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整理:布瓜
本期编辑:陈鸿
城市是一个让很多有趣事物在同一时间上演的地方,而且一个比一个值得观看。在我们每天上下班的途中,经过的车站旁,地铁口,天桥下,我们也许从不曾注意他们,那些不论春夏秋冬,天冷天热的工作者。每天为生活奔波的我们,可能在他们那里买过一份寒冬里温暖的早餐,早高峰期听到的一句“小心拥挤,先下后上”等等。
对于很多人来说,在北京这座城市里,我们与他们见面的机会有时候比父母还要多,可我们却从来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当某天我们换了住处,联系也就断了。
现在的人急着看那些“大人物”的富豪榜单,没人关心这些街头“小人物”的生活。其实,伴随着北京成为富豪之都,更多的是生活在其中这些小人物的传奇故事。
和布瓜一起,寻找北京街头的小人物,听他们讲诉自己的故事。
街头小贩
“当初来北京是以为北京会更好赚钱,结果这里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赚钱。”
张阿姨来自河南,来北京3年了,目前和女儿在北京已做凉菜生意为主,冬天的时候,会做熟食生意。因为考虑到租店铺的成本太高,只能先摆起街边小摊。
刚来北京时候,张阿姨尝试做过一段时间的水果生意,结果却赔了钱。后来选择做一家人比较擅长的凉菜生意。因为张阿姨年纪大了,头天会让女儿专门去菜场批发,这样更能保持菜的新鲜,“腐竹,海带,黄瓜这些比较热销,所以会多进一些。”第二天,张阿姨和女儿蹬着电三轮,基本会选择在天通苑一带摆摊,最关键的是天通苑人流量大,尤其是夏天的晚上,下班回家的人基本都会买些凉菜带回家。因为张阿姨做的凉菜口感好,所以生意比别的小摊都要好很多。张阿姨说,“吃进去的东西必须要保持干净卫生,宁愿扔了也不能让别人吃坏了肚子。”
说到痛处,一是害怕会有“黑社会”的人来收保护费,“之前来过,看我们只有母女二人,虽然看着不凶狠,但还是怪吓人的。”二是担心城管,“其实现在城管对我们都蛮好的,人性化执法,他们来了,我们就主动把摊子撤了,也不和人家闹。虽然害怕人家会扣我们的车,但最担心的还是不能出摊的那段时间的生活来源。”
公交引导员
“42来了,做好准备,刷卡往里走,下车记得刷卡。车辆出站请您注意安全。”早晚高峰时期,每一辆公交车到站,引导员都要报站提醒乘客。报站的同时,抬手、挥旗、引车进站,挥旗、摆臂、送车出站,也是例行的动作。“我们几乎是半军事化管理了,必须规范起来,我们是北京的窗口呢。”引导员纪女士说。
单是报车次,引导员纪女士就得说一千多句话。此外,她还需要维护排队秩序、为人指路、提醒乘客注意交通安全,纪女士并不清楚每天自己究竟说了多少话。“刚开始没适应,嗓子都喊哑了,现在好多了。”纪女士说。
纪女士身上还背一个黑色的小包,里面放着《出行指南》、文明乘车宣传物等,“还有糖呢,有些小姑娘减肥不吃早饭,下车就晕,我们就赶紧喂糖喂水。”纪女士说,“也有的没公交卡没带零钱的,我们也帮忙垫。”
环卫工人
“不知道今天会下雨,没有带工作雨衣。穿工作雨衣以外的雨具会罚款。因为工作雨衣才有醒目的荧光标志。所以下雨也只有淋着了,希望明天别感冒吧。”
目前做了七年环卫工人的刘大爷是河北人,妻子13年前因患子宫癌去世,女儿在河北老家上初中。虽然已经做了七年,不过他并不是正式编制的职工,只是“临时工”。他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能转正,再找一个会做饭会体贴人的媳妇。刘大爷说:“每天上班时间从早晨5点到11点,下午1点半到4点半,每个月工资2400元。转正的话工资会高几百块钱,这样就可以给女儿多一些零花钱。”说到娶媳妇时,刘大爷腼腆的笑了,不作声。
外卖小哥
“做我们这行的,基本靠提成,虽然累点,但多劳多得呗。”
外卖员小王来自山东,在北京送外卖已经4个年头了,每个月只有四天的假,没有休息日,就连过年回家也要请假。每天早上9点半到达集合地点,简单地收拾下就开始长达10小时的工作,风雨无阻。问到为什么会选择这个职业时,小王会心一笑说:“每个月能拿8000多哩,送外卖对于我们这类没有太高文化和扎实手艺的人来说,已经算比较高的收入了。”
“现在定外卖的人都挺能理解我们的,每次都会主动和我们说声谢谢,只要别晚点太多,他们都会耐心的等待,尤其是过年前北京的极寒天气,为了安全起见,常常会晚点,但是他们很少打电话来催单。”说的自己的梦想,小王则表示,“现在对我来说,家人才是最重要的,趁着年轻多挣点钱,让他们在老家能过得好点,以后回家盖间新房,做点小生意就蛮好的了。”
街头武警战士
走在北京的主要街道和天安门、王府井等重点地区,我们经常能看到全副武装的武警官兵驾驶着防弹运兵车,或穿梭于滚滚车流,或停在路口执勤,随时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保卫首都人民的安全。这些英俊帅气的身影背后,包含着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他们的辛苦,隐没在威严的警服之下。他们的快乐,却来得简单而朴实。
武警战士小李说:“几乎每个从我们身边走过的路人,都会忍不住多看我们两眼,哈哈。”但很少有人知道,武警战士头上的钢盔有3斤多重,身上的防弹背心重约10斤。持枪的执勤武警全身装备近25斤。虽然辛苦,但为了保卫首都人民的安全,即使再苦再累也是快乐的,有价值的。
农民工
“贡献这么多,但北京却容不下我。”
在北京打拼的这5年,工地是小梁在北京唯一的家,“一年365天,有300多天都守在工地”。工地上有一处临时搭建的简易工棚,小梁平时就住在那里。十来平方米的宿舍住了五六个人,一到夏天,臭虫爬得到处都是,咬得人浑身痒,“简直就是个臭虫之家”。
小梁从2010年来到北京,一口气在现在这所建筑公司干了5年,从一名填土、夯地基、轧钢筋的小工逐渐干到一名小工头。看图纸、指挥塔吊、检查施工质量。这些工头干的活,都是“自己当小工的时候一点一点留心学来的”。说到对未来的规划,小梁表示,“就是融入这座城市,不同于挣够了钱就回老家的父辈那一代。”
漂泊成为这类人的宿命,梦想是他们的高度和难度,难度在于对未来的探索,对现实的挑战让他们可望而不可即。但就是他们,如同大方的天空,容纳着云朵和星辰,为北京的成长伸出了渺小而有力的双手。
评论区话题
你最敬重的“小人物”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