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火锅底料:四川火锅底料的做法,四川火锅底料怎么做好吃,四川火锅底料的家常做法
四川火锅的出现,大约在清代的道光年间(1821-1851)。经过多方考证,四川火锅真正的发源地是长江之滨--酒城泸州的小米滩(现高坝二五厂)。炊具仅一瓦罐,罐中盛水(汤),加以各种蔬菜,再添加辣椒、花椒祛湿(因为有"菜当三分粮,辣椒当衣裳"之说)。 当时的重庆却是水路交通要道,比起泸州就大多了。这种食俗沿袭而下,传至重庆后,就又有一番变革了。当时一些苦力("棒棒")见到这种吃法后,就跑到杀牛场捡一些被人丢掉的牛内脏到长江里洗净,切成小块,和船工们一起吃。大家都觉得非常美味,又能填饱肚子,又能驱寒。再后来就有人干脆用一挑(两个)箩筐,一头放些牛杂(以毛肚为主)、小菜,一头放一泥炉子,用一口分了格的"大洋铁盆"放在炉子上,盆内沸腾翻滚着一种又麻又辣又咸又香的卤汁,每天就在河边、桥头或走街串巷的叫卖。于是这些船工、苦力(棒棒)们也不再自己生火煮了,各人认定一格,即烫即吃,直至吃饱,还花费不了多少钱,既经济,又方便,又能增加热量。除了那些苦力外,来围着挑担子的吃的人也越来越多。直到民国二十三年,才有人把它搬进了小饭店,把这些担头移到桌上,泥炉依然,只是将分了格的铁盆换成了赤铜小锅,卤汁、蘸汁由食客自行配合,以求干净而适合众人的口味,慢慢地这种小饭店越开越多,在重庆对岸江北的一条小街上几乎全都是这种饭店,并且吃的人相当多,这就是“重庆毛肚火锅”的起源。后来人们为了记住这种吃法是从小米滩传过来的,就干脆把这条街称作"小米街"。 乃至后来,到抗日战争时期,四川火锅日益兴盛,官场要员、金融巨头、商人、记者等以吃火锅为荣,有人还把这种火锅店高尚化。许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跑到台湾的国民党老兵,至今仍念念不忘重庆火锅的美味,有的还在台湾开起了火锅店(但由于原材料的问题,老是赶不上四川本地的味道)。所以现在许多书上都说四川火锅发源于重庆江北,但事实却是源于泸州,在重庆发展开来的。 不管四川火锅到底起源于哪里,它都是来四川必定要吃的一大美食,也几乎是四川人家家会做的一道美食。 咱今天就把家里常用的一道火锅底料奉献出来,让大伙都能过一个川味浓浓的香辣红火年。 材料有点多,但味道够劲,在药店里基本能配齐,若是差的,去干杂店准保能买到,炒制过程就是控油温,也挺简单的。
四川火锅做法 四川火锅底料的做法,四川火锅底料怎么做好吃,四川火锅底料的家常做法——食材
菜籽油:200ml
猪油:100g
桂皮:12g
山奈:20g
茯苓:5g
香叶:12g
荜拔:5g
香果:3g
八角:20g
良姜:10g
紫草:2g
小米椒:4个
醪糟:3勺
葱头:4个
姜:8片
蒜:4粒
盐:40g
鸡精:5g
味精:5g
白酒:200ml
豆瓣酱:3勺
干辣椒段:一把
制作时间:30分钟-1小时
用餐人数:
四川火锅做法 四川火锅底料的做法,四川火锅底料怎么做好吃,四川火锅底料的家常做法——步骤
1、
备好白酒、姜片、葱头、豆瓣酱、醪糟、紫草。
2、
将辅料里的中草药除开紫草全部混合在一起。
3、
步骤2的材料下开水锅氽2分钟沥水,沥好水后加150ml白酒拌均,腌一会儿。
4、
小米椒和姜蒜剁碎用盐腌制,备用。
5、
起油锅,烧好油后关火,凉油下姜片、葱头爆香。
6、
开火,小火热油,下紫草起色。
7、
将豆瓣酱与小米椒混合,舀油入辣椒碗内将辣椒炼熟。
8、
油锅内先倒入炼熟的辣椒,再倒入腌好的中草药,小火慢炒,这个过程中可以加入剩下的白酒,米酒。
9、
油色红亮,香气四溢。
10、
加骨头汤或鸡汤熬煮,这一步里面可放干辣椒段,放盐、鸡精、味精、葱头、姜片,熬好汤后即可起锅煮火锅了。
爱华网 www.aIhUaU.com欢迎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