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肠:用猪大肠灌上淀粉,煮熟了,在铛上用大油煎,蘸着蒜汁儿吃。北京最早的灌肠铺是福兴居(后门大街桥北路东,原址在燕京书店),清朝光绪年间开业,掌柜的姓普,人称“灌肠普”。据说他们家的灌肠当年给慈禧太后进过供,民国时期,有两位烙灌肠的宫师傅和赵师傅手艺最好,他们的灌肠佐料配得好,煮得不软不硬,烙得火候合适,不老不皮,外焦里嫩,越嚼越香,不过可惜的是解放以后福兴居灌肠铺关张了。
炒肝儿:名曰炒肝儿,实际上全是猪肠皮子,虽有一点儿猪肝,也没有炒。炒肝儿实际上是用猪的肥肠儿作料,用白肉汤或者口蘑汤勾芡,芡汁儿勾好以后浇上一点蒜末儿在浇上炸花椒油,汁儿香肠肥,喝着爽口,从前鲜鱼口儿的会仙居和天兴居的炒肝儿很有名,北京人有时候开玩笑说:“你这个人真是炒肝儿”,歇后语就是:“没心没肺”。
苏造肉:旧时在鼓楼前路东,宝隆源酒铺的门前,有一位周老头儿在那里卖苏造肉,他做的苏造肉味儿醇而不腻,汤清而不淡,据说他是前清御膳房专做苏造肉的师傅,所以他摊儿前有一块小木牌,写着“南府苏造肉”。还有一位姓柯的,在什刹海荷花市场卖苏造肉,但是味道稍逊于周老头儿所制。
卤煮小肠:除了猪肠子之外,还有猪头肉、猪舌头、猪的心、肝、肺、宝盖儿,炸豆腐。卤煮就是用盐、酱油、加五香料在锅里煮,与家常炖的迥然不同,别有一番风味儿。以前广和楼戏园院子里有一位张师傅卖得卤煮小肠,远近闻名。
白煮大肠:就是白水煮大肠,吃的时候浇上点儿酱油、醋、蒜汁儿或辣椒油。七七事变之前,有一位山东莱阳的张师傅,专在护国寺庙会上卖白煮大肠,当时北京只有他这一份儿,他原是西四牌楼猪肉杠的伙计,他把猪大肠收拾得干干净净,一点儿脏腥味儿也没有,煮得又烂,吃着香而不腻,口感甚佳。