogThe Scottie Dog
再看看真身吧。据说有个教授每天带两只Scottie来上课。披着的苏格兰纹也是CMU标志之一。
另外还想到一点,有好多片子是在匹兹堡拍摄的,印象最深的是蝙蝠侠,直接是借用了CMU的Mellon Institute。看到画面里熟悉的街景也是个不错的体验啊。
其他有问题再补。
网友孟飞升对[卡内基大学]在卡内基梅隆大学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给出的答复:
快要毕业了刚找到工作也来写一发,提供一下不是那么学术也不是那么geek的小硕视角。
气场上来说:
来之前我一直觉得CMU跟我本科的学校有些相似,低调、工科、geek。来了之后发现完全不同。CMU人的自豪与那种我本科工科屌丝的洋洋自得不思进取完全不同。
比如美国人民对我们的槽点是这样的:
结果CMU就默默地更geek更霸占各种就业榜薪水榜了……(顺便吐槽一句Ian你丫难道不应该去基佬的归宿么魂淡)结果CMU就默默地更geek更霸占各种就业榜薪水榜了……(顺便吐槽一句Ian你丫难道不应该去基佬的归宿么魂淡)
真不是黑我本科学校,但他大概会摆出一副”我是你们鼻祖你们这些战五渣都不懂我的酷炫屌“的架势,生源上目光短浅拿不放保研名额留人,政策上隔三差五的搞出让学生上街的事,言论上老师用个人极端意见排挤打压学生(没错我就是在网上跟系主任公开撕逼大战过的人),宣传上搞些不伦不类的通稿,的态度了……(好像跑题了
学术上来说:
LZ所在项目没那么学术,但做的16的项目中至少有三四个业界顶尖的导师(我不学术也不懂什么是牛逼,反正有次wiki的时候发现那个词条说这事是那个导师发明的-。-),这两天某导师刚被放到TED首页,虽然那个演讲很无聊……
Anyway,学术的人自然能在CMU找到你的归宿。
不学术的人选择也很多:你可以选CS的神课,你可以专攻GPA刷题出来找工作,你还可以认识很多巨巨。
学习上来说:
神专业或者选了神课 workload 确实很重,有小伙伴一学期天天在图书馆跑到三点的。我们专业相对比较轻松,我也没有作死选神课,但是大due前全组一两个通宵的。平时倒是能正常作息,BTW我每周都去看电影……
就业上来说:
选CMU的很多人应该冲着就业率来的,数字就不多说了……
不管你个人水平怎么样,大CS系列的找工作至少是面试不缺的。我本来以为所有学校CS的都这样,结果去面试的时候一些别的学校的人说他们好难拿到面试……
此外你可以选择刷GPA/学长内推来拿面试……
当你有了庞大的面试基数做保障之后,你又有刷题/选神课两条道路来过面试……过不过就看功夫和运气了,这在哪个学校都一样。
学校还是有挺多career fair的,IT公司是不缺的。不过由于我们专业毕业时间比较奇葩,很多人还是自己投拿电面拿onsite找到的。
娱乐上来说:
学校社团还是挺多的,不过我没怎么参加过……
健身设施都不要钱(其实扣在学费里了),还有各种课
虽然地方比较小大草坪还是能躺的
学校wifi速度暴快(不过不要下黄片……会被封网
我见过比较有意思的活动:
动物园进学校:拉了一些动物来图书馆前大草坪跟大家玩,有草泥马什么的……
carnival:游乐场搬到停车场了,有大型娱乐设施和手工展示神马的,晚上大草坪还有演唱会,我赶上了 Icona Pop 的那是相当 high
魁地奇……
另外市内好多博物馆凭学生证免费,比如南边植物园很不错哒,北岸的 Andy Warhol 博物馆,南岸的 duquesne incline 看匹兹堡全景很漂亮哒
生活上来说:
匹兹堡其实挺好的,CMU附近的生活环境也不错,如果住松鼠山和shady side的话到处都是绿树成荫草坪上跑着小松鼠兔子道路两旁都是土豪别墅,春夏秋天都很美,离downtown、mall、电影院和酒吧也不远。
但是有三点非常蛋疼:
食物很差!!!非常差!!!特别差!!!
冬天很冷!!!特别多雪!!!超级多雪!!!(所以学校的所有建筑都通道连起来的冬天赶紧进去再也不要出来……
夏天特别多雨!!!天天下!!!每次都你在路上的时候下!!!而且下完也不凉快!!!
