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哲学中有一个深奥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里有个自我一个本我,而这块美玉的自我与本我又是谁呢?又该情归何处呢?
玉是本书的楔子,大关键,它用自述的形式将一个荒诞无稽的故事展现于读者面前,而美玉的出现也同样带有传奇色彩:由女娲补天未用之石变成通灵之玉,幻化为人,经历种种,复变成一块石头,回到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正是这顽石对社会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于是才有了那一僧一道的度化,开始了其奇妙之旅,而一同来到人间还有待瑛神者与那绛株仙草。
玉的每一次出现都有着故事在其中,这当然也是作者物意安排的情节。每一回顽石与一僧一道的对话,后被度化为美玉与其游走,几百年后的某一天开始了其奇妙之旅。
冷子兴与贾雨村在小酒馆的对话便带出了这顽石的人生第一站:被宝玉涎着降生,宝玉与美玉一个是本我一个是自我?!而那甄宝玉是待瑛神者的化身?这样的安排很具有戏剧性,因为宝玉与顽石一同游走人生,顽生便是这宝玉人生之旅的见证人与记载者。
第三回则是顽石所经历的第一次激烈冲突。宝玉终于见到了几百年前的仙草,仙草也见到了自己前世朝思暮想的恋人,于是乎不由发出这样的心声:这个人似曾在哪里见过。当然见过,这是你前世的姻缘,当宝玉问到黛玉:你也可曾有玉,并拿出与之观赏时,黛玉的话让他吃惊也让他伤心,并以摔玉做为自己对两前再次相会的反映,反映过大,让黛玉流下泪来,这也应正了其前世的决定:以泪还情。看来每一次拿出玉都会有惊人的结果啊。(但宝玉与黛玉之间有否表错情呢?前文提到顽石是宝玉是转世而待瑛神者则是甄宝玉。)
当袭人在宝玉熟睡后为其将玉好生包好,并与这黛玉讲起这宝玉与美的传奇故事,这让黛玉又是泪流不止,看来两人相见必是还泪无疑了。“还泪”是一个前生后世的约定,这成为许多少女们失恋的一大借口:我在为某某人还泪、、、我有位女同学失恋了,她说:《红楼梦》中黛玉再遇到宝玉后便开始还泪,我也、、、不就失恋了嘛,那么多泪还啊、、、你的与他也只不过是一次小小的擦肩而过而已,而宝、黛却有着前生的约定、、、
这第五回必是大关键,此一回宝玉与可卿的见面,这可卿可是有些来头的:原是警幻仙姑之妹,并“许配”给宝玉,使得宝玉有了幻天幻海的初次梦游,而宝玉在警幻仙姑示与下在梦幻中与可卿行云雨之事,情浓更惊得大叫“可卿救我”,正是这样的经历才有了宝玉对可卿的终生验证忘,而第六回宝玉更是与袭人延续了其在梦中印象与现实写实的转换。此两回乃大关节,正是此二回的解读才有了日后《红楼梦》之十二金钗之命运,才有了全书情与不情的总和。
第八回宝钗的出现,作者用了:偏偏,好一个偏偏,也正是宝钗的出现,才有了玉、钗金玉初相对,才有了宝钗借莺儿之口贩卖“金玉奇缘”的情节,虽说宝钗打断了莺儿的话,但这话却在宝玉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当然莺儿可谓优秀的秘书,能在关键时刻出头给宝钗争取婚姻,不可多得的人才。
元春省亲特点《邯郸梦》之《仙缘》,此剧也隐伏了甄宝玉还贾宝玉之玉的结局,紧记。
春节宝玉到袭人处探访,袭人美的跟什么似,拿出美玉与其家人共分享,这体现出袭人对宝玉的痴心与虚荣心,当然她却是有缘无份的,最终与优伶结合,不过也留下:还是留下麝月吧,可叹,情与不情就是这样捉弄人啊。
赵姨娘的无厘头与环二爷的阴险被阿凤训斥,使得这对母子对阿凤及宝玉怀恨在心,这也就有了赵姨娘请宝玉寄名干娘马道婆做法的情节,就在阿凤与宝玉二人被马道婆折腾的死去活来之时,又是这一僧一道前来搭救。对美玉做法才使得宝玉逃过一劫,只因其命里有这一劫,也同样其在人间的奇幻之旅还未结束。看来每一次的现身都有着其经历在其中,这也是这一僧一道在大荒山与顽石所言:必定经历人生的大富大贵与奇妙经历,才算是圆满的经历。
对于钗黛二人贾母心中自有定数。于是在二十五回五月小长假率贾府众人到清虚观度假,也正是借源的化身张道士之口向贾母提亲,而贾母也委婉的拒绝了,这也让薛姨娘很不是滋味,同样宝玉也对这提亲之事不受用。而张道士也将这小众的美玉拿与众小道士欣赏,还将金麒麟送与宝玉,这是否也暗藏着另一段姻缘在其中呢,脂评对此的评语也应被众读者仔细品味,当然这也引出了卫若兰与湘卿的后事,但卫却是一个虚角,在十四回可卿出殡与冯紫英口中所说的打猎时各出过一次场,但这只列名单不见其人的卫公子也不能在情节上有所突破吧。不过也与湘云拾得麒麟,这是否与日后拾得美玉特显一对应呢?
在三十三回宝玉被贾政叫去商议住进园子之事时,特写 “穿堂门”,脂评:凤姐扫雪拾玉之处,读者记得了。
宝玉遗失美玉,是如何丢的?谁偷的?为何要偷?凤姐拾得如何又到甄宝玉之后再交还宝玉?甄宝玉又是何结局?、、、这些故事也都在后面佚失,但这样的佚失却是众红迷喜欢探寻的。
哲学中有一个深奥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里有个自我一个本我,而这块美玉的自我与本我又是谁呢?又该情归何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