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福建mm的blog里看到红糟和红曲酒,于是考古了一下,发现这东西原来始于浙江,天台啊、东阳啊历史上的红曲酒都很有名。福建因为是中国糯米的主要产地之一,红曲酒一直挺盛。与之相比,浙江的红曲酒似乎完全没落了,几十年来我在杭州市场上从来没有留意过这东西。据说世纪联华就有,塑料大桶装的,和料酒类似。mit浙版上的台州东阳义乌老乡说“那些县级市的街上,尤其是靠近菜场的,到处都卖红曲酒,而且现在自制也很流行。而且可以代加工,你自己拿米过去,收点加工费给你加工了装坛子里”,几乎家家会酿,总之稀松平常的很。好吧,惭愧...算我这吃货孤陋寡闻,然后再加上一条,这酒的宣传不力。好东西被大家熟视无睹了,新闻说当地一斤也就两三块钱。下里巴人不是坏事,但是这样就局限于本地了,而且长期有“酒”贱伤农的趋势。与醪糟相比,工艺相近,营养和食疗价值高很多,却偏偏没人家普及。中国人,你什么时候能学学小日本和棒子们“敝帚自珍”的态度!别成天等到自家扔掉的被他们拿去申遗,再开始骂别人强盗,对得起祖宗么...
百度出来的资料:
1)2010年东阳被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授予“中国红曲酒之乡”称号。
2)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东阳酒即金华酒,古兰陵也”,“入药用东阳酒最佳”。清章穆《饮食辨》中“金华酒又名东阳酒,滤极甘美”,明冯时化《酒史》“诸酒名附”项中也有关于金华酒的记载:“浙江金华府造,近时京师嘉尚,语云:‘晋字金华酒,围棋左传文。’”宋末元初陈元靓所编《事林广记》和元《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分别记载了东阳酝法和天台红酒的酿制方法。
3)咏浙江红曲酒的诗:杨维桢《红酒歌》,“桃花源头酿春酒,滴滴珍珠红欲燃”;方孝孺也写过一篇《红酒歌》,“天台山人传秘方,酿成九酝丹霞浆。紫檀槽头秋点长,绛囊醡压甘露凉。猩红颗滴真珠光,蓼花色比桃花强。荐新设席请客尝,风吹桂花满屋香”。
关于红曲和红曲酒的药用价值,中医认为主要是“活血化瘀”。近年日本(又是日本...)有研究结论说它降胆固醇、降血压、降血糖、防癌,这敢情好么,几乎将人类现在面临的最严重的几类疾病一网打尽,救世神药啊!神得就比民科还民科。先不管它,撇除炒作的成份,哪怕没那么玄乎,益处好歹总是有些的。对于一个严重血瘀体质的人,光听到活血二字就开始两眼放光了,大大的美容效果,祛斑、祛面色黄、甚至还丰胸哦。何况我还是个不折不扣的酒鬼呢。马上开始酿!
第一酿的成果基本被我消灭光了,只剩下两小罐红糟。趁天气还没有彻底回暖,抓紧时间再酿一批。第一次老老实实用的糯米,第二次再试一下粳米,《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分别有粳米和籼米的红曲酒酿造记载,不知道在家里改用简易方法的出酒效果如何。方子下回上,等我再攒些实验数据的:)
首批成品味道类似花雕,但是有一种独特的清爽。酒色超级超级红,想到了血腥玛丽,艳得稍微有点凄厉了...与后面那杯半年前酿的石榴酒做对比。
副产品是红糟排骨和红糟方肉,这两个菜没有地域所限,口味相对很大众。方子差不多就是一般排骨和红烧肉做法再加了点红糟。炖完肉拿肉汁卤了些别的,比如假冒伪劣版兰花豆干~个人好极了酒味,所以放的红糟大大过量,如果正常少放些,颜色会更“淡雅”。
不熟悉红曲米的人首先可能会对红曲米及其衍生物的颜色表示恐惧。
其实红曲米是粳米上寄生了曲霉科真菌紫色红曲霉。最古老最原始的制法是“选择土壤为红色的地方,挖一深坑,在坑土上下周围铺以篾席,将粳米倒入其中,上压以重石,使其发酵,而变为红色。经3、4年后,米粒外皮呈紫红色,内心亦为红色,若内心有白点,表示尚未成熟,品质较差”,现代的制法据说是人工分离紫色红曲霉,然后与粳米混合培养。不管什么制法,红曲米好坏的判断标准:“外表棕红色,质脆,断面粉红色,微有酸气,味淡,以红透质酥,陈久为佳。”一种很直接的证否判据,如果买到的红曲米表面光滑发亮,甚至隐隐透光,那么就肯定是染色的伪劣产品。
我最初听说红曲米这东西还是在做烘焙的时候,排斥人造色素的人都用红曲粉来代替红色色素,国内还不好买呢到处找不到,来了这里发现中国超市里居然有,兴冲冲就屯了1包,1包1磅,估计够用很多很多年。我买的这包按上述标准不算特别好的,因为米中心有些发白,一度也担心过是不是染的劣质产品,不过吃过一次用它做的客家米糕后就没这个顾虑了,因为红曲味道很明显很正常,哪怕“未过心”,将就也能使了。
这次酿酒再次有力验证了它不是染色的。因为如果是染色所制,那么一开始泡出来就会是这种红色。实际上这种艳到有点吓人的红色是很稀罕滴,需要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在酿制过程中这酒色是一直在变化的,确如文献记载“褐转赭,赭转红”,如果存放久了,还会“红极复转微黄”。我在它红极的时候就喝完了,一点没给它转黄的机会~~
另外酒的颜色和酿制条件也有关系,首先红色的最适温度是35-40度,其次必须避光,否则酿出来的就会偏褐色。也就是说,自家酿的话酒色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相对调整,如果你非得觉得这种红色近乎妖的话。至于我,那是相当神往“小槽酒滴真珠红”的:)
我现在不清楚的是酒色和其中的有益成分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久存变黄是不是色素被氧化了?那么酒中发挥药用效应的抗氧化成分呢?这边查中文期刊数据库太不方便啦,或许国内有食品专业的人做过类似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