一些小缺点:
匹兹堡这个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去纽约大巴9小时,直飞好少,面试公司会给你定绕回芝加哥之类的给你转机蛋疼死了。去西部转个机一天就过去了……当然你是土豪自己直飞的话就不考虑这个问题了。
还有匹村路况好差!我骑车上学都得小心翼翼躲着坑……
妹子/汉子方面:
谁说CMU都是工科男屌丝!!!我开学第一天来见到N个女神级妹子好吗!!!还有穿着时尚得地又不妖孽的直男/小受们!!!(不过中国男生不修边幅的比率是高一些……
另外CS学院还有妇联定期举办lunch神马的……还有姐妹会……
另外在国内的人都觉得学校中国人太多是劣势,我来了之后觉得也没什么不好,虽然矫情多一些圈子小一些八卦多一些,不过总没有别的学校的人跟我抱怨寂寞空虚冷的顾虑……
以上是水人小硕在CMU一年的感受,欢迎报考我大卡梅,升职加薪赢取白富美(想得美)走向人生巅峰……
网友吴湘对[卡内基大学]在卡内基梅隆大学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给出的答复:
十多年前毕业的人谈一谈。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学校,很适合书呆子,如果追求丰富多彩的校园运动的就不要去了。几点印象:
1。犹太人多。匹茨堡是美国第二大还是第三大犹太人的聚居地,cmu附近的SQUIRREL HILL居住了很多犹太人。当年系里面的教授,清一色地犹太人里点缀了几个外族人。犹太人有什么特色,这个学校就有什么特色。
2。同性恋多。有人告诉我这学校有至少20%的同性恋,我不相信, 后来自己统计了系里的同性恋老师和研究生, 果然差不多20%。
3。本科学生很聪明。在这个学校当ta有一定的挑战性。事前一定要精心准备, 否则学生带着鄙夷的眼光走开不那么好受。
4。什么专业都和计算机和应用数学带点关系。连哲学系, 历史系的教授的课题也得会不少数学。
5。机房里通宵达旦亮着灯, 飘着悠扬的各国语言的歌声,是天天的戏码
6。匹茨堡这个城市我很喜欢,有历史, 有文化, 有小资浪漫情调,但又不用花太多的钱去享用。学校周边SHADYSIDE和SQUIRREL HILL都生活方便安全。Murray Ave上有家香港小饭店,很实在,味道很好, 老板娘是我的老朋友,去了请代问好。
网友蘇仁对[卡内基大学]在卡内基梅隆大学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给出的答复:
我觉得我唯一后悔的是没有选一把OS爽一爽…
网友ibanezlee对[卡内基大学]在卡内基梅隆大学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给出的答复:
用一句用的特别俗的话开头All you have to do is “FOLLOW YOUR HEART”
看到好多同学分享这个...(虽然感觉这个问题应该是知乎系统或者是留学机构提出的问题...), No offense,但是还是想从另一个方面说说我在CMU的体验,自己对CMU有爱有恨,不过这个也算是一段经历,没什么主题,没什么绝对的指导思想,就是回味一下,不是只有CS才能代表所有CMU的生活.....自己文笔很烂,结构比较杂..希望大家感兴趣的话忍耐看一下
----------------------
我不是一楼说的典型的CMU人——就是各种专业都转学CS,找CS工作 。在其他专业学CS这不是一条坏的路径,但是也不是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表现出CMU的生活。生活还是得靠你自己经历(有点像废话),而这里会给你提供一些你可能需要的东西。CMU的CS专业很好,其他专业(计算金融,EPP,Robotics ,CS衍生学科,心理学,商科,环境,机械)也非常强,而且你可以在各个学院随便任何你想上的课...这点至少跟国内比强好多好多
-----------------------
就我在CMU的经历。。。我是某个Engineering专业的,在CMU读Master很短的一年半时间里,除了半年多的Research,除了要求的专业课和选修课,自己还多修了3门自己专业里感兴趣的课,3门MBA的课(CMU的Tepper是全美Top20的商学院,而且好多Supply Chain, Entrepreneurship在全美有排前5),1门设计学院的Industrial Design课(CMU的Industrial design全美第三貌似),2门音乐课(CMU的音乐学院也很强),旁听了N门CS的课(包括牛X的Computer Music),去了7个多国家30多个城市旅游....自己比较折腾...
-------------------------
CMU给你提供许多顶尖专业的资源,不仅仅CS其他专业你可以扩展视野,还可以跟大师聊天。我上的一门专业课是2个工程院院士上的,他们付出很多,在向他们问问题时或者讨论东西时你能体会到这些大神们即使开创了一两个学科领域,也很勤奋认真,对这些方面充满了热情——或许这也是我能在许多CMU同学转CS的背景下坚持自己专业的原因吧,在这里我找到了对自己专业的热情并打算坚持做下去。。。
另一个方面讲,就像一楼说的,CMU是一个很累的地方(这个分人,因为大家都很用功就把我这种很懒的人也带动起来了),自己这三个学期修了好多课15+,也旁听好多课,最晚也有半夜4点回家,通宵过好多次为了赶本专业的Project或者和Business专业的同学Meeting。对于学习压力大很多人有不同观点,对于认识的CS一两个同学有半个月期天天学到半夜3点甚至4点的,其他学期也都到半夜,在毕业的时候看到他白头发多了头发掉的也厉害了...但是对于其他一些人来说,如果你想挑战自己的极限,在这个压力下你可以做出自己根本想想不到得事情..但是当你看一个工程院院士还可以在半夜三点回复你半夜两点半发给他的邮件,而他三点回家之后第二天早上又可以8点就来学校,当学院Dean在周六一直工作到晚上8点还说自己没有另一个Professor努力的时候,当同学一学期6-7门神课还坚持每天坐半夜两点的Escort回家,还很激动给我说他们专业的发展以及自己学习东西的兴趣时,我觉得我还是很受感动的...
