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麻糊,是渗入百姓骨髓的美食。
咸麻糊
淡麻糊
你看,夏日傍晚,老奶奶领着小孙孙(或小孙女)来到巷口,在小吃群小板凳上坐下,叫上一碗麻糊,用小勺一小口一小口喂着。晚风习习,小嘴嚅动,马糊飘香,好一道夏日最温馨的风景!
豆浆油条,在阜阳咸麻糊配油条,这才是绝配!
寒来暑往,长成俊男靓女的孙辈参加了工作。清晨,他们在巷口喝着麻糊将早点匆忙下肚,精力十足奔向前工作岗位。休息日,或早或晚,他们搀着满头白发的老人来到巷口,恭恭敬敬地端上一碗……
就是说笑话也能扯上麻糊。话说有一天有一人来到大隅首一卖麻糊摊前,张口就是:“cheng(盛)!”卖麻糊的很高兴,立即盛了一碗。谁知那人连声说:“cheng!cheng!cheng……”卖麻糊的心想:性子怪急哩,连忙又盛了几碗。这时,那人高低说了句囫囵话:“城、城隍庙在哪?”原来是结巴嘴问路,可把卖马糊的气坏了。
这就是阜阳麻糊!它伴着无数阜阳人成长,并延伸着马糊之外的亲情孝道和幽默。
阜阳麻糊分咸、淡两种。咸麻糊说咸不咸,说淡不淡,那咸度恰到好处的拿捏在最难把握的不咸不淡之分寸上。好的咸麻糊是在祖传配料的汤中黑芝麻、花生米、豆腐皮丝、摊主洗的面筋、香泡干……默契配合,经过若干小时大火小火文火和主人梦想追求熬制而成。各种食材让你既有嚼头又牙齿一碰即碎。有的咸麻糊配以豆腐脑——那纯豆子磨浆,卤水点制而成的豆腐脑,有淡淡的豆香,像白玉、像琼浆,入口即化。它和咸马糊在口里融合着,让你喝上一口满口生津,回味无穷。有的不配豆腐脑,彰显着摊主的独门功夫。
淡麻糊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它是磨制的豆浆与米浆在火之媒撮合下完美的结合。那豆浆最好是石磨磨就,豆子最好是阜阳本地颗粒饱满的大黄豆。若用其他,绝做不出纯正的香味四溢、温润如乳的阜阳淡麻糊。有人偷减了豆子成分使马虎几乎成了米糊顾客渐渐稀少,可见阜阳人的嘴是不好哄的!淡麻糊盛好后,还要撒上芝麻盐、卤豆和切成碎沫的芹菜沫或豆角沫(视时令而言)。可别小看这些“佐料”,它更增加了阜阳淡麻糊质朴的鲜香和非凡清爽。
咸麻糊衍生的另一种类大概是油茶。为什么叫油茶呢?大概是因它装在白铁皮做成的像茶壶一样的器皿里之故吧。买时,卖者把壶倾斜着,从长长的嘴子倒入碗里,不多不少,刚刚一碗。简直是艺术表演。那一定要有一定技术。也有将油茶放在特制锅里的,如鼓楼就有这样一家。他还配以自己炸制的小麻叶,香酥味长。每天傍晚,他点着一盏小油灯出摊,极有古韵,不一会便售罄。
阜阳人为什么这么喜食麻糊,过去纯是因口感好价不贵。现在知道马糊不仅好喝而且富含钙、磷、铁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常食也可改善骨骼代谢,预防骨质疏松,减少动脉硬化的危险。你说,知道了这些不更喜欢吗?
好多阜阳餐饮,把麻糊端上了桌
凡此种种,使阜阳麻糊几乎街头巷尾集镇到处可见,它已成深深地渗入平民百姓骨髓里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