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戴高乐广场的凯旋门到协和广场的方尖碑之间连接有一条近2公里长、宽阔笔直的大街,这就是巴黎“历史轴线”的中段、美丽的香榭丽舍大街,它得名于希腊神话中的“冥府”,即“极乐世界”,也就是神或英雄死后居住地地方。
漫步香街,作为巴黎最繁华的大街,两侧的老建筑已被各式的著名品牌专卖店所占领,诸如卡地亚、路易威登等;当然,作为法国的国家中央银行,法兰西银行的存在那是必须的;我们也在此寻觅到南方航空的影子,很好的一个品牌广告方式。
漫步香街,可以和豪车有个零距离的接触。德国奔驰的展示店吸引了太多的游客,我们一样不能除外,留下一堆的靓车印象,回来后慢慢评鉴;路旁的兰博基尼和法拉利的自驾一样吸引人们的眼球,15分钟的车程可是不菲的89欧元,无意间又给人打了一把广告。
漫步香街,路上行人匆匆,已经没有绿叶的梧桐挺拔,虽已近春,但一切都还是笼罩在冬日的阴霾中;街边的舞者随着动感的音乐来段街舞,吸引我们驻足围观,如果有了兴致,可以和这位小朋友一样参与其中,大家一起玩到HIGH!对于这种聚众和占地经营,居然没有城市管理者出来制止,看来,老牌资本主义的城市管理还要加强!!!
当看到硕大的摩天轮和耸立的方尖碑时,我们已经来到了香街的另一头-协和广场。广场通往香榭丽舍大街起点两侧各有一尊法国著名雕塑家、路易十四和路易十五的御用雕塑师纪尧姆.库斯图1743-1745年间完成的雕像-《马尔利之马》,这是后来制作的复制品,原件藏于卢浮宫内。
八角形的协和广场建于1755年,为了纪念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当初它被命名为路易十五广场,在法国大革命的恐怖统治时期的1794年夏天,一个月内有超过1300人死在断头台的铡刀之下。1年后断头台被移走,之后广场经过数次更名,最终定名为“协和广场”。广场地面上的石碑记录了所述的历史。
广场北边被皇家路一分为二两个完全相同的建筑,东边飘扬着法国国旗的那个是法国海军部,西边的建筑在1758年建成后即被法国贵族欧蒙家族买下,之后售出又被改建成克利雍大饭店,据说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和她的密友们经常光顾此地;二战期间克利雍大饭店曾是德国占领军最高指挥部。
1829年,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把有着3300多年历史、矗立在卢克索神庙入口处的两个相同的方尖碑作为礼物赠送给了法国政府。1833年12月,第一个方尖碑运抵巴黎,3年后菲利普一世命人将其立在协和广场。1990年,法国总统密特朗将一直留在埃及的第二个方尖碑退还给了埃及。方尖碑顶上金色的塔尖是法国政府在1998年后加上的,原来的塔尖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就被偷走了。
方尖碑南北两侧各有一个喷泉,喷泉由法国建筑师Jakob Ignaz Hittorff在1833-1840年间设计完成的,他参考了罗马的纳沃纳广场和梵蒂冈的圣彼得广场的结构和喷泉。北边的代表河流,沿河两岸可以收获小麦、葡萄、水果和花卉;南边的代表海洋,可以从中收获鱼、珊瑚、贝壳和珍珠。喷泉中央是6个围坐一圈的大海的信使,他们是海神波塞冬的儿子。
夕阳西下,可以在广场旁的橘园美术馆的高台上回望华灯初上的摩天轮,代表了法国8个大城市的8座雕像分布在八角形的协和广场的每个角上,它们和我们一起眺望远处的埃菲尔铁塔。
协和广场南边是协和桥,始建于1787年,1791年完工。和协和广场一样随着时代的变迁它的名字也变来变去,它曾叫过路易十六桥、革命桥,最后改为现在的协和桥。
桥的另一端、塞纳河的左岸是波旁宫,法国国民议会(下议院)所在地。。波旁宫建于1722-1728年间,是为路易十四的女儿波旁公爵夫人而建,它正面粗壮的圆柱和上面的三角墙是为了和协和广场北面玛德莲教堂的前脸相一致,在1806年由建筑师波耶特后加上去的,这也是应拿破仑的要求而做的改建。辛苦了一天,该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