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猪肉皮的吃法儿,我已经发表了《肉皮包子》和《炒辣肉皮》两篇博文。前几天我和太太去“沃尔玛”购物,正赶上“买一送一”地售卖新鲜的猪肉皮。我在旁边等太太选购时,不少买了肉皮的夫妇从我身旁经过时,都互相叨咕“这肉皮怎么吃呀”,听了几对夫妇的对话,几乎千篇一律的肉皮做法就是做“豆皮冻儿”。我听了不禁一笑,这时候一位中年夫妇问我:“老先生,您知道这肉皮都怎么吃吗?”大概是这一笑刺激了这对夫妇,居然主动问到我这个热心人。于是我告诉他们几种做法,没想到竟招来十几个人围着我听介绍,我一下子成了“业余宣传员”。我向他们介绍了几种做法,其中包括“炒辣肉皮”和“肉皮包子”等,没想到大家都听入迷啦,连旁边货架边站着的两位女售货员,都走过来让我多说两句。我太太买完肉皮走过来,见此情景倒也不好催促我走。于是我给不断走近的几十位顾客义务讲解了十几分钟,大家一个劲儿地向我表示感谢。写这些,倒不是要自我“吹嘘”或“炫耀”,而是使我深深感觉到,国人对自己一些传统食品的做法和吃法了解得太少了,从而揭示了民族传统食品的生存危机、弘扬民族饮食文化的必要性。既然有这感受,所以索性就猪肉皮的做法和吃法再写几句。
有朋友说,从网上可以查到“猪肉皮做法大全”,于是我买回肉皮后,破例查一次网上介绍的做法。这一查,我就理解那对中年夫妇的谈话啦。我查看的“大全”做法,竟有大部分都是介绍那大同小异的“肉皮冻儿”做法和图片。至于其他做法什么“榨菜炒肉皮”、“红烧肉皮”、“小炒肉皮”等,只有寥寥无几的几种做法。老北京乃至一些地方的传统做法几乎没有。这就难怪不少人买了猪肉皮却抱怨不知道怎么吃啦。
我要说明的是,我太太这次从“沃尔玛”共买了20斤猪肉皮,因为要分给我妹妹和弟弟一些,我们兄弟姐妹都会用多种方法做肉皮菜吃。买回肉皮的当天,趁着鲜劲儿,我太太给我们做了“辣糊酱”。那是以肉皮为主,配上黄豆、熏豆腐干切成的丁儿、胡萝卜丁和少量辣椒做成。这道菜可以趁热吃,也可以利用猪肉皮油的凝固作用晾凉后成“肉皮冻儿”状吃都行,各有各的风味儿。特别是凉后的“辣糊酱”,我一顿饭能吃一大碗。
由于一位邻居知道我太太会做肉皮包子,所以这次她也买了不少肉皮,并诚请我太太帮助她做包子。我太太是个热心人,自然前往。要说我太太做肉皮包子的本事,还没得到我母亲的“真传”。做肉皮包子手艺最高的,是我的外叔祖母,她做的包子肥而不腻、鲜嫩爽口、香味扑鼻;我母亲做得也很好吃,但没有她婶儿做得好吃。我太太可以说是学什么一看就会,所以有点“不求甚解”。这次应邀做肉皮包子,我真担心她“露怯”。可是也该着她露脸,这次她帮助邻居做肉皮包子的技术水平简直发挥到极限。邻居不好意思,非让我们夫妇去她家吃包子,被我太太谢绝。为了不让邻居失望,我太太答应拿回一个包子让我尝尝。我一尝就赞不绝口,连声夸太太,而且让她马上也做给我吃。那天,我太太给我做的肉皮包子也非常好吃,吃得我直“胡说八道”,非要和太太合伙开个包子铺卖“肉皮包子”。
其实,猪肉皮的传统做法不少,新的做法也不少。按照一个朋友玩笑的说法就是“咳,什么菜只要做熟了就能吃”,这倒是大实话。但是一道菜要是流传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不衰,那必有其技术“含量”和精髓。过去关于猪肉皮的做法,还有“白煮肉皮”、“回锅肉皮”、“熘脆肉皮”、“红烧肉皮”等。猪肉皮不仅有其特殊的营养价值,而且可以说怎么做都好吃。据说过去老北京有一道菜,就是把“烤小猪”的脆皮炸了再吃,名叫“炸响铃”。我不知道我太太做“焦熘脆肉皮”是不是受这道菜的影响,她把肉皮放进热油锅里炸到一定程度便捞出,放凉后切成片儿再焦熘。那芡汁裹着的酥脆的肉皮更是别有一番风味儿!
现在有些饭馆也卖肉皮做的菜,有的味道还不错。一次,我们全家开车去远郊游玩儿,中午在一座古色古香的花园饭店就餐时,我特意问服务员有没有肉皮菜,她介绍了一个“小炒肉皮”,还有一道菜是肉皮做的,名称很文雅但没有“肉皮”二字。我各要了一个,到吃饭时,家人以鱼虾为主,我虽经太太多次劝阻,但仍钟情于我的以猪肉为主的菜。两盘儿肉皮菜几乎全让我一个人吃了,一个女服务员看了直夸“大爷真是吃主儿”,其实应该说“大爷真是'饭桶’”!
(作者:老骥伏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