基本就唠叨到这里.....
-------------
P.S.
在CMU这个各个专业的不论Bachelor, Master还是Ph.D.去学CS的现象,究其原因,鄙见为:
第一CMU的CS却是很强,课程质量非常高,许多公司很认可;同时毕业的同学们去做CS工资还是很高的,特别在西海岸
第二点CS学了即可以用,而且市场需求量非常大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在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出国的背景下,其他许多专业在美国找工作的难度变得很大,许多人包括我们其他方面的Engineering专业都很难找工作(在CMU的招聘会上基本80-90%是招CS相关方向的企业,剩下的不招International Student)
但是事实上其他工程专业也有好多机会能找到工作,这个需要看自己的努力,我同学找到工作的基本和西海岸的同学平均的生活质量差不多,因为Tax和房子的区别还可能会好一些...
以上仅仅从自己的经历来说.....希望可以让想来的同学,对CMU有更多更全面的认识
网友红烩牛肉饭对[卡内基大学]在卡内基梅隆大学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给出的答复:
我妹子出国读cmu硕士,后来我们分手了。。。
网友黄麦克对[卡内基大学]在卡内基梅隆大学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给出的答复:
CMU的强项远不止编程,而在CMU学习的好处也远不止找工作。只是大家很务实的去学了CS为了找工作,所以看上去每个人的体验都一样:那就是无穷无尽的学习刷题。(本科不学编程,直接来刷master当然累啊)
我并不学CS,也没有上过所谓的一些专业课,我觉得我的体验或许反映了很多非码农的生活。
首先我选择CMU是因为他们的机器人项目以及地处匹兹堡离我的本科比较近,而且我很喜欢学校的座右铭,那种奋斗的精神确实很难在其他地方找到。来到CMU后,最大的几个优势是鼓励交叉学科学习,鼓励集体项目,鼓励选择不一样的生活。(遗憾的是很多人都选了同样地路)
在CMU的学习压力会比其他一些私立学校重一些,但是作为一个不学CS的人,我表示完全可以接受,每天有自己娱乐锻炼的时间,双休日可以休息一天。学校的活动相对来说单调很多,因为绝大多数人都在编程,但是往往乐趣就在于不学编程的地方。学习Tepper的商科,RI的机器人设计,CFA的艺术表演,这些往往正是吸引我的地方。
而CMU也作为一个很好的敲砖石,找工作的时候我的选择也很多,因为这里的工科和商科都很厉害,所以可以走的路很多,纯商科的金融会计,大公司的咨询,律师事务所的技术顾问,工程学科上的技术,以及艺术。当然这些选择的比例不一定又CS多,但是至少可以更好地符合自己的兴趣。
我觉得CMU是一个让我进一步了解行业,了解科技的平台,也是一个学习领悟到不同专业的地方,固然付出了一些代价,但是确实是一个充实的地方。所以我觉得体验是自己选择的,如果来学CS,这个体验是惨痛的,相对的回报也是丰厚的。如果是来学其他技术的,CMU同样是一个不错的地方。
网友Dalong Cheng对[卡内基大学]在卡内基梅隆大学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给出的答复:
"Carnegie Mellon is Pittsburgh's last steel factory. "
Yishan Wong's answer to Why would someone choose Carnegie Mellon over Harvard?
网友西门木禾对[卡内基大学]在卡内基梅隆大学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给出的答复:
1. 在知乎上偶尔看到了一个非常相似的话题,同样是关于CMU的就读体验,当时就提到了一个“树梗”(欢迎提示问题链接),所以就亲自查了一下CS四大的树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结果是一目了然的。。。觉得“树梗”之名果然名不虚传,CS学习哪家强的答案比挖掘机还要整齐划一。
2. CMU虽然很小,一眼看的到头,但还是有很漂亮的地方的(想使用照片,请私信)2. CMU虽然很小,一眼看的到头,但还是有很漂亮的地方的(想使用照片,请私信)
3. CMU出镜率还是有的,比如夏日大作战,从侧面也是反映了签证总被check的窘境
网友Min Xu对[卡内基大学]在卡内基梅隆大学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给出的答复:
学术上,不管你是神马专业出身,到头来或多或少都会去学一点编程的存在,交叉学科特别多。如果你是CS专业,我就不需要多做解释了。
生活上,物价不算高,气候不算好,吃的跟加州纽约自然是没法比的。
CMU是个小学校,没什么体育文化,所以很难从学校参加的体育赛事找到自豪感,算是一点小遗憾吧。
爱华网 www.aIhUaU.com欢迎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